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8日 星期二

2010-05-18 Devotionals Today

知信行網上團契為各主內肢體提供的每日靈糧,歡迎訂閱推介奉獻支持
《網絡天糧》查詢,請電郵:ccf@ccfellow.org

訂閱天糧 | 轉介天糧 | 修訂訂閱 | 奉獻支持

青草地上


心的改造:尊重,憐憫,寬恕
憐憫不等同可憐
每月內省(按此)

 
經文:
羅馬書十二16

16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或譯:人事);不要自以為聰明。

 
經文背景:
保羅指導信徒應如何與肢體相處。
 
經文淺釋:
1. 彼此同心 ─ 可譯做和睦共處。
2. 志氣高大 ─ 指驕傲。
 
經文默想:
1. 甚麼態度會破壞肢體間的同心?
2. 與比我軟弱的人相處,要有甚麼態度?
   
 
憐憫不等同可憐

  人與人間不同心的原因往往是各人自高自大,自以為聰明。人與人一起相處時,自然地比較互相比較,而發現自己有某些方面比人優勝時,便很容易在心裡產生一種優越感。有些人會因著這種優越感,大發慈悲地對待比他們卑微的人,以為這便是憐憫。

  然而,這種「憐憫」,是以自滿的情緒,自以為聰明的心態所行的,其實是一種自視為「英雄拯救世人」的心態,並不是真的憐憫。坦白說,這等心態只是可憐別人,而不是憐憫別人。

  憐憫帶有「俯就」的意思,是由比較優勝、強大的一方,來體恤扶助較弱的一方。這種體恤扶助乃基於領略了神也是這樣對待我們,我們只是蒙恩的人,以致產生身同感受之情,甘心樂意地與對方共同分享所得的恩。

  弟兄姊妹,你是否覺得自己比人優越,而又想顯明這種優越,因此站在低微人的中間呢!?

 
人生應用:
我能排除自我的優越感,與別人分享神的恩典嗎?
 
靈性格言:
靈修不是純思維或純感覺的存在,而是兩者兼顧,一起進到神面前。  ~傑西迦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第225天
心裡的力量

能夠面對人生逆境,迎接艱難生活,乃在於心裡的力量剛強不息。

請您安靜下來,慢慢地從心裡誦讀以下的經文。您可以不斷重覆地誦讀,讓經文在您心中回響。在讀的時候,請特別留意「求他按著他豐盛的榮耀,藉著他的靈,叫你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這一句。

經文
以弗所書三14-21

因此,我在父面前屈膝,(天上地上的各(或譯:全)家,都是從他得名。)求他按著他豐盛的榮耀,藉著他的靈,叫你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但願他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裡,得著榮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阿們!

 
靈修指引

在保羅的時代,教會剛剛形成,按現代的說法,是一個「新興宗教」,仍屬社會上的「少數」,而且還未組織起來。遇上拒絕、反對、排斥,甚至攻擊,是常見的事。敵意的破壞和人身攻搫,有時候來自羅馬政府,亦會有猶太教內的領袖及信眾策動。…

在這種情況下做基督徒,是一個代價不輕的抉擇,生活充滿挑戰。保羅很清楚他們內心遇到的沖擊,所以鼓勵他們:「不要喪膽」(13節)。而且,他亦常記念他們,求神「叫他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

保羅沒有祈求主為他們挪開信仰路途上的險阻。他求主「叫他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對!只要「心裡有力量」,就能夠逆境自強。…

我時常記得一個少年人,他叫小偉。大約三十多年前的一個傍晚,一個初中年紀的少年人,隨著母親往不同的五金工場收廢鐵片。…我在年少時期,由於家貧,大約在讀中學三年級,便開始一星期有好幾天下課後到哥哥的工場幫一點忙,直到晚上十時後才停工。在那時候,我的內心常感到人生路遙遙,步履又崎嶇,走得既害怕又困倦。…

那一天傍晚,小偉和蘭姨又來我哥哥的工場收廢鐵片了。小偉比我要小三至四歲,他們一家很窮,生活艱苦,小偉每天放學後就幫助母親收廢鐵片。…

搬運零碎鐵片是很危險的工作,手部經常會被割傷。那天晚上,他們如常的來。工作不久後小偉右手被鐵片割傷,傷口很深,不停流血。他的母親蘭姨看見,馬上照顧他。蘭姨抱著孩子,緊握他一雙淌血的手,面上的淚水與汗水交融。我也在旁協助。這時,小偉看著母親,說:「媽媽,我沒有事,不用哭。」…

那兩母子彼此支持、照顧的一幕,永遠留在我的心間。…自此,我跟小偉也相熟起來。這個少年人心裡的力量十分剛強,他默默的鼓舞我的心,迎向生活的挑戰。…

保羅對信徒的鼓勵和祈禱,就是一份感染力。他不是在一個安逸的境況下,說一些勵志說話,說一些動人的禱文。保羅當時正身處困厄、患難中,他對信徒所說的話,正是呈現他心裡一份剛強的力量。…信徒看見保羅怎樣走下去,就明白為甚麼他這樣為他們祈禱:「叫他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

當保羅想起教會信徒,便深知他們需要的是甚麼:「叫他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因為,「心剛強起來」,也是保羅自己所需要的。…

能夠面對人生逆境,抑接艱難生活,乃在於心裡的力量剛強不息。…

在此刻的生活上,您也需要這一份心裡的力量嗎?…您也想起,在您的家人、朋友中,誰需要一份心裡的力量,來面對他們遇到的困境?…請您靜下來,為自己,也為他們祈禱:「求主叫XXX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

 
《誦禱心曲》版權屬譚沛泉博士所有,承蒙允許刊載。
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
 
 

有錢是否不對?

粵語 國語

第 18 天

讀經:馬可福音十章17至31節

  這是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可惜結果令人遺憾。我們不知道那位年輕人後來有沒有改變初衷,我們只希望他能夠明白耶穌的意思,立志跟從耶穌。

  我們看見這個年輕人,是滿懷熱誠和滿心謙卑地來到耶穌的面前求問。他一見到耶穌就向祂跪下,向祂求問一個人生的重要問題:「我當作甚麼,才可以承受永生呢?」他為甚麼要問這個問題?是否他雖然富有,可是卻感到心靈空虛?富有並不是問題;唯有當錢財妨礙了我們與基督之間的關係,又或我們因追求財富而不願意聽從基督的話,這才構成問題。

  我們的主怎樣回答他呢?主說:「你已經曉得當作甚麼,問題是你有沒有去做呢?」

  年輕人回答說:「嗯,要守的誡命我都守了;可是,不知怎的,我還是覺得忐忑不安,好像還欠缺了甚麼。」

  經文記載說,耶穌愛這位年輕人。耶穌不是愛他的良善和熱誠,而是愛他這個人。耶穌怎樣幫助他明白自己的需要呢?祂直截了當地告訴他:「問題是在於,你一直把錢財放在人生的首位。你要捨棄錢財,然後你便可以一心一意地跟隨我了。」

  年輕人立即臉色一沉。就我們所知,他是唯一一個來到基督面前求助,最終憂愁地離去的人。許多人來找耶穌的時候,都是憂心忡忡的來,卻滿心歡喜和雀躍地離去。可是,這位年輕人卻因為不肯放下自己執著的東西,最終要憂憂愁愁地離去。他留給我們的影像,是一個憂愁離去的背影。

  這件事對我們有甚麼啟發呢?在我們的心中,是否重視某些東西的價值,更甚於基督呢?我們是否願意將一切奉獻給基督?只有完全的順服,我們才能獲得主的完全賜福。

~~~~~~~~~~~~~~~~~~~~~~~~~~~~~~~~~~~~~~~~~~~~~~~~
IS IT WRONG TO BE RICH?

Day 18

BIBLE READING: Mark 10:17-31

There is a wonderful story but it has a sad ending. We are not told if this young man came back to Christ. We can only hope that he did.

He came eagerly, earnestly and humbly. He knelt down before Jesus and asked this tremendous question, 'What shall I do to inherit internal life?' Why did he ask that? Was it because he had an empty heart even though he was very rich? It is not wrong to be rich. It is only wrong when money or other possessions come between us and Christ. Or when they prevent us from doing what Christ asks us to do.

What did our Lord say to him?' You know what you ought do. Are you doing it?'

The young man replied 'Yes, I've done all that. But somehow I still don't feel right.'

The story says that Jesus loves him. It wasn't his goodness or his eagerness that Jesus loved but it was the young man himself. How could Jesus help him to see his need? He spoke very plainly to him. 'You have let your money and your possessions come first in your life. Get rid of them and then you will be free to follow me.'

The young man's face fell. As far as we know he was the only one who ever went away sad from the presence of Christ. Many were sad when they came, but went away blessed and happy. This man went away sad because there was something he wouldn't give up. We could call him the 'man with the sad back' as that is the last picture we have of him.

What does all this say to us? Is there anything that means more to us than Christ? Are we ready to give Christ the total commitment he is asking for? If we want the fullness of blessing there must be the fullness of surrender.

文章內容由個別機構或作者提供,國證網絡只負責發佈及製作,
如欲轉載或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聯絡有關機構或聯絡國證網絡代轉作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