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7日 星期日

2009-05-17 Devotionals Today

知信行網上團契為各主內肢體提供的每日靈糧,歡迎訂閱推介奉獻支持
《網絡天糧》查詢,請電郵:ccf@ccfellow.org

訂閱天糧 | 轉介天糧 | 修訂訂閱 | 奉獻支持


領袖特質 ─ 辨析能力篇(4)
評估形勢,然後再作回應
經文
以西結書十八1-32

十八犯罪者必死亡
1耶和華的話又臨到我說:2"你們在以色列地怎麼用這俗語說'父親吃了酸葡萄,兒子的牙酸倒了'呢?3"主耶和華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你們在以色列中,必不再有用這俗語的因由。4看哪!世人都是屬我的:為父的怎樣屬我,為子的也照樣屬我。犯罪的他必死亡。"

行義者得生存
5"人若是公義,且行正直與合理的事:6未曾在山上吃過祭偶像之物,未曾仰望以色列家的偶像;未曾玷污鄰舍的妻,未曾在婦人的經期內親近她;7未曾虧負人,乃將欠債之人的當頭還給他;未曾搶奪人的物件,卻將食物給飢餓的人吃,將衣服給赤身的人穿;8未曾向借錢的弟兄取利,也未曾向借糧的弟兄多要;縮手不作罪孽,在兩人之間,按至理判斷;9遵行我的律例,謹守我的典章,按誠實行事,這人是公義的,必定存活。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父義子惡罰其子
10、11"他若生一個兒子作強盜,是流人血的,不行以上所說之善,反行其中之惡:乃在山上吃過祭偶像之物,並玷污鄰舍的妻;12虧負困苦和窮乏的人,搶奪人的物;未曾將當頭還給人;仰望偶像,並行可憎的事;13向借錢的弟兄取利,向借糧的弟兄多要。這人豈能存活呢?他必不能存活,他行這一切可憎的事,必要死亡,他的罪(註:原文作"血")必歸到他身上。"

子善父惡罪其父
14"他若生一個兒子,見父親所犯的一切罪,便懼怕(註:有古卷作"思量"),不照樣去做:15未曾在山上吃過祭偶像之物,未曾仰望以色列家的偶像;未曾玷污鄰舍的妻;16未曾虧負人,未曾取人的當頭;未曾搶奪人的物件,卻將食物給飢餓的人吃,將衣服給赤身的人穿;17縮手不害貧窮人,未曾向借錢的弟兄取利,也未曾向借糧的弟兄多要。他順從我的典章,遵行我的律例,就不因父親的罪孽死亡,定要存活。18至於他父親,因為欺人太甚,搶奪弟兄,在本國的民中行不善,他必因自己的罪孽死亡。19"你們還說:'兒子為何不擔當父親的罪孽呢?'兒子行正直與合理的事,謹守遵行我的一切律例,他必定存活。20惟有犯罪的,他必死亡。兒子必不擔當父親的罪孽,父親也不擔當兒子的罪孽。義人的善果必歸自己,惡人的惡報也必歸自己。"

先惡後善主不念其舊惡
21"惡人若回頭離開所作的一切罪惡,謹守我一切的律例,行正直與合理的事,他必定存活,不至死亡。22他所犯的一切罪過都不被記念,因所行的義,他必存活。23主耶和華說,惡人死亡,豈是我喜悅的嗎?不是喜悅他回頭離開所行的道存活嗎?"

先善後惡主不念其前善
24"義人若轉離義行而作罪孽,照著惡人所行一切可憎的事而行,他豈能存活嗎?他所行的一切義都不被記念,他必因所犯的罪、所行的惡死亡。"

主的道最公平
25"你們還說:'主的道不公平!'以色列家啊,你們當聽,我的道豈不公平嗎?你們的道豈不是不公平嗎?26義人若轉離義行而作罪孽死亡,他是因所作的罪孽死亡。27再者,惡人若回頭離開所行的惡,行正直與合理的事,他必將性命救活了。28因為他思量,回頭離開所犯的一切罪過,必定存活,不至死亡。29以色列家還說:'主的道不公平!'以色列家啊,我的道豈不公平嗎?你們的道豈不是不公平嗎?"

勸民悔罪離惡
30"所以主耶和華說,以色列家啊,我必按你們各人所行的審判你們。你們當回頭離開所犯的一切罪過。這樣,罪孽必不使你們敗亡。31你們要將所犯的一切罪過盡行拋棄,自做一個新心和新靈。以色列家啊,你們何必死亡呢?32主耶和華說,我不喜悅那死人之死,所以你們當回頭而存活。"

 

神處理每一事件,都會按個別情況作評估和考量。在以西結書十八章,神提醒我們要用辨析能力去評估所遇到的各種情況。單一方法不會適合每一個人,要設身處地為每一個人設想,恰當地回應每個環境。思想幾個基本方法,以提高你領導的辨析能力:

1.分析過往的成功
你過往成功處理的事件,其根本問題是甚麼?你發現當中出現甚麼規律?是甚麼因素使你成功?

2.根據每個人的獨特情況評估他們
不要以慣例將人定型。應視隊員為獨立的個體,以中肯合適的態度對待他們,不要受其他人影響。

3.聽從直覺
試著回想你的直覺曾引導你作出正確的決定。要搜集資料,但不要止於表面信息,直到你心中找到正確答案。

4.請教智慧的領袖
哪位偉大領袖是你所敬仰的?嘗試研讀其他領袖的生平,特別是那些與你恩賜相近的領袖,看看他們是如何思考和決策的。

 
承蒙《漢語聖經協會》授權使用  

好人失喪,壞人得救?

粵語 國語

第17天


讀經:   路加福音十八章9至14節
你可以想像比喻中的那兩個人嗎?他們各自走到聖殿的門前。一個是法利賽人,他大搖大擺地走過,期望所有人都給他讓路。另一個是稅吏,稅吏不窮,當然也衣著光鮮;但當時的人並不喜歡稅吏,所以見到他的時候,可能也會避開。世人對他們有不同的看法;而他們兩人在神的眼中,也獲得正好相反的評價。

耶穌為何講這個比喻呢?請再讀第9節。祂是刻意講給那些自以為義的人的,他們認為自己並不像其他罪人那樣需要神的憐憫。

比喻中的法利賽人同樣認為自己毫無錯失。他並不覺得自己需要求神的憐憫。他已經成為眾人的典範。然而,耶穌卻說,最終是那稅吏蒙神接納(14節)。為甚麼呢?為何不是那位表現敬虔的法利賽人得到神的接納呢?

稅吏是以罪人的身份,來到神的面前,求取神的憐憫,他稱呼自己為「罪人」。他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憐憫」的意思,就是求神的忿怒不要臨到他的身上。他求神赦免,但他自知不配,所以才要求神格外開恩。

稅吏的禱告,只是一個簡單的呼求;但基督卻說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為義了──稅吏在神面前得稱為義。在福音書中,耶穌似乎僅在這裡用過「算為義」這個措辭。

反觀保羅在其書信中,卻經常用「算為義」這個措辭。保羅是法利賽人(年少時的他,豈不像比喻中的法利賽人嗎?)可是,當他遇見基督之後,他便清楚看見自己是個罪人;他甚至說自己是個「罪魁」。因他相信基督的救恩,使他在神面前得稱為義。

你被神算為義了嗎?

~~~~~~~~~~~~~~~~~~~~~~~~~~~~~~~~~~~~~~~~~~~~~~~~
A GOOD MAN LOST - A BAD MAN SAVED
Day 17


Bible Reading:   Luke 18:9-14
Can you picture these two men? Can you see them walking through the temple gate? One pushed his way in expecting everyone to make way for him. The other was well dressed, tax collectors were not poor. People did make way for him because he was a tax collector. Now the two men were opposites in their walks of life and in their approach to God, opposite in their approval by God.

Why did Jesus tell this story? Read v.9 again. He was speaking to those who felt they were self sufficient and did not see themselves as needy sinners before God.

The Pharisee saw nothing wrong in his life. He saw no need to ask God for anything. He was there to be seen. But it was the tax collector whom God accepted (v.14). Why? Why not the religious Pharisee who said he had done so much?

The tax collector took his place before God as a needy sinner. He actually said 'the sinner'. In other words, 'I see myself as the worst of sinners, please be merciful to me'. The word merciful means 'let your anger be removed from me'. His need is forgiveness, but he recognises what he really deserves.

His was a brief simple call, but Christ said he went home justified - made righteous in God's sight. This is perhaps the only time Christ used this word in this way.

It was Paul's word. He had been a Pharisee. (Was he the one in Christ's story?) But one day he met Christ and saw himself as THE sinner. He called himself the chief of sinners by~ he was justified, made righteous before God, through Christ's death.

Have you come to that place? Everyone needs to.


選民四十嘆唏噓
祈禱:  主啊,求你叫我懂得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得著智慧的心。

篇民數記20:1-13

民數記第20章所記載的事件,是發生在以色列人曠野行程的尾聲,其重點與三位屬靈領袖的離世有關。

1. 失去光彩的先知:自米利暗攻擊摩西後(參第12章),民數記內便再沒有關於她的記載,直到本段經文,作者才以一句簡單的話(1)交待她的離世。相比起昔日那位出埃及時散發著光芒的女先知,如今的米利暗彷彿是默然而逝,叫人頓感唏噓。然而,這一節的記載其實也說明了她的身分並未被完全遺忘,我們可以把她的沈默正面理解為她服膺神主權的悔過行動。或許,米利暗失去了先知的光芒,但她卻並非全然失落,因為神的保守仍在。

2. 四十年不變:以色列人再一次發怨言,這叫人回想起他們出埃及之初,同樣曾因缺水的問題而作出投訴(參出12章)。多年以來,他們的生命沒有寸進,所關心的仍只是眼前的需要。從投訴者的說話(3-5)可見,他們主要是那些已屆六十歲以上的餘民,代表著未能進入迦南的一代,甚至累及摩西和亞倫也不能踏足神的應許之地。

3. 摩西也跌倒:本段經文並無詳述摩西和亞倫如何得罪了神,只簡略道出他們不信耶和華,以及沒有在百姓面前尊主為聖(12)。猶太傳統相信聖經沒有仔細記載二人的問題,是因神愛惜祂的僕人,故不作詳述。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使忠心跟隨神四十年的僕人,也會陷於愚昧不堪的過犯中。有人或會認為神對摩西的懲罰過於嚴厲,但後來當耶穌登山變像時(參太17:1-13;可9:2-13;路9:28-36),我們豈不是看到祂與摩西和以利亞談論自己去世之事嗎?可見摩西實已超脫了未能進入應許地的遺憾,神的恩典還是超越審判。

今日,有不少「潛水型」的基督徒藏身於教會中,他們以往或許曾熱心參與服侍,為神和人真誠地付出不少心力、時間、愛心和眼淚。但因種種原因,如疲乏、受傷、孤單、轉向、失落,他們放棄了以往的堅持,情願選擇過「飄流」的信仰生活。這一類的信徒,究竟告訴了我們甚麼?當十年、二十年、甚或四十年過去了,我們回望自己的信仰生活時,究竟會是豐盈充實還是空白一片的呢?

一年速讀  列王紀上1-2章 詩篇55



本文內容出自〔每日讀經釋義〕,蒙香港讀經會核准使用

歷代志上十七至二十章


重點: 神不接納大衛建殿的心願;大衛感恩禱告;大衛擴張王國;大衛擊敗亞捫人和亞蘭人(敘利亞人)、拉巴、非利士人。

鑰節: 大衛住在自己宮中,對先知拿單說:看哪,我住在香柏木的宮中,耶和華的約櫃反在幔子裡。拿單對大衛說:你可以照你的心意而行,因為神與你同在。(十七1-2)

內容: 

大衛對神的同在、看顧、賜福,知恩圖報。他想到自己住在美麗高貴的香柏木王宮中,而神的約櫃卻安放在帳幕內,心中有意為神建造一座宏偉的聖殿,讓神居住。

大衛將他的心願告訴先知拿單,拿單在個人方面,也喜悅此事;但神卻不接納大衛的好意。

神不是不想有聖殿,而是說「大衛,你不可」,你不適宜為我建殿。神選召大衛的目的是作百姓的牧者,像以前的士師一樣。神沒有要求士師為祂建殿(6節),也就不要求大衛。

神拒絕大衛給祂建造聖殿,但應許他的一位後裔要完成他的心願;並與他立約。

大衛沒有因神的拒絕而不高興,反而謙卑的向神獻上讚美與感謝。大衛心中只有神,沒有私己。何等美好的生命。


默想: 你對神的心願是甚麼?
本文資料由福音團契書局提供,謹此致謝。

《讀經日引》每季一本,免費贈閱。請電郵biblepathway@yahoo.com.hk索取。

意見交通,請電郵:biblepathway@yahoo.com.hk


經文: 約伯記卅一章33-40

33我若像亞當(或譯:別人)遮掩我的過犯,將罪孽藏在懷中;34因懼怕大眾,又因宗族藐視我使我驚恐,以致閉口無言,杜門不出;
35惟願有一位肯聽我!(看哪,在這裡有我所劃的押,願全能者回答我!)
36願那敵我者所寫的狀詞在我這裡!我必帶在肩上,又綁在頭上為冠冕。
37我必向他述說我腳步的數目,必如君王進到他面前。

38我若奪取田地,這地向我喊冤,犁溝一同哭泣;
39我若吃地的出產不給價值,或叫原主喪命;
40願這地長蒺藜代替麥子,長惡草代替大麥。約伯的話說完了。

 

  1. v33約伯怎樣處理過犯?v35對目前的苦難,他祈求什麼?我隱藏罪惡嗎?詩卅二3~5。

    A:沒有像亞當遮掩,隱藏自己的過犯;也沒有怕宗族親人的藐視,不認罪,不出面處理。v35祈求神聽他的申述,他是無罪的。

  2. v38他怎樣處理他人的土地和出產?該給的,我甘心給嗎?參羅十三7。

    A:他從未奪取他人的土地,也沒有吃他人地裡的出產,不付金錢。
內容由《台北基督徒南京東路禮拜堂》各長老同工提供。
 
文章內容由個別機構或作者提供,國證網絡只負責發佈及製作,
如欲轉載或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聯絡有關機構或聯絡國證網絡代轉作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