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4日 星期四

2011-03-24 Devotionals Today

知信行網上團契為各主內肢體提供的每日靈糧,歡迎訂閱推介奉獻支持
《網絡天糧》查詢,請電郵:ccf@ccfellow.org

訂閱天糧 | 轉介天糧 | 修訂訂閱 | 奉獻支持


亞伯拉罕──萬國之父生命之偉大處
神使我喜笑
人物介紹及操練建議(按此)

 
經文:
創世記廿一1-7

1耶和華按著先前的話眷顧撒拉,便照他所說的給撒拉成就。2當亞伯拉罕年老的時候,撒拉懷了孕;到神所說的日期,就給亞伯拉罕生了一個兒子。3亞伯拉罕給撒拉所生的兒子起名叫以撒。4以撒生下來第八日,亞伯拉罕照著神所吩咐的,給以撒行了割禮。5他兒子以撒生的時候,亞伯拉罕年一百歲。6撒拉說:神使我喜笑,凡聽見的必與我一同喜笑;7又說:誰能預先對亞伯拉罕說撒拉要乳養嬰孩呢?因為在他年老的時候,我給他生了一個兒子。

 
經文默想:
以撒的出生,使亞伯拉罕在那些方面加深了對神的認識?    
 
神使我喜笑

  聖經記載:「耶和華按著先前的話,眷顧撒拉,便照祂所說的話給撒拉成就。」這該是亞伯拉罕一生中,最喜樂興奮的時刻了!由他在神面前,得著這應許至現今成就的日子,足有二十五年之久。亞伯拉罕在廿五年中,經歷無數的痛苦、掙扎與焦急,直等到神所定的日子。經過廿五年磨練的歲月,亞伯拉罕的屬靈生命,也有一定的成熟程度了,而撒拉的信心也該能配合整個應許,因此神就在這時把以撒賜給他們。

  以撒的出生,使亞伯拉罕的靈命有更大的成長,因為他看見神的信實,雖然等了廿五年,但神仍守約實現此應許。他看見神的能力,在不可能的情況下,撒拉竟能生育。他看見神的憐憫,神眷顧了撒拉。他看見神掌管時間,以撒是按照神的時間出生的。亞伯拉罕得到信心的成果並神應許的實現,「他旳後裔要多如繁星」這句話,已因以撒的出生成為事實。

  因此,亞伯拉罕與撒拉從心中湧出最大的喜樂,就像詩篇所說,凡等候神的人,必不致於羞愧。

 
人生應用:
我有甚麼事情正在等候神呢?我確信神是信實的嗎?
 
靈性格言:
禱告
所有一切真正的禱告開始都是從心裡向神敬拜,而結束是深信神已垂聽應允而向祂發出感謝與讚美。  ~雷亞蘭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從迷惘到信靠

第83天

定點的重要

 
「……眾光之父……在他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17節)
 

經文

雅各書一12-25

12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13人被試探,不可說:我是被神試探;因為神不能被惡試探,他也不試探人。14但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15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16我親愛的弟兄們,不要看錯了。17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在他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18他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們,叫我們在他所造的萬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

19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20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21所以你們要脫去一切的污穢和盈餘的邪惡,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

22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23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24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25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信息分享

過去幾天,我們曾經提到如果想要從迷惘走向信靠,其中一件必須做的事是建立一個處境來思考問題,而這個處境必須是建立在神的本性和品格裡面。

航行的藝術很大程度上倚靠定點的存在。定點可以是一顆星、一個燈塔或者一個海角。定點本身是甚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必須穩固和堅實。有了確定的定點,航行者便能夠找到方向,找到自己的路。他們不能從雲找到自己的方向,因為雲會移動,它是蒸氣,會改變,而且會消失。由於有了定點,航行才能進行,而藉著不斷地根據這些定點的指引,海員們才能夠在世界各地航行。

生命的航程也是這樣,我們必須有確定方向的定點。神的屬性就是定點。祂的愛、信實、公義、純潔、聖潔和能力等等都是神本性確立的部分。我們越專注於它們,越明白它們,在生命的海洋中便越能夠安全和可靠地航行。宇宙中很多事物都會改變,但神的屬性和本性卻不會改變。祂以前是誰,現在也是誰;祂現在是誰,以前也是誰。祂以前是誰,現在是誰,將來也是誰──沒有終結。

 
「祂以前是誰,現在也是誰」
 

進深研究

來十三1-8;詩一零二27;瑪三6;來一12

1. 我們信心的基礎是甚麼?
2. 詩人的見證是甚麼?

 

祈禱

天父,求您幫助我掌握今天這些令人興奮的真理。由於您的本性不會改變,您的世界也永不會失敗。我衷心的感謝您。阿們。
 
本文英文版權屬 CWR 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 讚美之泉音樂事工 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心的改造:清心,愛慕,敬畏
還不信我要到幾時呢?
每月內省(按此)

 
經文:

民數記十四1-12

1當下,全會眾大聲喧嚷;那夜百姓都哭號。2以色列眾人向摩西、亞倫發怨言;全會眾對他們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這曠野。3耶和華為甚麼把我們領到那地,使我們倒在刀下呢?我們的妻子和孩子必被擄掠。我們回埃及去豈不好嗎?」4眾人彼此說:「我們不如立一個首領回埃及去吧!」

5摩西、亞倫就俯伏在以色列全會眾面前。6窺探地的人中,嫩的兒子約書亞和耶孚尼的兒子迦勒撕裂衣服,7對以色列全會眾說:「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極美之地。8耶和華若喜悅我們,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把地賜給我們;那地原是流奶與蜜之地。9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為他們是我們的食物,並且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10但全會眾說:「拿石頭打死他們二人。」忽然,耶和華的榮光在會幕中向以色列眾人顯現。

11耶和華對摩西說:「這百姓藐視我要到幾時呢?我在他們中間行了這一切神蹟,他們還不信我要到幾時呢?12我要用瘟疫擊殺他們,使他們不得承受那地,叫你的後裔成為大國,比他們強勝。」

 
經文背景:

以色列人派十二名探子窺探迦南地的情況,但回報指出當地人民十分英偉強悍,因此以色列民產生極大怨憤,認為摩西領他們去到一條絕路。

 
經文淺釋:
1. 「那地」(3節)─ 迦南地。
2. 「約書亞和迦勒」(6節)─ 在十二名探子中,惟他們二人對神有信心,能奪得迦南地。
 
經文默想:
1. 為甚麼神斥責以色列民是藐視和不信的呢?
2. 為甚麼約書亞和迦勒能有強大的信心?
   
 
還不信我要到幾時呢?

  很多人視信仰為護身符,期望相信神後,凡事亨通,所以當事情不順利或遭患難時,就立時發出很多的埋怨與懷疑。很多人說只要神行了神蹟,就會相信祂,殊不知到了另一個困難時,又再次陷在埋怨與不信裡!試問神面對這樣的百姓,又豈能不發怒呢?

  祂發怒了,是因為百姓對祂存埋怨和不信的態度,這種態度是不應有的,因神已為他們行了一切的神蹟。「不信」並不單是信心的問題,乃是藐視神的問題,這種藐視就是不以神為神。今天仍有不少信徒只把神看為護身符,不靈驗時,就向祂發怨言,藐視祂的計劃與主權!難怪神仍在說:「你藐視我要到幾時呢?我在你中間行了這一切神蹟,你還不信我要到幾時呢?」

  今天,你仍聽見神慨歎的聲音嗎?

 
人生應用:
我是否尊重神在我身上的計劃與主權呢?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我有埋怨神嗎?
 
靈性格言:
人若經常有意不參加對神的敬拜,遲早會為自己或家庭招致苦難。  ~畢路斯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第169天
創造者善意之作

當我們想像自己的生命是上主的精心傑作,那麼,正如許多世界名作一樣,我們這件藝術品的主題又是甚麼呢?上主要我這件作品表達甚麼?

請您安靜地、慢慢地從心裡誦讀以下的經文。您可以不斷重覆地誦讀,讓經文在您心中回響。在讀的時候,請特別留意「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這一句。

經文
以弗所書二4-10

然而,神既有豐富的憐憫,因他愛我們的大愛,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你們得救是本乎恩。 他又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 要將他極豐富的恩典,就是他在基督耶穌裡向我們所施的恩慈,顯明給後來的世代看。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

 
靈修指引

保羅把神比擬為一位創作大師,而我們的生命是神的偉大作品。…藝術作品總是有主題的,即或是印象派的作品,也隱藏著作者的靈感、意象、心境。…那麼,神精心創作我們這件作品的主題又是甚麼呢?…神要透過我們這件作品,表達甚麼呢?…又或者,神在整個創作過程中一直想著甚麼?…

「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神的創作心意是頗清晰的,原來祂一直想著「善」!神創造我們是「要叫我們行善」,而且,根據和合本修訂版的表達,這句話是如此寫的:「是神早已預備好要我們做的。」…

其實我們不應該太詫異。創作者的氣質、心念、情感總是從作品中流露出來。神本為善,神的慈愛永遠長存,神塑造、繪造我們的時候,只想到善;神所創作的成果,自然也會表達出良善、慈愛,叫觀賞的人也感染到「善」。…

雖然我們對這個發現不應感到意外,但如果我們切身地想,亦難免感到任重道遠,甚至會說:「神啊,您可能過份看重我了。」…

對!「要相信自己的生命被塑造成充滿行善的能力」,對於這個屬靈事實,我們不太容易堅持。「要相信自己的生命被塑造成可以反映神的善」,對於這個信念,我們亦會隨時動搖。…然而,神都對我們充滿信心,因為我們是祂心意之作。祂的良善、慈悲,貫注在我們這件作品的生命之內。…

作為神心意之作,讓我們轉念,不是倚靠自己的公德、功勞,乃是專心於神,那位良善、慈悲的創造者;意思是,在生活待人、扶擇行事的時候,常常深呼吸,默念神的良善、慈悲在自己生命之內,讓自己的心靈接受神的良善、慈悲所薰陶。…

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嘗試這樣的練習,先從與您最接近的人開始吧。或許您會更深的明白保羅所說這句話的意思:「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

願您喜愛自己是神善意之作的事實!……

 
《誦禱心曲》版權屬譚沛泉博士所有,承蒙允許刊載。
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
 
 

悔改

 
讀經 : 詩篇五十一1-19
 
1(大衛與拔示巴同室以後,先知拿單來見他;他作這詩,交與伶長。)
神啊,求你按你的慈愛憐恤我!按你豐盛的慈悲塗抹我的過犯!
2求你將我的罪孽洗除淨盡,並潔除我的罪!
3因為,我知道我的過犯;我的罪常在我面前。
4我向你犯罪,惟獨得罪了你;在你眼前行了這惡,以致你責備我的時候顯為公義,判斷我的時候顯為清正。
5我是在罪孽裡生的,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
6你所喜愛的是內裡誠實;你在我隱密處,必使我得智慧。
7求你用牛膝草潔淨我,我就乾淨;求你洗滌我,我就比雪更白。
8求你使我得聽歡喜快樂的聲音,使你所壓傷的骨頭可以踴躍。
9求你掩面不看我的罪,塗抹我一切的罪孽。
10神啊,求你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裡面重新有正直(或譯:堅定)的靈。
11不要丟棄我,使我離開你的面;不要從我收回你的聖靈。
12求你使我仍得救恩之樂,賜我樂意的靈扶持我,
13我就把你的道指教有過犯的人,罪人必歸順你。
14神啊,你是拯救我的神;求你救我脫離流人血的罪!我的舌頭就高聲歌唱你的公義。
15主啊,求你使我嘴唇張開,我的口便傳揚讚美你的話!
16你本不喜愛祭物,若喜愛,我就獻上;燔祭,你也不喜悅。
17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神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
18求你隨你的美意善待錫安,建造耶路撒冷的城牆。
19那時,你必喜愛公義的祭和燔祭並全牲的燔祭;那時,人必將公牛獻在你壇上。
 
 
悔改
 

  基督教認為人都是有罪的,罪人認罪悔改才能得新生命。

  唐崇榮博士在《救贖論》中說,計志文牧師過去連續多年講悔改得救的信息,他問計牧師為甚麼老是重複?計牧師說:「上帝所用的,人不能隨便撇開。」唐崇榮感歎說:「計牧師去世後,現在教會中傳這樣信息的傳道人實在太少了。」神學家朋霍費爾也說過:「多少人得到的是廉價的恩典,就等著上帝用轎子抬他們進天國!」

  甚麼是悔改?林慈信在「悔改之路」一文中總結了悔改的三要點:「一、真正的悔改需要我們正視罪」;「二、當我們認清罪的真相後,我們必需為自己的罪憂傷」;「三、當我們真正為罪憂傷之後,最後一步是立志把自己獻給主,過順服上帝的生活」。

  林慈信指出,當人們去聽施洗約翰講道時,他的信息是:「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路三8)悔改、信心與順服的生活,是上帝要求罪人回應的三方面。這三件事都是上帝的恩典,是上帝主動賜給人的禮物;這三件事都是上帝吩咐人採取的行動。這三件事都不能給人賺取赦罪及永生。但這三件事都不可缺少。一個改變的人生、清潔的良心,既然在上帝面前是敞開的,不再自欺欺人,因而在人面前也可以是敞開的,不靠他人而活,不怕「可畏」的人言,完全憑著上帝的恩典,靠著上帝的力量,過一個無愧的生活。

  這正是大衛犯罪後,在詩篇第五十一篇中的悔改心路。「我向你犯罪,惟獨得罪了你,在你眼前行了這惡,以致你責備我的時候,顯為公義;判斷我的時候,顯為清正。」(詩五十一4)這是第一點。「上帝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上帝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詩五十一17)這是第二點。「求你隨你的美意善待錫安,建造耶路撒冷的城牆。」(詩五十一18)這是第三點。詩人立志跟隨主的「美意」而非自己的意思。這順服也體現在行動上,就像撒該一樣,能夠「把所有的一半分給窮人」,「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路十九8);大衛也勇敢地公開寫下自己的罪行,棄絕罪惡,開始過新的順服生活。

  悔改是神對我錯;
  悔改是神愛我愧;
  悔改是神令我遵。

 
默想 :
悔改不是悔錯而是歸正。
 
金句 :
上帝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上帝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詩五十一17)
 
本文版權屬國際福音證主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結果纍纍的奉獻

粵語 國語

第24天


讀經:   哥林多後書九章6至15節
保羅經常引用耕種的例子來說明他的信息。他在這裡指出,基督徒的奉獻就像農人撒種一樣,將來必有收成。

撒下的種子,到了成熟的時候便會豐收。倘若農人撒下很少種子,他的收成便會很少;相反,他撒得愈多,收成便會愈多。收成的多少,全在乎他撒下的種子有多少。

保羅說,我們的奉獻也是一樣。我們捐得少,將來所得的也少。我們若慷慨捐輸,所得的祝福就更多。

此外,他還補充兩個有趣的見解。他在第8至11 節指出,我們若樂於奉獻,神便會保證我們一定有能力去奉獻。許多基督徒都一再證明這點的真實。

許多教會也能印證這點。例如,教會奉獻愈多金錢支持宣教事工或幫助有需要的人,神就會愈多祝福那間教會,供應它的需要。

保羅的第二個見解是,捐獻的人會為自己得蒙神的使用,使他有能力去幫助別人而感謝神。保羅在第12節指出,許多人會愈發感謝神,他們為神給他們奉獻的權利而感恩。至於那些領受捐獻的人,則會為所得的餽贈和捐獻者而感恩。

神不會要我們捐獻過於我們所有的(八12)。祂只期望我們按照自己的能力去捐獻。其實,神並非看我們捐些甚麼,卻是看我們留下甚麼。我們若要作神的忠心管家,也當這樣衡量我們的奉獻──不是看自己捐出多少,而是看自己留下多少。

~~~~~~~~~~~~~~~~~~~~~~~~~~~~~~~~~~~~~~~~~~~~~~~~
FRUITFUL GIVING
Day 24


Bible Reading:   2 Corinthians 9:6-15
Paul often used illustrations from agriculture to emphasise his message. Here he pointed out that Christian giving (or stewardship) is like an investment. It is the type of investment a farmer makes when he sows seed.

Sowing will in due course bring remarkable results. Where a farmer has sown only a few seeds, he will have a small harvest. Where he has sown widely, he will have a bountiful harvest. The return on his investment depends largely on how much he sows.

Paul said it will be the same in our giving. When we give little, the return will be small. When we give generously, our investment will bring a rich harvest of blessing.

He also added two interesting comments. In v.8-11 he stated that if we give, God will see that we will always have something to live. This has been proved over and over again by many Christians.

Churches too have discovered this. For example, the more a church gives to missionary work and to others, the more God will bless that church and supply its local needs.

Paul's second comment was that there will be real thanksgiving to God because He has been allowed to use you in this way. In v.12 Paul spoke of many expressions of thanks to God. Those who give will thank God for the privilege. Those who receive will thank God for the gift and the giver. God doesn't expect us to give what we don't have. He asks us to give (see 8:12) according to our means, according to what we have, not according to what we don't have.

God doesn't look at what we give, but rather at what we have after we give. That is how we should look at our giving and our stewardship.

文章內容由個別機構或作者提供,國證網絡只負責發佈及製作,
如欲轉載或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聯絡有關機構或聯絡國證網絡代轉作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