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2日 星期四

2012-03-22 Devotionals Today

知信行網上團契為各主內肢體提供的每日靈糧,歡迎訂閱推介奉獻支持
《網絡天糧》查詢,請電郵:ccf@ccfellow.org

訂閱天糧 | 轉介天糧 | 修訂訂閱 | 奉獻支持



三月二十二日
「他怎樣從母胎赤身而來,也必照樣赤身而去;他所勞碌得來的,手中分毫不能帶去。」(傳五15)


從前有一個女人極其愛慕地上的財寶,因此,當她生了第一個兒子時,自己心裡想這是我最深愛的兒子,我要將我最愛慕的東西來給他命名,於是給她兒子取名為鑽石,這樣每逄叫她兒子鑽石時,她就覺得歡喜,雖然並沒有真正得著鑽石,但她覺得像是已得著自己的心願。過不久,她又生了第二個兒子,她又同樣以自己最愛慕的給他取名叫金子。然而,由於鑽石和金子時常吵架,令她開始感到疲乏,所以,當她再生第三個兒子時,她就沒有再像先前那樣的興奮,因而給老三取名叫銀子。然後,為著養育「鑽石」、「金子」、「銀子」長大成人,她晝夜勞碌,又加上三兄弟常常吵鬧使她痛苦之極,但沒想到就在她最不想懷孕時,她又生下第四個兒子,就這樣,她將第四個兒子取名叫「罪孽」,因她說我真的罪孽啊!

後來,當她得了重病將要離世時,十分懼怕,就懇求鑽石、金子、銀子陪她而去。但由於老大、老二、老三都已長大成人,所以,異口同聲的拒絕了她的請求,不肯跟她走去而不返之路,這令她極其絕望。這時幼小的兒子罪孽以為媽媽要帶她去玩,就跑過來緊緊的抱住她說:媽媽我一定要跟你去!

這雖然是個故事,但卻說明瞭人離世時一點也不能帶地上的財寶離去,相反的,世人要帶著今生所犯的罪到神的審判台前交帳。請問你所愛慕的是甚麼?


本文摘錄自《每日甘霖》一書,程蒙恩長老著,承蒙允准刊載。


亞伯拉罕──萬國之父生命之偉大處
默然接受神的結果
人物介紹及操練建議(按此)

 
經文:
創世記十九27-29

27亞伯拉罕清早起來,到了他從前站在耶和華面前的地方,

28向所多瑪和蛾摩拉與平原的全地觀看,不料,那地方煙氣上騰,如同燒窯一般。

29當神毀滅平原諸城的時候,他記念亞伯拉罕,正在傾覆羅得所住之城的時候,就打發羅得從傾覆之中出來。

 
經文默想:
亞伯拉罕有想到這二城的結果是這樣嗎?為甚麼?    
 
默然接受神的結果

  亞伯拉罕經過六次在神面前的祈求,心裡已得著很大的平安,因為他深信在全城中,必定有十個義人,使神信守諾言不毀滅那城。但他仍是很心急想看看最後的結果,因此他清早一起床,就跑到他與神對話的平原上,遙望這二城。

  經文說:「不料,那地方煙氣上騰,如同燒窯一般。」「不料」這兩個字,正好反映亞伯拉罕當時的心情,這是完全出乎他意料之外的結果,在那城中竟然連十個義人也沒有!神果然在其中施行審判,剿滅這二城。亞伯拉罕心裡極度難過,他一心在神面前極力挽救這二城,冒昧地六次向神討價還價,可是這二城竟連十個義人也沒有;另一方面,他又埋怨自己,為何再不求神減至五個義人,甚或三個、兩個,那麼這二城就可能不至被剿滅。

  亞伯拉罕生命的偉大處,除了對神有強烈的感情外,他也憐愛人的生命,他不願一人沉淪受咒詛。透過所多瑪和蛾摩拉二城的被滅,加深了亞伯拉罕對神的慈愛與公義的認識,他深信神無論怎樣行,也是憐愛世人的,因此他就默然接受神的結果。

 
人生應用:
我有否在神面前為不義的人受咒詛而難過呢?我有憐愛世人的心腸嗎?
 
靈性格言:
順服
不要為己打算,應當歡迎從神而來的十字架,並且當你以此種態度接受十字架時,即使它是痛苦的,你也會發覺你能在平安中背負它。  ~芬乃倫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從迷惘到信靠

第81天

侏儒基督徒

 
「你們豈不曾知道嗎?你們豈不曾聽見嗎?……你們豈沒有明白嗎?」(21節)
 

經文

以賽亞書四十21-31

21你們豈不曾知道嗎?你們豈不曾聽見嗎?從起初豈沒有人告訴你們嗎?自從立地的根基,你們豈沒有明白嗎?

22神坐在地球大圈之上;地上的居民好像蝗蟲。他鋪張穹蒼如幔子,展開諸天如可住的帳棚。

23他使君王歸於虛無,使地上的審判官成為虛空。

24他們是剛才(或譯:不曾;下同)栽上,剛才種上,根也剛才紮在地裡,他一吹在其上,便都枯乾;旋風將他們吹去,像碎秸一樣。

25那聖者說:你們將誰比我,叫他與我相等呢?

26你們向上舉目,看誰創造這萬象,按數目領出,他一一稱其名;因他的權能,又因他的大能大力,連一個都不缺。

27雅各啊,你為何說,我的道路向耶和華隱藏?以色列啊,你為何言,我的冤屈神並不查問?

28你豈不曾知道嗎?你豈不曾聽見嗎?永在的神耶和華,創造地極的主,並不疲乏,也不困倦;他的智慧無法測度。

29疲乏的,他賜能力;軟弱的,他加力量。

30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

31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

 

信息分享

昨天我們在結束的時候提到,我們越明白神的本性,就越能肯定祂的決定的正確性。你有沒有想過,在過去多個世紀裡面,神的僕人為何在最惡劣的環境下依然能為神堅定不移?答案是:因為他們熟悉神的本性和品格。

現代的基督徒有一個令我十分關注的情況,那就是他們對神的本性認識得很少。我成了基督徒後參加的第一個查經系列是關於神的屬性。對年青的基督徒來說,那課程並不容易,但那幾個星期的教導卻為我往後多年建立了穩固的信仰根基。我在那裡第一次聽到一些終生伴隨我的話。例如:「只有在我們明白神是誰時,才能夠明白祂所做的事。」以及:「我們必須小心,不要憑我們所見的來解釋神的品格,而要憑神的品格來解釋我們的所見。」

巴刻(J.I. Packer)在《認識神》(Knowing God)這本書中說:「對神無知──既不認識神的做法,也不懂得與祂實踐相交──是今天教會很多軟弱的根源」。我同意這個說法。現代的教會往往是透過望遠鏡錯誤的一面來看神,把全能者縮小成為侏儒。結果是:教會坐滿侏儒基督徒,他們對自己承諾要事奉的神只有表面的知識。

 
「教會很多軟弱的根源都是對神無知」
 

進深研究

賽六1-8,九6;詩九十七6

1. 以賽亞見證神品格的甚麼方面?
2. 他怎樣描述基督?

 

祈禱

天父,我開始明白那在生命戰役中決定勝負的基礎,就是您的本性和您的品格。求您幫助我更認識您,好讓我能變得更好。奉基督的名祈求。阿們。
 
本文英文版權屬 CWR 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 讚美之泉音樂事工 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心的改造:清心,愛慕,敬畏
我的百姓卻……
每月內省(按此)

 
經文:
耶利米書八4-12

4 你要對他們說,耶和華如此說:
人跌倒,不再起來嗎?人轉去,不再轉來嗎?

5 這耶路撒冷的民,為何恆久背道呢?他們守定詭詐,不肯回頭。

6 我留心聽,聽見他們說不正直的話。無人悔改惡行,說:
我做的是甚麼呢?他們各人轉奔己路,如馬直闖戰場。

7 空中的觀鳥知道來去的定期;斑鳩燕子與白鶴也守候當來的時令;
我的百姓卻不知道耶和的華的法則。

8 你們怎麼說:我們有智慧,耶和華的律法在我們這裡?
看哪,文士的假筆舞弄虛假。

9 智慧人慚愧,驚惶,被擒拿;他們棄掉耶和華的話,心裡還有甚麼智慧呢?

10 所以我必將他們的妻子給別人,將他們的田地給別人為業;
因為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一味地貪婪,從先知到祭司都行事虛謊。

11 他們輕輕忽忽地醫治我百姓的損傷,說:
平安了!平安了!其實沒有平安。

12 他們行可憎的事知道慚愧嗎?不然,他們毫不慚愧,也不知羞恥。
因此他們必在仆倒的人中仆倒;我向他們討罪的時候,他們必致跌倒。
這是耶和華說的。

 
經文背景:
神藉先知責備猶大國既藐視神的律法,又偏行己路,因此必受審判。
 
經文淺釋:

1. 「不肯回頭」(5節)─ 不願為自己的罪悔改。
2. 「文士」(8節)─ 負責抄寫聖經、研究律法書及幫律法書寫註解的工作。
3. 「假筆舞弄虛假」(8節)─ 錯誤解釋律法書的意義。
4. 「行事虛謊」(10節)─ 先知和祭司都是神的代言人。當神的刑罰臨到猶大人時,他們不單沒有提醒百姓要悔改,還對他們說:「平安了!」,虛假地傳講神的信息。

 
經文默想:
1. 文士、先知、祭司是一群敬畏神的人麼?為甚麼?
2. 怎樣才是敬畏神的人?
   
 
我的百姓卻 ……

  神竟為一個世代歎息,這歎息流露了祂深沉的傷痛並至高的愛。祂哀歎百姓連飛禽都不如,飛禽不用人的教導或苦口婆心的勸戒,都能知曉神為大自然所定的律,但無奈神的百姓卻不知道神的法則。他們不是不知道,因神早已啟示了,他們乃是藐視神的法則。

  神一方面歎息他們在罪中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因他們仍不回頭尋求祂的面而焦急。「他們棄掉耶和華的話,心裡還有甚麼智慧呢?」不但如此,他們的先知竟輕忽地告訴百姓,平安了!平安了!其實沒有平安,試問神豈能不歎息麼!

  這種歎息深切地表達了祂的愛與迫切。既有這樣的神,我們豈能不尊敬祂呢?無奈現今這個世代仍是這樣輕視神的話,傷了神的心。我們豈能讓祂不斷發出這些歎息卻仍無動於衷呢?在今天的世代,你有聽到神仍發出祂的歎息嗎?你重視神的法則嗎?

 
人生應用:
在生活上,我有沒有傷神的心呢?我是否重視遵行神的法則?
 
靈性格言:
多寬恕,就多被寬恕。  ~貝利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第167天
上主的精心傑作

如果我們能夠用上主的眼光來看自己就好極了,因為在上主的眼中,我們每一個生命都是祂的精心之作,像藝術家珍惜、欣賞手上的作品一般。

請您安靜地、慢慢地從心裡誦讀以下的經文。您可以不斷重覆地誦讀,讓經文在您心中回響。在讀的時候,請特別留意「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這一句。

經文
以弗所書二4-10

然而,神既有豐富的憐憫,因他愛我們的大愛,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你們得救是本乎恩。 他又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 要將他極豐富的恩典,就是他在基督耶穌裡向我們所施的恩慈,顯明給後來的世代看。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

 
靈修指引

保羅在書信中所描寫的神,總是對人十分關愛,體貼,是無微不至的參與人的生命成長。…在創世之先,神揀選了我們;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活過來;如此,我們整個生命的內涵及面貌,都是神親手的傑作。「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

參照英文譯本之後,我們便更了解「我們原是神的工作」這句話的意思。We are God's Workmanship!原來,我們是藝術家一般的神所親手精製、精繪的傑作。這個表達十分傳神,亦讓我們更感到自己生命的可貴,又同時對神有更深的連繫。…

我們是神的精心傑作。神看著我這個人,自然會心微笑;祂留意我一切細微的地方,亦知道我的特別之處,因為祂親自參與我的生命塑造過程。…讓我學習以這樣欣賞的眼光看待自己。…

您也可以同樣學習以神欣賞您的眼光來看待自己吧。如果您比較傾向自責、自卑、自憐,又或者是自怨自艾的,那麼,學習如此的欣賞自己就更重要了。…

您有沒有想過:自己一直認為不足、缺憾、羞愧的地方,和那些您很希望不再存在、沒有發生的生命部份,其實是不可能剔除的,因為您是神的精心傑作,這些都包括在內。如果要變的,不是那些地方,而是您看待自己的眼光。…

神觀看我們整體的生命,而不是集中在我們生命中某一小部份,不管是好或壞。神甚至在我們生命未成形體之前,已經揀選了我們,所以,縱然我的醜陋、可厭、傷痛、羞恥的部份,亦不會阻礙神對我們的關愛、欣賞。很可能神看透我們生命的本質,又預見我們生命的潛能,因此,我們在過去或當下所做的錯誤事情,所自覺到的軟弱心靈,並不會令神對我們改變愛意。…

您能夠以同樣的眼光來看待自己嗎?…試試每次站在鏡子前,輕摸自己的臉,心裡浮現這一句奧妙的真理:我們是神的精心傑作。…

您又可以尋找安靜的時間空間,與上主傾心交談您所不喜歡、不能接受的自我部份,又聆聽生命與慈愛的神,對您的回應。很可能您仍然聽到如此的心靈呼喚:「我所愛的,請您相信,您是我的精心傑作。」…

其實,您此刻就可以與主傾心而談了。……

 
《誦禱心曲》版權屬譚沛泉博士所有,承蒙允許刊載。
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
 
 

悔改

 
讀經 : 詩篇五十一1-19
 
1(大衛與拔示巴同室以後,先知拿單來見他;他作這詩,交與伶長。)
神啊,求你按你的慈愛憐恤我!按你豐盛的慈悲塗抹我的過犯!

2求你將我的罪孽洗除淨盡,並潔除我的罪!

3因為,我知道我的過犯;我的罪常在我面前。

4我向你犯罪,惟獨得罪了你;在你眼前行了這惡,以致你責備我的時候顯為公義,判斷我的時候顯為清正。

5我是在罪孽裡生的,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

6你所喜愛的是內裡誠實;你在我隱密處,必使我得智慧。

7求你用牛膝草潔淨我,我就乾淨;求你洗滌我,我就比雪更白。

8求你使我得聽歡喜快樂的聲音,使你所壓傷的骨頭可以踴躍。

9求你掩面不看我的罪,塗抹我一切的罪孽。

10神啊,求你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裡面重新有正直(或譯:堅定)的靈。

11不要丟棄我,使我離開你的面;不要從我收回你的聖靈。

12求你使我仍得救恩之樂,賜我樂意的靈扶持我,

13我就把你的道指教有過犯的人,罪人必歸順你。

14神啊,你是拯救我的神;求你救我脫離流人血的罪!我的舌頭就高聲歌唱你的公義。

15主啊,求你使我嘴唇張開,我的口便傳揚讚美你的話!

16你本不喜愛祭物,若喜愛,我就獻上;燔祭,你也不喜悅。

17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神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

18求你隨你的美意善待錫安,建造耶路撒冷的城牆。

19那時,你必喜愛公義的祭和燔祭並全牲的燔祭;那時,人必將公牛獻在你壇上。
 
 
悔改
 

  基督教認為人都是有罪的,罪人認罪悔改才能得新生命。

  唐崇榮博士在《救贖論》中說,計志文牧師過去連續多年講悔改得救的信息,他問計牧師為甚麼老是重複?計牧師說:「上帝所用的,人不能隨便撇開。」唐崇榮感歎說:「計牧師去世後,現在教會中傳這樣信息的傳道人實在太少了。」神學家朋霍費爾也說過:「多少人得到的是廉價的恩典,就等著上帝用轎子抬他們進天國!」

  甚麼是悔改?林慈信在「悔改之路」一文中總結了悔改的三要點:「一、真正的悔改需要我們正視罪」;「二、當我們認清罪的真相後,我們必需為自己的罪憂傷」;「三、當我們真正為罪憂傷之後,最後一步是立志把自己獻給主,過順服上帝的生活」。

  林慈信指出,當人們去聽施洗約翰講道時,他的信息是:「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路三8)悔改、信心與順服的生活,是上帝要求罪人回應的三方面。這三件事都是上帝的恩典,是上帝主動賜給人的禮物;這三件事都是上帝吩咐人採取的行動。這三件事都不能給人賺取赦罪及永生。但這三件事都不可缺少。一個改變的人生、清潔的良心,既然在上帝面前是敞開的,不再自欺欺人,因而在人面前也可以是敞開的,不靠他人而活,不怕「可畏」的人言,完全憑著上帝的恩典,靠著上帝的力量,過一個無愧的生活。

  這正是大衛犯罪後,在詩篇第五十一篇中的悔改心路。「我向你犯罪,惟獨得罪了你,在你眼前行了這惡,以致你責備我的時候,顯為公義;判斷我的時候,顯為清正。」(詩五十一4)這是第一點。「上帝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上帝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詩五十一17)這是第二點。「求你隨你的美意善待錫安,建造耶路撒冷的城牆。」(詩五十一18)這是第三點。詩人立志跟隨主的「美意」而非自己的意思。這順服也體現在行動上,就像撒該一樣,能夠「把所有的一半分給窮人」,「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路十九8);大衛也勇敢地公開寫下自己的罪行,棄絕罪惡,開始過新的順服生活。

  悔改是神對我錯;
  悔改是神愛我愧;
  悔改是神令我遵。

 
默想 :
悔改不是悔錯而是歸正。
 
金句 :
上帝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上帝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詩五十一17)
 
本文版權屬國際福音證主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基督給門徒的話

粵語 國語

第22天


讀經:   

約翰福音十三章31至38 節

31他既出去,耶穌就說:如今人子得了榮耀,神在人子身上也得了榮耀。

32神要因自己榮耀人子,並且要快快的榮耀他。

33小子們,我還有不多的時候與你們同在;後來你們要找我,但我所去的地方你們不能到。這話我曾對猶太人說過,如今也照樣對你們說。

34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

35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36西門彼得問耶穌說:主往那裡去?耶穌回答說:我所去的地方,你現在不能跟我去,後來卻要跟我去。

37彼得說:主阿,我為甚麼現在不能跟你去?我願意為你捨命!

38耶穌說:你願意為我捨命麼?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

你有沒有留意,這幾節經文包含了三個獨立的重點?首先,是基督渴望神得著榮耀。其次,是基督吩咐門徒要彼此相愛。最後,是基督明確提醒彼得他將會跌倒。每個重點都可以帶給我們很深的啟發;不過,我們今天只會看看最後一點給予我們的反思。

我們一定記得,彼得在五旬節後滿有能力地為主作工;可惜,我們也一定記得,他曾經三次不認主。他後來得著主的赦免和挽回,實在是新約之中,最讓人激勵的一件事。然而,彼得為何會三次不認主呢?以下是三個可能的原因:

彼得過於自信。我們相信,彼得是出於真誠地說出37節所記的那句話,可是,他卻不曉得自己的軟弱。他不知道自己會被一時之間的恐懼所控制而背信棄義。

此外,按照馬可福音十四章54節的記載,當基督在客西馬利園被人捉拿的時候,彼得並沒有緊緊地跟隨主,他只是「遠遠的」跟著。我們也深深地知道,當我們不緊靠基督的時候,我們就很容易在試探中跌倒。

最後一個原因,是彼得走到爐火中間取暖,卻不察覺圍著爐邊的人,都是攻擊基督的敵人;面對他們的嚴詞質詢和嚴厲指控,他才發現自己招架不來──在他未及制止自己之前,那矢口不認基督的話已經衝口而出。

讓我們小心反思上述這三個原因,在我們身上也會發現這些毛病嗎?我們過往的失敗,也可以用上述的其中一個原因來解釋嗎?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把基督對彼得的嚴詞警告引以為鑒,把它看作是基督給予我們各人的深刻提醒。

牢記:

當彼得再次面對復活了的基督,他便得著基督的赦免。

~~~~~~~~~~~~~~~~~~~~~~~~~~~~~~~~~~~~~~~~~~~~~~~~
CHRIST'S WORDS TO HIS DISCIPLES
Day 22


Bible Reading:   

John 13: 31 - 38

31 So, when he had gone out, Jesus said, "Now the Son of Man is glorified, and God is glorified in Him.

32 If God is glorified in Him, God will also glorify Him in Himself, and glorify Him immediately.

33 Little children, I shall be with you a little while longer. You will seek Me; and as I said to the Jews, 'Where I am going, you cannot come,' so now I say to you.

34 A new commandment I give to you, that you love one another; as I have loved you, that you also love one another.

35 By this all will know that you are My disciples, if you have love for one another."

36 Simon Peter said to Him, "Lord, where are You going?"
Jesus answered him, "Where I am going you cannot follow Me now, but you shall follow Me afterward."

37 Peter said to Him, "Lord, why can I not follow You now? I will lay down my life for Your sake."

38 Jesus answered him, "Will you lay down your life for My sake? Most assuredly, I say to you, the rooster shall not crow till you have denied Me three times.

Did you notice there are at least three separate emphases in these few verses? Firstly, there is Christ's desire that God will be glorified. Secondly, his commandment to us all to love one another. Lastly, his very clear warning to Peter. Each one of these three points has deep meaning for us, but today let's look briefly at the last words, the warning to Peter.

It seems a pity that we remember Peter almost as much by his denial as we do by his mighty work after Pentecost. His restor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encouraging stories in the New Testament. But why did that denial ever take place? Here are three possible reasons:

Peter was foolishly self-confident. He meant every word he said (v. 37) but he didn't know his own weaknesses. He didn't realise how suddenly fear of man can take hold of us and bring us down.

Then when Christ was taken prisoner in the Garden, Peter did not openly put himself close to Christ, but followed 'afar off' according to Mark 14:54. We know ourselves when we are not close to Christ, we often fail too when temptation comes.

The final reason was that when he found himself at a fire among those who were the enemies of Christ, their company proved too much for him. When they questioned him and accused him of being Christ's disciple, the terrible words of denial flowed from his lips before he could stop them.

Think carefully over those three reasons. Do any of them apply to you, to me? Are any of them the explanation of failure in our lives? If so they have a message for us today that is a solemn warning to us even as Christ warned Peter so long ago.

REMEMBER:

Peter found forgiveness when he came face to face with his risen Saviour and Lord.


文章內容由個別機構或作者提供,國證網絡只負責發佈及製作,
如欲轉載或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聯絡有關機構或聯絡國證網絡代轉作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