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3日 星期六

2009-06-13 Devotionals Today

知信行網上團契為各主內肢體提供的每日靈糧,歡迎訂閱推介奉獻支持
《網絡天糧》查詢,請電郵:ccf@ccfellow.org

訂閱天糧 | 轉介天糧 | 修訂訂閱 | 奉獻支持


領袖特質 ─ 聆聽篇(6)
耶穌藉著聆聽與人親和
經文
路加福音二42-52

42當他十二歲的時候,他們按著節期的規矩上去。43守滿了節期,他們回去,孩童耶穌仍舊在耶路撒冷。他的父母並不知道,44以為他在同行的人中間,走了一天的路程,就在親族和熟識的人中找他,45既找不著,就回耶路撒冷去找他。46過了三天,就遇見他在殿裡,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47凡聽見他的,都希奇他的聰明和他的應對。

順從父母
48他父母看見就很希奇。他母親對他說:"我兒,為甚麼向我們這樣行呢?看哪,你父親和我傷心來找你!"49耶穌說:"為甚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註:或作"豈不知我應當在我父的家裡嗎?")"50他所說的這話,他們不明白。51他就同他們下去,回到拿撒勒,並且順從他們。他母親把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裡。52耶穌的智慧和身量(註:"身量"或作"年紀"),並 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

 

耶穌即使只有十二歲,已經懂得聆聽和發問,祂在成長過程中一直保持這個特質。遠在服侍人、傳揚天國的信息之前,祂已經願意聆聽。祂知道若要觸摸人的內心,先要借出我們的耳朵。

 
承蒙《漢語聖經協會》授權使用  

大衛對戰歌利亞

粵語 國語

第13天


讀經:   撒母耳記上十七章1至11節
我們今天所讀的,是最廣為人知的聖經故事嗎?它是兒童上主日學時最先聽到的故事之一。不過,令人質疑的是,大衛那時是否真的如一般故事所述只是個少年,可能他當時已經是十多歲,或是二十出頭的青年。

這個故事的每一部分都可以應用於今天。例如,我們今天的世界仍然可見到兩大陣營:神的百姓和神的敵人。第3節指出他們壁壘分明,中間有谷分隔,沒有人可以作騎牆派。

這兩個陣營的人要彼此爭戰──至今仍是一樣。一直以來,非利士人都是以色列的死敵,兩者勢不兩立。今天的世界未必會明目張膽地攻擊教會,但兩者卻絕不能為友。

兩邊陣營都有一位「勇士」。歌利亞是一個目中無人的巨人(4節),他似乎戰無不勝,且連續六個星期向以色列罵陣,極盡污衊、挑釁之能事。他是世界之王撒但的寫照。撒但的能力似乎非常強大,他的試探也似乎常常令人難以抗拒。

然而,另一邊陣營也有一個勇士。這個人理應就是掃羅,因為他不僅是王,他更是以色列人中長得最高大的。可是,掃羅因為不聽從神(十六章1和4節)而失去了屬靈的能力。他如果靠自己的力量去迎戰歌利亞,就一定被擊敗。倘若歌利亞得勝,所有以色列人便要做非利士人的奴隸了(9節)。

神卻另有計劃。祂已經預備了祂的勇士。大衛沒有從軍,留在家裡牧羊。神預備他去承擔將來的工作。大衛已作好準備,可以隨時回應神的召命,為神和祂的子民爭勝。

經文反思:

「使我們勝過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約壹五4)

~~~~~~~~~~~~~~~~~~~~~~~~~~~~~~~~~~~~~~~~~~~~~~~~
DAVID MEETS GOLIATH
Day 13


Bible Reading:    1 Samuel 17:1-11
Is this the best known of all the stories in the Bible? It is one of the first stories heard in Sunday School. It is very doubtful, however, if David was really the teenaged boy usually depicted. Possibly he was in his later teens or early twenties when this incident took place.

Every part of the story can have an up-to-date application. For example, here are the same two companies of people, whom we find in the world today - the people of God and the enemies of God. Verse 3 says there was a valley between them, a clear division. There was no middle ground.

There was a war between the two companies. There still is. The Philistines seemed to have been the most consistent and bitterest enemies the Israelites had. Today there may not always be bitter opposition by the world against the church, but there cannot be fellowship between them.

On both sides there was a "champion". Goliath was certainly a giant (v.4) and full of defiance. He seemed almost unbeatable. For six long weeks he defied the Israelites. He is a picture of Satan, the prince of the world. Satan seems so strong and his temptations seem so often irresistible.

But there is a champion on the other side too. No doubt it should have been Saul, who was not only the king, but also the tallest man in Israel. But Saul had lost his spiritual power through his disobedience (1 Samuel 16:1, 4). Had he fought Goliath in his own strength, he might have been sadly defeated. If Goliath had won the contest, all Israel would have been slaves to the Philistines (v.9).

God had other plans, however. He had his "champion" ready. David was not part of the Israelite army. He was at home minding sheep. God was preparing him for the future. David was ready to step out with God and claim the victory for God and His people.

A VERSE FOR TODAY: "This is the victory that has overcome the world, even our faith." (1 John 5:4)


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
祈禱:  恩惠的主宰,你的聖名何等甜美,我帶著乾渴的心靈,來到你面前,等候你的更新、滋潤、充滿。主啊,我願你來!

以賽亞書2:1-5

這段經文把一個震撼人心的異象呈現出來:全世界在學習了神的訓誨後,都放下了槍炮,追求和平,而以色列在這事上要起帶頭作用!

在這異象中,耶路撒冷成了世界的中心,萬民如潮水般湧流到她那裡。這「流歸」(2)其實是萬國萬民的朝聖之旅,他們長途跋涉、翻山越嶺,來到神的聖山。他們的話(3)表達了一份強烈的興奮和雀躍感受,他們彼此勉勵說:「來吧!」本來「登」山是艱難的,但各人似乎仍急不及待地向神的殿「奔」去。到底是甚麼吸引著他們呢?原來是神的「道」!他們對神的道的飢渴,催促他們分秒必爭地奔跑到神的寶座前,接受祂的「訓誨」(3)。

在萬民歡欣踴躍的襯托下,先知道出了耶路撒冷在歷史中的任務:她是神話語的出口(3)。這是耶路撒冷所能提供給萬國的「服務」,而且是萬民所渴望得著的。神的話語是甚麼?就是「審判」和「斷定是非」的裁決(4)。神成為列國的裁判官,在祂的管治下,各國各民間的衝突不和都能夠得到解決。更重要的,就是萬民在祂的訓導下,學懂了如何和平相處,以致昔日用來解決紛爭或欺凌弱小的武器,將來都必失去作用,並會反過來變為生產工具!

當神高高的坐在寶座上,世界就能進入真正的大同之境。

由於2:1是一個標題,所以有學者相信,我們今日所讀到的經文才是以賽亞書的真正開始。這豈不是很有意思嗎?不論以賽亞先知對當時的耶路撒冷何等不滿和失望,但他始終對這國這民抱有盼望,因為他相信神的計劃永不落空。

從以賽亞書第1章的描述中,我們看見耶路撒冷是醜惡和污穢的,但神的作為要把這罪惡之城徹底地更新過來,以致她能真正肩負起神為她所設定的歷史任務。

從耶路撒冷我們可以聯想到今天的教會,其中豈不也是充滿了紛爭嗎?但如果我們為此而失望、放棄的話,那麼我們就是小信的人了。以賽亞相信神在工作,我們也當持同樣的信念。

祂豈不是世界歷史的主宰嗎?

一年速讀  歷代志上17-18章 加拉太書1章



本文內容出自〔每日讀經釋義〕,蒙香港讀經會核准使用

以斯帖記四至七章


重點: 猶大人禁食;以斯帖設宴請亞哈隨魯王和哈曼;哈曼被迫給末底改尊榮;哈曼被吊死。

鑰節: 你當去招聚書珊城所有的猶大人,為我禁食三晝三夜,不吃不喝;…然後我違例進去見王,我若死就死吧!(四16)

內容: 

末底改不願向亞哈隨魯王的重臣哈曼跪拜,惹怒了哈曼;哈曼得悉他是猶大人,便決定消滅國內所有猶大人。

末底看見滅族的諭旨,痛哭哀號,撕裂衣服,穿麻衣,蒙灰塵;並向以斯帖表示她為后是神的安排,好在這生死存亡的時刻拯救同胞。若她不找住現今王后的位分,神要用其他方法去施行拯救。

以斯帖接受叔父的指命,請求全猶大人為此事禁食禱告三天,以進行拯救猶大同胞的使命;並將自己的生命置諸度外。

以斯帖大概不知自己為何會被封為王后,也不知自己的位分可以有甚麼作用。現今經末底改的表明;她若不把握機會,王后的身分對她又有何意義呢?

每一個基督徒都帶有神的使命;神將我們安排在不同的環境中、不同的工作場所裡,都有神的目的與計劃,願我們隨時準備,透過禱告,把握神預定的時機,為主作見證,完成神的託負。


默想: 「不要怕人的威嚇,也不要驚慌;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三14-15)
本文資料由福音團契書局提供,謹此致謝。

《讀經日引》每季一本,免費贈閱。請電郵biblepathway@yahoo.com.hk索取。

意見交通,請電郵:biblepathway@yahoo.com.hk


經文: 撒母耳記上六10-21

10非利士人就這樣行:將兩隻有乳的母牛套在車上,將牛犢關在家裡,11把耶和華的約櫃和裝金老鼠並金痔瘡像的匣子都放在車上。12牛直行大道,往伯示麥去,一面走一面叫,不偏左右。非利士的首領跟在後面,直到伯示麥的境界。13伯示麥人正在平原收割麥子,舉目看見約櫃,就歡喜了。14車到了伯示麥人約書亞的田間,就站住了。在那裡有一塊大磐石,他們把車劈了,將兩隻母牛獻給耶和華為燔祭。15利未人將耶和華的約櫃和裝金物的匣子拿下來,放在大磐石上。當日伯示麥人將燔祭和平安祭獻給耶和華。16非利士人的五個首領看見,當日就回以革倫去了。

17非利士人獻給耶和華作賠罪的金痔瘡像,就是這些:一個是為亞實突,一個是為迦薩,一個是為亞實基倫,一個是為迦特,一個是為以革倫。18金老鼠的數目是照非利士五個首領的城邑,就是堅固的城邑和鄉村,以及大磐石。這磐石是放耶和華約櫃的,到今日還在伯示麥人約書亞的田間。19耶和華因伯示麥人擅觀他的約櫃,就擊殺了他們七十人;那時有五萬人在那裡(原文是七十人加五萬人)。百姓因耶和華大大擊殺他們,就哀哭了。20伯示麥人說:誰能在耶和華這聖潔的神面前侍立呢?這約櫃可以從我們這裡送到誰那裡去呢?21於是打發人去見基列耶琳的居民,說:非利士人將耶和華的約櫃送回來了,你們下來將約櫃接到你們那裡去罷!

 

  1. 車子停在那裡?伯示麥人怎樣迎接?

    A:車子停在伯示麥約書亞的田間。伯示麥人看見約櫃就歡喜,將牛車劈了,把兩隻母牛獻給耶和華為燔祭。

  2. V19為什麼擊殺七十伯示麥人?v20伯示麥人怎樣回應?我真認識神的威嚴榮耀,敬畏祂嗎?參出卅三18~23。

    A:耶和華因為伯示麥人擅觀他的約櫃,就擊殺他們七十人。伯示麥人就哀哭了,說,誰能在聖潔的神面前站立…。v20請基列耶琳人將耶和華的約櫃接去。
內容由《台北基督徒南京東路禮拜堂》各長老同工提供。
 
文章內容由個別機構或作者提供,國證網絡只負責發佈及製作,
如欲轉載或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聯絡有關機構或聯絡國證網絡代轉作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