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3日 星期三

2011-03-23 Devotionals Today

知信行網上團契為各主內肢體提供的每日靈糧,歡迎訂閱推介奉獻支持
《網絡天糧》查詢,請電郵:ccf@ccfellow.org

訂閱天糧 | 轉介天糧 | 修訂訂閱 | 奉獻支持


亞伯拉罕──萬國之父生命之偉大處
軟弱失敗的時刻
人物介紹及操練建議(按此)

 
經文:
創世記二十9-18

9亞比米勒召了亞伯拉罕來,對他說:你怎麼向我這樣行呢?我在甚麼事上得罪了你,你竟使我和我國裡的人陷在大罪裡?你向我行不當行的事了!10亞比米勒又對亞伯拉罕說:你見了甚麼才做這事呢?11亞伯拉罕說:我以為這地方的人總不懼怕神,必為我妻子的緣故殺我。12況且他也實在是我的妹子;他與我是同父異母,後來作了我的妻子。13當神叫我離開父家、飄流在外的時候,我對他說:我們無論走到甚麼地方,你可以對人說:他是我的哥哥;這就是你待我的恩典了。14亞比米勒把牛、羊、僕婢賜給亞伯拉罕,又把他的妻子撒拉歸還他。15亞比米勒又說:看哪,我的地都在你面前,你可以隨意居住;16又對撒拉說:我給你哥哥一千銀子,作為你在閤家人面前遮羞(原文作眼)的,你就在眾人面前沒有不是了。17亞伯拉罕禱告神,神就醫好了亞比米勒和他的妻子,並他的眾女僕,他們便能生育。18因耶和華為亞伯拉罕的妻子撒拉的緣故,已經使亞比米勒家中的婦人不能生育。

 
經文默想:
亞伯拉罕有何軟弱的地方?神怎樣幫助他?    
 
軟弱失敗的時刻

  在亞伯拉罕的生命中,確實有很多地方顯出他對神的愛慕及堅定的信心。然而神並沒有隱藏亞伯拉罕人性的一面,在聖經的記載裡,我們仍可看見他有失敗和軟弱的時刻。

  今天經文所記載的事件,其實在二十多年前,已有類似的情況發生。當年亞伯拉罕因害怕埃及王法老為要得他的妻子而殺他,所以與撒拉協議在外地時以兄妹相稱,那時他有這樣的軟弱,尚可歸疚於他對神的認識及信心仍不足夠。可是在二十年後,他為了自保,竟然仍有這種卑劣的行為,真令人慨歎人性的軟弱!這次事件,若不是神親自插手,向亞比米勒警告,後果真是不堪設想。亞伯拉罕的行為,完全不能顯露神的榮耀。眾人都知道亞伯拉罕是神的僕人,而他們正是藉著神僕人的生活行為,來認識耶和華。然而,這次亞伯拉罕的品格和道德標準竟比他們還低下,以致亞比米勒責備他說:「你竟使我和我國裡的人陷在大罪裡,你向我行了不當行的事。」

  雖然亞伯拉罕有人性的軟弱,但神仍重視他,教導他,仍要他為亞比米勒代求,可見亞伯拉罕也因神的憐憫,得以在生命中有所更新和成長。

 
人生應用:
請檢視自己多年來仍有的軟弱。你願意神怎樣幫助你?
 
靈性格言:
自己
任可事,如果你只為自己的立場而抉擇,你的一生就沒有一個基礎。  ~韓馬紹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從迷惘到信靠

第82天

太少想到神

 
「……訪問古道,哪是善道,便行在其間;這樣,你們心裡必得安息。」(16節)
 

經文

耶利米書六16

16耶和華如此說:你們當站在路上察看,訪問古道,哪是善道,便行在其間;這樣,你們心裡必得安息。他們卻說:我們不行在其間。

 

信息分享

我們要繼續強調,當我們越明白神的本性和品格的時候,就越能感到有保障,並更能夠處理生命中重大的問題。很可惜的是,今天很少講員願意闡釋有關神的本性偉大的真理,他們多數喜歡作十分鐘左右的時事短講。當然也有例外,但正如巴刻(Jim Packer)指出:「今天的潮流是基督徒的思想要更配合現代人的精神──過份重視人、卻太少想到神。」

一個世紀以前,站在講壇上的講員從不會讓聽眾對神的本性有任何的疑問,可惜今天已經不是這個樣子。舉例來說:你上次聽到關於神的屬性的講道是甚麼時候呢?讓我再問另一個更深入的問題:你甚麼時候讀過一本關於這麼重要主題的書籍?我曾經問過一位出版商為甚麼他們不出版一些討論信仰基本課題的書籍?他回答說:「沒有人寫這類的書,如果寫了,讀者人數也不可能會多。」這是一件多麼遺憾的事。

讓我們努力回到關於神的本性和品格這些古老的教導吧。如果你還未讀過巴刻的《認識神》(Knowing God)這本書,今天就去買一本來讀吧。只要聚焦於對神的認識,你就永遠不會再受困於疑惑或猶豫。

 
「要回到關於神的本性和品格這些古老的教導上」
 

進深研究

詩八1-9,一零二25;伯二十六7;來十一3

1. 詩人提出甚麼問題?
2. 宇宙是怎樣形成的?

 

祈禱

天父,我今天要從心坎深處呼喊:「求您幫助我能夠更深入的認識您。」我很厭倦表面的事情,我真的要更深刻地認識您、明白您。奉耶穌的名祈求。阿們。
 
本文英文版權屬 CWR 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 讚美之泉音樂事工 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心的改造:清心,愛慕,敬畏
不存敬畏我的心乃為苦事
每月內省(按此)

 
經文:
耶利米書二14-19

14 以色列是僕人嗎?是家中生的奴僕嗎?為何成為掠物呢?
15 少壯獅子向他咆哮,大聲吼叫,使他的地荒涼;城邑也都焚燒,無人居住。
16 挪弗人和答比匿人也打破你的頭頂。
17 這事臨到你身上,不是你自招的嗎?
不是因耶和華你  神引你行路的時候,你離棄他嗎?
18 現今你為何在埃及路上要喝西曷的水呢?
你為何在亞述路上要喝大河的水呢?
19 你自己的惡必懲治你;你背道的事必責備你。
由此可知可見,你離棄耶和華你的  神,不存敬畏我的心,乃為惡事,為苦事。
這是主萬軍之耶和華說的。

 
經文背景:
神嚴厲的斥責猶大國對祂的不忠,背棄那引導他們的神,而尋求別國的幫助,卻遭受羞辱,吃盡罪的苦果。
 
經文淺釋:
1. 「成為掠物」(14節)─ 不單北國以色列被亞述亡國,就是南國猶大為求自保,也主動投靠亞述和埃及,但在苛刻的進貢及逼害下,一樣成為別國的掠物。
2. 「獅子」(15節)─ 大概比喻亞述。
3. 「挪弗和答比匿」(16節)─ 埃及地的城邑。
4. 「打破」(16節)─ 可譯作剃光頭頂,有羞辱的意思。
5. 「西曷……大河」(18節)─ 西曷是埃及的尼羅河,大河是指幼發拉底河。這裡表示猶大希望投靠埃及和亞述的幫助。
 
經文默想:
1. 猶大將目光由仰望神,轉向仰望人時,他們結局如何?
2. 神為何斥責他們?
   
 
不存敬畏我的心乃為苦事

  我們也許從來沒有想過,原來不存敬畏神的心乃為惡事,乃為苦事。我們常常想,不敬畏神只是失去一些屬靈的福氣而已!可是與我們已經結連的神,卻非常重視我們是否敬畏祂、我們的心是否離棄祂?神揭示百姓所遭遇的困苦,不是偶然的,乃是自招的,是因為他們的心離棄了神,這些困苦臨到就是讓他們知道不敬畏神乃為惡事,乃為苦事。

  雖然這法則我們早已知道,可是我們叛逆的本性,卻常引誘我們離棄神。我們常常告訴自己神是慈愛的,祂不會計較的。可是神因對我們有深切的愛,祂無法忍受我們的心竟被其他偶像所搶奪,也無法忍受我們肆意輕忽了祂的愛。因此神因著愛,讓惡來懲治我們。這樣的懲治,使神的心充滿痛苦。

  弟兄姊妹,有沒有想過我們這一顆因離棄神而飽嘗痛苦的心,能回轉歸向神,並重塑對神的敬畏?

 
人生應用:
我是否已經被引誘離棄神,需要重尋一顆敬畏神的心?
 
靈性格言:
忘記誠美善,忘懷更可嘉。  ~伯朗寧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第168天
創造者善意之作

當我們想像自己的生命是上主的精心傑作,那麼,正如許多世界名作一樣,我們這件藝術品的主題又是甚麼呢?上主要我這件作品表達甚麼?

請您安靜地、慢慢地從心裡誦讀以下的經文。您可以不斷重覆地誦讀,讓經文在您心中回響。在讀的時候,請特別留意「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這一句。

經文
以弗所書二4-10

然而,神既有豐富的憐憫,因他愛我們的大愛,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你們得救是本乎恩。 他又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 要將他極豐富的恩典,就是他在基督耶穌裡向我們所施的恩慈,顯明給後來的世代看。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

 
靈修指引

保羅把神比擬為一位創作大師,而我們的生命是神的偉大作品。…藝術作品總是有主題的,即或是印象派的作品,也隱藏著作者的靈感、意象、心境。…那麼,神精心創作我們這件作品的主題又是甚麼呢?…神要透過我們這件作品,表達甚麼呢?…又或者,神在整個創作過程中一直想著甚麼?…

「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神的創作心意是頗清晰的,原來祂一直想著「善」!神創造我們是「要叫我們行善」,而且,根據和合本修訂版的表達,這句話是如此寫的:「是神早已預備好要我們做的。」…

其實我們不應該太詫異。創作者的氣質、心念、情感總是從作品中流露出來。神本為善,神的慈愛永遠長存,神塑造、繪造我們的時候,只想到善;神所創作的成果,自然也會表達出良善、慈愛,叫觀賞的人也感染到「善」。…

雖然我們對這個發現不應感到意外,但如果我們切身地想,亦難免感到任重道遠,甚至會說:「神啊,您可能過份看重我了。」…

對!「要相信自己的生命被塑造成充滿行善的能力」,對於這個屬靈事實,我們不太容易堅持。「要相信自己的生命被塑造成可以反映神的善」,對於這個信念,我們亦會隨時動搖。…然而,神都對我們充滿信心,因為我們是祂心意之作。祂的良善、慈悲,貫注在我們這件作品的生命之內。…

作為神心意之作,讓我們轉念,不是倚靠自己的公德、功勞,乃是專心於神,那位良善、慈悲的創造者;意思是,在生活待人、扶擇行事的時候,常常深呼吸,默念神的良善、慈悲在自己生命之內,讓自己的心靈接受神的良善、慈悲所薰陶。…

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嘗試這樣的練習,先從與您最接近的人開始吧。或許您會更深的明白保羅所說這句話的意思:「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

願您喜愛自己是神善意之作的事實!……

 
《誦禱心曲》版權屬譚沛泉博士所有,承蒙允許刊載。
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
 
 

捐獻與感恩

粵語 國語

第23天


讀經:   哥林多後書八章1至9節
保羅在這兩章經文講解捐獻的原則,有趣的是,他完全沒有談及金錢。哥林多的信徒儘管有其他問題,但他們對保羅呼籲他們捐助「耶路撒冷的貧窮聖徒」一事,卻表現得很開放。

保羅談及捐獻的動機,因為我們很容易會有錯誤的動機。很多時候我們捐獻,是為了討神的喜悅,甚至是為了贏得好的名聲。

但保羅在此強調,真正的捐獻是對神恩典的回應。他以馬其頓的教會為例:他們沒有考慮到自己的力量微薄,反而深深體會神為他們所作的一切,全是豐盛的恩典,所以他們甘願按著所得的恩作出回應。

他們被神的恩典深深感動。因此,他們儘管貧窮,卻仍然苦苦懇求保羅容讓他們作出損獻!這不就是真誠的感恩嗎?

此外,他們的愛人之心,也可證明他們愛神。愛意味著付出。愛永不會說:「我是否付出得太多?」而會說:「我如何才能完全甘心樂意地付出?」正如有人說過:「只要有愛,就會付出。」

保羅向哥林多信徒指出:「馬其頓的信徒樂意捐獻,因為他們深深體會到神的恩典。他們願意以真誠的愛來向神作出回應,以致他們毫不計較地去關心別人。」這是何等寶貴的捐獻!

我們捐獻的時候,絕不應只為了履行責任,更應該是出乎內心的感動。當我們深深體驗到自己領受了神豐富的恩典,深深領會到神對自己的愛,我們才會出於對神的愛而作出捐獻。這種捐獻不單能夠榮耀神,捐獻的人也會滿心喜樂呢!

~~~~~~~~~~~~~~~~~~~~~~~~~~~~~~~~~~~~~~~~~~~~~~~~
GIVING AND THANKSGIVING
Day 23


Bible Reading:   2 Corinthians 8:1-9
It is interesting that in these two chapters where Paul outlined the whole principle of giving, he did not use the word 'money'. Whatever the problems were in Corinth, they seem to be open to the appeal Paul was making for the 'poor saints in Jerusalem'.

Paul wrote concerning motives in giving. We can easily have wrong motives. We can give to win favour with God. We can think it will give us a great reputation for our generosity.

But Paul emphasised that true giving is the result of being touched by the grace of God. He used the churches in Macedonia as an example. Instead of thinking how little they could give, they recognised all that God had done for them and gave accordingly.

They were so overwhelmed by the grace of God that, in spite of deep poverty, they begged to be allowed to give! That is true 'thanksgiving', isn't that?

Their love for God was also seen in their love for others. Loving means giving, doesn't it? Love never asks 'how much or how little can I give', but love says 'how can I give as much as I would like to give'. As someone has said -'while love lives, love gives.'

Paul was saying, 'the Macedonian Christians gave because they had been touched by the grace of God and their love for him was genuine. This produced in them a magnificent concern for other people.' What a wonderful tribute if our giving is more than a duty.

It should be more than our answer to a strong emotional appeal. It should come out of our love for God and recognition of His goodness to us. That kind of giving brings glory to God and joy to the giver. Try it.

文章內容由個別機構或作者提供,國證網絡只負責發佈及製作,
如欲轉載或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聯絡有關機構或聯絡國證網絡代轉作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