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6日 星期二

2011-12-06 Devotionals Today

知信行網上團契為各主內肢體提供的每日靈糧,歡迎訂閱推介奉獻支持
《網絡天糧》查詢,請電郵:ccf@ccfellow.org

訂閱天糧 | 轉介天糧 | 修訂訂閱 | 奉獻支持


但以理──為異象禱告到老
見證神
人物介紹及操練建議(按此)

 
經文:

但以理書二25-30

25亞略就急忙將但以理領到王面前,對王說:我在被擄的猶大人中遇見一人,他能將夢的講解告訴王。

26王問稱為伯提沙撒的但以理說:你能將我所做的夢和夢的講解告訴我麼?

27但以理在王面前回答說:王所問的那奧秘事,哲士、用法術的、術士、觀兆的都不能告訴王;

28只有一位在天上的神能顯明奧秘的事。他已將日後必有的事指示尼布甲尼撒王。你的夢和你在床上腦中的異象是這樣:

29王啊,你在床上想到後來的事,那顯明奧祕事的主把將來必有的事指示你。

30至於那奧祕的事顯明給我,並非因我的智慧勝過一切活人,乃為使王知道夢的講解和心裡的思念。

 
經文默想:
從但以理向王的回答,可以看到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見證神

  一個「禱告的人」的果敢,絕不是來自自己的聰明,而是發自其內在生命對神的謙卑和倚靠。但以理能夠站在王的面前,毫無懼色地見證神,就是因為有禱告而來的勇氣。

  但以理站在王面前見證神,顯出他屬靈生命優美的特質,他的果敢完全不帶一點囂張,沒有看自己過於神。他謙卑地見證神,讓眾人知道神能向人啟示未來的事情,只有神能顯明奧祕的事和預知一切將要發生的事。但以理指出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就是他自己,也沒有特別的方法可以尋找王的夢,這全然是神把夢再次啟示出來的能力。

  但以理的見證,完全是把一切的榮耀歸給神。他在神面前所發的禱告是蒙了垂聽的。他在禱告中已經歷到神的回應與恩典。沒有禱告,就無法化解危機;沒有禱告,就不能見證神;沒有禱告,就無法在靈裡產生勇氣,這是但以理所深深明白的。

  你的禱告能見證神嗎?能在危機中顯出神的權能與偉大嗎?

 
人生應用:
我向神的禱告,有沒有蒙神應允的,使我可以因而見證神呢?
 
靈性格言:
禱告
所有真實的禱告,都不該是為了自己,乃是為了神。  ~佚名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從天上賜下的復興

第340天

復興的廣義

 
「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14節)
 

經文

歷代志下七12-22

12夜間耶和華向所羅門顯現,對他說:我已聽了你的禱告,也選擇這地方作為祭祀我的殿宇。

13我若使天閉塞不下雨,或使蝗蟲吃這地的出產,或使瘟疫流行在我民中,

14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

15我必睜眼看、側耳聽在此處所獻的禱告。

16現在我已選擇這殿,分別為聖,使我的名永在其中,我的眼、我的心也必常在那裡。

17你若在我面前效法你父大衛所行的,遵行我一切所吩咐你的,謹守我的律例典章,

18我就必堅固你的國位,正如我與你父大衛所立的約,說:你的子孫必不斷人作以色列的王。

19倘若你們轉去丟棄我指示你們的律例誡命,去事奉敬拜別神,

20我就必將以色列人從我賜給他們的地上拔出根來,並且我為己名所分別為聖的殿也必捨棄不顧,使他在萬民中作笑談,被譏誚。

21這殿雖然甚高,將來經過的人必驚訝說:耶和華為何向這地和這殿如此行呢?

22人必回答說:是因此地的人離棄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就是領他們出埃及地的神,去親近別神,敬拜事奉他,所以耶和華使這一切災禍臨到他們。

 

信息分享

這幾天,我們都在探討一個關於復興的題目:復興是始於神的主權。今天,讓我們繼續來思想:若復興是神主權的行動(事實是如此),這是否表示神的子民沒有任何角色需要扮演?我的答案絕對是「否」。復興是神主權的行動,意思是祂按自己意願的時間及地點賜下復興,但從研究過去的復興,包括聖經及教會歷史,都顯示復興是在神百姓廣泛的禱告後發生的。

我們今天所讀的經文提到一個很主要的條件,那就是:「我名下的子民,若……禱告……」。有一次,有人向復興領袖羅伯斯(Evan Roberts)問及復興的秘訣,他說:「沒有秘訣,只要祈求,你就必得著。」著名的聖經註釋者亨利(Matthew Henry)寫了很多關於這一點的論述,並以一句有力的話作總結:「神想要向祂的百姓大施憐憫時,祂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令他們禱告。」只有神才能燃起復興的火焰,但祂的百姓那熱切及毫不猶豫的禱告,則是復興力量流入教會的橋樑。

我們必須明白,神的主權不是在復興中唯一發揮作用的,愛也同時在發揮作用。我們是與一位既恩慈、又無所不能的神交往。當我們看見復興一個更廣闊的意義──愛的意義時,我們就會明白神為甚麼要在復興前,觸動祂的子民的心,促使他們為復興作出充滿力量的禱告。神就是喜愛祂的兒女共同參與實現祂的旨意。

 
「神是一位既恩慈、又無所不能的神」
 

進深研究

約十五1-17;耶二十九13;可十一24;約壹三21-22

1. 我們甚麼時候可以為自己的意願祈求?
2. 禱告蒙應允其中的一個條件是甚麼?

 

祈禱

天父啊!我感謝您,因您不單是一位聆聽禱告的神,也是一位樂意回應禱告的神。求您讓聖靈引領我們禱告,使我們可以正確地禱告,從而協助建立您的國度。奉耶穌的名祈求,阿們。
 
本文英文版權屬 CWR 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 讚美之泉音樂事工 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行為的改造:奉獻
有了機會
每月內省(按此)

 
經文:
加拉太書六9-10

9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

10所以,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

 
經文背景:
保羅勸勉信徒要努力行善。
 
經文默想:
1. 行善的時候,我們期望有甚麼「收成」?
2. 甚麼事情會使我們失去行善的動力?
   
 
有了機會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每當我們有一種善美的感動時,就該盡快回應,因倘若不將所感動的付諸行動,後來要提起勁來再做的機會便不大,因為當情緒過去,便再沒有動力實行。此外,愈是抹煞感動,也就愈容易喪失接受感動的能力了。

  保羅說:「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保羅是提醒信徒要順著聖靈的感動,活出善美的行為,不要在善上喪志或灰心,因神是會按時給予賞賜的。「有了機會」原意是趁我們還有機會的時候,含意是信徒實在有實踐好行為的時間,就是信徒的一生。信徒應有道德上的責任善用自己一生的時間,呈獻給神以回應神所感動的美事。

  神的感動就如一個訊號,提醒我們行善的時機,倘若我們消滅這感動,就等如廢置了一個機會;但若我們確切地回應,善處每一個感動時,就等如向主奉獻一個時機了。

 
人生應用:
聖靈有沒有感動我行善呢?我有沒有把握每一次行善的機會呢?
 
靈性格言:
寧靜是一種崇敬的行為。  ~多瑪斯.麥純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第60天
心靈的父母

神邀請我們與祂進人人性世界之內最親密的關係中──父母與子女的關係。

請您安靜地、慢慢地從心裡誦讀以下的經文。您可以重覆地誦讀,直到神的話語在您內心不斷回響。在朗讀時,請您特別留意「得兒子的名分」這一句話。

經文
以弗所書一3-6

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他在基督裡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使他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讚;這恩典是他在愛子裡所賜給我們的。

 
靈修指引

保羅驚嘆神給予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對!神不單「揀選」我們,更待我們為「子女」。…

我們人是社交性的群居動物。在眾多的人倫關係中,最受重視的,相信是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在二千年前的希羅文化,及更早的猶太社會中,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亦是被看為最密切的。世界上各國歷代的詩詞歌賦、小說電影,不乏父母子女間關愛的故事。近代社會中的許多法律都是提倡及保護父母子女關係。…

心理學的研究進一步證實,父母子女關係對於個人的成長,影響深遠。…

聖經說,我們是神的「子女」,神是我們的「父母」,這是人所能明白,最密切的一種關係。…神是我們的「父母」,是表達神對人永不離棄的愛;我們是「子女」,是說人不斷被神愛的孕育而成長。…

如果我們感受到人間父母的愛護、照顧,那就不難明白天上的「父母」是如何的關心、重視我們。…此刻,讓我們想到自己的父母。如果您曾經經驗過父母給予細心照願、悉心關懷,您在感激父母之餘,亦可以明白到,父母為自己所做、所付出的一切,反映天上「父母」對自己的疼愛。…

但假若不幸地,我們極缺乏,甚或沒有經驗過人間父母的愛,便可能對天上「父母」的愛感到遙遠、陌生。…我們或許知道(或有可能永遠不知道)為甚麼父母如此待我們,但這已經是不能改變的現實;或許我們亦知道,縱然自己是如何努力地嘗試去討好父母、改變父母,但他們對待自己的態度也不會有太大轉變。…

想到這裡,我們的心會難過、遺憾。…讓我鼓勵您:仰望上主──天上的「父母」──打開您的心門,請求上主進入您的心,給予您所渴求的關愛、保護。…

請您現在就靜下來,近接神隨著您呼吸的每一口氣息,送來內心一份溫暖的愛,撫慰您的心。……

我亦邀請您,在以後的日子,每當內心泛起那失落或懷念父母之愛而生的愁緒,不要忘記自己是上主的子女。…朋友!仰望上主,接受上主永不離棄的愛,讓上主作您心靈的父母。……

 
《誦禱心曲》版權屬譚沛泉博士所有,承蒙允許刊載。
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
 
 

基督的邀請

粵語 國語

第6天


讀經:   

約翰福音七章37至44節

37節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穌站著高聲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

38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

39耶穌這話是指著信他之人要受聖靈說的。那時還沒有賜下聖靈來,因為耶穌尚未得著榮耀。

40眾人聽見這話,有的說:"這真是那先知。"

41有的說:"這是基督。"但也有的說:"基督豈是從加利利出來的嗎?

42經上豈不是說'基督是大衛的後裔,從大衛本鄉伯利恆出來的'嗎?"

43於是眾人因著耶穌起了紛爭。

44其中有人要捉拿他,只是無人下手。

基督再次回到耶路撒冷,只逗留了很短時間。隨後,祂渡過約旦河,可能又往北走了一段路。我們只能讚歎祂每天都竭盡所能地事奉神,以致「給我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祂的腳蹤行」(彼前二21)。

本章經文的頭14節,沒有說明基督的動向,直到祂後來在節日現身耶路撒冷。那是一年一度的住棚節(參利未記二十三章),節期持續七到八天。在這期間,百姓要住在棚裡;然後到最後一日,祭司拿著水在街道上走過,並將水倒出來。基督必是在那一刻向人發出邀請的。

耶穌是否覺察到,守節的人們正收拾心情,準備離去?「又過完了一年的節!」他們是否正像一個完成了所有聖誕節活動的家庭,彼此對望,然後又要回到日常生活中一樣?

基督在這裡發出一個重大的邀請,祂說:「你們如果仍然感到空虛和失望,這一切禮儀若還不能滿足你們靈裡的需要;那麼,快到我這裡來,我必能滿足你們最深切的需要,使你們不再乾渴。」

這是一個直接而個人化的邀請,「任何人……」;只要人覺得有需要,「人若渴了……」,就可以到祂跟前來。渴乃是指對你沒有的東西一種強烈的願望;而人心所渴望的,就是能夠滿足人心靈和生命的東西。現今世代的其中一個特質,是人都浮躁不安;似乎沒有任何東西,能令人感到滿足,至少,無法長久滿足。

基督應許說,人若到祂這裡來,祂,基督便會滿足他們,然後,從那人的腹中將要流出活水,以致能觸及他人的心田。這是一個真理,至今仍未改變。你若還未來到基督的面前,何不今天就去,一嚐祂為你預備的活水。

~~~~~~~~~~~~~~~~~~~~~~~~~~~~~~~~~~~~~~~~~~~~~~~~
CHRIST'S INVITATION
Day 6


Bible Reading:   

John 7:37-44

37 On the last day, that great day of the feast, Jesus stood and cried out, saying, "If anyone thirsts, let him come to Me and drink.

38 He who believes in Me, as the Scripture has said, out of his heart will flow rivers of living water."

39 But this He spoke concerning the Spirit, whom those believing in Him would receive; for the Holy Spirit was not yet given, because Jesus was not yet glorified.

40 Therefore many from the crowd, when they heard this saying, said, "Truly this is the Prophet."

41 Others said, "This is the Christ."
But some said, "Will the Christ come out of Galilee?

42 Has not the Scripture said that the Christ comes from the seed of David and from the town of Bethlehem, where David was?"

43 So there was a division among the people because of Him.

44 Now some of them wanted to take Him, but no one laid hands on Him.

Christ was back in Jerusalem again but only for a short time. He went down across the Jordan River after this visit and possibly went a little further north as well. We can only marvel at the intense way He tried to make every day count in the ministry God had given Him, "leaving us an example that we should follow in His steps."

In the first fourteen verses of this chapter, Christ's movements are accounted for until He appeared at the feast in Jerusalem. This was the Feast of Tabernacles (Lev.23) which lasted seven or eight days. During that time the people lived in bough shelters. Then on the last day the priests took water, carried it through the streets and then poured it out. It must have been right at that moment Christ cried out His invitation.

Did He sense that many of the people were turning away, perhaps with the let-down feeling, "Well that's over for another year?" Were they like a family which has finished Christmas Day activities and is just looking at each other before going back to normal duties?

What was Christ saying in this great invitation? "If you still feel empty and disappointed, if you sense within a real spiritual vacuum which hasn't been filled by all this ritual, come to me. I'll fill your deepest need. I can satisfy your thirst."

The invitation was simple and personal. "If any man..." The only qualification was a sense of need. "If any man thirsts..." Thirst is a strong desire for something you do not have. Here it is the longing of a human heart for something to fill it up and give it life.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ur present age is restlessness. Nothing seems to satisfy - at least not for very long.

Christ promised that if any man came to Him, He could satisfy him and then from Him there could flow a stream which could touch the hearts of others. It is still the same today. If you have not come to Christ, why not come today and find out what He can do?

文章內容由個別機構或作者提供,國證網絡只負責發佈及製作,
如欲轉載或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聯絡有關機構或聯絡國證網絡代轉作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