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8日 星期四

2011-12-08 Devotionals Today

知信行網上團契為各主內肢體提供的每日靈糧,歡迎訂閱推介奉獻支持
《網絡天糧》查詢,請電郵:ccf@ccfellow.org

訂閱天糧 | 轉介天糧 | 修訂訂閱 | 奉獻支持


但以理──為異象禱告到老
拒拜偶像
人物介紹及操練建議(按此)

 
經文:

但以理書三1-12

1尼布甲尼撒王造了一個金像,高六十肘,寬六肘,立在巴比倫省杜拉平原。

2尼布甲尼撒王差人將總督、欽差、巡撫、臬司、藩司、謀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員都召了來,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行開光之禮。

3於是總督、欽差、巡撫、臬司、藩司、謀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員都聚集了來,要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行開光之禮,就站在尼布甲尼撒所立的像前。

4那時傳令的大聲呼叫說:各方、各國、各族(原文是舌:下同)的人哪,有令傳與你們:

5你們一聽見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樣樂器的聲音,就當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

6凡不俯伏敬拜的,必立時扔在烈火的窯中。

7因此各方、各國、各族的人民一聽見角、笛、琵琶、琴、瑟,和各樣樂器的聲音,就都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

8那時,有幾個迦勒底人進前來控告猶大人。

9他們對尼布甲尼撒王說:願王萬歲!

10王啊,你曾降旨說,凡聽見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樣樂器聲音的都當俯伏敬拜金像。

11凡不俯伏敬拜的,必扔在烈火的窯中。

12現在有幾個猶大人,就是王所派管理巴比倫省事務的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王啊,這些人不理你,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經文默想:
但以理的三位朋友為何不肯敬拜金像?俯伏拜金像代表了甚麼?    
 
拒拜偶像

  在嚴峻的處境裡,才可考驗到人對神的忠誠、對信仰的堅貞,及對信念的持守究竟有多堅定。

  尼布甲尼撒王從解夢裡知道自己是像的金頭後,就驕傲起來,立金像代表自己,強迫人人都要向他屈膝。然而但以理的三位朋友,在面對這跪拜金像的挑戰上,是不屈不撓地堅持他們的信仰與信念,就是堅信世上只有耶和華是獨一無二的神,因此他們絕不跪拜任何的偶像。

  事實上,他們所面對的壓力是十分巨大:一、是王令不可違;二、是會失去官職;三、是招致殺身之禍,立時被扔入火窯中,但他們對神堅定的信念,使他們能保持忠誠,也能有勇氣面對一切威嚇。他們對神的信念與他們的禱告是息息相關的,因為禱告就是與一位他們所信的神相交。失去對神堅貞與倚靠的信念,就失去禱告的動力。

  今天儘管我們沒有遭到任何威嚇,但卻容易在各樣的引誘下,向不同的偶像下拜,失去了惟獨向神忠貞的信念,以致我們的禱告也失去了能力,甚至我們連禱告的生活也不能維持。

 
人生應用:
在我的生命裡,我是持守著甚麼信念來面對各樣的信仰危機呢?
 
靈性格言:
禱告
沒有一個人可能藉祈禱有甚麼大的成就,除非他在開始祈禱時,就認為它是一種須要動用一切熱誠來準備並堅持的工作,這熱誠就是我們在我們所認為最有興趣、最重要的事上所表現的。  ~哈米頓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從天上賜下的復興

第342天

神透過教會工作

 
「……他在基督裡,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3節)
 

經文

以弗所書一3-10

3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他在基督裡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

4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

5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

6使他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讚;這恩典是他在愛子裡所賜給我們的。

7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豐富的恩典。

8這恩典是神用諸般智慧聰明,充充足足賞給我們的;

9都是照他自己所預定的美意,叫我們知道他旨意的奧祕,

10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

 

信息分享

神賜下復興,並讓祂的百姓共同參與,其中另一原因是祂承諾透過祂的教會來工作,而不是在教會的背後操縱。你可記起我較早前曾說過,我們對教會的看法會大大影響我們對復興的看法,現在我必須重申這一點。

教會是神在世界的代表,神透過教會去彰顯自己的旨意,向世界展示神國度的模樣。神承諾透過教會,而不是繞過教會工作。無論祂的百姓變得多麼的委靡不振,祂都不會違背這承諾。若神願意行使祂的主權,祂大可以不理會任何人,在教會衰微時突然臨到。但我們也知道,除了主權外,神還有其它屬性──愛和尊重就是神的其中兩種屬性。

若要在聖經中選擇一件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關於神與人交往的事,那就是祂十分尊重祂所委派去掌權的人,儘管他們沒有如祂所願的去執行任務。其實,神輕易的就可以將舊約那些沒有服從祂吩咐的君王和祭司消滅,但祂還是有耐性、有愛心地讓祂的子民去參與並實現祂的計劃。倘若神可以如此慈愛的對待祂那地上的百姓──以色列,那我不能想像祂不會照樣對待祂那屬天的百姓──教會;神必然會確保教會在每一個屬靈計劃中都有代表及參與的機會。

 
「教會是神的代表」
 

進深研究

何十1-15;申四29;詩一零五4;賽五十五6

1. 先知勸以色列的子民做甚麼?
2. 我們可以如何開墾荒地?

 

祈禱

慈愛的天父,感謝您承諾永遠不會在您教會的背後去實行您的計劃,而是要讓我們有分參與。我衷心的告訴自己:這樣行事的神,必定擁有我所需要的一切。阿們。
 
本文英文版權屬 CWR 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 讚美之泉音樂事工 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行為的改造:奉獻
搶奪時光
每月內省(按此)

 
經文:
以弗所書五15-17

15你們要謹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當像智慧人。

16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

17不要作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

 
經文背景:
保羅勸勉信徒,一個蒙神所愛的兒女,要愛惜光陰,謹慎行事。
 
經文淺釋:
「光陰」(16節)─指時間和機會。
 
經文默想:
1. 在邪惡的世代,人很容易將時間浪費在甚麼事上?
2. 如何能明白神的旨意?
   
 
搶奪時光

  「愛惜光陰」這詞有譯作:「善用光陰」(菲臘氏譯本);「儘量利用時候」(新英譯本);「買贖時間」,即付代價獲取的意思(英文欽定本)。「時間」(Kairos),在希臘文的意思是某一段時候或機會,並含有要搶購的意思,指在有機可乘的情況下進行具體的交易。

  保羅說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不少人都被俗世的嗜好、追求和憂慮等東西纏繞著,讓光陰被世界罪惡所佔用了。我們必須搶救時光,就是善用每個時刻,儆醒、尋找事奉基督、服務人群和建立自己的機會。尤其在推進神的異象、彰顯神的作為等事工上,我們也要像搶購廉價美的商品一樣,專心守候與伺機奪取。

  弟兄姊妹,務要在萬事上熱心把握機會,誠然,奉獻時光的最基要行動就是管理治服自己,好讓自己能駕馭時間,作神的善工。

 
人生應用:
我能積極和有效率地安排自己的時間,來被神使用嗎?
 
靈性格言:
我們學會以神全面、全智、全愛的旨意代替自己的意思,便會懂得真正的平安。  ~瑪嘉列.格克遜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第62天
尋找名份

神知道人活在世上要尋找「名份」,祂邀請我們珍惜自己是「天父子女」的身份。

請您安靜地、慢慢地從心裡誦讀以下的經文。您可以重覆地誦讀,直到神的話語在您內心不斷回響。在朗讀時,請您特別留意「得兒子的名分」這一句話。

經文
以弗所書一3-6

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他在基督裡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使他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讚;這恩典是他在愛子裡所賜給我們的。

 
靈修指引

上主因為愛我們,賜我們兒子的「名分」,這實在是一份福氣。上主知道我們做人需這一個「身份」。…

人不單需要吃和喝,還要尋求做人的意義。這是「萬物之靈」的人類所具有的其中一個特點。哲學家及宗教信仰者會說:「沒有意義的人生是枉費了光陰。」…「意義」是抽象的東西。或說,「意義」本身根本不是「東西」,雖然它有時候跟物質的「東西」關連起來。…

其中一樣能夠賦予人生命「意義」的是「身份」。雖然「身份」本身是非物質的「東西」,它對人有極大影響。…

不管是少年抑或老年,人需要追求及確認自己的「身份」。「身份」幫助我們在人群中認識自己是誰,也知道自己該如何與人交往,及辨別自己的權力和義務。因此,「身份」危機並非小事。把一個人的「身份」取消或收回,就等同叫那人消失。如果父母對孩子說:「我不再認你是我的孩子。」,這是傷心、可怕的懲罰。…

人生在世的過程中,因應不同的階段及經歷而擁有不同的「身份」,如子女、父母、學生、老師、職員、僱主、教授、醫生、牧師、律師、孫子孫女、祖父祖母、裁判員、參賽者、售貨員、顧客、業主、租客等等。這些「身份」是會轉變的,有些甚至會消失。…

當我們不斷年長,在社會上、關係上的「身份」會愈來愈少,我們憑著這些身份而得的意義,亦逐漸減少。當我們快將與世長辭之際,在呼出最後一口氣之間,,一切在人生過程中擁有過的「身份」都不再給予我們「意義」了。但那時候,我們仍然是「天父的子女」!…

我們生,是「天父的子女」,我們死,也是「天父的子女」。「天父子女」這個「身份」不會取消或無效;我們是「天父子女」這個「身份」,乃是在創世之先經已預定的,我們是活在世上,但卻同時是住在永恆之父的家裡。…

請您靜下來,讓心靈回歸於天父懷內,享受被愛的幸福,心中慢慢重覆地祈禱:「我是天父的子女,生活在天父的世界!」…請您慢慢做這樣的心禱,隨著呼吸,內心祈禱,直至音樂完結為止。……

 
《誦禱心曲》版權屬譚沛泉博士所有,承蒙允許刊載。
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
 
 

教會

 
讀經 : 羅馬書十二1-8
 

1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2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3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

4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

5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裡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

6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或說預言,就當照著信心的程度說預言,

7或作執事,就當專一執事;或作教導的,就當專一教導;

8或作勸化的,就當專一勸化;施捨的,就當誠實;治理的,就當殷勤;憐憫人的,就當甘心。

 
 
教會
 

  作家劉墉在秋天買了兩盆長青樹,問花匠能不能冬天時就讓樹在盆子裡長。花匠說可以,但一定要在地上挖兩個洞,把樹連盆一起埋進去,春天再挖出來。他嫌麻煩,沒按花匠的要求去做,結果冬天還沒過完,長青樹就已凍死了。原來北國的樹木之所以能熬過冬寒,不單要有太陽的溫暖,還須有土地的呵護。

  基督徒的靈命成長也是這樣:就像一棵樹,不單要仰望天父的光熱,還要有聖靈內在的汁液,同時不可缺少的,是要在基督身體的土地中。正如樹在冬天離不開土地,基督徒同樣不可離開基督的身體。

  基督的身體就是教會。許多基督徒、許多知識分子、許多「文化基督徒」,都較為輕視教會,覺得那是「老太太俱樂部」。殊不知,上帝的恩典就是要藉著教會來餵養與滋潤靈命,若沒有委身教會,靈命只會越來越冷淡,像一塊離開了爐膛的熱煤一樣。

  通過委身教會來委身基督。

  我們是植於這個現世的樹,
  今世就像嚴冬一樣冷酷。
  冬日的陽光、裡邊的汁液和腳下的地土,
  是我們勝過風雪的幫助。

 
默想 :
凡以天父為父的人,必以教會為母。  ~奧古斯丁
 
金句 :
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裡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羅十二5)
 
本文版權屬國際福音證主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最大的神蹟

粵語 國語

第8天


讀經:   

約翰福音十一1至7節

約翰福音十一1至7節

1有一個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馬利亞和她姐姐馬大的村莊。

2這馬利亞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頭髮擦他腳的,患病的拉撒路是她的兄弟。

3她姊妹兩個就打發人去見耶穌說:"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

4耶穌聽見就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神的榮耀,叫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

5耶穌素來愛馬大和她妹子並拉撒路,

6聽見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

7然後對門徒說:"我們再往猶太去吧!"

根據約翰福音七至十章的記載,基督當時在耶路撒冷,卻遭到猶太人領袖的猛烈攻擊,不得不離去。請看第十章的最後4節,祂知道自己受死的時間未到。修殿節在每年的十二月底(十22);而耶穌要到次年四月的逾越節後才會被釘死。所以這時祂又回到約旦河外。就是在那裡,馬大和馬利亞派人去找祂。

她們姊妹倆相信,只要一個簡單的口信說明需要,耶穌就會立即前來,耶穌深愛這個家庭。但這次,祂要為他們和他們的信心做一件以前從沒有過的事,使他們將榮耀頌讚歸給神。許多時候,神也是基於同一個理由而延遲應允我們的祈求。

耶穌一直等候,直至拉撒路死去──他甚至可能在傳信的人到達之前已死去了。對這兩姊妹來說,這一定是一個非常悲痛的葬禮。她們不住地說:「如果耶穌早些在這裡……」可是,耶穌怎麼形容拉撒路的死呢?祂說他睡了(11節)。有些人便根據這句話得出一個名為「靈睡」的教義。然而,基督並不是這個意思。對信徒來說,死後,靈魂便與基督同在。新約的教導是:「離開身體,與主同在」。

基督終於對門徒說:「我們回到猶大,再到伯大尼。我要你們知道,神要在適當的時間作工,如今時候到了。我們會安然在神的手中。」

我們往往認為門徒中的多馬,總是多疑。但請留意這裡,卻是他對其他門徒說出「我們和祂一同回到耶路撒冷,我們也去和他同死吧」這樣的豪言壯語。多馬後來成為一位偉大的福音宣教士,足蹟遠至亞洲,特別是印度。拉撒路復活的事,也許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回憶。顯然,整個故事還充分教導我們認識基督的大能和神的時間。

~~~~~~~~~~~~~~~~~~~~~~~~~~~~~~~~~~~~~~~~~~~~~~~~
CHRIST'S GREATEST MIRACLE
Day 8


Bible Reading:   

John 11: 1-7

1 Now a certain man was sick, Lazarus of Bethany, the town of Mary and her sister Martha.

2 It was that Mary who anointed the Lord with fragrant oil and wiped His feet with her hair, whose brother Lazarus was sick.

3 Therefore the sisters sent to Him, saying, "Lord, behold, he whom You love is sick."

4 When Jesus heard that, He said, "This sickness is not unto death, but for the glory of God, that the Son of God may be glorified through it."

5 Now Jesus loved Martha and her sister and Lazarus.

6 So, when He heard that he was sick, He stayed two more days in the place where He was.

7 Then after this He said to the disciples, "Let us go to Judea again."

In John's Gospel chapters 7 to 10, Christ was in Jerusalem but He had to leave there because of real opposition from the Jewish leaders. Read the last four verses of chapter 10. He knew also that it was not yet the time for Him to die. The Feast of Dedication (10:22) occurred in late December and the Passover Feast, following which He would be crucified, was not due till the following April. On this occasion He went back over the river Jordan and was there when Mary and Martha sent for Him.

The two sisters believed that a simple statement of the need would bring Christ to their home immediately. Christ loved this family but now, He wanted to do something for them and for their faith which would make them praise and glorify God as never before. It is often for the same reason that answers to our prayers are delayed today.

Jesus waited and Lazarus died, possibly even before the messenger reached Christ. It would have been a sad funeral for the two sisters. Over and over again they said to each other, "If only Jesus had been here..." But what did Jesus say about death (v.11)? He called it "sleep". Some groups have made a doctrine out of this called "soul sleep". But that is not what Christ meant. For the believer, the soul goes into the presence of Christ. "Absent from the body, present with the Lord" is what the New Testament says.

Christ finally said to the disciples, "Let's go back into Judea and to Bethany. I want you to understand that there is a right time for God to work and that time has come. We will be safe in God's hands."

We often think of Thomas, one of the disciples who always doubted. But did you notice here that he was the one who said to the other disciples, "Let's go with Him back to Jerusalem even if we have to die with Him." These are brave words and in his later life Thomas became a great missionary for the Gospel, reaching out to Asia and particularly India. It could be that the whole story of Lazarus left an indelible mark on his life. Certainly the story has much to teach us about the power and timing of Christ.

文章內容由個別機構或作者提供,國證網絡只負責發佈及製作,
如欲轉載或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聯絡有關機構或聯絡國證網絡代轉作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