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5日 星期二

2011-01-25 Devotionals Today

知信行網上團契為各主內肢體提供的每日靈糧,歡迎訂閱推介奉獻支持
《網絡天糧》查詢,請電郵:ccf@ccfellow.org

訂閱天糧 | 轉介天糧 | 修訂訂閱 | 奉獻支持


 

神的異象

第25天

我的安慰來自我的公義

 
「他們……到你們這裡來,你們看見他們所行所為的……便得了安慰。」(22節)
 

經文

以西結書十四12-23

12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13人子阿,若有一國犯罪干犯我,我也向他伸手折斷他們的杖,就是斷絕他們的糧,使飢荒臨到那地,將人與牲畜從其中剪除。14其中雖有挪亞、但以理、約伯這三人,他們只能因他們的義救自己的性命。這是主耶和華說的。15我若使惡獸經過糟踐那地,使地荒涼,以致因這些獸,人都不得經過;16雖有這三人在其中,主耶和華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他們連兒帶女都不能得救,只能自己得救,那地仍然荒涼。17或者我使刀劍臨到那地,說:刀劍哪,要經過那地,以致我將人與牲畜從其中剪除;18雖有這三人在其中,主耶和華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他們連兒帶女都不能得救,只能自己得救。19或者我叫瘟疫流行那地,使我滅命(原文是帶血)的忿怒傾在其上,好將人與牲畜從其中剪除;20雖有挪亞、但以理、約伯在其中,主耶和華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他們連兒帶女都不能救,只能因他們的義救自己的性命。

21主耶和華如此說:我將這四樣大災─就是刀劍、饑荒、惡獸、瘟疫降在耶路撒冷,將人與牲畜從其中剪除,豈不更重嗎?22然而其中必有剩下的人,他們連兒帶女必帶到你們這裡來,你們看見他們所行所為的,要因我降給耶路撒冷的一切災禍,便得了安慰。23你們看見他們所行所為的,得了安慰,就知道我在耶路撒冷中所行的並非無故。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信息分享

今天我們要繼續強調昨天所說的:神的「底線」是公義,神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

在今天的經文中,神告訴以西結祂將會審判耶路撒冷,但在破壞中祂會賜下安慰。可那是甚麼樣的安慰?那就是放過少數人,把他們帶到以西結面前,讓他看到他們是多麼的邪惡,以致他明白神所做的一切都有公正的原因。換句話說,神表示:「我的公義就是我的安慰」。你明白嗎?如果你的「底線」是安慰,如果對你來說,安慰比一切都重要,那麼當神公正地行事時,你就不會得到安慰。你呼求得到安慰,以為那是你最需要神賜給你的東西時,神可能認為公義才是你最大的需要;因此當神公義地行事,不是按你對公義的想法而行,你就會感到困惑。但這問題不在神身上,而是在你身上,因為你沒有清楚畫出應有的「底線」。你的「底線」是根據你自己對公義的想法,而不是神對公義的想法而畫下,所以你覺得不能接受神的作為。

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是真的相信神的公義,我們只根據自己的條件相信公義。如果事情發生在別人身上或在其他家庭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接受那是神的公義;但在我們自己的生命中,事情的進展不如我們所期望的時候,我們會像亞伯拉罕為了所多瑪向神祈求說:「審判全地的主,豈不行公義嗎?」(創十八25),這才是屬靈成熟程度的真正考驗。

 
「問題永遠都不在於神,而是在我們自己」
 

進深研究

創十八22-25;詩三十三4;何十四1-9

1. 亞伯拉罕問甚麼問題?
2. 何西阿有甚麼信念?

 

祈禱

天父,求您讓我明白,您的公義與我所想的不同,幫助我解除因不同所造成的張力。因為我明白,如果這張力不解除,我會繼續誤解,甚至會叛逆。求您教導我理解,您的做法是對的,而且永遠是對的。奉耶穌的名祈求。阿們。
 
本文英文版權屬 CWR 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 讚美之泉音樂事工 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行為的改造:享受
享受成果
每月內省(按此)

 
經文:
傳道書九7-8

7你只管去歡歡喜喜吃你的飯,心中快樂喝你的酒,因為神已經悅納你的作為。
8你的衣服當時常潔白,你頭上也不要缺少膏油。

 
經文背景:
指出人在得到神悅納的基礎上,該曉得歡渡人生。
 
經文淺釋:
「油」(8節) ─ 白衣和油都是代表喜樂,指人該以喜樂的態度過他的人生。
 
經文默想:
1. 作者是否強調一種享樂主義呢?為甚麼?
2. 如何能保持喜樂的心境生活?
   
 
享受成果

  在這高舉物質享受的社會裡,很多人為了擁有層出不窮的時尚用品、名牌衣飾、高級享受與玩意等,竟不擇手段地騙取錢財、詐取利益,使別人蒙受損失。凡種種建築在別人的痛苦與虧損上的享受與快樂,都是要不得的,是神所憎厭與拒絕的。

  「你的飯」、「你的酒」,乃表示用自己的勞力取得的飲食,不是騙取得來的,所以能吃得歡喜、喝得快樂。事實上,要能釋然享受一切,就必須按神的指教行事為人;就是說,自己所得著的東西絕不是建立在別人的困苦、受傷與損失裡,而是建立在神所悅納的良心與行為上。

  弟兄姊妹,能享受自己勞苦的果效,無疑是一件快慰的事。所以,當你按照神的心意行事為人後,就當存歡喜、光明和潔淨的心,去享受所得的份,因神已悅納了你。

 
人生應用:
我有按照神的心意誠實地待人處事嗎?我能帶著無愧的良心去享受勞碌的成果嗎?
 
靈性格言:
認識你自己。  ~柏拉圖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第111天
得基業的憑據

在大都市成長、生活的人,沒有農田禽畜,「資產」就是物業、金錢、股票。但信仰也有談及「資產」的嗎? 那是甚麼?

請您安靜地、慢慢地從心裡誦讀以下的經文。您可以不斷重覆地誦讀,讓經文在您心中回響。在讀的時候,請特別留意「我們得基業的憑據」這一句。

經文
以弗所書一13-14

你們既聽見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們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他,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這聖靈,是我們得基業的憑據,直等到神之民被贖,使他的榮耀得著稱讚。

 
靈修指引

保羅除了描述「聖靈」是一個印在人心靈的印章之外,更用另一個圖像來形容內住人心的「聖靈」是人將來得「基業」的「抵押品」(原文是「質」)。…換言之,聖靈好比是基督形像的印章,又是得「基業」的「抵押品」。有了「抵押品」,對將來所得的「基業」便有了憑據。…

那麼,「基業」是甚麼呢?用現代的說法,「基業」就是「資產」。對古代的人而言,「基業」是父傳給子的「資產」,包括土地、禽畜、奴僕、農作收成等等。「基業」更附有非物質性的價值,就如:身份、地位、權柄等。獲得繼承父親「基業」的,也同時承受了父親的尊榮。…

沿用猶太人有關繼承「基業」的傳統觀念,保羅說,因為有聖靈內住,我們是確定得到,父神所應許的「基業」。…那麼,父神對我們所應許的「基業」(「資產」)又會是甚麼呢?…

是天堂裡一間四面環海、金雕玉琢而成的豪宅?…

是只有快樂而不知愁的歌舞人生?…

我們希望會從父神得到甚麼「資產」?…您希望從父神得到甚麼「資產」?…

信仰是一種達成目標的工具,抑或是,信仰本身就是目標?…

這些是有趣的問題。…

如果,天父留給我們的「基業」,並不是物質性的,那又如何?…

畢竟,信仰是屬於心靈領域的事。雖然我們常常用人間生活經驗及語言圖像來解釋、描述信仰的境界,卻不要被人間文字及經驗所約束。當我們說:我們有得「基業」或「資產」的憑據,正是借用人間經驗來描述,我們必定享有天父的「一切」。…至於天父的「一切」又是甚麼?這已經超越文字所能表達的了。還是留待我們在信仰經歷上逐漸發現、領會其中的奧秘吧。…

讓我們靜下來,謙恭祈禱:感謝基督的靈在我之內,幫助我確信自己必定享有天父的「一切」。……

 
《誦禱心曲》版權屬譚沛泉博士所有,承蒙允許刊載。
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
 
 

赦免我們……如同我們赦免別人

粵語 國語

第25天


讀經:   詩篇三十二篇
主教導我們在祈求日用的飲食之後,便祈求神赦免我們的罪。

甚麼是赦免?這個詞若用在債項方面,就表示免去人所欠的債。如果用在過錯方面,就表示寬恕別人的過錯。若用在罪惡方面,就表示把過去所犯的罪一筆勾銷。我們都熟悉這個詞,父母饒恕孩子的過錯時,經常會說:「我原諒你的過錯,但以後不要再犯了。」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神的赦免。新英語聖經譯本把這節翻譯為「赦免我們所犯的過錯」。這裡所指的是甚麼過錯呢?由於這是神的兒女向天父發出的禱文,換言之,必然是神的兒女在生命中所犯的過錯。

我們是否察覺到,我們很多時候都需要祈求神的赦免?我們沒有正視自己的壞脾氣、自我中心的表現和驕傲自大的心態,反而用種種藉口來為自己解釋。我們很少省察隱藏在心中的嫉妒,以及對其他信徒的不滿。我們實在需要聖靈指出我們的過錯。我們要經常默想約翰壹書一章7至9節的話,常向天父祈求說:「父啊,求你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禱告的下半句也是十分淺顯的:「正如我們免了人的債」。但我們不要誤解,以?是因為我們饒恕了別人,所以才得著神的饒恕。事實上,我們是因為基督的救贖而得著神的赦免。既然神也願意赦免我們的罪債,我們還有甚麼理由不去饒恕得罪我們的人呢?

饒恕那曾經傷害我們的人,實在並不容易,可能傷害深及?心。然而,我們若要與基督有親密的相交,就必須有一顆願意寬恕別人的心。有沒有人是我們難以寬恕的呢?曾經深深的傷害令你耿耿於懷。它在多久以前發生?對方是否真的犯了彌天大錯?事件真的傷害了你,還是只傷害了你的自尊心?

你願意把這件事帶到神的面前,求神醫治你的創傷,及你心中的不平嗎?因著神願意饒恕你,你可否同樣饒恕別人呢?你願意為基督的緣故而饒恕別人嗎?

願我們都時刻默念這句禱文:「求你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
FORGIVE US ... AS WE FORGIVE
Day 25


Bible Reading:   Psalm 32
In the family prayer given to us by our Lord, the request for daily bread is followed by the request for forgiveness.

What is forgiveness? The word, if used concerning a debt, means the debt has been cancelled. If it is used regarding an offence, it means the person has been pardoned. If used concerning sin, it means the sin has been wiped out. We all know the word very well. It reminds us of our parents saying, "I forgive you, but don't do it again."

We all need forgiveness. The New English Bible says, "Forgive us the wrong we have done." What wrong and what sin are we talking about here? This prayer belongs to the family of God, so it must be sin in the life of a child of God.

Do we realize how often we need to pray this prayer? We excuse our outbursts of temper, our selfishness and our pride. We think too little of envy or jealousy. We hide our wrong feelings toward a fellow Christian. We need the Holy Spirit to point these things out to us. We need to pray this prayer often, "Forgive us Father for the wrong and the sin in our lives." (1 Jn 1:7-9)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hrase also is very plain: "As we also have forgiven our debtors". We are not forgiven because we have forgiven others. We are forgiven because of Christ. Having been forgiven ourselves, we could hardly withhold forgiveness for others.

Forgiving someone who has wronged us is not easy. It can cut very deeply, yet one of the conditions of complete fellowship with Christ is a forgiving spirit. Is there someone you have never forgiven? You were hurt deeply. You have never forgotten it. How long ago was it? How big was it really? Did it hurt you or did it only hurt your pride?

Can you ask God's forgiveness for those wrong feelings today? Then because He will forgive you, will you forgive that other person? Will you do it for Christ's sake?

Let's say the phrase again, "Forgive us our debts as we have forgiven our debtors." May that be our continuing prayer.

文章內容由個別機構或作者提供,國證網絡只負責發佈及製作,
如欲轉載或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聯絡有關機構或聯絡國證網絡代轉作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