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7日 星期三

2011-08-17 Devotionals Today

知信行網上團契為各主內肢體提供的每日靈糧,歡迎訂閱推介奉獻支持
《網絡天糧》查詢,請電郵:ccf@ccfellow.org

訂閱天糧 | 轉介天糧 | 修訂訂閱 | 奉獻支持


約伯──正視生命困惑的真誠
義人的遭遇
人物介紹及操練建議(按此)

 
經文:

約伯記九22-24;十3-4;十二4-6;十七6-9

九22-24
22善惡無分,都是一樣;所以我說,完全人和惡人,他都滅絕。

23若忽然遭殺害之禍,他必戲笑無辜的人遇難。

24世界交在惡人手中;蒙蔽世界審判官的臉,若不是他,是誰呢?

十3-4
3你手所造的,你又欺壓,又藐視,卻光照惡人的計謀。這事你以為美麼?

4你的眼豈是肉眼?你查看豈像人查看麼?

十二4-6
4我這求告神、蒙他應允的人竟成了朋友所譏笑的;公義完全人竟受了人的譏笑。

5安逸的人心裡藐視災禍;這災禍常常等待滑腳的人。

6強盜的帳棚興旺,惹神的人穩固,神多將財物送到他們手中。

十七6-9
6神使我作了民中的笑談;他們也吐唾沫在我臉上。

7我的眼睛因憂愁昏花;我的百體好像影兒。

8正直人因此必驚奇;無辜的人要興起攻擊不敬虔之輩。

9然而,義人要持守所行的道;手潔的人要力上加力。

 
經文默想:
約伯看見義人有何遭遇?但人仍要怎樣堅持信念?    
 
義人的遭遇

  約伯在受苦痛的初期,曾想到自己一生執著去行善,有甚麼好報呢?似乎自己的遭遇,與惡人的結局沒有分別,甚至比惡人還差。神為何這樣待義人呢?祂怎會以這事為美?怎會像人一樣不能分辨善惡好歹呢?為何神將世界交在惡人手中,而又將義人交在惡人手中?為何求告神、蒙神應允的人,竟然得如此悲慘收場;而惹神怒氣的人和強盜反而興旺穩固?

  在這些困惑裡約伯仍認定自己這一切的遭遇是出於神,因此他有委曲就呼叫祂、求告祂,但可惜都不蒙應允。但從約伯後段的申訴中,可以看見他心底裡的執著和信念是不斷增強:

  我要持定所行的道,並不偏離!

  我要潔淨自己力上加力,並不氣餒!

  我仍要指望神!呼求神!以全能者為樂!隨時求告祂!

  我仍要經歷神的作為,將這些經歷去指教別人!我仍要將全能者為我所行的,去告訴別人!

  我仍信神!愛神!仰望神!

  好一個堅持自己去行善和去愛神的大丈夫!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雖有無窮的困惑和苦惱,仍然奔騰凌駕這些困惑之上,在無可指望中,仍有指望!

 
人生應用:
在遇到似乎是不公平的境況中,我仍會堅持自己去行善和愛神嗎?
 
靈性格言:
禱告
我己經了解與學會:如果我想成為一個真傳道人,必須藉信心與祈禱。當我發現我的心在祈禱上就序,又感到自由無阻礙時,其餘的一切就比較容易了。  ~牛頓利查爾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新視域的力量

第229天

祂一直在掌舵

 
「人的憤怒要成全你的榮美……」(10節)
 

經文

詩篇七十六1-12

1(亞薩的詩歌,交與伶長。用絲弦的樂器。)在猶大,神為人所認識;在以色列,他的名為大。

2在撒冷有他的帳幕;在錫安有他的居所。

3他在那裡折斷弓上的火箭,並盾牌、刀劍,和爭戰的兵器。(細拉)

4你從有野食之山而來,有光華和榮美。

5心中勇敢的人都被搶奪;他們睡了長覺,沒有一個英雄能措手。

6雅各的神啊,你的斥責一發,坐車的﹔騎馬的都沉睡了。

7惟獨你是可畏的!你怒氣一發,誰能在你面前站得住呢?

8,9你從天上使人聽判斷。神起來施行審判,要救地上一切謙卑的人;那時地就懼怕而靜默。(細拉)

10人的忿怒要成全你的榮美;人的餘怒,你要禁止。

11你們許願,當向耶和華─你們的神還願;在他四面的人都當拿貢物獻給那可畏的主。

12他要挫折王子的驕氣;他向地上的君王顯威可畏。

 

信息分享

昨天我們談及一個真理──為甚麼不敬虔的人會處於顯要的位置,是因為那是神的安排。詩人接著繼續說神不單興起不敬虔的人,也令他們衰敗:「使他們掉在沉淪之中。他們轉眼之間成了何等的荒涼」(詩七十三18-19)。這一雙把他們提到高峰上的手,也將他們拋進深淵。為甚麼神的行徑會這麼奇怪和神秘?

其中一個原因是,神要藉此告訴我們那些選擇不與祂同行的人,他們的道路是多麼不可靠和不安全。這也解釋了為何我們會經常看到一些顯要但不敬虔的人,例如受人讚賞的電影明星,會突然從地上消失。這些人的腳就是站在滑地上。這幾節經文亦令人想起希特勒(Adolf Hitler),以前世界上的人都懼怕他,但是現在他不僅已經離去甚至幾乎被人遺忘了。

詩人說:「使他們掉在沉淪之中,他們轉眼之間成了何等的荒涼」,他實際上是敬虔地驚嘆罪人的傾覆是多麼突然和完全。神讓我們看到那些一直拒絕祂的愛和恩典的人,他們的生命雖然有片刻的光輝,但卻很快就離去、被人遺忘。所以當你在思考世界問題的時候要記得這一個事實。有時我們會以為神好像沒有在掌控宇宙,實際上祂的手一直在掌握人類的事情。

 
「神一直在掌管宇宙萬物」
 

進深研究

羅一18,三19-20;提後二1-19;彼前四18

1. 律法揭露甚麼?
2. 神的憤怒如何平息?

 

祈禱

慈愛和滿有恩典的天父,每當我想到您的偉大,我的心就在安靜的驚嘆中屈服。求您開我的眼睛讓我看見您正在我身邊工作,您正不斷的在對抗邪惡。奉耶穌的名求,阿們。
 
本文英文版權屬 CWR 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 讚美之泉音樂事工 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靈的改造:甦醒,良善,智慧
在我裡頭沒有良善
每月內省(按此)

 
經文:
羅馬書七12-25

12這樣看來,律法是聖潔的,誡命也是聖潔、公義、良善的。

13既然如此,那良善的是叫我死嗎?斷乎不是!叫我死的是罪。但罪藉著那良善的叫我死,就顯出真是罪,叫罪因著誡命更顯出是惡極了。

14我們原曉得律法是屬乎靈的,但我是屬乎肉體的,是已經賣給罪了。

15因為我所作的,我自己不明白;我所願意的,我並不作;我所恨惡的,我倒去作。

16若我所作的,是我所不願意的,我就應承律法是善的。

17既是這樣,就不是我作的,乃是住在我裡頭的罪作的。

18我也知道在我裡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

19故此,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作。

20若我去作所不願意作的,就不是我作的,乃是住在我裡頭的罪作的。

21我覺得有個律,就是我願意為善的時候,便有惡與我同在。

22因為按著我裡面的意思(原文是人),我是喜歡  神的律;

23但我覺得肢體中另有個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戰,把我擄去,叫我附從那肢體中犯罪的律。

24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

25感謝神,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這樣看來,我以內心順服  神的律,我肉體卻順服罪的律了。

 
經文背景:

保羅在此以個人的經驗指出律法消極一面的作用,是定人的罪和控訴人,然而律法亦有良善的一面,就是當人靠著神的能力而履行律法中所指的善,便可得著生命。

 
經文淺釋:
1.「屬乎肉體」(14節)─指身體中的自我。而「肉體」二字也有解釋為墮落的人性。
2.「律」(21節)─可指定律、原理。
 
經文默想:
1. 為甚麼保羅認為肉體之中是沒有良善的?
2. 在保羅的經驗中,他如何勝過身體的轄制?
   
 
在我裡頭沒有良善

  保羅說,「在我裡頭,沒有良善。」這句話真不能置信!怎可能沒有良善呢?是的,在我們裡頭沒有良善,因為這良善是指神絕對完美的良善,這種良善在犯罪墮落的人中是找不到的,因此我們也有保羅所提出來的經驗,就是他知道甚麼是對的,並且要去做,但做不到。相反他知道甚麼是錯的,決定不要做,但卻做了。因為在我們靈裡面沒有良善,我們自己的善永遠不能達到我們所知道的標準。

  同時,知識與律法本身並不使人為善,唯獨靠著良善的靈本身,我們方有力量對抗罪,及有力量行出我們所知的標準。只有基督才是絕對的良善,也只有基督,才能改造我們的靈接近良善,在祂裡面向罪惡及撒但誇勝!

 
人生應用:
我有否體會罪對我生命的轄制?我是靠甚麼力量勝過罪?
 
靈性格言:

十字架是一個永遠的記號:真正的順服,毫不妥協!真正的順服,是誓死盡忠。  ~高爾文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第315天
自覺自己愛說的話

說話反映人內心所思所想。自覺自己愛說的話,便開始脫離不健康的說話沉溺。

請您安靜下來,慢慢地從心裡誦讀以下的經文。您可以不斷重覆地誦讀,讓經文在您心中回響。在讀的時候,請特別留意「淫詞、妄語,和戲笑的話都不相宜;總要說感謝的話。…」這一句。

經文
以弗所書五1-7

所以,你們該效法神,好像蒙慈愛的兒女一樣。也要憑愛心行事,正如基督愛我們,為我們捨了自己,當作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獻與神。至於淫亂並一切污穢,或是貪婪,在你們中間連提都不可,方合聖徒的體統。淫詞、妄語,和戲笑的話都不相宜;總要說感謝的話。因為你們確實的知道,無論是淫亂的,是污穢的,是有貪心的,在基督和神的國裡都是無分的。有貪心的,就與拜偶像的一樣。 不要被人虛浮的話欺哄;因這些事,神的忿怒必臨到那悖逆之子。所以,你們不要與他們同夥。

 
靈修指引

保羅真的是用心良苦,他的勸戒是如此鉅細靡遺。但我們會問:不單是當日,即或在我們今天認識的教會團體中,亦有些信徒說話是太不檢點的,但問題真的會很嚴重嗎?「淫詞」(新譯本翻譯為:淫穢的話)是不該講,妄語(愚妄的話)只是無聊一點而已,至於「戲笑的話(下流的笑話),就視乎程度而論,為甚麼保羅那麼嚴肅,義正嚴詞地要信徒棄絕這類說話呢?…

保羅擔心教會內其他人受那些愛說這些話的人的影響,也跟著說起來?他是要防止不良風氣擴散至不可收拾?抑或保羅認為,教會信徒都應該說話斯文得體,甚至要有一套「教會語言」?…

我們沒有足夠資料去解答以上的問題。可以肯定的是,保羅希望信徒知道,說話反映人內心所思所想。他說:「你們確實的知道,無論是淫亂的,是污穢的,是有貪心的,在基督和神的國裡都是無分的。」愛說淫穢的話反映內心滿載淫穢的思念、衝動;愛說下流的笑話反映內在污穢、粗鄙、低俗的品格。華人文化中也有同樣的提醒:聽其言,知其人;從一個人的說話風格、內容,便知道其人的品格氣質。…

如果我們愛說的話反映內在心思和氣質,那麼便值得深思。我平日愛說甚麼話?是非?論斷?批評?指責?謊言?討好?自憐?戲弄他人?羞辱他人?逗人開心?打完場?為甚麼我愛說這些話?我發現自己在甚麼時候開始多說某些話?我說這些話的時候,是自覺的嗎?還是衝口而出,習慣性的呢?……

當我們知道愛說的話是反映我們的內在,而我們亦希望作出改變,那可以怎樣做呢?首先,我們學習聆聽自己愛說的話,覺察其中的情感和思念。例如,我留意到自己愛說批評的話時,內心怨憤,又擔心事情做不好。接著,我們學習時常安撫內心的情感,關懷內心的思念,當自己又要說批評的話時,停一下,讓自己深呼吸,為怨憤、擔憂的心送上安慰、關懷,嘗試表達自己所擔憂的,或者是自己認為不對、不同意的地方。總而言之,要轉化的,是內心傷痛、不安的情感和思念,而不是單去學一種說話的用詞。…

有說話藝術的人,不必是飽讀詩書、博古通今的,更重要的是有一份深度的「自覺」。常常「自覺」的人,不單知道自己在當下面對這個或這群人想要說的話,又知道為甚麼自己在當下面對這個或這群人想要說的話,更知道自己在當下面對這個或這群人要說的話,會產生甚麼回響,亦知道自己該如何承擔所說的話的後果。從保羅對不同對象所寫的書信看來,他似乎也是一個有說話藝術的人。…

常常「自覺」的人,懂得對甚麼人說甚麼話,亦會按場合說合宜的話,又知道適可而止。他們說話的真正藝術,絕不是在於可以諂媚、舞弄、控制人,乃是欣賞、鼓舞、建立別人。…

最後,常常「自覺」的人,是不會容許自己沉溺在不健康的情感和思念中生活的。常常「自覺」使他們清醒過來,尋求轉變。每一個人都可以學習「自覺」,只要我們願意更「自覺」,都會有所進步,但需要持之以恆的功夫。您也願意從自己愛說的話中學習「自覺」起來嗎?……

 
《誦禱心曲》版權屬譚沛泉博士所有,承蒙允許刊載。
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
 
 

腓力與飢餓的群眾

粵語 國語

第17天


讀經:   

約翰福音六章1至13節

1這事以後,耶穌渡過加利利海,就是提比哩亞海。

2有許多人因為看見他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蹟,就跟隨他。

3耶穌上了山,和門徒一同坐在那裡。

4那時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

5耶穌舉目看見許多人來,就對腓力說:"我們從哪裡買餅叫這些人吃呢?"

6他說這話是要試驗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樣行。

7腓力回答說:"就是二十兩銀子的餅,叫他們各人吃一點,也是不夠的。"

8有一個門徒,就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對耶穌說:

9"在這裡有一個孩童,帶著五個大麥餅、兩條魚,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甚麼呢?"

10耶穌說:"你們叫眾人坐下。"原來那地方的草多,眾人就坐下,數目約有五千。

11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就分給那坐著的人,分魚也是這樣,都隨著他們所要的。

12他們吃飽了,耶穌對門徒說:"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免得有糟蹋的。"

13他們便將那五個大麥餅的零碎,就是眾人吃了剩下的,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

你能夠想像當時的情景嗎?耶穌與門徒乘船渡到加利利海的另一邊,上岸時已經有一大群男女老幼在等候他們,渴望聆聽基督的講道並得醫治。

時近傍晚,但群眾似乎並沒有去意。他們好像那些來我們家中拜訪卻逗留過久的客人。

但問題是,「有甚麼東西可以給他們吃呢?他們可以從哪裡找來食物?」基督突然對腓力說:「腓力,我們從哪裡買餅叫這些人吃呢?」

基督為甚麼問腓力呢?這可能暗示腓力通常負責安排門徒的膳食。而且,他是當地人,可能知道附近有哪些村莊。

腓力的答案很好,他可能早已在心中盤算:「即使只給每人吃一點,我們也買不起!」

腓力誠然想幫助群眾,卻想不到有甚麼方法。今天我們當中有許多人的想法,就跟腓力一樣。他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需要付出多少?」

腓力把焦點集中在難處上,而不是放在基督身上。他曾見過基督治癒病人,但如今的情況並不相同,他仍需要進一步學習:有基督掌管,雖微薄,也必作用巨大。因為在神凡事都能。

我們相信基督凡事都能嗎?基督永不改變。我們認為沒有可能的事,在祂手裡都會奇蹟性地變為可能。當腓力將餅和魚分給眾人之際,他一定對這位奇妙救主的能力作出重新的評估。你今天有甚麼難成的事,是惟有基督才能改變的呢?

~~~~~~~~~~~~~~~~~~~~~~~~~~~~~~~~~~~~~~~~~~~~~~~~
PHILIP AND THE HUNGRY CROWD
Day 17


Bible Reading:   

John 6: 1-13

1 After these things Jesus went over the Sea of Galilee, which is the Sea of Tiberias.

2 Then a great multitude followed Him, because they saw His signs which He performed on those who were diseased.

3 And Jesus went up on the mountain, and there He sat with His disciples.

4 Now the Passover, a feast of the Jews, was near.

5 Then Jesus lifted up His eyes, and seeing a great multitude coming toward Him, He said to Philip, "Where shall we buy bread, that these may eat?"

6 But this He said to test him, for He Himself knew what He would do.

7 Philip answered Him, "Two hundred denarii worth of bread is not sufficient for them, that every one of them may have a little."

8 One of His disciples, Andrew, Simon Peter's brother, said to Him,

9 "There is a lad here who has five barley loaves and two small fish, but what are they among so many?"

10 Then Jesus said, "Make the people sit down." Now there was much grass in the place. So the men sat down, in number about five thousand.

11 And Jesus took the loaves, and when He had given thanks He distributed them to the disciples, and the disciples[a] to those sitting down; and likewise of the fish, as much as they wanted.

12 So when they were filled, He said to His disciples, "Gather up the fragments that remain, so that nothing is lost."

13 Therefore they gathered them up, and filled twelve baskets with the fragments of the five barley loaves which were left over by those who had eaten.

Can you imagine the scene? Jesus and the disciples stepped ashore from one or two boats and found a huge crowd waiting for them - men, women and children, all eager to see and hear Christ preach and heal the sick.

It was late afternoon. It soon became very apparent that the people had no desire to go home. They were like some guests who come to our homes and stay longer than expected!

The big problem would be, "What are these people going to eat and where are they going to find food?" Christ suddenly spoke to Philip, "What are we going to do about this crowd, Philip?"

Why did He ask Philip?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Philip was usually in charge of the feed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twelve disciples. He was also from that area and would know where the various villages were situated.

Philip gave a good answer. He must have been doing some calculation himself. "It would take far more money than we've got even to give them just a bite."

Philip no doubt wanted to help the crowd but couldn't see how it could be done. There are plenty of people around today who think just like Philip. "How much is it going to cost?" is their first question.

Philip was problem-centred instead of Christ-centred. He had already seen what Christ could do in healing the sick but this was a new situation. He still had to learn that little is much when Christ is in control. Nothing is impossible with God.

How is our faith, our vision of what Christ can do? He is still the same and what seems impossible for us is wonderfully possible with Him. As Philip passed around the bread and the fish, he must have had a new vision of the power of this remarkable Saviour. Is there something impossible for Christ to do for you today?

文章內容由個別機構或作者提供,國證網絡只負責發佈及製作,
如欲轉載或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聯絡有關機構或聯絡國證網絡代轉作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