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0日 星期三

2011-08-10 Devotionals Today

知信行網上團契為各主內肢體提供的每日靈糧,歡迎訂閱推介奉獻支持
《網絡天糧》查詢,請電郵:ccf@ccfellow.org

訂閱天糧 | 轉介天糧 | 修訂訂閱 | 奉獻支持


約伯──正視生命困惑的真誠
患難與死亡
人物介紹及操練建議(按此)

 
經文:

約伯記三1-4,20-26;四5-6

1此後,約伯開口咒詛自己的生日,

2說:

3願我生的那日和說懷了男胎的那夜都滅沒。

4願那日變為黑暗;願神不從上面尋找他;願亮光不照於其上。

20受患難的人為何有光賜給他呢?心中愁苦的人為何有生命賜給他呢?

21他們切望死,卻不得死;求死,勝於求隱藏的珍寶。

22他們尋見墳墓就快樂,極其歡喜。

23人的道路既然遮隱,神又把他四面圍困,為何有光賜給他呢?

24我未曾吃飯就發出歎息;我唉哼的聲音湧出如水。

25因我所恐懼的臨到我身,我所懼怕的迎我而來。

26我不得安逸,不得平靜,也不得安息,卻有患難來到。

四5-6
5但現在禍患臨到你,你就昏迷,挨近你,你便驚惶。

6你的倚靠不是在你敬畏神麼?你的盼望不是在你行事純正麼?

 
經文默想:
約伯在痛苦中生出甚麼人生困惑?    
 
患難與死亡

  在痛楚的淚水中,約伯向自己的生日發出咒詛。「生存」在他再不是一件值得歡欣的事,以往的快樂、平安和光榮,都被苦難的暴風全部吹走了。因為苦難蓋過了以往的幸福,他開始置疑生存的意義。他寧願選擇未曾生存在世上,或早日的死去,總比在無窮的痛楚中煎熬要好。

  他並沒有以污言穢語來咒詛,也不是痛恨埋怨天上的神或地上任何的人,而是但願那日子不曾出現。他仍不以口犯罪。

  他不只但願不曾生在世上,更願早日死去。但當他想死的時候,為何仍有生命壽數賜給他呢?有人想生,卻偏偏早死;有人想死,卻偏偏仍要生存。在被各樣患難的吞噬下,生命的種種困惑湧現於心間。「為何」就是困惑的呼號!

  當神收回生命時,人不能增加壽數的一刻;同樣,當神要賜與生命時,人不能結束自己的生命。約伯仍然尊重神掌管生命的主權,他不選擇自殺的途徑。他仍要堅持自己不犯罪,行在正路中。他甘於接受神一切的安排。

  可惜約伯聽不見神對撒但說:「他在你手中,只要存留他的性命。」(伯二6)若神不許可,一隻麻雀也不能掉在地上,就是我們的頭髮也都被數過了,所以不要懼怕。(太十29-31)

 
人生應用:
當遇到極大的困苦,我能不以口犯罪嗎?我能珍惜生命嗎?
 
靈性格言:
痛苦
痛苦可以看為「尚非」、「尚不是」的永遠。痛苦叫我們記得現今的所在,而激起對將來所在的渴望。  ~伯哥華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新視域的力量

第222天

恢復形象

 
「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23節)
 

經文

帖撒羅尼迦前五12-28

12弟兄們,我們勸你們敬重那在你們中間勞苦的人,就是在主裡面治理你們、勸戒你們的。

13又因他們所作的工,用愛心格外尊重他們。你們也要彼此和睦。

14我們又勸弟兄們,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也要向眾人忍耐。

15你們要謹慎,無論是誰都不可以惡報惡;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眾人,常要追求良善。

16要常常喜樂,

17不住的禱告,

18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

19不要銷滅聖靈的感動;20不要藐視先知的講論。

21但要凡事察驗,善美的要持守,

22各樣的惡事要禁戒不作。

23願賜平安的神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

24那召你們的本是信實的,他必成就這事。

25請弟兄們為我們禱告。

26與眾弟兄親嘴問安,務要聖潔。

27我指著主囑咐你們,要把這信念給眾弟兄聽。

28願我主耶穌基督的恩常與你們同在!

 

信息分享

讓我們繼續來默想「平穩和完整地」看待生命的重要性。我認為,不是基督徒的人不能完整地看待生命。為甚麼呢?因為他們只在自然的層面來思考,這樣怎能有一個全面的態度去看待生命?我們該知道,自然性的思考只是片面而不是完整的。

以醫藥為例,上一個年代的醫生一般都只是診治病人所提及的病徵,但是現在他們自理解精神對身體健康有多大的影響以後,就知道這種做法不夠全面。一位醫生說:「醫學界終於發現病人本身才是重要焦點。」今天的醫藥正在迅速的朝「全人」方向發展,因為越來越多醫生逐漸明白他們不能只診治表徵,必須醫治病人本身,可惜直至目前為止他們仍未能全然考慮到人的靈性因素,希望那是指日可待的事。

基督教在心理輔導業方面也面對同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們沒有看到整幅的圖畫。我對一部份基督教的心理輔導書籍感到相當失望,因為它們只提出問題的一面,從而建議採用某一種特別技巧,以為這便能把問題解決。可是,神所創造的人本是完整的,所以除非人的每一部分都得到醫治,包括靈、魂和身體,否則他永遠都不能恢復完整。神要恢復祂在我們裡面的形象:不只是一個部分,而是完整的我們。

 
「神要恢復祂在我們裡面的形象」
 

進深研究

林後四1-16;箴二十27;傳十二7

1. 人原本是怎樣的?
2. 保羅的見證是甚麼?

 

祈禱

天父,求您赦免,因為我們往往是片面地而不是全面地看事物。求您賜我屬靈的智慧,讓我能夠以您的角度 ──「完整」的觀點來看待事物。奉耶穌的名祈求,阿們。
 
本文英文版權屬 CWR 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 讚美之泉音樂事工 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靈的改造:甦醒,良善,智慧
痛悔謙卑者才得甦醒
每月內省(按此)

 
經文:
以賽亞書五十七14-19

14耶和華要說:你們修築修築,預備道路,將絆腳石從我百姓的路中除掉。

15因為那至高至上、永遠長存(原文是住在永遠)、名為聖者的如此說:
我住在至高至聖的所在,也與心靈痛悔謙卑的人同居;
要使謙卑人的靈甦醒,也使痛悔人的心甦醒。

16我必不永遠相爭,也不長久發怒,恐怕我所造的人與靈性都必發昏。

17因他貪婪的罪孽,我就發怒擊打他;我向他掩面發怒,他卻仍然隨心背道。

18我看見他所行的道,也要醫治他;又要引導他,使他和那一同傷心的人再得安慰。

19 我造就嘴唇的果子;願平安康泰歸與遠處的人。
也歸與近處的人;並且我要醫治他。這是耶和華說的。

 
經文背景:

神重申對以色列民拯救的應許,說明要更新他們,使他們醒悟悔改並從被擄之地歸回故土。

 
經文淺釋:

「遠處的人」……近處的人」(19節)─遠處的人可指外邦人,近處的人可指以色列人。

 
經文默想:
1. 神如何與心靈痛悔謙卑的人同居?
2. 神給予遠處和近處的人甚麼承諾?
   
 
痛悔謙卑者才得甦醒

  「甦醒」包含復活或活起來的意思。至高至上的神不願與人永遠相爭,不願長久發怒,不願人的靈性發昏和死亡!祂願意人復活和甦醒,祂俯就人,從天上至高至聖的所在遷到人的心靈裡與人同居,藉此喚醒人內裡的靈。

  甚麼人才能得著甦醒?只有那些在心靈裡痛悔謙卑的人才能得著!那裡有傷痛、有謙卑,那裡就有甦醒、復活、醫治和安慰!在今天的教會裡,很少有人為罪痛哭,很少有人不靠己只靠神,這彷彿告訴我們,教會正在沉睡!誰人去叫醒她?誰人去指出她的罪惡、醫治她的病、鼓勵並教導她去倚靠神呢?

  信徒啊,我們的教會不可再沉睡下去,我們該一同謙卑俯伏,彼此為罪哀傷,求憐憫,好讓神復甦我們既個別而又整體的靈吧!

 
人生應用:
我的教會是否仍在沉睡中,失去了謙卑痛悔的心?
 
靈性格言:
真正基督徒的經歷是遇見了神。  ~陶恕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第308天
轉化內心的負能量

傷害人的行為是出自人心裡的負能量,人心裡的負能量是由負向的心念而起,而負向的心念又由受傷的心而生。我們需要神的聖靈撫慰、治療。

請您安靜下來,慢慢地從心裡誦讀以下的經文。您可以不斷重覆地誦讀,讓經文在您心中回響。在讀的時候,請特別留意「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這一句。

經文
以弗所書四25-32

所以你們要棄絕謊言,各人與鄰舍說實話,因為我們是互相為肢體。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從前偷竊的,不要再偷;總要勞力,親手作正經事,就可有餘分給那缺少的人。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不要叫神的聖靈擔憂;你們原是受了他的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

 
靈修指引

雖然保羅不是一個心理學家,但他知道,人的行為,包括不良的習慣,是內心動力所驅使。「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惡毒」是負面的心念,帶著毀滅性的能量,當這些負能量藉行為表達出來的時候,對人的殺傷力非常大。於是,他苦苦勸改,希望信徒不再彼此傷害。…

當人的內心充滿「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惡毒」中的任何一樣,都足夠產生傷害性的行為。我們也許曾經在人際關係上,受過這些負能量所產生的行為造成的傷害。再捫心自問,我們亦可能曾經讓內裡負面的心念所支配而傷及家人、朋友、同事,甚至街上的陌生人,如售貨員、服務員、司機、乘客等。如果我們事後冷靜、醒悟過來,或許會問:為甚麼自己剛才好像失去「常性」,表現、態度跟平時判若兩人呢?…

華人的語言中常有這種「由內而外」的表達;例如,我們描寫一個騙人的人「心術不正」;一個不能停止做某樣事或吃某些東西的人常常「心思思」;一個有兇惡殘暴行為的人「心毒手辣」。人的行為是冰山一角,背後藏著頗複雜的心理。當我們內心受負面心念支配,如「我不要你得到好處」、「我要報復你虧待我」、「我要求的為甚麼沒有做到!」、「我要你們注意、聽從我」、「我要你們知道他並不比我好」、「我不要身邊的人跟我爭」,就會發出殺傷的能量──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惡毒。這些殺傷的能量一出,身邊的人就要受害。…

再複雜和可怕的是,當我們受了傷害,又會生出負面心念,繼而產生如「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惡毒」之類中的一些殺傷的能量。這樣下去,受傷者又成為傷害者,冤冤相報何時了?!…

保羅對信徒說:「不要叫神的聖靈擔憂」。如果我們讓負面心念及殺傷能量支配內心,就使在心中的聖靈擔憂不已。聖善的靈是多麼希望我們的心得到愛的潤澤、關懷、肯定,以致我們願意放下負面心念,轉化出建立生命的能量,如恩慈、憐憫、饒恕。…

現實的生活經驗告訴我們,我們的心總會因為受傷的經歷而生出負面心念,這似乎是無可避免的。但願我們能及時覺醒,讓受傷、氣憤、孤苦、自憐、懼怕、不安全的心,接受神的聖靈的治療、撫慰,以致心靈再次得到愛的潤澤、關懷、肯定,可以放下一切傷害性的思念與行為。願主幫助我們。……

 
《誦禱心曲》版權屬譚沛泉博士所有,承蒙允許刊載。
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
 
 

跟從基督的彼得

粵語 國語

第10天


讀經:   

馬太福音十四章22至23節

22耶穌隨即催門徒上船,先渡到那邊去,等他叫眾人散開。

23散了眾人以後,他就獨自上山去禱告。到了晚上,只有他一人在那裡。

彼得跟從基督的那幾年,一定獲得很多美好的經驗。雖然他有軟弱跌倒的時刻,卻更讓我們感覺親近。在我們跟從基督的路上,同樣會經歷豐富的祝福,但也時有失敗。原來我們都有人性的軟弱,彼得也不例外。

讓我們回想彼得跟從基督時曾經發生的一些事情。看著他大膽跳進水裡,要在風浪中走到基督那裡。試問我們有這個膽量嗎?不要責備他沒有定睛在基督身上,我們也會同樣膽怯害怕。

隨著彼得走進存放小女孩身體的臥室(路八),這次他難得地安靜站著,當基督握著女孩的手,使她從死裡復活。你認為彼得在想甚麼呢?當巨大的、新的祝福臨到我們的生命裡,我們會如彼得當日在小女孩房間一樣充滿感想嗎?

然後,我們見到基督再三追問門徒:「眾人說我是誰呢?你們又說我是誰呢?」其他門徒可能有不同想法,但彼得卻只有一個答案,他脫口而出:「你是基督,是彌賽亞,是永生神的兒子!」他毫不猶疑地說出來,因為他對此深信不疑。

接著,我們看到他在樓房上,不肯讓救主替他洗腳。彼得是一個實話實說的人,絕不會隱藏他的想法。

當我們要為基督作見證,或向人談論基督的時候,我們有些人需要多一點勇於發言,而少一些保持緘默。我們也許會犯錯,但至少人們清楚我們的立場。

禱告:「主啊,求你使我們學像彼得;但最好的是,讓我們更像基督。」

~~~~~~~~~~~~~~~~~~~~~~~~~~~~~~~~~~~~~~~~~~~~~~~~
PETER, THE FOLLOWER OF CHRIST
Day 10


Bible Reading:   

Matthew 14: 22-23

22 Immediately Jesus made His disciples get into the boat and go before Him to the other side, while He sent the multitudes away.

23 And when He had sent the multitudes away, He went up on the mountain by Himself to pray. Now when evening came, He was alone there.

What wonderful experiences Peter had while he was following Christ! There were failures too. But that makes us feel closer to him. Along the way we have our moments of rich blessing but sometimes we also know failure. We are so human at times, aren't we? So was Peter.

Think of some of the incidents we know about while Peter was with Christ. Watch him as he jumped overboard in the middle of a severe storm to walk to Christ. Would any of us be that brave? Don't blame him for taking his eyes off Christ. We would have done the same.

Go with Peter into the room where the body of a little girl lay (Luke 8). He stood quietly (for once!) while Christ took the girl's hand and brought her back to life. What do you think Peter thought? When some great new blessing comes into our lives, would our thoughts be much the same as Peter's in the little girl's room that day?

Then stand with Peter when Christ asked them all the recurring questions: "Who do men say that I am? Who do you say that I am?" Others could think what they liked, but for Peter, there was only one answer. "You are the Christ, the Messiah, the Son of the living God!" He didn't hesitate because he believed it.

Then see him in the Upper Room not wanting the Saviour to wash his feet. You would never be in any doubt as to what Peter was thinking.

Some of us need a bit more speech and a lot less silence when it comes to speaking about or for Christ. We may make mistakes, but at least people will know where we stand.

LORD MAKE US MORE LIKE PETER, BUT BEST OF ALL MAKE US MORE LIKE CHRIST

文章內容由個別機構或作者提供,國證網絡只負責發佈及製作,
如欲轉載或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聯絡有關機構或聯絡國證網絡代轉作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