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

2011-12-21 Devotionals Today

知信行網上團契為各主內肢體提供的每日靈糧,歡迎訂閱推介奉獻支持
《網絡天糧》查詢,請電郵:ccf@ccfellow.org

訂閱天糧 | 轉介天糧 | 修訂訂閱 | 奉獻支持


但以理──為異象禱告到老
整體認同的代求
人物介紹及操練建議(按此)

 
經文:

但以理書九4-7

4我向耶和華─我的神祈禱、認罪,說:主啊,大而可畏的神,向愛主、守主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

5我們犯罪作孽,行惡叛逆,偏離你的誡命典章,

6沒有聽從你僕人眾先知奉你名向我們君王、首領、列祖,和國中一切百姓所說的話。

7主啊,你是公義的,我們是臉上蒙羞的;因我們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並以色列眾人,或在近處,或在遠處,被你趕到各國的人,都得罪了你,正如今天一樣。

 
經文默想:
從但以理的代禱句語中,可看出他的代禱有何特別?    
 
整體認同的代求

  今天能夠成為一個代禱者的人不多,原因是我們的代禱太表面、太空洞、太沒有感情。代禱者要有好的代禱,必須要有付出、認同的要素。

  但以理看見預言後,心裡有很強烈的禱告負擔。當他想及神的命令、警告和恆切的忍耐時,百姓的罪就顯得更可怕,他開始震驚及恐懼,立即開口為百姓禱告認罪。要注意的是但以理的認罪,是連同他自己在內,他不是說「他們犯罪作孽」,乃是說「我們犯罪作孽」。

  但以理的認同,使他的禱告達到神的面前。他並沒有看自己比別人聖潔,也沒有站在一個審判者的角度去代求,因為他自己也是在被擄當中。他明白被擄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自己國家軍力薄弱,乃是由於犯罪的緣故,是神自己施行的審判。

  但以理沒有忘記自己是民族的一分子,他痛悔、他哀求、渴求神的憐憫。他熱切渴望神的應許實現,百姓可回歸自己的家園,所以他迫切地為百姓認罪,為他們的悔改祈求。

 
人生應用:
我有沒有為弟兄姊妹或教會代禱呢?我的禱告有沒有帶著情感上的認同呢?
 
靈性格言:
禱告
我們都有權柄從仇敵(撒但)身上奪取牠所藏有的每件東西。「奪取」的主要方法就是禱告─以禱告引領我們前去!今天應該響起的偉大呼聲便是:奉耶穌偉大的聖名去「奪取」!  ~戈登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從天上賜下的復興

第355天

你預備好了嗎?

 
「……我就沒有與屬血氣的人商量……惟獨往亞拉伯去,後又回到大馬色。」(16-17節)
 

經文

加拉太書一11-24

11弟兄們,我告訴你們,我素來所傳的福音不是出於人的意思。

12因為我不是從人領受的,也不是人教導我的,乃是從耶穌基督啟示來的。

13你們聽見我從前在猶太教中所行的事,怎樣極力逼迫殘害神的教會。

14我又在猶太教中,比我本國許多同歲的人更有長進,為我祖宗的遺傳更加熱心。

15然而,那把我從母腹裡分別出來、又施恩召我的神,

16既然樂意將他兒子啟示在我心裡,叫我把他傳在外邦人中,我就沒有與屬血氣的人商量,

17也沒有上耶路撒冷去見那些比我先作使徒的,惟獨往亞拉伯去,後又回到大馬色。

18過了三年,才上耶路撒冷去見磯法,和他同住了十五天。

19至於別的使徒,除了主的兄弟雅各,我都沒有看見。

20我寫給你們的不是謊話,這是我在神面前說的。

21以後我到了敘利亞和基利家境內。

22那時,猶太信基督的各教會都沒有見過我的面。

23不過聽說那從前逼迫我們的,現在傳揚他原先所殘害的真道。

24他們就為我的緣故,歸榮耀給神。

 

信息分享

過去幾天我們都在看「復興禱告」的一些指標,也是那些對復興很有負擔的人,他們禱告的一些特點。我們已經研究過六個特點(當然還有更多):第一是熱誠;第二是堅持;第三是大膽;第四是有說服力;第五是悔罪;第六是絕望。

現在讓我們來思想另一個問題:是甚麼令這些特點顯露出來呢?是神放在人心裡的東西?還是源自周圍的情況?很可能是兩者的結合。我認為章伯斯(Oswald Chambers)掌握了當中的關鍵。他說:「每當神計劃賜下復興的祝福時,祂首先會在那些把自己預備好以供祂使用的人心裡放下負擔。」請留意這句話:「那些把自己預備好以供祂使用的人。」章伯斯講述一個年老的聖徒一天晚上來到牧者那裡宣佈說:「我們即將有復興。」那牧者問他為甚麼這樣說,老人回答:「兩小時前,我到牛棚去照顧我的牛,主使我一直不斷的禱告,因此,我知道我們即將有復興。」章伯斯接著說:「是的,正如老人所預測,復興接著臨到那兒。」

我們是否也為神預備好自己了呢?我們在屬靈上是否有足夠的敏銳力,知道神甚麼時候會介入並將祈求復興的負擔放在我們心裡?或者說,這就是復興遲遲不出現的真正原因?

 
「復興遲遲不出現,是否因為我們在屬靈上不夠敏銳?」
 

進深研究

約三1-8;羅八14;徒十19-20

1. 耶穌說了關於聖靈的甚麼事情?
2. 彼得有些甚麼經驗?

 

祈禱

慈愛的天父,今天,您再二次將您的指頭放在我生命的神經中樞上,令我感到震撼。求您幫助我不要後退,因為我知道這是生與死的問題。求您幫助我預備好自己以讓您使用。奉耶穌的名祈求,阿們。
 
本文英文版權屬 CWR 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 讚美之泉音樂事工 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行為的改造:奉獻
為人類發揮影響力
每月內省(按此)

 
經文:
以弗所書六5-9

5你們作僕人的,要懼怕戰兢,用誠實的心聽從你們肉身的主人,好像聽從基督一般。

6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討人喜歡的,要像基督的僕人,從心裡遵行神的旨意。

7甘心事奉,好像服事主,不像服事人。

8因為曉得各人所行的善事,不論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必按所行的得主的賞賜。

9你們作主人的,待僕人也是一理,不要威嚇他們。因為知道,他們和你們同有一位主在天上;他並不偏待人。

 
經文背景:
在初期教會,信徒中間既有作主人的,也有作僕人的,所以保羅教導他們作僕人和主人應有的態度,尤其在一家中,主人和僕人都同時是主內的肢體時,更應當一同以基督為主的心腸去互相看待。
 
經文默想:
1. 人在地上的工作,最終都要向誰交待?
2. 如何能服事人,如同服事主一樣?
   
 
為人類發揮影響力

  有些信徒會把工作分為屬靈的和屬世的,他們也許會輕視日常的工作崗位,故並不盡力去幹,因認為這是屬世的工作,只是幫老闆賺錢,是不值得效力的。在這裡保羅同樣面對信徒這些問題,所以他勸他們要聽從主人的吩咐,好像聽從基督一樣。為甚麼呢?因工作的本意是來自神的,是神聖的,是為全球人類的進步而存有的,故也是不容忽視的。

  因此,當人類盡心去作自己本份的工作,就是完成神設立工作的神聖任務。只是信徒與不信的人有一重要的差別,就是信徒在運用他的才幹工作時,是持一個對主奉獻的態度,因為我們都是基督的僕人,為討祂的喜悅而盡心工作,且神亦會悅納我們的才幹,使用在祂於宇宙的計劃裡。

  弟兄姊妹,讓我們盡心盡力在工作上為主獻上才幹,發揮對人類最大的服侍,榮耀主名!

 
人生應用:
我有把教會的事奉和日常工作區分嗎?我如何在日常的工作中,忠心地事奉神呢?
 
靈性格言:
痛苦最不好的一點,就是使我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的身上。  ~包約翰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第75天
感謝充滿美意的神

我們常努力去尋問神的旨意,卻很少想到,上主是很主動地要「叫我們知道他旨意的奧秘」。

請您安靜地、慢慢地從心裡誦讀以下的經文。您可以重覆地誦讀,直到神的話語在您內心不斷回響。在朗讀時,請您特別留意「都是照他自己所預定的美意,叫我們知道他旨意的奧秘」這一句話。

經文
以弗所書一7-12

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豐富的恩典。這恩典是神用諸般智慧聰明,充充足足賞給我們的;都是照他自己所預定的美意,叫我們知道他旨意的奧秘,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我們也在他裡面得了基業;這原是那位隨己意行作萬事的,照著他旨意所預定的,叫他的榮耀從我們這首先在基督裡有盼望的人可以得著稱讚。

 
靈修指引

保羅寫的頌歌有一個特色,就是句句緊扣、又輾轉重覆,好像是無法終止的。從第三節開始,他多次提及「神的旨意」。…其中一個談及神旨意的地方,很值得我們深思,就是:「照他自己所預定的美意,叫我們知道他旨意的奧秘」。…

「照他自己所預定的美意,叫我們知道他旨意的奧秘」。…原來,神早已定下的美好旨意,是叫我們知道他旨意的奧秘。…神是多麼喜歡、樂意、主動的要叫我們知道他的旨意。…

神沒有故意隱藏祂的旨意,要叫我們去懇求、去猜測祂對我們的心意。為甚麼我們好像常常要弄清楚甚麼是神的旨意?…是因為我們誤會了,把一位甘願捨己救贖我們生命的神,當作為一個要人占卜問卦才向人揭露玄機的神靈?抑或是因為我們沒有留意,還是我們不願意接受,神所要我們知道的旨意呢?…

我們常常問神對我們的旨意是甚麼?…這個問題背後,其實反映出我們對神的觀點。…我們認為神不容易向我們表明祂的旨意?…神總是要我們去猜測祂的旨意嗎?…神好像跟我們玩「捉迷藏」?…神的旨意是飄忽多變的嗎?…

無論如何,我們值得轉變對神的想法。我認為,神沒有故意保留一些秘密而不向人涉露;相反的,祂非常樂意讓我們知道祂的心意。神竟然取身成人,住在人間。這樣的一位神,對人還有甚麼保留呢?…

神十分主動要叫我們知道祂的旨意。當我們知道神對我們的意思,神會非常高興。…我想,在我們的祈禱生活上,需要學習多一點感激對我們極度慷慨、寬容、恩慈的神,而不是不斷求問神的旨意。這樣,日子久了,我們會詫異地發現自己比以前更多知道神對我們的心意。…

請您學習集中於神對您的慷慨、寬容、恩慈,讓神對您的慷慨、寬容、恩慈,感化您的心。當您不知道如何做生活的抉擇的時候,把疑惑轉為信仰。您可以這樣祈禱:生命慈愛的主,您樂意讓我知道您的旨意。」…

然後,憑著這樣的信仰,再按著您對人生、對生活的了解、認識,勇敢、冒險地去做生活的抉擇吧!……

 
《誦禱心曲》版權屬譚沛泉博士所有,承蒙允許刊載。
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
 
 

基督復活

粵語 國語

第21天


讀經:   

約翰福音二十章1至10節

1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天還黑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來到墳墓那裡,看見石頭從墳墓挪開了,

2就跑來見西門彼得和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對他們說:"有人把主從墳墓裡挪了去,我們不知道放在哪!"

3彼得和那門徒就出來,往墳墓那裡去。

4兩個人同跑,那門徒比彼得跑得更快,先到了墳墓,

5低頭往裡看,就見細麻布還放在那,只是沒有進去。

6西門彼得隨後也到了,進墳墓裡去,就看見細麻布還放在那,

7又看見耶穌的裹頭巾沒有和細麻布放在一處,是另在一處捲著。

8先到墳墓的那門徒也進去,看見就信了。

9因為他們還不明白聖經的意思,就是耶穌必要從死裡復活。

10於是兩個門徒回自己的住處去了。

在這段經文中,我們看到對基督復活的最初三種特別的反應,都與一個動詞「看見」有關。在聖靈的默示下,約翰選擇他的用詞非常小心。甚至今天,人們仍然無法接受復活的觀念,也不能理解這如何發生。但那些憑著信心信靠基督的人,卻深信祂活著。

馬利亞似乎是第一個來到墳前,她或許也是在十字架下留到最後一刻的人。她在星期日的大清早來到基督的墳前,一眼就發現石頭已被滾開了。聖經告訴我們,她「看見石頭從墳墓挪開了」,按照希臘原文,這裡的用詞是「隨便一瞥」。就好像我們說:「我看見他,卻沒看清誰跟他在一起。」馬利亞匆匆一瞥,但沒有留下來看清楚到底發生了甚麼。

約翰是第二個跑到墳前的人(5節),他往裡一看,同樣如馬利一樣隨便一瞥;然後彼得便到了,彼得跑進墓裡,站在那裡納悶,他還「推斷」,裹尸布還在那裡,但遺體卻不見了。究竟發生了甚麼事?簡直好像遺體蒸發了。他無法解釋墳墓怎麼會空空如也。

此刻,約翰也跑進來,他「看見就信了」。這裡所用的「看見」,意即看見便明白了。約翰看見的景象,與別人所見到的無異,但他卻明白箇中的意義。他是第一個相信基督復活的人嗎?第9節告訴我們,他們那時還未完全明白,但已經開始相信基督復活了。

當彼得和約翰跑回城去,告訴其他門徒的時候,他們的心境必然跟跑來的時候完全不同。我們今天當然明白基督的復活對我們有何意義,那意味著祂時刻與我們同在;祂時刻為我們代求。而且,祂更差派聖靈來使我們明白祂,基督,所成就的一切。讓我們為基督的復活讚美神!

~~~~~~~~~~~~~~~~~~~~~~~~~~~~~~~~~~~~~~~~~~~~~~~~
THEN CAME SUNDAY
Day 21


Bible Reading:   

John 20:1-10

1 Now the first day of the week Mary Magdalene went to the tomb early, while it was still dark, and saw that the stone had been taken away from the tomb.

2 Then she ran and came to Simon Peter, and to the other disciple, whom Jesus loved, and said to them, "They have taken away the Lord out of the tomb, and we do not know where they have laid Him."

3 Peter therefore went out, and the other disciple, and were going to the tomb.

4 So they both ran together, and the other disciple outran Peter and came to the tomb first.

5 And he, stooping down and looking in, saw the linen cloths lying there; yet he did not go in.

6 Then Simon Peter came, following him, and went into the tomb; and he saw the linen cloths lying there,

7 and the handkerchief that had been around His head, not lying with the linen cloths, but folded together in a place by itself.

8 Then the other disciple, who came to the tomb first, went in also; and he saw and believed.

9 For as yet they did not know the Scripture, that He must rise again from the dead.

10 Then the disciples went away again to their own homes.

Three remarkable illustrations of the initial attitudes towards Christ's resurrection are found in these verses - all connected with our English verb "to see". Under the inspiration of the Holy Spirit, John chose his words carefully. Even today men and women still cannot accept the resurrection or cannot understand how it happened. But those who put their faith and trust in Christ have no doubt He is alive.

Mary seemed to have been the first at the tomb, as she might have been the last at the cross. She came very early on the Sunday morning and in one glance took in the fact that the stone was rolled away. We are told she "saw that the stone had been removed". The Greek word used here means a "casual glance". In the same way we might say, "I saw him but didn't see who he was with." She took one look but did not stay to work out what had really happened.

John was the next one to reach the tomb (v.5). He looked in, with the same kind of casual glance Mary had given. Then Peter arrived, went into the tomb and stood there puzzled. He "theorized". The grave clothes were there but the body was gone. What had happened? It was almost as if the body had evaporated! Peter could not account for the empty tomb.

Now John went right into the tomb and "he saw and believed". The word used is the one from which we get our word "horoscope" - to understand what you are seeing. John saw what the others had seen but he saw the significance of it all. Was he the first person to believe in the resurrection? Verse 9 tells us they still did not see it all clearly but they were on the road to believe in the risen Christ.

What a difference it must have made to the two men as they walked back into the city to tell their fellow disciples. We know what Christ's resurrection means to us today. He is present with us. He is interceding for us. He has sent the Holy Spirit to make real to us all that He, Christ, has made possible. Praise God today for Christ's resurrection.

文章內容由個別機構或作者提供,國證網絡只負責發佈及製作,
如欲轉載或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聯絡有關機構或聯絡國證網絡代轉作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