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3日 星期四

2011-01-13 Devotionals Today

知信行網上團契為各主內肢體提供的每日靈糧,歡迎訂閱推介奉獻支持
《網絡天糧》查詢,請電郵:ccf@ccfellow.org

訂閱天糧 | 轉介天糧 | 修訂訂閱 | 奉獻支持


 

神的異象

第13天

以神是神

 
「他與誰商議,誰教導他……又將知識教訓他……」(14節)
 

經文

以賽亞書四十1-20

1你們的神說:你們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2要對耶路撒冷說安慰的話,又向他宣告說,他爭戰的日子已滿了;他的罪孽赦免了;他為自己的一切罪,從耶和華手中加倍受罰。

3有人聲喊著說:在曠野預備耶和華的路(或譯: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當預備耶和華的路),在沙漠地修平我們神的道。4一切山窪都要填滿,大小山岡都要削平;高高低低的要改為平坦,崎崎嶇嶇的必成為平原。5耶和華的榮耀必然顯現;凡有血氣的必一同看見;因為這是耶和華親口說的。

6有人聲說:你喊叫吧!有一個說:我喊叫甚麼呢?說: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容都像野地的花。7草必枯乾,花必凋殘,因為耶和華的氣吹在其上;百姓誠然是草。8草必枯乾,花必凋殘,惟有我們神的話必永遠立定。

9報好信息給錫安的啊,你要登高山;報好信息給耶路撒冷的啊,你要極力揚聲。揚聲不要懼怕,對猶大的城邑說:看哪,你們的神!10主耶和華必像大能者臨到;他的膀臂必為他掌權。他的賞賜在他那裡;他的報應在他面前。11他必像牧人牧養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羊羔抱在懷中,慢慢引導那乳養小羊的。

12誰曾用手心量諸水,用手虎口量蒼天,用升斗盛大地的塵土,用秤稱山嶺,用天平平岡陵呢?13誰曾測度耶和華的心(或譯:誰曾指示耶和華的靈),或作他的謀士指教他呢?4他與誰商議,誰教導他,誰將公平的路指示他,又將知識教訓他,將通達的道指教他呢?15看哪,萬民都像水桶的一滴,又算如天平上的微塵;他舉起眾海島,好像極微之物。16利巴嫩的樹林不夠當柴燒;其中的走獸也不夠作燔祭。17萬民在他面前好像虛無,被他看為不及虛無,乃為虛空。

18你們究竟將誰比神,用甚麼形像與神比較呢?19偶像是匠人鑄造,銀匠用金包裹,為他鑄造銀鍊。20窮乏獻不起這樣供物的,就揀選不能朽壞的樹木,為自己尋找巧匠,立起不能搖動的偶像。

 

信息分享

昨天我們說以賽亞看到神的威嚴的異象,而這個異象在他整個事奉生命中都伴隨著他。今天讓我們在以賽亞預言的第四十章,看他如何把他在聖殿的異象中所學懂的這個真理,也就是神的威嚴,應用到猶大那些理想幻滅和沮喪的百姓身上。以賽亞奉神的名問了百姓幾個問題。

首先,「誰曾測度耶和華的心,或作他的謀士指教他呢?」(13節)。這個問題是要糾正他們對神的錯誤觀念。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曾經對伊拉斯謨(Erasmus)說:「你太用人的眼光去看神。」這也可能是我們的問題。我們對神的想法就好像對自己的想法一樣──是有限和會失敗的。由於我們有限,需要資料和指教;我們以為神也是這樣。我們以為神和我們很相似。以賽亞說,要糾正這個錯誤,必須學習承認神的威嚴和偉大。

接著以賽亞提出第二個類似的問題:「你們究竟將誰比神?你們用甚麼形象與神比較呢?」(18節)。這個問題也是要糾正他們對神的錯誤觀念。由於我們自己有限和軟弱,所以有時便會認為神也是這樣。這是很遺憾的事。就好像病人關上窗,將自己困在房間。以賽亞則好像醫生那樣,走進房間,打開窗,讓新鮮空氣和陽光可以進來,然後說:「難怪你病了。你並沒有好好地利用能夠帶來醫治的資源。」靈性的健康來自根據神的本性去看神。

 
「靈性的健康來自根據神的本性看神」
 

進深研究

伯三十八1-四十二16

1. 神怎樣令約伯重新調整方向?
2. 約伯怎樣回應?

 

祈禱

我的父、我的神,如果我錯誤地以我的形像來想像您,而不是看到我是按著您的形像受造的,求您赦免我。求您幫助我按您的本性看您,看到您是以全能、全力和全權統治和掌管。阿們。
本文英文版權屬 CWR 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 讚美之泉音樂事工 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行為的改造:享受
享受摯友
每月內省(按此)

 
經文:
撒母耳記上二十17-23,撒母耳記下一25-27

撒母耳記上二十17-23
17約拿單因愛大衛如同愛自己的性命,就使他再起誓。18約拿單對他說:明日是初一,你的座位空設,人必理會你不在那裡。19你等三日,就要速速下去,到你從前遇事所藏的地方,在以色磐石那裡等候。20我要向磐石旁邊射三箭,如同射箭靶一樣。21我要打發童子,說:去把箭找來。我若對童子說:箭在後頭,把箭拿來,你就可以回來;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你必平安無事。22我若對童子說:箭在前頭,你就要去,因為是耶和華打發你去的。23至於你我今天所說的話,有耶和華在你我中間為證,直到永遠。

撒母耳記下一25-27
25英雄何竟在陣上仆倒!約拿單何竟在山上被殺!
26我兄約拿單哪,我為你悲傷!我甚喜悅你!
你向我發的愛情奇妙非常,過於婦女的愛情。
27英雄何竟仆倒!戰具何竟滅沒!

 
經文背景:
約拿單與大衛一向交情甚篤。所以當大衛知道約拿單的父親掃羅要殺他的時候,他仍向約拿單求助。約拿單也在神面前發誓,要保大衛的平安(撒上二十17-23)。日後,約拿單卻戰死沙場,大衛哀慟不已,故此寫下此詩悼念他的亡友(撤下一25-27)。
 
經文淺釋:
「箭在後頭,把箭拿來」(21節) ─ 是約拿單給大衛的暗語,表示掃羅並無殺他之意,他可平安回來。但「箭在前頭」(22節)即叫大衛快快逃命。
 
經文默想:
1.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最深可發展到那個階段?
2. 那種愛情還比男女的愛情更深?
   
 
享受摯友

  約拿單的逝世,令大衛非常哀慟。在他對約拿單的哀悼中,他訴說了與約拿單之間的情誼,要比愛情更甚,因他們彼此間都以熱烈的兄弟之情相連,生死與共,互相幫助。約拿單甚至冒死來救大衛的生命,在大衛的生命裡,他一直享受這位朋友的摯愛(參撒上二十14-21)。

  兩顆深相契合的心,緊連著彼此的生命,使兩人都能享受深刻的摯友之情,甚至是遠超男女之愛。在我們的生命裡,都需要這樣的朋友。神知道我們是一個怎樣的人,也知道我們需要怎樣的朋友,使我們在人生路上,能以經驗享受一份生死與共的感情。在失落時鼓勵,於灰心時扶持,流淚時安慰,患難時幫助的真情,這都是可貴無比的。願你能享有這樣的一位摯友,使你一生能享受寶貴的朋友之愛。

 
人生應用:
我有沒有與人建立深厚真摯的友誼呢?我願意成為別人的摯友嗎?
 
靈性格言:
會屈膝的基督徒乃是坐在寶座上,推展其救贖目的之神的夥伴。  ~武資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第99天
信耶穌

沒有人可以逼我們「信耶穌」,都是自己願意才會「信」的。但到底甚麼是「信耶穌」?

請您安靜地、慢慢地從心裡誦讀以下的經文。您可以不斷重覆地誦讀,讓經文在您心中回響。在讀的時候,請特別留意「信了基督」這一句。

經文
以弗所書一13 - 14

你們既聽見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們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他,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這聖靈,是我們得基業的憑據,直等到神之民被贖,使他的榮耀得著稱讚。

 
靈修指引

保羅和我們一樣,沒有見過生前的耶穌。他和我們真的是「信耶穌」。…

大馬色路上的經歷使保羅相信耶穌從死裡復活,又個別揀選、呼召人。傳道的經驗使他相信基督不單是以色人的救贖主,更是拯救全人類的宇宙君王。在渡過艱苦、磨難的生活他相信基督陪伴他與生命中「那一根刺」共處。…

保羅是「信耶穌」的。…

我們也是「信耶穌」的,我們「信耶穌」是甚麼?…

請您不斷仔細地反省這些重要的問題:

為甚麼您以前要「信耶穌」?…

為甚麼您現在還要「信耶穌」?…

怎樣的「耶穌」是您所信的?…

您對耶穌的「信」是怎樣的?

您以前「信耶穌」跟現在「信耶穌」有不同嗎?有甚麼轉變?…

如果有了轉變,為甚麼會有所轉變?…

請您安靜下來,用一點時間去反省以上的問題。…

您不必迫使自己要得到所謂「神學正確」的答案。您也不需要判斷自己的領悟、經歷是如何膚淺,或不合體統。最更重要的是,讓這些問題喚醒您認真地面對自己及面對神。…

請您與您到現在還相信的耶穌,分享您的反省及問題吧。……

 
《誦禱心曲》版權屬譚沛泉博士所有,承蒙允許刊載。
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
 
 

你在哪裡

 
讀經 : 創世記三8-13
 
8天起了涼風,耶和華神在園中行走。那人和他妻子聽見神的聲音,就藏在園裡的樹木中,躲避耶和華神的面。9耶和華神呼喚那人,對他說:你在那裡?10他說:我在園中聽見你的聲音,我就害怕;因為我赤身露體,我便藏了。11耶和華說:誰告訴你赤身露體呢?莫非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嗎?12那人說:你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他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吃了。13耶和華神對女人說:你作的是甚麼事呢?女人說:那蛇引誘我,我就吃了。
 
 
你在哪裡
 

  讀到創世記第三章這段經文,大概會有點困惑不解:上帝既然是全知全能的,怎麼會跑到園子裡來問人:「你在哪裡」(創三9)?

  從上下文看,我們發現上帝提問時,往往是給人一個反省的機會。

  一位爸爸和他六歲的女兒,正在欣賞別人贈送的一套名貴瓷器。電話鈴響了,爸爸有事要外出,他收拾好瓷器,放在女兒夠不到的地方,然後對女兒說:「乖,千萬別去碰瓷器,等爸爸回來時再一起看。」

  結果,爸爸回來時一看,門邊的垃圾簍裡多了些碎瓷片,馬上知道發生了甚麼事。那套放在高處的瓷器果然不見了。爸爸問女兒:「妞妞,咱們那套瓷器哪兒去了?」說完了便望著女兒,看她怎樣回答。女兒支支吾吾地說:「不知道。」爸爸說:「那咱們一起來找好不好?」女兒說好。於是,父女二人一起找呀找。爸爸故意向別處找,女兒卻磨磨蹭蹭,走到垃圾簍面前故意大聲:「爸爸,找到了,在這裡!」爸爸過來之後,沒看跌碎的瓷器,卻望著女兒說:「妞妞,是不是你打碎的?」女兒臉紅了,說:「是的,爸爸,是我不小心跌碎的。」

  爸爸提出問題,不是不知道答案,而是給女兒機會去承認自己犯了錯。就像小明在課堂上不專心聽講,做小動作,老師說:「小明,你在幹甚麼?」不是老師不知道,而是小明不知道老師已經知道了。

  當上主呼喚:「人啊,你在哪裡?」
  不是上帝不知道,而是人不知道自己在哪裡;
  當上主親自尋找罪人時,
  不是上帝在過程中,而是人在過程中被遮蔽了。

 
默想 :
聖經記載的是上帝的召喚和人的回應。
 
金句 :
耶和華神呼喚那人,對他說:「你在哪裡?」(創三9)
 
本文版權屬國際福音證主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如常禱告

粵語 國語

第13天


讀經:   但以理書六章10至16節

當但以理得悉王已立了禁令,除王以外不准向別神禱告,他有甚麼反應呢?

在宮廷內發生的事情是很難守得住秘密的;一切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和貪污腐敗,都很快引起流言。當但以理接獲王命之後,一定很快便察覺到該禁令是衝著他而來。但他對禁令的反應,卻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首先,我們要留意的是,他沒有對王產生怨懟之心。他大可以這樣想:「哼,枉費我一直盡忠職守,他竟然這樣對我!」

他的內心究竟有沒有想過要妥協呢?撒但可能向他提議:「算了吧,禁令的有效期只不過是30天;停止禱告30天,也沒有甚麼大不了。」又或是:「你可以繼續禱告,只要換個方式便行。例如晚上趁沒有人看見,坐在床上禱告便行。」

倘若這些意念真的在但以理的腦際擦過,他顯然立即便拒絕了它們。第10節清楚告訴我們,他一如既往地跪在窗前,一日三次向神禱告。他甚至打開那些面對耶路撒冷聖殿的窗戶,讓街外的人清楚看見他禱告。他還跪下向神感恩──有甚麼可以感恩呢?神的良善和信實?他有否為到那些存心諂害他的人禱告呢?

除了像素常一樣地公然祈禱,他也如常地工作。他這種平靜安穩的表現,充分證明他已將自己完全交在神的手中,且深信神掌管他的生命。即使他最終要死,他仍然深信神必與他同在。

我們遇到試煉的時候,會有甚麼反應呢?我們也許不需要面對但以理那種嚴峻的考驗。可是,當我們陷入人生的困境時,我們的禱告生活便備受考驗,我們究竟能否堅持禱告?其實,當我們面對考驗的時候,最需要的正是禱告;同時也是我們最需要見證信心的時刻。

請記著,任何法令或政權,都不能攔阻我們去到神的施恩座前禱告。

~~~~~~~~~~~~~~~~~~~~~~~~~~~~~~~~~~~~~~~~~~~~~~~~
PRAYER TIME AS USUAL
Day 13


Bible Reading:   Daniel 6:10-16
What were Daniel's reactions when he learned that a decree had been signed stating that worship could only be directed to the king and no one else?

There would not be many secrets in that Eastern Court. Intrigue, jealousy and corruption would be well-known. Daniel would quickly realize that the decree was aimed directly at himself most of all. His reactions to the decree are a remarkable example for us.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he did not react against the king, the one who signed the new law. Daniel could have thought, "After all I've done for him, the king does this to me."

Was he tempted to compromise? Did Satan make the suggestion, "Why not just stop praying to God for the 30 days mentioned in the decree? Or if you must keep on praying, then do it in bed at night where no one will see you?"

If those thoughts did come to Daniel, it is obvious that he immediately rejected them. Verse 10 plainly states that he maintained his daily prayer times as usual. Daniel even opened his windows which faced the direction of the now ruined temple in Jerusalem. Then kneeling down, he gave thanks to God - for what? God's goodness and faithfulness? Did he pray for the men who were trying to destroy him?

Daniel went on with his work as usual. He openly prayed as he always did. His calmness clearly indicated that he had committed himself completely to God and knew his life was in God's hands.

Even if the outcome was death, he was confident he would go through even that experience with God.

What are our reactions when we are tested? We may never face the ultimate test which Daniel faced, but the consistency of our prayer life often suffers when we are under fire. That is the time we need it most and when our faith in God needs to be clearly seen.

Remember: No state law and no government can block our open door to God's throne in prayer.

文章內容由個別機構或作者提供,國證網絡只負責發佈及製作,
如欲轉載或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聯絡有關機構或聯絡國證網絡代轉作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