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

2011-12-07 Devotionals Today

知信行網上團契為各主內肢體提供的每日靈糧,歡迎訂閱推介奉獻支持
《網絡天糧》查詢,請電郵:ccf@ccfellow.org

訂閱天糧 | 轉介天糧 | 修訂訂閱 | 奉獻支持


但以理──為異象禱告到老
承受下拜
人物介紹及操練建議(按此)

 
經文:

但以理書二46-49

46當時,尼布甲尼撒王俯伏在地,向但以理下拜,並且吩咐人給他奉上供物和香品。

47王對但以理說:你既能顯明這奧祕的事,你們的神誠然是萬神之神、萬王之主,又是顯明奧祕事的。

48於是王高抬但以理,賞賜他許多上等禮物,派他管理巴比倫全省,又立他為總理,掌管巴比倫的一切哲士。

49但以理求王,王就派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管理巴比倫省的事務,只是但以理常在朝中侍立。

 
經文默想:
尼布甲尼撒王向但以理下拜,反映了甚麼?    
 
承受下拜

  「禱告的人」所產生出來的生命影響力,是具震憾性的,這絕不在於人本身,而是在於他所信的神。這一點可在但以理的身上清楚看到。

  一個青年的亡國奴,竟受一個征服列國、氣派非凡的君王所下拜,實在是件難以想像的事情,但在但以理身上卻是一個活生生的事實。接受王的下拜是需要勇氣及自信的。但以理沒有拒絕尼布甲尼撒王的俯伏下拜行動,是因為他知道王這樣行是表達對耶和華的敬仰及尊重,所以,接受是應當的,是榮耀神的。

  另一方面,但以理有勇氣接受下拜,是因為他心裡有坦然和無偽的信心。王向他下拜,乃是神垂聽禱告的結果,他在神面前沒有一點驕傲,他知道一切都是出於神,是神的提拔與高舉。但以理的心是清潔的,並沒有任何私心與詭詐。

  你若有成功的日子,你會怎麼看你成功的因由?你會相信這是來自禱告的結果嗎?你可以坦然接受別人的尊敬,並藉此顯明神的偉大與能力嗎?

 
人生應用:
我沒有曾因做好某些事情而得到別人的尊敬嗎?我能否藉此使神得榮耀?
 
靈性格言:
禱告
最難的禱告,最叫我們費力的禱告,是恆切的禱告。這種禱告是要勇往直前毫不間斷,直到蒙垂聽為止的。  ~哈列斯比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從天上賜下的復興

第341天

復興的重擔

 
「耶和華的默示你們不可再提,各人所說的話必作自己的重擔……」(36節)
 

經文

耶利米書二十三33-40

33無論是百姓,是先知,是祭司,問你說:耶和華有甚麼默示呢?你就對他們說:甚麼默示啊?耶和華說:我要撇棄你們。

34無論是先知,是祭司,是百姓,說耶和華的默示,我必刑罰那人和他的家。

35你們各人要對鄰舍,各人要對弟兄如此說:耶和華回答甚麼?耶和華說了甚麼呢?

36耶和華的默示你們不可再提,各人所說的話必作自己的重擔(重擔和默示原文同),因為你們謬用永生神、萬軍之耶和華─我們神的言語。

37你們要對先知如此說:耶和華回答你甚麼?耶和華說了甚麼呢?

38你們若說耶和華的默示,耶和華就如此說:因你們說耶和華的默示這句話,我也打發人到你們那裡去,告訴你們不可說耶和華的默示。

39所以我必全然忘記你們,將你們和我所賜給你們並你們列祖的城撇棄了;

40又必使永遠的凌辱和長久的羞恥臨到你們,是不能忘記的。

 

信息分享

我們昨天在結束時提到,神喜愛祂的兒女可以共同參與實現祂的旨意;同時,神亦不會忽視祂自己在宇宙間所設立的關於禱告的大原則。我也許有點嘮叨,但是請讓我重提這個要點:雖然復興是始於神的主權意願,但它卻是通過信心禱告的門檻而來的。

華萊士(John Wallace)是我出來事奉前所就讀的神學院的院長,他常說:「在領受祝福前,必須先背負重擔。」他常常如此詮釋:「在以色列人被拯救出埃及前,摩西須背負重擔。在耶路撒冷興建聖殿前,所羅門被蒙召背負重擔。在世界的罪被除去前,基督須背負重擔。我們在領受祝福前,必須先背負重擔。」

從創世記到啟示錄整本聖經中,我們都可以找到這個原則;同樣的,在所有宗教歷史上的復興,我們也可看到這個原則。在神從天上賜下超然的作為前,祂會先將復興的重擔放在祂百姓的心裡,神會選擇誰去背負這重擔呢?我可以肯定的說,必定是那些被引領去禱告,並明白禱告的大能和潛力人。那麼我在想,你會是其中的一個嗎?

 
「領受祝福前,必須先背負重擔」
 

進深研究

詩二十一1-13,三十八9,七十三25;賽二十六9;可十一24

1. 神會把甚麼賜給我們?
2. 一種渴求是如何變成重擔的?

 

祈禱

親愛的天父,您知道當我在面對這樣大的挑戰時,我的心會退縮,但我知道我是願意背負重擔的。主啊,求您幫助我,奉耶穌基督的名字祈求,阿們。
 
本文英文版權屬 CWR 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 讚美之泉音樂事工 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行為的改造:奉獻
把握白日
每月內省(按此)

 
經文:
約翰福音九4-5

4趁著白日,我們必須做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做工了。

5我在世上的時候,是世上的光。

 
經文背景:
主耶穌用白日作比喻,勸門徒要趁機會去做神的工作。
 
經文默想:
1. 神將甚麼特別的使命和工作託付給我們?
2. 耶穌說:「我是世上的光。」是甚麼意思?
   
 
把握白日

  人生最難過與遺憾的,莫過於是有些應做的事情,我們沒有做,到覺醒發現時,已沒有時間。可是,神給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對我們必須做的事,就該坐言起行,不要想著留到以後才做,因以後未必有機會,我們沒有人知道自己一生的歲月究竟有多少!

  耶穌是一位緊握現在、趁時工作的救主。祂強調趁著白日的時機,就要竭力作神的工,這是非常重要與迫切的。白天有天然的光源,能看見、能接觸、能做很多事情,但黑夜來臨後做工便有了限制。耶穌基督趕緊趁著白天去回應對生命的拯救與醫治,因祂知道十字架的黑夜就要來臨。

  基督是真光,當祂在我們生命裡面的時候,就是我們白晝的時候。不要把主耶穌推離出生活的中心,當緊握現在,將一生全然奉獻,在祂真理的光照下,善用生命委身於神的工作上。

 
人生應用:
我看見為神工作的逼切性和重要性嗎?我明白我要趁著白日的好時機去作工!
 
靈性格言:
敬拜是一種態度,是一種心思的狀態,是受完美和熱切程度所支配的一種持續行動。  ~陶恕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第61天
心靈的父母

神邀請我們與祂進人人性世界之內最親密的關係中──父母與子女的關係。

請您安靜地、慢慢地從心裡誦讀以下的經文。您可以重覆地誦讀,直到神的話語在您內心不斷回響。在朗讀時,請您特別留意「得兒子的名分」這一句話。

經文
以弗所書一3-6

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他在基督裡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使他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讚;這恩典是他在愛子裡所賜給我們的。

 
靈修指引

保羅驚嘆神給予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對!神不單「揀選」我們,更待我們為「子女」。…

我們人是社交性的群居動物。在眾多的人倫關係中,最受重視的,相信是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在二千年前的希羅文化,及更早的猶太社會中,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亦是被看為最密切的。世界上各國歷代的詩詞歌賦、小說電影,不乏父母子女間關愛的故事。近代社會中的許多法律都是提倡及保護父母子女關係。…

心理學的研究進一步證實,父母子女關係對於個人的成長,影響深遠。…

聖經說,我們是神的「子女」,神是我們的「父母」,這是人所能明白,最密切的一種關係。…神是我們的「父母」,是表達神對人永不離棄的愛;我們是「子女」,是說人不斷被神愛的孕育而成長。…

如果我們感受到人間父母的愛護、照顧,那就不難明白天上的「父母」是如何的關心、重視我們。…此刻,讓我們想到自己的父母。如果您曾經經驗過父母給予細心照願、悉心關懷,您在感激父母之餘,亦可以明白到,父母為自己所做、所付出的一切,反映天上「父母」對自己的疼愛。…

但假若不幸地,我們極缺乏,甚或沒有經驗過人間父母的愛,便可能對天上「父母」的愛感到遙遠、陌生。…我們或許知道(或有可能永遠不知道)為甚麼父母如此待我們,但這已經是不能改變的現實;或許我們亦知道,縱然自己是如何努力地嘗試去討好父母、改變父母,但他們對待自己的態度也不會有太大轉變。…

想到這裡,我們的心會難過、遺憾。…讓我鼓勵您:仰望上主──天上的「父母」──打開您的心門,請求上主進入您的心,給予您所渴求的關愛、保護。…

請您現在就靜下來,近接神隨著您呼吸的每一口氣息,送來內心一份溫暖的愛,撫慰您的心。……

我亦邀請您,在以後的日子,每當內心泛起那失落或懷念父母之愛而生的愁緒,不要忘記自己是上主的子女。…朋友!仰望上主,接受上主永不離棄的愛,讓上主作您心靈的父母。……

 
《誦禱心曲》版權屬譚沛泉博士所有,承蒙允許刊載。
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
 
 

你的眼睛看見嗎?

粵語 國語

第7天


讀經:   

約翰福音九章1至11節

1耶穌過去的時候,看見一個人生來是瞎眼的。

2門徒問耶穌說:"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

3耶穌回答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

4趁著白日,我們必須做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做工了。

5我在世上的時候,是世上的光。"

6耶穌說了這話,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

7對他說:"你往西羅亞池子裡去洗。"("西羅亞"翻出來,就是"奉差遣")他去一洗,回頭就看見了。

8他的鄰舍和那素常見他是討飯的,就說:"這不是那從前坐著討飯的人嗎?"

9有人說:"是他。"又有人說:"不是,卻是像他。"他自己說:"是我。"

10他們對他說:"你的眼睛是怎麼開的呢?"

11他回答說:"有一個人名叫耶穌,他和泥抹我的眼睛,對我說'你往西羅亞池子去洗';我去一洗,就看見了。"

在前一章,基督作出一個驚人的宣告:「我是世上的光。」我們可以說,這一章正是那個宣言的證明。基督開一個瞎子的眼,以至他能重見光明。四卷福音書至少記載了6個醫治瞎子的神蹟;但只有這裡清楚指出那人是天生瞎眼的。

門徒看見瞎子,只想到神學問題;但基督卻看見瞎子的需要。門徒有的是好奇心;基督有的是憐憫心。我們不知道耶穌為何用泥抹在那人的眼睛上;也許基督看那人信心弱小,需要用實質性的東西來支持。當那人相信基督的話,照著去行,神蹟就出現了。基督並非每次都用同一方法治病。同樣地,祂今天也不會局限於只用一種方法來處理我們各人的需要。

那人不用為自己天生瞎眼負責任;然而,他卻要為自己相信或拒絕基督的話負責。當他聽從基督的話,神蹟便即時發生,他便得到永久的醫治。他在第25節的見證是那麼簡單和直截了當:「有一件事我知道:從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見了。」許多信徒都能作這樣的見證。

當時的宗教領袖卻無論如何都不喜歡看見這神蹟,他們甚至把那人逐出會堂(34節)。但請看第35節。當耶穌得悉此事,便主動去尋找那人,直至尋見了,便堅固他初信的信心。這對我們如何幫助初信者有很大的啟發,許多時候,我們讓初信者自行掙扎,完全靠他們自己。

這個故事與下一章的9節是否有任何關連?基督在那裡作出另一個宣告:「我是門。」對那個被當時所謂的屬靈領袖趕出會堂門外的人來說,基督這個宣告是否給他的答案呢?在你的腦海中,會否出現一幅圖畫:基督用手環繞那人的肩膀,鼓勵他說:「他們雖然把你趕出會堂,但你不用在意。我是門,信靠我。」是的,罪孽深重的人需要一位偉大的救主,讚美神,最終的結果便是神蹟。

~~~~~~~~~~~~~~~~~~~~~~~~~~~~~~~~~~~~~~~~~~~~~~~~
HOW ARE YOUR EYES?
Day 7


Bible Reading:   

John 9: 1-11

1 Now as Jesus passed by, He saw a man who was blind from birth.

2 And His disciples asked Him, saying, "Rabbi, who sinned, this man or his parents, that he was born blind?"

3 Jesus answered, "Neither this man nor his parents sinned, but that the works of God should be revealed in him.

4 I must work the works of Him who sent Me while it is day; the night is coming when no one can work.

5 As long as I am in the world, I am the light of the world."

6 When He had said these things, He spat on the ground and made clay with the saliva; and He anointed the eyes of the blind man with the clay.

7 And He said to him, "Go, wash in the pool of Siloam" (which is translated, Sent). So he went and washed, and came back seeing.

8 Therefore the neighbors and those who previously had seen that he was blind said, "Is not this he who sat and begged?"

9 Some said, "This is he." Others said, "He is like him."
He said, "I am he."

10 Therefore they said to him, "How were your eyes opened?"

11 He answered and said, "A Man called Jesus made clay and anointed my eyes and said to me, 'Go to the pool of Siloam and wash.' So I went and washed, and I received sight."

In the previous chapter Christ had made a dramatic claim, "I am the light of the world." We could say that here in this chapter, He backed up that claim. He opened a man's eyes so he could see the light. There are at least six miracles of healing for the blind recorded in the Gospels. This is the only one where we are told the person was born blind.

To the disciples, this man was only a theological question. To Christ he was a man in need. The disciples had curiosity. Christ had compassion. We are not told why Jesus made some mud and placed it over the man's eyes. Possibly Christ saw that the man's weak faith needed something to support it. The miracle came as the man believed Christ and obeyed His words. Christ did not act in this way every time. He is not limited to always using the same means in His dealings with us even now.

This man was not responsible for being born blind but he was responsible for accepting or rejecting the word of Christ. When he obeyed, the miracle happened, quickly and permanently. His testimony in verse 25 is so simple and straightforward, "I know this, once I was blind, now I can see." Many believers have been able to say exactly the same th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ay did not like this incident in any way and even put the man out of the synagogue (v.34). But look at verse 35. When Jesus heard what had happened, He searched till He found the man and helped him in his new-found faith. What a lesson for us in helping new converts. Too often we let them struggle along on their own.

Is there a connection between this story and verse 9 of the next chapter? Christ made another great claim, "I am the door." Was this an answer to the treatment given the once blind man by the so-called spiritual leaders of that day? Can you see in your imagination Christ is standing with His arm around this man, saying in effect, "Don't be concerned if they have thrown you out. I am the door. Trust me." It could be so. Great sinners need a great Saviour and the result, praise God, is always a great miracle.

文章內容由個別機構或作者提供,國證網絡只負責發佈及製作,
如欲轉載或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聯絡有關機構或聯絡國證網絡代轉作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