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9日 星期一

2011-12-19 Devotionals Today

知信行網上團契為各主內肢體提供的每日靈糧,歡迎訂閱推介奉獻支持
《網絡天糧》查詢,請電郵:ccf@ccfellow.org

訂閱天糧 | 轉介天糧 | 修訂訂閱 | 奉獻支持


但以理──為異象禱告到老
信靠神話語的禱告
人物介紹及操練建議(按此)

 
經文:

但以理書九1-3

1瑪代族亞哈隨魯的兒子大利烏立為迦勒底國的王元年,

2就是他在位第一年,我但以理從書上得知耶和華的話臨到先知耶利米,論耶路撒冷荒涼的年數,七十年為滿。

3我便禁食,披麻蒙灰,定意向主神祈禱懇求。

 
經文默想:
試默想但以理的禱告內涵和態度。    
 
信靠神話語的禱告

  今天很多基督徒的禱告都沒有動力,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生命中欠缺了神的話。我們有看聖經,但卻沒有深信聖經;神的話就是神的話,現實環境就是現實環境,兩者在我們的心靈中並沒有相遇。

  當但以理讀到耶利米先知的預言時,就被神的話抓住,這些經文在他腦海中盤旋不去,使他的心靈有了很重的負擔。事實上,當環視四周的政治形勢,要叫人相信以色列百姓能回歸耶路撒冷,根本是無可能的,然而經上的話卻非常明確。但以理並沒有輕忽神的話,他對百姓的關懷、對神應許的堅信,使他內心產生巨大的壓力,這種壓力更成了但以理禱告的動力。他的禱告是由於發現神的話與他所見的世界狀況有衝突而產生的。

 今天,當你所讀的經文,與現實環境並不符合時,請不要逃避這種壓力,也不要輕看神的話,輕易讓神的話在腦中飄過,總要將這壓力轉化為你禱告的動力,使神的話在看似不可能的現實環境中應驗出來。

 
人生應用:
在我的身處的境況中,有甚麼是與神的應許不同呢?它會成為我禱告的負擔麼?
 
靈性格言:
禱告
沒有悔意的禱告是不蒙悅納的;沒有痛悔的眼淚,禱告的花朵自然會凋落。  ~司布真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從天上賜下的復興

第353天

生產的陣痛

 
「……我聽見這話,就坐下哭泣,悲哀幾日,在天上的神面前禁食祈禱。」(4節)
 

經文

尼希米記一1-11

1哈迦利亞的兒子尼希米的言語如下: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基斯流月,我在書珊城的宮中。

2那時,有我一個弟兄哈拿尼,同著幾個人從猶大來。我問他們那些被擄歸回、剩下逃脫的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光景。

3他們對我說:那些被擄歸回剩下的人在猶大省遭大難,受凌辱;並且耶路撒冷的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

4我聽見這話,就坐下哭泣,悲哀幾日,在天上的神面前禁食祈禱,說:

5耶和華─天上的神,大而可畏的神啊,你向愛你、守你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

6願你睜眼看,側耳聽,你僕人晝夜在你面前為你眾僕人以色列民的祈禱,承認我們以色列人向你所犯的罪;我與我父家都有罪了。

7我們向你所行的甚是邪惡,沒有遵守你藉著僕人摩西所吩咐的誡命、律例、典章。

8求你記念所吩咐你僕人摩西的話,說:你們若犯罪,我就把你們分散在萬民中;

9但你們若歸向我,謹守遵行我的誡命,你們被趕散的人雖在天涯,我也必從那裡將他們招聚回來,帶到我所選擇立為我名的居所。

10這都是你的僕人、你的百姓,就是你用大力和大能的手所救贖的。

11主啊,求你側耳聽你僕人的祈禱,和喜愛敬畏你名眾僕人的祈禱,使你僕人現今亨通,在王面前蒙恩。我是作王酒政的。

 

信息分享

在開始今天的訊息以前,讓我們一起重溫「復興禱告」的五個特點──熱誠、持久、大膽、具有說服力和悔罪。我們現在來看看「復興禱告」的第六個特點,也是最後的一個,那就是屬靈的絕望。我以前的牧者托馬士牧師(David Thomas)在我年青時曾經告訴過我說:「如果我們的國家還有另一次復興的話,它將會由感到絕望的人來肩負。」

舊約其中一個深刻地經歷過屬靈絕望的人是尼希米。他聽到自己同胞的可憐境況時內心有著極大的憂傷。有人告訴他:「那些被擄歸回剩下的人在猶大省遭大難,受凌辱,並且耶路撒冷的城牆被拆毀,城門被火焚燒。」(3節)。第4節讓我們看到尼希米聽到這個消息後的反應:「我聽見這話,就坐下哭泣,悲哀幾日,在天上的神面前禁食祈禱」。

我們讀聖經時並沒有看到其他被擄的猶太人有這種反應。尼希米可以輕易地將注意力轉向其他事情,但他的心對神是那麼的敏銳,以致他在靈裡感到深深的絕望。華理斯(Arthur Wallis)評論尼希米對耶路撒冷城牆被毀的反應時說:「他的感受……是神的新行動產生前的陣痛。」

尼希米那麼渴想看到神動工,以致不僅僅禱告,而且禁食。一般人需要處於相當絕望的情況底下才會不進食!你對復興的需要有多渴望?是否足以驅使你採取某些相應的行動呢?

 
「屬靈的絕望驅使我們向神哀求」
 

進深研究

拉十1-6;珥二12;徒十三2

1. 是甚麼促使以斯拉禁食?
2. 初期的信徒在禁食時發生了甚麼事情?

 

祈禱

天父,您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內心,我知道您不是要讓我受傷,而是要建立我。求您幫助我對屬靈的絕望有更深入的認識。奉耶穌的名祈求,阿們。
 
本文英文版權屬 CWR 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 讚美之泉音樂事工 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行為的改造:奉獻
肯奉獻的勇士
每月內省(按此)

 
經文:
士師記六11-24

11耶和華的使者到了俄弗拉,坐在亞比以謝族人約阿施的橡樹下。約阿施的兒子基甸正在酒醡那裡打麥子,為要防備米甸人。

12耶和華的使者向基甸顯現,對他說:大能的勇士啊,耶和華與你同在!

13基甸說:主啊,耶和華若與我們同在,我們何至遭遇這一切事呢?我們的列祖不是向我們說耶和華領我們從埃及上來麼?他那樣奇妙的作為在哪裡呢?現在他卻丟棄我們,將我們交在米甸人手裡。

14耶和華觀看基甸,說:你靠著你這能力去從米甸人手裡拯救以色列人,不是我差遣你去的麼?

15基甸說:主啊,我有何能拯救以色列人呢?我家在瑪拿西支派中是至貧窮的。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

16耶和華對他說:我與你同在,你就必擊打米甸人,如擊打一人一樣。

17基甸說: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給我一個證據,使我知道與我說話的就是主。

18求你不要離開這裡,等我歸回將禮物帶來供在你面前。主說:我必等你回來。

19基甸去預備了一隻山羊羔,用一伊法細麵做了無酵餅,將肉放在筐內,把湯盛在壺中,帶到橡樹下,獻在使者面前。

20神的使者吩咐基甸說:將肉和無酵餅放在這磐石上,把湯倒出來。他就這樣行了。

21耶和華的使者伸出手內的杖,杖頭挨了肉和無酵餅,就有火從磐石中出來,燒盡了肉和無酵餅。耶和華的使者也就不見了。

22基甸見他是耶和華的使者,就說:哀哉!主耶和華啊,我不好了,因為我覿面看見耶和華的使者。

23耶和華對他說:你放心,不要懼怕,你必不至死。

24於是基甸在那裡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起名叫耶和華沙龍(就是耶和華賜平安的意思)。(這壇在亞比以謝族的俄弗拉直到如今。)

 
經文背景:
以色列因犯罪而在米甸人的手下受苦。他們向神呼求,神就選立基甸成為他們的士師,拯救他們脫離米甸人的手。
 
經文淺釋:
「燒盡了肉和無酵餅」(21節)─神燒盡基甸的祭物表示對他的悅納。
 
經文默想:
1. 基甸對當時以色列人的處境有甚麼看法?他為何認為自己不能拯救以色列人?
2. 神的心意與他有何不同?神以甚麼來引證祂自己的說話?
   
 
肯奉獻的勇士

  在士師時代,基甸在人的眼中,本不是甚麼雄才偉略的人,他也懼怕米甸人,躲在酒醡那裡打麥以作防備。可是神知道他是一個人才,有打仗的能力與智慧,更有過人的勇氣,所以神稱他為大能的勇士。神清楚吩咐他說:「你靠著你這能力去從米甸人手裡拯救以色列人,不是我差遣你去的麼?」

  當基甸被神清楚指出他的才幹,並且說他可以靠這能力作大事時,他的心情一定既緊張又興奮!基甸在面對神的信任和囑咐時,並沒有驕傲,他即時的反應是謙卑與獻祭。他在神面前作出奉獻,先取得神的悅納與確立,才踏上征途,為神獻力。

  今天有很多具備才幹,能為主作大事的人,可惜都缺乏基甸那謙卑與奉獻的態度,常只憑一己之勇行事,結果落在失敗裡。請先以才幹為祭獻給神,好讓神能將你發揮自如!

 
人生應用:
我在發揮神所賜予的才幹時,是否同樣有一顆謙卑和奉獻的心?
 
靈性格言:
真正的信仰包括知識、感覺及行動三方面!  ~葛金思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第73天
死去又活來以後

「得蒙救贖」的關鍵在於「贖」這個字。我們是被「贖回」,是死去活來的人,那該如何繼續活下去?

請您安靜地、慢慢地從心裡誦讀以下的經文。您可以重覆地誦讀,直到神的話語在您內心不斷回響。在朗讀時,請您特別留意「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豐富的恩典」這一句話。

經文
以弗所書一7-9

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豐富的恩典。這恩典是神用諸般智慧聰明,充充足足賞給我們的;都是照他自己所預定的美意,叫我們知道他旨意的奧秘…。

 
靈修指引

由於他自身的經驗,保羅提出一個很令人感動的觀念:我們是「被救贖」的!…「被救贖」是指基督以「贖回」的方式來「拯救」我們。直接的說,是基督用自己來交換我們;祂甘願死,換取我們得生。…

一套美國電影「贖價」,劇情十分緊湊,綁架人質的歹徒要求的「贖價」極高,使觀眾不斷為那個等待救贖的女孩焦急,又為那位甘願冒生命危險救女兒的父親痛心、擔憂。…故事最終有美好的結局:歹徒落網,女孩重見天日。…

但我再想下去:那位好像要死去,但又有幸活過來的女孩子會否對自己未來的人生,與父母的關係,對世界的看法等,有新的領會或反省呢?…

保羅自從大馬色路上的「蒙恩得贖」經歷後,整個人好像死去又活來一樣,開始新的生活方式。當然,新的生活取向與方式並不一定是舒適、順利或富裕的,但內心卻是自由、喜悅的。…

從靈性生命而言,我們也是死去又活來的人,是基督以自己換取我們的生命。我們現在活著,心不再是被囚禁的,乃是被基督贖回,心已重獲自由。…請您靜下來想想,自從您經驗到「蒙恩得贖」以後,是真的開始過死去活來的新生活嗎?…

您感到內在的自由嗎?…
您的價值觀有所調整嗎?…
您更珍重自己的生命嗎?…
您的生活態度有正面的改變嗎?…
您常常為基督的救贖而感謝?…

請您在生活中,特別是遇到挑戰、難題、困擾的時候,時常這樣提醒自己:「我是基督所救贖,死去又活過來的人。」…但願您體驗到死去活來的心靈轉化;但願您內心一天新似一天。…

請您祈求主幫助您過死去又活過來的生活。……

 
《誦禱心曲》版權屬譚沛泉博士所有,承蒙允許刊載。
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
 
 

救主接受審訊

粵語 國語

第19天


讀經:   

馬可福音十四章53至65節

53他們把耶穌帶到大祭司那裡,又有眾祭司長和長老並文士都來和大祭司一同聚集。

54彼得遠遠地跟著耶穌,一直進入大祭司的院裡,和差役一同坐在火光裡烤火。

55祭司長和全公會尋找見證控告耶穌,要治死他,卻尋不著。

56因為有好些人作假見證告他,只是他們的見證各不相合。

57又有幾個人站起來作假見證告他,說:

58"我們聽見他說:'我要拆毀這人手所造的殿,三日內就另造一座不是人手所造的。'"

59他們就是這麼作見證,也是各不相合。

60大祭司起來站在中間,問耶穌說:"你甚麼都不回答嗎?這些人作見證告你的是甚麼呢?"

61耶穌卻不言語,一句也不回答。大祭司又問他說:"你是那當稱頌者的兒子基督不是?"

62耶穌說:"我是。你們必看見人子坐在那權能者的右邊,駕著天上的雲降臨。"

63大祭司就撕開衣服,說:"我們何必再用見證人呢?

64你們已經聽見他這僭妄的話了。你們的意見如何?"他們都定他該死的罪。

65就有人吐唾沫在他臉上,又蒙著他的臉,用拳頭打他,對他說:"你說預言吧!"差役接過他來,用手掌打他。

在彼拉多最終下令將祂釘十架之前,基督面對了五至六次審訊。祂在客西馬尼園被捉拿後,首先被帶到曾當大祭司的亞那面前。亞那因為違抗羅馬的法律而被罷免;雖他還在幕後操控大權,但他在審問基督時並沒有太離譜。

接著,基督被帶到現任大祭司該亞法那裡 (約十八24)。有兩個人來作假見證控告基督,但兩人的見證卻不相合。大祭司最終用了一個詭計來使基督開口,要祂用立誓的方式來回答,說祂是基督、是神的兒子。這是歷史中最關鍵的一刻,基督大可以作出妥協,就可能逃過一死,法庭寂靜無聲。但基督回答說:「是的,你說的是。」祭司們認為這是「褻瀆」神,一致同意祂該當死刑。時約破曉,猶太人公會開會決議要把基督處死(可十五1)。他們把祂解到羅馬巡撫彼拉多那裡 。

祭司們知道,單是控告基督褻瀆,不足以判祂死刑;於是,他們便毀謗祂違抗凱撒的命令,這是嚴重的罪行。彼拉多找不出祂有任何罪行,為了避免作決定,便將基督送到希律那裡;但希律也查不出基督任何罪狀,又把祂送回彼拉多處。

彼拉多不得不作出判決,他下令釋放巴拿巴,卻判基督釘十字架。基督是完全無罪和無辜的,卻要被判死刑。我們當然知道是何原因:祂是為了代替我們,祂承受這一切,以致我們可以得蒙赦罪。正如彼得所言:「祂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彼前二24)為此,我們今天只要接受祂為我們所做的一切,便可與神和好。這正是神在永恒中所定的計劃,再按著祂所定的時間推行出來。約翰福音三章16節表述了整個救恩計劃,何不安靜地、敬虔地反復閱讀這節經文,為著神所作的重大犧牲,衷心地感謝祂。

~~~~~~~~~~~~~~~~~~~~~~~~~~~~~~~~~~~~~~~~~~~~~~~~
OUR SAVIOUR ON TRIAL
Day 19


Bible Reading:   

Mark 14:53-65

53 And they led Jesus away to the high priest; and with him were assembled all the chief priests, the elders, and the scribes.

54 But Peter followed Him at a distance, right into the courtyard of the high priest. And he sat with the servants and warmed himself at the fire.

55 Now the chief priests and all the council sought testimony against Jesus to put Him to death, but found none.

56 For many bore false witness against Him, but their testimonies did not agree.

57 Then some rose up and bore false witness against Him, saying,

58 "We heard Him say, 'I will destroy this temple made with hands, and within three days I will build another made without hands.'"

59 But not even then did their testimony agree.

60 And the high priest stood up in the midst and asked Jesus, saying, "Do You answer nothing? What is it these men testify against You?"

61 But He kept silent and answered nothing.
Again the high priest asked Him, saying to Him, "Are You the Christ, the Son of the Blessed?"

62 Jesus said, "I am. And you will see the Son of Man sitting at the right hand of the Power, and coming with the clouds of heaven."

63 Then the high priest tore his clothes and said, "What further need do we have of witnesses?

64 You have heard the blasphemy! What do you think?"
And they all condemned Him to be deserving of death.

65 Then some began to spit on Him, and to blindfold Him, and to beat Him, and to say to Him, "Prophesy!" And the officers struck Him with the palms of their hands.

Christ faced about five or six trials before Pilate finally gave the order for Him to be crucified. When He was brought from the Garden under arrest, He was firstly taken to Annas who previously had been the High Priest. He had been deposed because of his defiance of Roman law. However, even though he was still the power behind the scenes, he did not get very far in his interview with Christ.

Then Christ was taken to Caiaphas, the reigning High Priest (John 18:24). Here two false witnesses spoke against Christ but somehow their evidence did not agree. Finally the High Priest used a strategy to make Christ speak. He put Him on oath to answer and say that He was the Christ, the Son of God. It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moments in history. Christ could have compromised and possibly escaped death. The court was silent. Then Christ spoke, "Yes, it is as you say." The priests called that "blasphemy" and agreed He was worthy of death. Around daybreak, the whole council, or Sanhedrin of the Jews, met and condemned Christ to death (Mark 15:1). They took Him bound to Pilate, the Roman Governor.

Here the blasphemy charge was insufficient so they said He was setting Himself up against Caesar, a serious crime. Pilate could find no fault in Him and tried to avoid a decision by sending Christ to Herod. But Herod also could get nowhere with Christ and sent Him back to Pilate.

When Pilate could no longer avoid a decision, he released Barabbas and sent Christ away to be crucified. Christ was sinless and innocent, yet was condemned to die. We know why, of course. He took our place.

He went through all of this so that we could be forgiven. As Peter said "He bore our sins in His body on the tree" and today we can become reconciled to God by accepting what He did for us. It was all in God's plan - thought out in eternity and carried out in time. John 3:16 says it all. Could you quietly, reverently repeat that verse just now and thank God for His great sacrifice?

文章內容由個別機構或作者提供,國證網絡只負責發佈及製作,
如欲轉載或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聯絡有關機構或聯絡國證網絡代轉作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