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8日 星期一

2011-08-08 Devotionals Today

知信行網上團契為各主內肢體提供的每日靈糧,歡迎訂閱推介奉獻支持
《網絡天糧》查詢,請電郵:ccf@ccfellow.org

訂閱天糧 | 轉介天糧 | 修訂訂閱 | 奉獻支持


約伯──正視生命困惑的真誠
痛苦的煎熬
人物介紹及操練建議(按此)

 
經文:

約伯記七1-6;十六15-16;十九13-22

1人在世上豈無爭戰麼?他的日子不像雇工人的日子麼?

2像奴僕切慕黑影,像雇工人盼望工價;

3我也照樣經過困苦的日月,夜間的疲乏為我而定。

4我躺臥的時候便說:我何時起來,黑夜就過去呢?我盡是反來覆去,直到天亮。

5我的肉體以蟲子和塵土為衣;我的皮膚才收了口又重新破裂。

6我的日子比梭更快,都消耗在無指望之中。

十六15-16
15我縫麻布在我皮膚上,把我的角放在塵土中。

16我的臉因哭泣發紫,在我的眼皮上有死蔭。

十九13-22
13他把我的弟兄隔在遠處,使我所認識的全然與我生疏。

14我的親戚與我斷絕;我的密友都忘記我。

15在我家寄居的,和我的使女都以我為外人;我在他們眼中看為外邦人。

16我呼喚僕人,雖用口求他,他還是不回答。

17我口的氣味,我妻子厭惡;我的懇求,我同胞也憎嫌。

18連小孩子也藐視我;我若起來,他們都嘲笑我。

19我的密友都憎惡我;我平日所愛的人向我翻臉。

20我的皮肉緊貼骨頭;我只剩牙皮逃脫了。

21我朋友啊,可憐我!可憐我!因為神的手攻擊我。

22你們為甚麼彷彿神逼迫我,吃我的肉還以為不足呢?

 
經文默想:
約伯是在怎樣的痛苦中?    
 
痛苦的煎熬

  痛苦有如狂風暴雨般,無情地摧殘約伯的生命。財物、兒女、榮耀,與親友在頃刻間歸於無有。

  約伯的身體無緣無故地長出無數的毒瘡,使全身的肌肉腐爛、生蟲和破裂。身軀一天比一天消瘦,皮膚也緊貼骨頭,眼皮全發黑,而臉也因哭泣而發紫。

  他懼怕每個黑夜的臨到。因當別人沉睡在甜蜜的夢鄉時,他卻是獨個兒地忍受漫長的痛苦。也許他想有片刻的休息,但痛楚卻使他反來覆去,不容他入睡,直到天亮。

  但天亮也不曾給他半點安慰,因弟兄、朋友、親戚和僕人都厭惡他;小孩子也藐視和嘲笑他;他平日所愛的人,都向他翻臉;甚至妻子更憎嫌他的口氣。沒有半點的同情,沒有半點的援手,也沒有半點的安慰。

  「我的朋友啊,可憐我!可憐我!因為神的手攻擊我。為甚麼你們也彷彿神去逼迫我?」天啊!地啊!誰給他一丁點兒的同情?他的日子比梭更快,在無指望中等候死亡。

  痛苦和黑夜常使人感覺孤獨。孤獨常使人感覺更加絕望。絕望也常使人失去生之鬥志,而意志消沉。

 
人生應用:
假若這些痛苦臨到我身上,我會如何?我仍能堅定的信靠神嗎?
 
靈性格言:
苦難
對認真的基督徒來說,苦難可從三方面來:從別人而來;自己招致;以及從神而來。不管其起因怎樣,叫我們驚奇的,卻是藉著苦難我們學會了何等的謙卑順服。  ~邁爾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新視域的力量

第220天

失衡的基督徒

 
「……若有甚麼德行,若有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8節)
 

經文

腓立比書四2-9

2我勸友阿爹和循都基,要在主裡同心。

3我也求你這真實同負一軛的,幫助這兩個女人,因為他們在福音上曾與我一同勞苦;還有革利免,並其餘和我一同作工的,他們的名字都在生命冊上。

4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

5當叫眾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主已經近了。

6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

7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

8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甚麼德行,若有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

9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這些事你們都要去行,賜平安的神就必與你們同在。

 

信息分享

讓我們繼續來看詩人進入聖所後生命所發生的重大改變。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明白帶來改變的不是進入聖所這個動作,雖然那很重要,但還有一些更重要的事情發生了。請再次聽詩人怎麼說:「等我進了神的聖所,思想他們的結局」(詩七十三17)。要留意這裡使用了「思想」這兩個字,其實英文聖經的翻譯是「理解了」(understood)。來到神的跟前,詩人對事情有了清晰的理解。這是十分重要的一點,是要加以強調的;他在聖所不僅僅是找到良好的感覺,他得到了新的領悟,糾正了自己的思想,不是只暫時忘記自己的問題,而是找到徹底的解決辦法。

很多基督徒對神的家或基督徒團契的看法,認為它是一個讓我們能夠暫時忘記個人煩惱的好地方, 因為他們能夠從音樂和詩歌裡面得到安慰。有些教會由於外觀美麗,以至大家在離開時說:「每次來到教會的感覺都很好。」

當然,這沒有甚麼不妥,但真正的問題是:他們的思想有沒有被改變?詩人並沒有被聖殿的建築設計所改變,而是當他的思想向著正確方向的時候,他才獲得了改變:他「思想(理解)他們的結局。」要是信心的操練只是為了取得感情上的滿足,而不能讓我們對神有更深切的認識的話,那麼我們就會變成一個失去平衡的基督徒了。

 
「在神的跟前,詩人有所領悟」
 

進深研究

詩四十八1-9;一一九59;撒上十二24

1. 詩人在聖殿默想甚麼?
2. 我們要考慮甚麼?

 

祈禱

天父,求您拯救我不要變成一個失衡的基督徒。求您不僅賜我喜樂以滿足我的情感,也賜我理解能力以引導我的思想。奉耶穌的名祈求,阿們。
 
本文英文版權屬 CWR 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 讚美之泉音樂事工 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靈的改造:甦醒,良善,智慧
你繼續沉睡還是甦醒
每月內省(按此)

 
經文:
以弗所書五8-21

8從前你們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裡面是光明的,行事為人就當像光明的子女。

9光明所結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義、誠實。

10總要察驗何為主所喜悅的事。

11那暗昧無益的事,不要與人同行,倒要責備行這事的人;

12因為他們暗中所行的,就是提起來也是可恥的。

13凡事受了責備,就被光顯明出來,因為一切能顯明的就是光。

14所以主說:你這睡著的人當醒過來,從死裡復活!基督就要光照你了。

15你們要謹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當像智慧人。

16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

17不要作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

18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蕩;乃要被聖靈充滿。

19當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地讚美主。

20凡事要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常常感謝父  神。

21又當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

 
經文背景:

保羅勸告信徒行事為人當有基督徒的樣式,並且凡事察驗及尋求神的心意,不要像那不信的外邦人一樣。

 
經文淺釋:
「被聖靈充滿」(18節)─指一種被聖靈管理的生活。
 
經文默想:
1. 那些是暗昧無益的事?保羅如何評價它?
2. 智慧的人如何行事?
   
 
你繼續沉睡還是甦醒

  不要再睡了!你已經睡了很久!很多人已從沉睡中甦醒過來,他們正等待主的再來!你仍然睡著嗎?

  今天有很多人仍在沉睡之中,他們的生命仍活在黑暗、罪惡裡面,對屬靈的事物一無所知,不認真敬拜神,在崇拜中打盹睡覺。神對這樣的人說:「當醒過來!」意思是要悔改回轉過來,這樣神就會光照他們,使他們的生命回復在光明之中,結出光明的果子,並且能夠知曉何為主所喜悅的事,和被聖靈充滿。

  弟兄姊妹,你的靈看見這個情景嗎?有人醒了行在光明之中,有人仍夢遊在黑暗當中!你又如何呢?你願繼續沉睡還是甦醒呢?

 
人生應用:
「當醒過來」這句話對我有何意義?我的靈是行在光明中嗎?
 
靈性格言:

只要我們以基督為至高不變的敬拜對象,節目程序的編排即可幫助我們有秩序地敬拜神,否則,恐怕我們會本末倒罝,讓程序把真光完全遮蔽了。  ~陶恕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第306天
改變壞習慣

信徒也有「壞習慣」,這是事實。願意改變與否,能否切實改變,才是問題。

請您安靜下來,慢慢地從心裡誦讀以下的經文。您可以不斷重覆地誦讀,讓經文在您心中回響。在讀的時候,請特別留意「所以你們要棄絕謊言,…生氣卻不要犯罪…不要再偷…親手作正經事…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這一句。

經文
以弗所書四25-32

所以你們要棄絕謊言,各人與鄰舍說實話,因為我們是互相為肢體。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從前偷竊的,不要再偷;總要勞力,親手作正經事,就可有餘分給那缺少的人。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不要叫神的聖靈擔憂;你們原是受了他的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

 
靈修指引

「所以你們要棄絕謊言,…生氣卻不要犯罪…不要再偷…親手作正經事…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從保羅勸勉信徒要戒除的一些行為習慣來推斷,當日教會團體內的成員,是良莠不齊的。很可能因為當時信耶穌的,比較多是草根階層,亦有因為教會推行凡物公用,愛心服事,便自然吸納被社會邊緣化或拒絕的人,包括曾經是盜賊、奴隸、騙子、妓女的人。再加上他們彼此之間宗教背景、民族、文化、語言的差異,我們可以想像,當時的教會團體,問題可真不少。…

「所以你們要棄絕謊言,…生氣卻不要犯罪…不要再偷…親手作正經事…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保羅提出這些需要戒除的習慣,都是牽涉到其他人的,因為他希望信徒共處,彼此尊重,互相為肢體,顧及缺少的人和互相造就、得益。有些不良的習慣,只損害自己,但另一些就傷及他人。我們也該檢討一下,自己有那些不良習慣,又有那些是損人害己的呢。…

保羅提出的勸誡,既然是對應當時教會共同生活所面對的矛盾,那就很實際及處境性的,並不是設下所謂「信徒道德守則」。有時候我們會傾向把聖經上寫的一切,按字面意義來定為是聖經原則。如果保羅所列舉的例子是基本原則,就難免會引起一大堆問題:甚麼才算謊言?白色謊言也絕不可說?小孩會常謊言的,怎麼辦?只要不犯罪就可以生氣了嗎?日落時間是會轉移的,含怒時間亦隨之延長縮短嗎?拿公司的一枝原子筆隨身用也算偷竊嗎?甚麼事是「正經事」?甚麼話是污穢的言語?我們可能也曾打趣或嚴肅地討論過以上這些問題。…

以上這些都是有助澄清原則的好問題。但保羅不是列出道德規範,期待每一位信徒遵守;他是因應當時的教會處境,指出團體中某些成員需要改善的地方。當時收信的信徒是會明白,保羅所指的是那一些成員。但不要以為,我們沒有沾染這些習慣,就置身事外。別忘記,保羅仍然是在提醒信徒脫下舊人、穿上新人,這些只是對某些人而言的具體例子;他不是把所有舊人的不良生活習慣都列出來。因此,我們要自省,檢討自己的生活方式,學習改變自知的壞習慣(並不單是聖經上提及的)。…

保羅這一段話,也使我們醒悟到:信耶穌的人也仍然有壞習慣。說謊、發怒、偷竊、懶散、汚言穢語,只是保羅按當時處境所舉的一些例子而已,信徒有的壞習慣可能更多。我們會問:為甚麼信徒仍然會有損人害己的不良習慣呢?…為甚麼我們期望信徒不會或不再沾染不良習慣?…更適切的問題是:「我」為甚麼仍然會有損人害己的不良習慣呢?…「我」願意怎樣才可以脫離那些自知的不良習慣呢?…這是有關個人成長的問題,是需要自己誠實回答的。……

 
《誦禱心曲》版權屬譚沛泉博士所有,承蒙允許刊載。
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
 
 

漁夫彼得

粵語 國語

第8天


讀經:   

約翰福音一章35至42節

35再次日,約翰同兩個門徒站在那裡。

36他見耶穌行走,就說:"看哪,這是神的羔羊!"

37兩個門徒聽見他的話,就跟從了耶穌。

38耶穌轉過身來,看見他們跟著,就問他們說:"你們要甚麼?"他們說:"拉比("拉比"翻出來就是"夫子"),在哪裡住?"

39耶穌說:"你們來看。"他們就去看他在哪裡住,這一天便與他同住。那時約有申正了。

40聽見約翰的話,跟從耶穌的那兩個人,一個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

41他先找著自己的哥哥西門,對他說:"我們遇見彌賽亞了("彌賽亞"翻出來就是"基督")!"

42於是領他去見耶穌。耶穌看著他說:"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註:"約翰"馬太16章17節稱"約拿"),你要稱為磯法("磯法"翻出來就是"彼得")。"

在每張新約列出的門徒名單中,彼得都是排在第一。而且,在十二門徒中,有一個三人內部小組,與耶穌的關係特別親密,他們就是彼得、雅各和約翰。當基督使睚魯的女兒復活、登山變像,以及在客西馬利園禱告的時候,都只帶這三位門徒在祂身邊。

彼得顯然成為門徒中間的領袖,或充當發言人的角色。

「西門」是彼得的希伯來名字(徒十五14),而基督則為他起名叫「彼得」,這是一個希臘名字,意思是石頭或磐石。「磯法」是亞蘭文的叫法,在基督的時代,亞蘭文是巴勒斯坦地的一種通用語言。

我們許多人都可以在彼得身上見到自己的影子。他性急、衝動,時常未經細想便衝口而出或作出行動。他有樂於助人的性格,縱使會因此惹上麻煩。他既剛強,但同時又軟弱。最初是他的兄弟安得烈帶領他認識耶穌。

基督看著他(42節),就立即知道他的性格和潛質了。彼得顯然是從北邊的加利利遠道南來,聆聽施洗約翰的講道。但當他遇見耶穌,他就忠誠跟從基督。他永不會忘記基督看著他並為他改名的那一刻。

我們在彼得身上看見一個美好的例子,就是人只要承認耶穌基督就是神的兒子和救主,基督就能使用他。

若你將生命交在祂的手裡,祂就會在你的裡面、並透過你去達成祂的旨意──由今日直至回天家的日子。

今日禱告:「主啊,我願意將我的一生分別為聖歸給你。」

~~~~~~~~~~~~~~~~~~~~~~~~~~~~~~~~~~~~~~~~~~~~~~~~
PETER THE BIG FISHERMAN
Day 8


Bible Reading:   

John 1: 35-42

35 Again, the next day, John stood with two of his disciples.

36 And looking at Jesus as He walked, he said, "Behold the Lamb of God!"

37 The two disciples heard him speak, and they followed Jesus.

38 Then Jesus turned, and seeing them following, said to them, "What do you seek?"

They said to Him, "Rabbi" (which is to say, when translated, Teacher), "where are You staying?"

39 He said to them, "Come and see." They came and saw where He was staying, and remained with Him that day (now it was about the tenth hour).

40 One of the two who heard John speak, and followed Him, was Andrew, Simon Peter's brother.

41 He first found his own brother Simon, and said to him, "We have found the Messiah" (which is translated, the Christ).

42 And he brought him to Jesus.

Now when Jesus looked at him, He said, "You are Simon the son of Jonah.[i] You shall be called Cephas" (which is translated, A Stone).

In every list of the apostles given in the New Testament, Peter was always number one. Within that band of twelve, an inner group of three emerged. They seemed to have been particularly close to Christ. Their names? Peter, James and John. They were with Christ at the raising of Jarius' daughter, at the Transfiguration and in Gethsemane.

It was characteristic of Peter that he seemed to have been the leader or the spokesman for the whole group.

His given Hebrew name was Simeon. (Acts 15:14) That became Simon and then Christ called him Peter, which was really Greek and meant a stone or rock. Cephas is the same name in Aramaic, the common language of Palestine in Christ's day.

Many of us see ourselves in Peter. He was quick, impulsive, sometimes saying the wrong things, and sometimes acting first and thinking afterwards. He was all the time wanting to be helpful even if it got him into trouble. He seemed to have been both a strong and a weak man. His brother Andrew brought him to Jesus.

Christ looked at this man (v.2) and immediately knew both his character and his potential. No doubt Peter had come south from Galilee to hear John the Baptist's preach. But when he met Jesus, his allegiance was transferred to Christ. Peter never forgot that moment when Christ looked at him and changed his name.

Peter is a wonderful example of how Christ can use anyone who will recognise Him for what He is - Jesus Christ, Son of God and Saviour of all who will believe in Him.

If you have yielded your life to Him, there is no limit to what He can do in and through you - now and until He calls you home.

SAY IT TODAY: "Take my life and let it be, consecrated Lord to Thee."

文章內容由個別機構或作者提供,國證網絡只負責發佈及製作,
如欲轉載或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聯絡有關機構或聯絡國證網絡代轉作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