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8日 星期四

2011-08-18 Devotionals Today

知信行網上團契為各主內肢體提供的每日靈糧,歡迎訂閱推介奉獻支持
《網絡天糧》查詢,請電郵:ccf@ccfellow.org

訂閱天糧 | 轉介天糧 | 修訂訂閱 | 奉獻支持


約伯──正視生命困惑的真誠
何必事奉神?
人物介紹及操練建議(按此)

 
經文:

約伯記廿一7-19;廿四18,21-24

廿一7-19
7惡人為何存活,享大壽數,勢力強盛呢?

8他們眼見兒孫,和他們一同堅立。

9他們的家宅平安無懼;神的杖也不加在他們身上。

10他們的公牛孳生而不斷絕;母牛下犢而不掉胎。

11他們打發小孩子出去,多如羊群;他們的兒女踴躍跳舞。

12他們隨著琴鼓歌唱,又因簫聲歡喜。

13他們度日諸事亨通,轉眼下入陰間。

14他們對神說:離開我們吧!我們不願曉得你的道。

15全能者是誰,我們何必事奉他呢?求告他有甚麼益處呢?

16看哪,他們亨通不在乎自己;惡人所謀定的離我好遠。

17惡人的燈何嘗熄滅?患難何嘗臨到他們呢?神何嘗發怒,向他們分散災禍呢?

18他們何嘗像風前的碎秸,如暴風颳去的糠秕呢?

19你們說:神為惡人的兒女積蓄罪孽;我說:不如本人受報,好使他親自知道。

廿四18
18這些惡人猶如浮萍快快飄去。他們所得的分在世上被咒詛;他們不得再走葡萄園的路。

21-24節
21他惡待(或譯:他吞滅)不懷孕不生養的婦人,不善待寡婦。

22然而神用能力保全有勢力的人;那性命難保的人仍然興起。

23神使他們安穩,他們就有所倚靠;神的眼目也看顧他們的道路。

24他們被高舉,不過片時就沒有了;他們降為卑,被除滅,與眾人一樣,又如穀穗被割。

 
經文默想:
約伯為何發出「何必事奉神」的感慨?    
 
何必事奉神?

  當約伯身受惡人的凌辱和折磨時,他想不通:為何惡人如此亨通順利?惡人至死身體強壯,盡得平靖安逸;義人卻至死心中痛苦,終身未嘗福樂的滋味!惡人離棄神、作惡,為何沒有惡報?神為何不當面報應他們?

  若神定期罰惡,為何不讓痛苦的義人早日看見,以致稍得安慰。為何義人看見無數的欺凌,聽見無數的哀號?為何神不插手,毫不理會?似乎神有意用能力去保全這些惡人,去看顧他們的道路。因此,連約伯也要問:「何必事奉神?求告神有甚麼益處呢?」

  約伯在最後的申訴時,在思想上沒有出路時,他仍然堅持自己的信仰:他仍信神是一個公義、罰惡的神。惡人被高舉,不過是片時,他們將如浮萍快快的飄去而消失;惡人終有惡報,現在不報,時辰未到!神有一天要向他們射箭,並不留情。現在,不要為惡人心懷不平,以致作惡!

  其實約伯正處在一個困境中,就是他所經歷的,與他所信的,有很大的差距和矛盾。似乎他所信的,只是空中樓閣,不切實際,但仍要堅持自己所信的,毫不妥協!

 
人生應用:
如果神沒有賜我益處和福氣,我仍會信神嗎?
 
靈性格言:
實踐的動力
當我們真相信我們的行為有永恆的迴響時,我們才會更認真的去執行每一個行動。  ~勞威廉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新視域的力量

第230天

將他掛在上面!

 
「因為惡人終不得善報;惡人的燈也必熄滅。」(20節)
 

經文

箴言二十四15-22

15你這惡人,不要埋伏攻擊義人的家;不要毀壞他安居之所。

16因為,義人雖七次跌倒,仍必興起;惡人卻被禍患傾倒。

17你仇敵跌倒,你不要歡喜;他傾倒,你心不要快樂;

18恐怕耶和華看見就不喜悅,將怒氣從仇敵身上轉過來。

19不要為作惡的心懷不平,也不要嫉妒惡人;

20因為,惡人終不得善報;惡人的燈也必熄滅。

21我兒,你要敬畏耶和華與君王,不要與反覆無常的人結交,

22因為他們的災難必忽然而起。耶和華與君王所施行的毀滅,誰能知道呢?

 

信息分享

今天讓我們來思考神容許不敬虔的人興盛的另一個原因,那是為了要藉以顯示出沒有神的永恆是多麼的可怕。司布真說:「與以前的興盛相比,永恆的懲罰顯得更為可怕。」興盛而不敬虔的人那表面的快樂和風光,與他們最後被神拋棄的悲慘對照,更為可怖;正如明亮的閃電非但沒有照亮四周,反而增加了周圍的黑暗一樣。

我相信你可能記得哈曼的故事,他為末底改預備了一個木架,結果自己卻被掛在上面。木架的升起是刑罰最可怕的一幕:「把他掛在上面!」(帖七9)。就是這樣,邪惡的人被高掛,好讓所有的人都看到他們的衰敗。

有一次,有一位講員談到他如何向一群年青人講述路加福音十六章、富人和拉撒路的故事。他們是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這位講員讀到拉撒路躺在門外,有狗舔他的瘡,富人則在屋裡享用豐富的食物時,他停下來問:「你們情願做哪個人?富人還是拉撒路?」那些年青人異口同聲的回答:「富人。」講員繼續讀下去,講完兩個人死後富人如何受折磨,而拉撒路則被帶到亞伯拉罕那裡以後,他再問:「現在你們情願做哪個人呢?」這一次,年青人就都安靜和清醒地回應說:「拉撒路。」而這就是詩人安靜地坐在神的聖所時所領悟到的真理。

 
「我們被拯救脫離那沒有神的永恆」
 

進深研究

路十六19-31;太十三24-30,十三49

1. 耶穌在富人和拉撒路的比喻中教導甚麼?
2. 野草的比喻帶出甚麼信息?

 

祈禱

天父,當我越看到圖畫的全面,知道我蒙拯救脫離了甚麼的時候,我就越想跪在您腳前敬拜您、讚美您。親愛的主,感謝您拯救了我,我的感激是言語所不能表達的。阿們。
 
本文英文版權屬 CWR 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 讚美之泉音樂事工 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靈的改造:甦醒,良善,智慧
叫饑餓的飽得良善
每月內省(按此)

 
經文:
路加福音一52-53

52他叫有權柄的失位,叫卑賤的升高;

53叫飢餓的得飽美食,叫富足的空手回去。

 
經文背景:
這是馬利亞對神的讚頌其中的段落,頌詞中顯露出神對人美善的作為。
 
經文默想:
1. 神如何在卑賤的人身上顯出祂良善的本性?
2. 馬利亞如何體會神的美善?
   
 
叫饑餓的飽得良善

  罪惡帶給人類的痛苦,不單是要面對死亡的威脅,更是要承擔生命被扭曲的哀傷 — 一種虧缺了神的榮耀與良善本質的哀傷。人類的靈性在這情況裡,會陷入失去方向與意義的光景裡,處在饑餓的狀態中。

  耶穌基督來到世間,就是要把人類從這悲哀的處境中扭轉過來。祂叫卑賤的升高,就是說祂要重新把人生命的高貴與聖潔提昇起來;叫饑餓的飽得美食(原意是良善),就是說祂要把神的生命注入我們的生命中,叫我們重新有一個無瑕疵而良善的生命。這種生命使我們能欣賞神的美善,領悟完全與和諧的喜樂,並能渴慕為善,一心追求神,在靈裡得到暢快。

  你的生命感到饑餓嗎?你想要的是世界五花八門的美物嗎?抑或是一個從神而來完美良善的生命呢?不要忘記,耶穌有絕對的能力扭轉你靈裡的光景,只要你的食物是選擇祂的完美良善。

 
人生應用:
我的心靈渴慕得到甚麼?是世上各樣美物、還是美善的生命呢?
 
靈性格言:

這個世界處處講求效率。神幫助教會為祂變得有效率。復興會培養出有效率的基督徒來震憾世界。  ~史保羅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第316天
貪心.愛心

貪心.愛心是一個鮮明的對比,並不難分辨兩者的意義;但要避開貪心,實踐愛心卻很困難。

請您安靜下來,慢慢地從心裡誦讀以下的經文。您可以不斷重覆地誦讀,讓經文在您心中回響。在讀的時候,請特別留意「也要憑愛心行事,正如基督愛我們,為我們捨了自己,…有貪心的,在基督和神的國裡都是無分的。有貪心的,就與拜偶像的一樣。…」這一句。

經文
以弗所書五1-7

所以,你們該效法神,好像蒙慈愛的兒女一樣。也要憑愛心行事,正如基督愛我們,為我們捨了自己,當作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獻與神。至於淫亂並一切污穢,或是貪婪,在你們中間連提都不可,方合聖徒的體統。淫詞、妄語,和戲笑的話都不相宜;總要說感謝的話。因為你們確實的知道,無論是淫亂的,是污穢的,是有貪心的,在基督和神的國裡都是無分的。有貪心的,就與拜偶像的一樣。 不要被人虛浮的話欺哄;因這些事,神的忿怒必臨到那悖逆之子。所以,你們不要與他們同夥。

 
靈修指引

我們在這一段勸勉的話中,留意到保羅提出的一個強烈的對比。他說,「要憑愛心行事」,又說,「有貪心的,就與拜偶像的一樣」。「愛心」跟「貪心」放在一起,就突顯出兩者不同的地方。…

「愛心」是教會團體所強調的,「要憑愛心行事」是教會做事的基本價值;有些信徒甚至把「愛心」常常掛在嘴邊,用來鼓勵自己或教導別人。然而,保羅的這句話「要憑愛心行事」,卻有時候被濫用了或誤用了。有「愛心」並不是指沒有「界線」或「規範」。保羅在教導信徒,「要憑愛心行事」,但又同時提醒他們不要跟那些喜歡說淫詞、妄語,戲笑和虛浮的話的人做朋友。很明顯,「要憑愛心行事」,並不等於要任人擺弄或接受不良的影響。…

再仔細思想保羅提出的一個對比──「貪心」──就有助明白他說「愛心」的意義。「貪」的「心」感覺不甘、不足。縱然在客觀上自己有的東西(如:物質、關係、財富、聲譽、地位、權力)不比人少、不比人差,甚至可能比人有的更多、更好,但「貪」的「心」總覺得不夠。於是,「貪」的「心」便要取那不屬於的自己的東西來填補。不斷要用方法拿別人擁有的東西據為己有的「心」,按心理學而言,是病態心理。保羅也認為,帶著「貪心」來信仰耶穌是很大的矛盾。難怪他說:「有貪心的,在基督和神的國裡都是無分的。有貪心的,就與拜偶像的一樣。」…

為甚麼人會有「貪心」?一個簡單的分析是,當一個人的「心」嚴重地不能欣賞、自足於自己所有的,便會生出「貪」;有可能是,這個人曾經受過痛苦的剝削、嚴苛的虐待、極度的缺乏,以致形成無法感到自足的心態。那麼,要治癒「貪心」,並不是為「貪」的「心」提供所想要得到的東西,而是先引導「貪」的「心」看見自己有的東西,繼而引發對自己擁有的東西感到欣慰、滿足。這並不是一個容易的治療過程,因為人有侵略性的動物本能,很不容易感到滿足。願上主幫助我們。…

如果「貪」的「心」永遠感到自己有的不夠,要為自己爭取更多,「愛」的「心」常常感到自己幸福、豐富、不配,於是願意分享,甚至割捨自己所有的。保羅用基督作為例子,來解釋何為「愛心」。他說:「正如基督愛我們,為我們捨了自己」。把自己本來有的東西捨棄,給予對方,就是出於「愛心」。這不是我們曾經從一些家人、朋友身上領受過的嗎?當人的「愛心」很大,甚至連自己的生命也都為對方捨棄。世上也有少數這樣為愛而犧牲自己的人。基督為罪人捨棄自己的生命,祂的愛心無可比擬。…

「貪心」的人看見別人擁有自己沒有的東西(也包括才華、能力、身份、讚賞),便要「貪取」屬於別人的;「愛心」的人看見自己擁有別人沒有的東西,便會「施愛」予缺乏的人。有「貪」的「心」刻意要「取」,有「愛」的「心」願意去「給」。再跟隨保羅所說的想下去:拜「偶像」(不單是指金銀木石所雕的圖像)是為了「取」,但信仰基督是學習「給」。信仰基督使我們的眼睛打開,使我們的心轉化過來嗎?我們看見自己所有的嗎?我們為自己有的而感恩嗎?我們欣賞別人所有的嗎?我們關愛缺乏的人嗎?。……

 
《誦禱心曲》版權屬譚沛泉博士所有,承蒙允許刊載。
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
 
 

多一份憐恤

 
讀經 : 馬太福音五1-8
 
1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到他跟前來,

2他就開口教訓他們,說:

3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4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5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6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7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8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多一份憐恤
 

  這個世界的原則是冷漠、心硬、自私,不管別人死活。而耶穌基督教導人要憐恤,敏於別人的需要,這樣的人也必在上帝面前蒙憐恤(太五7)。

  丹.克拉克小時候跟爸爸去馬戲團門口排隊買票看戲。他們前邊排著一家十口,一對父母帶著八個十二歲以下的孩子,孩子們唧唧喳喳興奮異常。結果輪到那位父親買票時,錢卻不夠。就在這時候,克拉克看見自己的爸爸把一張二十美元的鈔票從口袋裡拉出來,掉在地上,又撿起來對那人說:「對不起,先生,這是你口袋裡掉出來的!」那人當然知道怎麼回事,他嘴唇發抖,淚水滑下,答道:「謝謝,謝謝您,先生;這對我和我的家庭意義重大。」在說完這個故事後,克拉克深情地說,那晚雖然沒有看成馬戲,但看了人間最精彩的演出。

  生活不正是個大舞臺,天父不正是看著人間上演的一幕一幕嗎?在日常生活中付出的微小善意和些許關心,天父豈不都看見並記得?

  今天,中國的兩極分化已超出國際警戒線,哪怕在城市街頭,也看到越來越多乞丐和衣衫襤褸的人們。這個時候,讀一讀耶穌的教導豈不大有意義?德蘭修女(又譯特蕾莎嬤嬤)也說:「施捨給窮人不單是幫助窮人,也是幫助富人。」聖方濟各說:「我不是在施捨,只不過把我所佔有窮困兄弟的食物、錢財,還給他罷了。」

  懷有這樣一份憐恤的心,何等可貴!

  隨時隨地的善意和憐恤,
  難道不正是最美的祝福?
  時時關注那些呻吟的人,
  在付出中我們才不孤獨。

 
默想 :
重要的不是行善,而是行善時的表情。
 
金句 :
憐恤人的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太五7)
 
本文版權屬國際福音證主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腓力與外地訪客

粵語 國語

第18天


讀經:   

約翰福音十二章20至33節

20那時,上來過節禮拜的人中,有幾個希臘人。

21他們來見加利利伯賽大的腓力,求他說:"先生,我們願意見耶穌。"

22腓力去告訴安得烈,安得烈同腓力去告訴耶穌。

23耶穌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

24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25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26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裡,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裡;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

27我現在心裡憂愁,我說甚麼才好呢?父啊,救我脫離這時候,但我原是為這時候來的。

28父啊,願你榮耀你的名。"當時就有聲音從天上來說:"我已經榮耀了我的名,還要再榮耀。"

29站在旁邊的眾人聽見,就說:"打雷了。"還有人說:"有天使對他說話。"

30耶穌說:"這聲音不是為我,是為你們來的。

31現在這世界受審判,這世界的王要被趕出去。

32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

33耶穌這話原是指著自己將要怎樣死說的。

那天可能是逾越節最後一週的星期二。每逢這個節期,都有很多的人從外地湧到耶路撒冷守節。當中有幾個希臘人,因為聽見人人都在談論耶穌,便很想認識祂。但誰可以引介他們呢?

可能有人對他們說:「有一個人,是跟從耶穌的,他的希臘名字叫腓力。你們何不找找他,請他帶你們去見耶穌呢?」

他們找到腓力,再次,腓力甘居人後,他先去告訴安德烈,然後一起引介他們見耶穌。當時的腓力,一定不曉得基督原來正等候這些希臘人到訪。這是確認祂將在這週被釘死的最後一個徵兆嗎?

基督把祂一直以來預言自己的話總括起來。你能想象站在基督身旁的腓力,聽見基督這番話,有甚麼感想呢?

基督在第27節所說的最後一句話,與祂其後在客西馬利園中所說的話幾乎一樣,都是表明祂願意順服父的旨意。天上立即有聲音回應基督的話,從某個角度來看,基督說這番話,不僅是有感而發,而是為了讓身邊的人得著益處。

腓力曾親歷過何等奇妙的情景?基督與拿但業會面;基督給五千人吃飽,以及此刻聽見天上有聲音對基督說話。

不管還有甚麼恐懼與懷疑,但這一切經歷都確證他初見基督之時所說的話完全正確:「他就是我們所等待的那一位。」(一45)

我們所有的經歷,是否也要向我們證明我們所信的耶穌,確實就是那位奇妙的救主?

~~~~~~~~~~~~~~~~~~~~~~~~~~~~~~~~~~~~~~~~~~~~~~~~
PHILIP AND THE OUT-OF-TOWN VISITORS
Day 18


Bible Reading:   

John 12: 20-33

20 Now there were certain Greeks among those who came up to worship at the feast.

21 Then they came to Philip, who was from Bethsaida of Galilee, and asked him, saying, "Sir, we wish to see Jesus."

22 Philip came and told Andrew, and in turn Andrew and Philip told Jesus.

23 But Jesus answered them, saying, "The hour has come that the Son of Man should be glorified.

24 Most assuredly, I say to you, unless a grain of wheat falls into the ground and dies, it remains alone; but if it dies, it produces much grain.

25 He who loves his life will lose it, and he who hates his life in this world will keep it for eternal life.

26 If anyone serves Me, let him follow Me; and where I am, there My servant will be also. If anyone serves Me, him My Father will honor.
  
27 "Now My soul is troubled, and what shall I say? 'Father, save Me from this hour'? But for this purpose I came to this hour.

28 Father, glorify Your name."
Then a voice came from heaven, saying, "I have both glorified it and will glorify it again."

29 Therefore the people who stood by and heard it said that it had thundered. Others said, "An angel has spoken to Him."

30 Jesus answered and said, "This voice did not come because of Me, but for your sake.

31 Now is the judgment of this world; now the ruler of this world will be cast out.

32 And I, if I am lifted up from the earth, will draw all peoples to Myself."

33 This He said, signifying by what death He would die.

It was the last Passover week, possibly about Tuesday. We are told that enormous numbers of visitors flooded into Jerusalem for this great event. Among them were several Greeks who were curious to meet this Jesus whom everyone was talking about. Who could introduce them?

It is possible that someone said to them. "There's one man, who is a follower of Jesus, who has a Greek-sounding name, Philip. Why don't you find him and ask him to introduce you?"

Again Philip stepped back out of the limelight and asked Andrew to do the introducing. Little did Philip know that apparently the coming of these Greeks was something Christ had been waiting for. Was this the final sign, the confirmation that this was the week of His crucifixion?

Christ's remarkable words concerning Himself were a summary of all He had been saying for a long time. Can you imagine Philip standing close by and hearing these statements?

Then came Christ's final words in verse 27 - almost the same as those He said later in Gethsemane. This last sentence was again a submission to the Father's will. There was an immediate answer from heaven. Christ said this was for the benefit of those standing by and not just for Himself.

What remarkable scenes did Philip witness? The meeting of Christ and Nathaniel, the feeding of the 5000 and then a voice from heaven.

In spite of fears and doubts, all this must have confirmed to Philip the truth of his first recorded statement, "This is the one we've been waiting for." (1:45)

Are we allowing the various situations into which the Lord may lead us to confirm our faith in our wonderful Saviour?

文章內容由個別機構或作者提供,國證網絡只負責發佈及製作,
如欲轉載或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聯絡有關機構或聯絡國證網絡代轉作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