2012年2月4日 星期六

2012-02-04 Devotionals Today

知信行網上團契為各主內肢體提供的每日靈糧,歡迎訂閱推介奉獻支持
《網絡天糧》查詢,請電郵:ccf@ccfellow.org

訂閱天糧 | 轉介天糧 | 修訂訂閱 | 奉獻支持



二月四日
「主耶和華,我救恩的力量啊,在爭戰的日子,你遮蔽了我的頭。」(詩一四零7)


「你遮蔽了我的頭」,表明神保守大衛在爭戰的日子得享平安。頭是身體最重要的部位,所以古代的兵打仗時常戴著頭盔,為了保護頭部。大衛是個勇士,身經百戰,少年時戰勝獅子、豺狼,保顧群羊,又勝過偉人歌利亞(參閱撒上十七章),且多次殺敗犯境的非利士人和戰勝入侵的外邦諸國。然而,他一點不敢驕傲自誇,因他深深認識每一次面臨爭戰時,都是神垂聽了他的懇求,一面保護了他的頭,一面成為了他救恩的力量,使他節節勝利,如經上說:「大衛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都使他得勝。」(撒下八14)所以,當大衛寫此詩時,不是僅在知識上認識神的眷顧,而是在經歷中見證神的得勝而發出這樣有力的禱告。

弟兄姊妹,雖然今天我們不是與屬血氣的人爭戰,而是與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然而,我們同樣需要像大衛那樣經歷神的得勝。況且,主耶穌已經成全了救恩,完全勝過撒但的權勢,我們就更應藉著儆醒禱告,同心合意在主名裡以禱告來誇主的得勝,且更多支取、享受主救恩的力量,因為離開了祂我們就必失敗。所以,無論你身處何境況、遭遇何事,只要效法大衛那樣多多禱告支取主的能力,宣告主的得勝,就必見證主的得勝。


本文摘錄自《每日甘霖》一書,程蒙恩長老著,承蒙允准刊載。


彼得──為異象至死忠心
學饒恕
人物介紹及操練建議(按此)

 
經文:

馬太福音十八21-35

21那時,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阿,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麼?

22耶穌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

23天國好像一個王要和他僕人算賬。

24才算的時候,有人帶了一個欠一千萬銀子的來。

25因為他沒有甚麼償還之物,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兒女,並一切所有的都賣了償還。

26那僕人就俯伏拜他,說:主阿,寬容我,將來我都要還清。

27那僕人的主人就動了慈心,把他釋放了,並且免了他的債。

28那僕人出來,遇見他的一個同伴欠他十兩銀子,便揪著他,掐住他的喉嚨,說:你把所欠的還我!

29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說:寬容我罷,將來我必還清。

30他不肯,竟去把他下在監裡,等他還了所欠的債。

31眾同伴看見他所做的事就甚憂愁,去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

32於是主人叫了他來,對他說:你這惡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

33你不應當憐恤你的同伴,像我憐恤你麼?

34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給掌刑的,等他還清了所欠的債。

35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裡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

 
經文默想:
從彼得的問題中,他與耶穌基督對饒恕的想法有甚麼差距?    
 
學饒恕

  彼得跟從了耶穌一段日子,雖未到能完全掌握耶穌心意的地步,但已經有了點眉目。他曉得要因著主的愛而饒恕弟兄,在他心目中,饒恕七次是一個極限,而且還覺得這是很了不起的。只是耶穌劈頭第一句回應就打破了他那份沾沾自喜──「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

  饒恕有時不是一種偉大而可稱頌的行動,它甚至可能是一種自義無恥的作為。在講求功利、回報的社會裡,人學會了用寬恕來賣人情,使人欠自己的情債,作為日後討回利益的本錢,也有人寬恕別人,目的是顯出自己的胸襟廣闊,不記舊仇,但每次寬恕都記在心裡,讓自己滿足一番。這些饒恕其實淺薄得令人討厭,要饒恕便徹底饒恕,何必仍斤斤計較多少次?

  當我們心裡計算著饒恕人多少次,也就是定了人多少次的罪,就算到第七次,他以前六次的過錯,都沒有抹去,那算是饒恕嗎?所謂饒恕,就是一筆勾銷,再沒有多少次的分別。

  耶穌教人饒恕七十個七次,也就是無限完全的寬恕,根本沒有次數之分,只是自以為在饒恕的功課上了不起的彼得,這次卻碰了一鼻子灰!

 
人生應用:
我寬恕別人時,心裡有沒有自義呢?我的寬恕是不是真誠的寬恕?
 
靈性格言:
棄絕自己
棄絕自己是達到良善的惟一途徑。  ~芬乃倫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神的異象

第35天

神──足夠無缺!

 
「……『我是全能的神……』」(1節)
 

經文

創世記十七1-22

1亞伯蘭年九十九歲的時候,耶和華向他顯現,對他說:我是全能的神。你當在我面前作完全人,

2我就與你立約,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

3亞伯蘭俯伏在地;神又對他說:

4我與你立約:你要作多國的父。

5從此以後,你的名不再叫亞伯蘭,要叫亞伯拉罕,因為我已立你作多國的父。

6我必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國度從你而立,君王從你而出。

7我要與你並你世世代代的後裔堅立我的約,作永遠的約,是要作你和你後裔的神。

8我要將你現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永遠為業,我也必作他們的神。
 
9神又對亞伯拉罕說:你和你的後裔必世世代代遵守我的約。

10你們所有的男子都要受割禮;這就是我與你並你的後裔所立的約,是你們所當遵守的。

11你們都要受割禮(原文作割陽皮;14,23,24,25節同);這是我與你們立約的證據。

12你們世世代代的男子,無論是家裡生的,是在你後裔之外用銀子從外人買的,生下來第八日,都要受割禮。

13你家裡生的和你用銀子買的,都必須受割禮。這樣,我的約就立在你們肉體上作永遠的約。

14但不受割禮的男子必從民中剪除,因他背了我的約。

15神又對亞伯拉罕說:你的妻子撒萊不可再叫撒萊,他的名要叫撒拉。

16我必賜福給他,也要使你從他得一個兒子。我要賜福給他,他也要作多國之母;必有百姓的君王從他而出。

17亞伯拉罕就俯伏在地喜笑,心裡說:一百歲的人還能得孩子嗎?撒拉已經九十歲了,還能生養嗎?

18亞伯拉罕對神說:但願以實瑪利活在你面前。

19神說:不然,你妻子撒拉要給你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以撒。我要與他堅定所立的約,作他後裔永遠的約。

20至於以實瑪利,我也應允你:我必賜福給他,使他昌盛,極其繁多。他必生十二個族長;我也要使他成為大國。

21到明年這時節,撒拉必給你生以撒,我要與他堅定所立的約。

22神和亞伯拉罕說完了話,就離開他上升去了。

 

信息分享

過去幾天我們看到,「他的衣裳垂下,遮滿聖殿」──這句來自以賽亞的異象的話,向我們指出在這超越的地方,沒有空間留給其他的人。希伯來語用來稱呼神的詞語"El Shaddai"的意思是「神──足夠無缺!」。我很喜歡這個名字背後的意義──足夠。因為它清楚表明一個真理:沒有任何情況會讓我們感到神不能滿足我們的需要。

當然,神不僅僅是足夠,祂的豐盛完全超越我們的要求。所以,我們可以非常釋放的理解,無論需求再大,神絕對能滿足我們,因為神的無限量永遠沒有缺乏。

世上有很多東西總讓我們認為自己所擁有的不夠充足,例如:金錢、權力、地位、教育等。一般人都以為只要我們能夠得到足夠的「東西」,就馬上會感到滿足。但事實並非如此。真正的問題不是人們沒有足夠的「東西」,而是那些「東西」本身並不能給人帶來足夠的感受。事實顯明,最終只有一個方法可以令人心感到滿足,或者更準確地說,能夠讓男人和女人都感到足夠無缺的,只有神!正如范戴克(Henry Van Dyke)博士說:「世上絕對沒有甚麼東西是人不能夠沒有的──除了神。」要記得:我們的神是足夠無缺的。只有祂能讓我們感到滿足;只有祂才能真正滿足我們的心靈。祂,只有祂才是足夠無缺。

 
「無論甚麼情況,神都不會有缺乏」
 

進深研究

弗三14-21;林後九8;詩三十六8;約十10

1. 使徒的禱告的核心是甚麼?
2. 神應許甚麼?

 

祈禱

天父,求您救我脫離以為其他東西可以取代您的這種意識。正如您的榮耀充滿以賽亞那時的聖殿一樣,求您的榮耀也充滿我──唯獨充滿我。奉耶穌的名祈求,阿們。
 
本文英文版權屬 CWR 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 讚美之泉音樂事工 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行為的改造:分享
倍增與分享
每月內省(按此)

 
經文:
哥林多後書九10-15

10那賜種給撒種的,賜糧給人吃的,必多多加給你們種地的種子,又增添你們仁義的果子;

11叫你們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捨,就藉著我們使感謝歸於神。

12因為辦這供給的事,不但補聖徒的缺乏,而且叫許多人越發感謝神。

13他們從這供給的事上得了憑據,知道你們承認基督順服他的福音,多多的捐錢給他們和眾人,便將榮耀歸與神。

14他們也因神極大的恩賜顯在你們心裡,就切切的想念你們,為你們祈禱。

15感謝神,因他有說不盡的恩賜!

 
經文背景:
哥林多教會早有心願捐施幫助耶路撒冷的信徒,保羅寫信提醒他們要及早準備捐款,同時也勉勵他們賙濟的善行,這就如撒種的工作,神必賜福他們有更多行善的機會和果效。
 
經文默想:
1. 保羅為何用撒種比喻賙濟的工作?
2. 捐施能帶來甚麼仁義的果子?
   
 
倍增與分享

  經文說神賜種子給人,讓人得到飽足;可是,現代人不再相信種子是神供給的,他們認為種子是自己培植的,神沒有任何參與。同樣地,他們認為金錢與財物的唯一源頭是自己。因此,他們不靠神,也不靠人,只靠自己。

  但屬神的人又如何呢?我們相信神的供應嗎?經文說「賜種」,原意是主動創造和供應種子。「多多加給」就是倍增的意思。神不單供應,而且是倍增我們的財產。但祂的目的不是使我們宴樂於富裕中,而是叫我們可以多多施捨,增添仁義的果子。祂使我們凡事富足,不單只在金錢財物上,也包括快樂、平安和信心的增加,好使我們的分享是源自一顆感謝神的心。

  我們的神是十分豐富的,祂有說不盡的恩賜。惟獨當我們甘願把財物盡情地與人分享時,才能體會祂那無限豐富與恩賜的特性。

 
人生應用:
我相信財富的源頭是來自神嗎?我樂於與人分享我的富足嗎?
 
靈性格言:
世人需要力量,也需要溫柔。很可能力量若不溫柔,就永遠不完全。剛強的人必須把溫柔和力量結合在一起。  ~邁爾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第120天
欣賞的眼光

我們所看見的,不單是外在的事實本身,也反映出我們內心的本相。

請您安靜地、慢慢地從心裡誦讀以下的經文。您可以不斷重覆地誦讀,讓經文在您心中回響。在讀的時候,請特別留意「就為你們不住的感謝神」這一句。

經文
以弗所書一15-17

因此,我既聽見你們信從主耶穌,親愛眾聖徒,就為你們不住的感謝神,禱告的時候,常題到你們:求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榮耀的父,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你們,使你們真知道他。

 
靈修指引

雖然保羅是一個受嚴格訓練出身的律法師,但似乎對人有非常積極的觀點。從書信的下半都看來,當日的信徒仍然有些要改善的地方,但保羅卻在信中稱讚他們,並為他們「信從主耶穌,親愛眾聖徒」而感謝神…

保羅這種廣闊的胸襟,優雅的態度,很可能是在大馬色路上遇見主以後,逐漸培養出來的。無論如何,他那種常常看見別人優點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看人看事的觀點又如何呢?…我們總是看見別人的瑕疵或錯誤嗎?…我們也時常挑剔自己的錯誤,對自己的表現總是不滿意嗎?…

對!人是需要不斷改善、進步的,錯誤也不能縱容。…但假若我們只留意人的缺失、瑕疵,便會忽略人在學習改善、進步的過程中,亦有值得欣賞的地方。…當我們只是在別人身上找自己所期望看見的表現,便不會注意別人身上還有其他的「好東西」。…

「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放有。」…說這一句話的保羅也包括其中。…我們也可以說:「沒有完美的人,一個也沒有。」…每一個期望自己及別人做到完美地步的人,本身就有瑕疵。…

保羅明白這個道理。他甚至不避諱的說:「在罪人中,我是罪魁。」…可能是因為保羅接納自身的不足,便對別人多一份體恤,亦能欣賞他人的長處。…保羅能夠接納自身的錯謬,亦跟他在大馬色路上,遇見那位接納他的基督有關;事後,他失明了一段日子,復明以後,好像是學會了用基督的眼光看事、看人、看己。…

追求完美使人又累又氣,而且傷害人際關係;這種拒絕現實、控制生命的衝動,是損人害己的。…讓我們靜下來想想:我接納自己並不完美,也不能完美嗎?…在不完美的現實中,我能欣賞自己一些美善、優雅品格,及善長的工夫、熟練的才幹嗎?…您可以把這些優點記下來,為此感謝神,也相信神同樣的欣賞您。……

請您也在生活中學習以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您的家人、親戚、朋友。…他們不可能是沒有缺點的,但您可以看見他們還有良好、正向的另一面嗎?…當您愈向人反映他們身上那一點點美善的光芒,他們就會把那小光芒發揚光大。…如果您同樣看見自己內在一點點美善的光芒,您亦會把那小光芒發揚光大。…

如果您沒有機會親自向對方(您的家人、親戚、朋友)表達欣賞,也可以學習保羅,為他們感謝神──為他們如此的生命存在世間而感謝神。……

 
《誦禱心曲》版權屬譚沛泉博士所有,承蒙允許刊載。
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
 
 

將最好的獻給主

粵語 國語

第4天


讀經:   

約翰福音十二章1至11節

1逾越節前六日,耶穌來到伯大尼,就是他叫拉撒路從死裡復活之處。

2有人在那裡給耶穌預備筵席;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穌坐席的人中。

3馬利亞就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頭髮去擦,屋裡就滿了膏的香氣。

4有一個門徒,就是那將要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

5說:這香膏為甚麼不賣三十兩銀子賙濟窮人呢?

6他說這話,並不是掛念窮人,乃因他是個賊,又帶著錢囊,常取其中所存的。

7耶穌說:由他罷!他是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

8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

9有許多猶太人知道耶穌在那裡,就來了,不但是為耶穌的緣故,也是要看他從死裡所復活的拉撒路。

10但祭司長商議連拉撒路也要殺了;

11因有好些猶太人為拉撒路的緣故,回去信了耶穌。

還有不多幾天,基督就要在十字架上被釘死了。可是,祂的門徒大都不知道祂來耶路撒冷的目的,竟然是為了要受死。耶穌雖然三番四次地告訴他們,但他們還是不肯相信,即使有相信的,也不明白祂為何要死。

然而,有一個女人卻曉得耶穌快將受死。她就是伯大尼的馬利亞。我們每次見到她,她都總是坐在救主的腳旁。我們第一次認識她,她正是坐在耶穌的腳邊,聆聽和學習祂的道理(路十39)。她第二次出現的時候,是跪在耶穌的腳前,承認祂是掌管生命的主(約十一32)。第三次就是這段經文了:這時耶穌受死的日期已近,她跪在耶穌的腳前,用香膏來抹祂的腳。

也許在祂的生平之中,這個動人的故事最能表達出人對祂的愛了。馬利亞所用的香膏,可能要用上她一年的工資才能買到哩!然而,她卻在這個向救主奉獻和敬拜的榮耀時刻,用了整瓶香膏來抹主的腳。

當然有人會批評她的做法,同樣,也總會有人無法明白別人怎麼把貴重的東西獻給基督。然而,正是這種不計代價、心甘樂意地把一切奉獻給祂的愛,才能真正討祂的喜悅。

基督指出,馬利亞這樣膏祂,是因為她知道祂快要死了。她也許對自己說:「萬一有一個暴徒把祂殺死,我便沒有機會去膏祂的身體了;我還是現在就去膏祂,免得將來後悔。」

許多時候,我們都會為到拖延了做該做的事而感到後悔。而許多時候,當我們沒有立即去做該做的事,一旦擱置,將來就沒有機會再做了。你有沒有類似的經驗呢?基督是否要你立即去幫助某人,但你卻一直拖延呢?又或,基督要你奉獻某些東西,但你卻覺得代價太大呢?請再讀這個故事一遍,然後立志將最好的獻給主吧!

~~~~~~~~~~~~~~~~~~~~~~~~~~~~~~~~~~~~~~~~~~~~~~~~
SACRIFICIAL GIVING
Day 4


Bible Reading:   

John 12: 1 – 11

1 Then, six days before the Passover, Jesus came to Bethany, where Lazarus was who had been dead, whom He had raised from the dead.

2 There they made Him a supper; and Martha served, but Lazarus was one of those who sat at the table with Him.

3 Then Mary took a pound of very costly oil of spikenard, anointed the feet of Jesus, and wiped His feet with her hair. And the house was filled with the fragrance of the oil.

4 But one of His disciples, Judas Iscariot, Simon's son, who would betray Him, said,

5 "Why was this fragrant oil not sold for three hundred denarii and given to the poor?"

6 This he said, not that he cared for the poor, but because he was a thief, and had the money box; and he used to take what was put in it.

7 But Jesus said, "Let her alone; she has kept this for the day of My burial.

8 For the poor you have with you always, but Me you do not have always."
 
9 Now a great many of the Jews knew that He was there; and they came, not for Jesus' sake only, but that they might also see Lazarus, whom He had raised from the dead.

10 But the chief priests plotted to put Lazarus to death also,

11 because on account of him many of the Jews went away and believed in Jesus.

It was only a few days before Christ's death on the cross. Still most of his disciples didn't understand that he had come to Jerusalem to die. If they did believe it, they did not know why he should die (Even though he had often told them).

But there was one woman who did understand. It was Mary of Bethany. Each time we meet her, she is at the Saviour's feet. The first time she had sat at his feet, listening and learning (Luke 10:39). The second time, she knelt at his feet acknowledging him as the Lord of life and death (John 11:32). The third time is here in this passage when his death was near. She knelt at his feet and anointed them.

This beautiful story is perhaps the greatest expression of love for Christ that we know of in his earthly life. The ointment she used may have cost almost one year's wages. Yet Mary poured out all of it in one glorious moment of sacrifice and worship at the feet of her Saviour and Lord.

There were those who criticised her of course. There are always people who can never understand anyone giving anything costly to Christ. But the kind of love which really pleases Christ is the kind that does not count the cost but gladly gives everything to him and for him.

Christ said that Mary did it because she realised his death was not far away. Perhaps she said to herself, 'I may not have an opportunity to anoint his body if a mob kills him, so I will do it now before it is too late'.

We are often guilty of putting off things that we ought to do right now. It often happens that we put them off and then never can do them later. Is this true for you? Is there someone Christ wants you to help just now and you haven't done it yet? Or is there something Christ wants you to give that seems too big a sacrifice? Read again this story of Mary's gift and do it now, whatever the cost.

文章內容由個別機構或作者提供,國證網絡只負責發佈及製作,
如欲轉載或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聯絡有關機構或聯絡國證網絡代轉作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