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6日 星期五

2011-12-16 Devotionals Today

知信行網上團契為各主內肢體提供的每日靈糧,歡迎訂閱推介奉獻支持
《網絡天糧》查詢,請電郵:ccf@ccfellow.org

訂閱天糧 | 轉介天糧 | 修訂訂閱 | 奉獻支持


但以理──為異象禱告到老
一日三次素常禱告
人物介紹及操練建議(按此)

 
經文:

但以理書六4-13

4那時,總長和總督尋找但以理誤國的把柄,為要參他;只是找不著他的錯誤過失,因他忠心辦事,毫無錯誤過失。

5那些人便說:我們要找參這但以理的把柄,除非在他神的律法中就尋不著。

6於是,總長和總督紛紛聚集來見王,說:願大利烏王萬歲!

7國中的總長、欽差、總督、謀士,和巡撫彼此商議,要立一條堅定的禁令(或譯:求王下旨要立一條……),三十日內,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甚麼,就必扔在獅子坑中。

8王啊,現在求你立這禁令,加蓋玉璽,使禁令決不更改;照瑪代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

9於是大利烏王立這禁令,加蓋玉璽。

10但以理知道這禁令蓋了玉璽,就到自己家裡(他樓上的窗戶開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雙膝跪在他神面前,禱告感謝,與素常一樣。

11那些人就紛紛聚集,見但以理在他神面前祈禱懇求。

12他們便進到王前,提王的禁令,說:王啊,三十日內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甚麼,必被扔在獅子坑中。王不是在這禁令上蓋了玉璽麼?王回答說:實有這事,照瑪代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

13他們對王說:王啊,那被擄之猶大人中的但以理不理你,也不遵你蓋了玉璽的禁令,他竟一日三次祈禱。

 
經文默想:
但以理迫切禱告的心是從何而來的?    
 
一日三次素常禱告

  一個屬靈的人的生命動力,是來自他的禱告生活。這是沒有任何的捷徑,唯有透過每天禱告,不斷讓神更新他的生命,,經過日復日的操練,才能成為一個「禱告的人」。

  但以理已經八十多歲,他的生命隨著年歲增長而發出更大的光芒及影響,甚至與他敵對的人都不能從他身上找出任何的過失把柄。這一種生命的光輝,原來是來自他密室中的禱告。但以理看禱告比生死更重要,與其做一個沒有禱告靈魂的信仰空洞者,倒不如坦然面對死的威嚇,做一個在神裡面豐富的屬靈人。所以他全不理會尼布甲尼撒王的禁令,如常一日三次恆久禱告。

  「與素常一樣」這句話完全顯示了但以理的禱告操守,絕不馬虎,絕無虛偽。他對神的敬畏,就在他的禱告生活中顯露出來,一日三次就是表明每一天都願意把自己奉獻給神,讓神成為他日常生活的首位。神確實是但以理的神,是他每天生命的引導者。

  弟兄姊妹,禱告是否已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呢?只有恆切禱告才能使你的生命毫無過失,散發生命的影響力!

 
人生應用:
我的禱告生活是怎樣的?對我的生命有甚麼影響?
 
靈性格言:
禱告
無論何種工作,使之流於形式是再容易不過了;然而,要維持其創造力與朝氣卻是極為困難的事。禱告更是如此;若不藉著聖靈的幫助,人幾乎無法獻上一個可以達到神耳中的禱告。  ~本仁約翰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從天上賜下的復興

第350天

甚麼是應許?

 
「耶和華神啊,你所應許僕人和僕人家的話,求你堅定,……照你所說的而行……」(25節)
 

經文

撒母耳下七18-29

18於是大衛王進去,坐在耶和華面前,說:主耶和華啊,我是誰?我的家算甚麼?你竟使我到這地步呢?

19主耶和華啊,這在你眼中還看為小,又應許你僕人的家至於久遠。主耶和華啊,這豈是人所常遇的事嗎?

20主耶和華啊,我還有何言可以對你說呢?因為你知道你的僕人。

21你行這大事使僕人知道,是因你所應許的話,也是照你的心意。

22主耶和華啊,你本為大,照我們耳中聽見,沒有可比你的;除你以外再無神。

23世上有何民能比你的民以色列呢?你從埃及救贖他們作自己的子民,又在你贖出來的民面前行大而可畏的事,驅逐列邦人和他們的神,顯出你的大名。

24你曾堅立你的民以色列作你的子民,直到永遠;你─耶和華也作了他們的神。

25耶和華神啊,你所應許僕人和僕人家的話,求你堅定,直到永遠;照你所說的而行。

26願人永遠尊你的名為大,說:萬軍之耶和華是治理以色列的神。這樣,你僕人大衛的家必在你面前堅立。

27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啊,因你啟示你的僕人說:我必為你建立家室,所以僕人大膽向你如此祈禱。

28主耶和華啊,惟有你是神。你的話是真實的;你也應許將這福氣賜給僕人。

29現在求你賜福與僕人的家,可以永存在你面前。主耶和華啊,這是你所應許的。願你永遠賜福與僕人的家!

 

信息分享

昨天我們在結束時提出:「用禱告向神重申祂所應許的承諾,必定能獲得成功」。這帶出了一個問題:甚麼是神的應許?有人將應許定義為:「一個書面的宣告,用以規定承諾者做或不做某些特定的行為。」若把這定義用在神身上,那麼應許的意思就是──神承諾做或不做某件事。這種應許是信心禱告的基礎。

應許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取決於應許者的品格和能力;正如支票的有效性是在於簽支票人的信用和銀行存款的數目。神的聖潔屬性和信實令祂的所有應許都成為可信。所羅門王說:「凡……應許賜福的話,一句都沒有落空」(王上八56)。舊約偉大的禱告勇士,不斷提醒神祂作過甚麼應許,這使研究的人無不感到驚訝。例如我們在今天的經文中看到:「照你所說的而行」。

要神實行祂的話不是自大,只要我們肯定那應許適用於我們的特定情況。請留意以上這一句話,因為它十分重要。今天經文的第25和26節的要求,是建立在前面幾節的應許上。在「復興禱告」中,會眾將自己的渴望延伸到神所應許的範圍裡,並要求神根據祂所說「屬靈的復甦將要來自主的顯現」的話,信守祂的應許。

 
「神的屬性令祂的所有應許都成為可信」
 

進深研究

彼前一1-9;來六17,十一17-19

1. 透過神的應許我們分享了甚麼東西?
2. 亞伯拉罕證明了甚麼?

 

祈禱

天父,今天的訊息為我打開了無限的可能性,不過我也明白,我也許會因此在不相干或不適切的情況下仍要您實現應許。求您給我懂得分辨的智慧。奉耶穌的名祈求,阿們。
 
本文英文版權屬 CWR 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 讚美之泉音樂事工 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行為的改造:奉獻
辛苦勞碌
每月內省(按此)

 
經文:
帖撒羅尼迦後書三6-12

6弟兄們,我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吩咐你們,凡有弟兄不按規矩而行,不遵守從我們所受的教訓,就當遠離他。

7你們自己原知道應當怎樣效法我們。因為我們在你們中間,未嘗不按規矩而行,

8也未嘗白吃人的飯,倒是辛苦勞碌,晝夜做工,免得叫你們一人受累。

9這並不是因我們沒有權柄,乃是要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效法我們。

10我們在你們那裡的時候,曾吩咐你們說,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飯。

11因我們聽說,在你們中間有人不按規矩而行,甚麼工都不做,反倒專管閒事。

12我們靠主耶穌基督吩咐、勸戒這樣的人,要安靜做工,吃自己的飯。

 
經文背景:
在帖撒羅尼迦教會中,有信徒不願做工,而專管閒事,所以保羅勸勉信徒要照主的吩咐盡責工作,不可閒懶。
 
經文淺釋:
  1. 「不按規矩而行」(6節)─指閒懶不工作,只靠別人的勞苦維生。
  2. 「遠離他」(6節)─不是指完全的隔絕,而是不再有親密的團契生活,避免在他的罪上有份,並希望他總有一日悔改。但仍視他為兄弟。
 
經文默想:
1. 保羅為何要勞苦工作?基督的吩咐是甚麼?
2. 我們為何要遠離閒懶不作工的人?
   
 
辛苦勞碌

  「辛苦勞碌」原意是辛苦效勞和掙扎勞碌。保羅要活出一個生命的榜樣,勸戒人不要游手好閒。他為神的國日以計夜地勞碌和掙扎,盡心事奉,至死忠心。他其實有權接受信徒的供養,但他不願累著別人或給人藉口去不做事。

  今天,吃閒飯和游手好閒的人可能不多,但為神的國晝夜勞碌辛苦的人又有多少呢?我相信也是不多的。為生活勞碌,為生活掙扎的人很多。你曾見何人晝夜為神作工呢?你肯這樣地在教會中事奉嗎?

  效勞是有對象的,你為誰效勞呢?掙扎是有目標和方向的,你為些甚麼掙扎奮鬥呢?效勞和掙扎,都需要發揮你的才幹和智慧。你在教會中,是否游手好閒?你有沒有身體力行地付出神所給你的活力才幹,以回應生命並神的事工呢?不要將你的活力、技能用在無意義的工作或言行上,卻要按規矩作出貢獻,見證神的施予和保守。

 
人生應用:
我的事奉有目標和對象嗎?我是否已經盡責,按神給我的才幹貢獻在神的事工上呢?
 
靈性格言:
在崇拜中,一種繼續增長的力量潛入心靈的聖所中,一種繼續增加的同情在靈魂裡增長。崇拜即改變。  ~傅士德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第70天
念舊

「蒙恩得贖」不是掛在嘴邊的「基督徒術語」,它是我們心靈與生活轉化過來的基礎。

請您安靜地、慢慢地從心裡誦讀以下的經文。您可以重覆地誦讀,直到神的話語在您內心不斷回響。在朗讀時,請您特別留意「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豐富的恩典」這一句話。

經文
以弗所書一7-9

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豐富的恩典。這恩典是神用諸般智慧聰明,充充足足賞給我們的;都是照他自己所預定的美意,叫我們知道他旨意的奧秘…。

 
靈修指引

當保羅說:「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豐富的恩典」,他是在「念舊」──記念昔日親身經歷過的恩惠。我想,他寫這句話的時候,會想起大馬色路上及隨後的經歷,而內心定必泛起豐富的情感。…

保羅在大馬色路上奇異地被主召喚,雙目短暫失明,接著便在安靜獨處中專心向召喚他的基督祈禱,自此之後,他的人生方向及態度都改變了。…

保羅提醒我們,基於被救贖的經歷,我們開始以新的眼光、態度來看待自己、面對人生,這是極大的恩典。…我們也常這樣「念舊」嗎?…我們每當回憶「蒙恩得贖」的經歷,也會再度感觸嗎?…「蒙恩得贖」的經歷仍然激勵著我們當下的生活嗎?…

但是,頗常見的狀況是,在忙碌、競爭的氣氛下生活,人會變得機械化,感情容易麻木,又或者容易憂慮;不知怎的,信仰也變成了額外的責任,不單失卻了推動生命轉化的力量,信仰還在已經足夠勞累的生活上增加一份重擔。…

另一種情況是,我們努力走到一個相當穩妥、規矩,又自食其力的地步。意思是,我們沒有感覺到,有甚麼過犯需要被赦免,也沒有受傷的情感要醫治,亦沒有心靈、物質上的缺乏;一切都平穩、順利,這是自己辛勤、努力的成果。…

如果我們真的到了這個地步,信仰基督便不再是內心迫切所需,而把信仰保留下來,可能是為一切都很好的生活「錦上添花」,或者是為了保留一種文明、良好的「習慣」。…

我們也可能遇上這些情況嗎?……

有時候,隨著時間的流逝,信仰基督跟日常生活是會脫節的。可能的情況是,信仰成為一套詞彙、觀念、習慣,而日常生活是複雜、艱難的現實,需要吃力、辛苦地去面對。怎樣把兩者重新連起來?…

我想,很值得常常做的一件事是:「念舊」。…像保羅一樣,在獄中仍然「念舊」,他說:「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豐富的恩典」…對於保羅,坐牢是事實,但他仍然感謝基督的救贖;人是被困住了,但他的內心卻自由地書寫頌歌。…

我們也要學習常常「念舊」,重溫自己曾經如何被神救贖過來,轉去過新的生活方式。…基督不只是在大馬色路上才呼喚保羅。當保羅在獄中被困住的時候,同一位主也臨在。同樣,救贖我們的基督,不單是在昔日呼召我們悔改、信主,基督還不斷地邀請我們成長,陪伴我們走人生道路。…

請您現在就重溫自己曾經「蒙恩得贖」的經歷,並回顧多年來走過的日子,看看那位救贖您的主,其實是如何一直陪伴著您走到今天的人生地步。……

 
《誦禱心曲》版權屬譚沛泉博士所有,承蒙允許刊載。
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
 
 

紀念主

粵語 國語

第16天


讀經:   

馬太福音二十六章26至30節

26他們吃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福,就擘開遞給門徒,說:"你們拿著吃,這是我的身體。"

27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說:"你們都喝這個,

28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

29但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國裡同你們喝新的那日子。"

30他們唱了詩,就出來往橄欖山去。

逾越節的筵席在安靜和敬虔的氣氛中進行,直至耶穌突然說話,徹底改變了席上兩種食物的象徵意義。原來的意義已維持了過千年。當耶穌拿起餅來,戲劇性地賦予它新的意義時,門徒一定異常驚訝。一直以來,那餅是象徵「我們的先祖在埃及吃的苦餅」;但如今,基督卻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祂的意思並不是叫他們吃祂的肉;但這個拿起餅來吃的簡單動作,乃是表明與祂的認同和對祂的紀念。

經常有人會拿出兒女的照片來給我們看,說「這是我兒子」,我們也理解。他的兒子並不在場,在場的只是他的照片,但我們卻明白他的意思。同樣地,當基督說:「這餅是代表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拿起來,把它吃了,為的是紀念我。」也就是這個意思。

隨後,基督拿起一杯酒,也賦予它新的意義。過往,它代表在埃及所流的血;但如今,它代表基督為我們眾人,在各各他山上所流的血。它也成了神與人之間所立的新約,在這新約之下,藉著基督的血通往神的道路向世人打開。

基督談及過去,也說到未來。祂說祂不會再飲這杯,直等到祂進入神的國。保羅提醒我們,將來,基督會以王的身份再來:「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祂來。」

如今,我們有無上的特權去定期守這「主餐」。事實上這是我們的主餐,不是祂的,紀念主的死,回想救恩的代價,對我們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紀念和反省時刻。每當我們守主餐的時候,我們記得要以安靜、敬虔和感謝的心,去思想這背後主對我們的愛。

~~~~~~~~~~~~~~~~~~~~~~~~~~~~~~~~~~~~~~~~~~~~~~~~
THE TWO MEMORIALS
Day 16


Bible Reading:   

Matthew 26:26-30

26 And as they were eating, Jesus took bread, blessed and broke it, and gave it to the disciples and said, "Take, eat; this is My body."

27 Then He took the cup, and gave thanks, and gave it to them, saying, "Drink from it, all of you.

28 For this is My blood of the new covenant, which is shed for many for the remission of sins.

29 But I say to you, I will not drink of this fruit of the vine from now on until that day when I drink it new with you in My Father's kingdom."

30 And when they had sung a hymn, they went out to the Mount of Olives.

The Passover Feast was proceeding quietly and reverently until Jesus suddenly spoke up, changing the whole meaning of two of the symbols on the table. These meanings had remained the same for over thousand years. The disciples must have been greatly surprised when Jesus picked up one of the loaves of bread and dramatically gave it a new meaning. It had always stood for "the bread of affliction our fathers ate in Egypt". Now Christ said, "This is a memorial of my body which is given (broken) for you." He did not mean they were actually eating His flesh, but that the simple act of taking the bread and eating it was an act of identification and remembrance.

Often someone shows us a picture of their son or daughter. They say "This is my son" and we understand. The son is not present but the picture is. We understand what they mean. In the same way we understand what Christ meant when He said "take, eat, this is my body which is given for you. Do this in remembrance of me".

A little later Christ took a cup of wine in His hand and gave that a new meaning also. It had stood for the sheltering blood shed back in Egypt. Now it was to stand for Christ's own blood shed for them on Calvary. It was and is also a seal of the new covenant made between God and man. Under the new covenant, the way to God is open through the blood of Christ.

Christ spoke of the future as well as of the past. He said He would not drink of this cup until He came into His rightful place in the kingdom. Paul reminds us of the future when Christ will have His rightful place. He said, "As often as you eat this bread and drink this cup you are announcing the Lord's death until He comes again."

It is our privilege to regularly celebrate what we call the "Lord's Supper". Actually it is ours, not His. It can be a very meaningful time of remembrance and heart searching as we remember our Lord's death, the cost of our salvation. Whenever we partake let us do it quietly, reverently and gratefully, thinking of His love behind it all.

文章內容由個別機構或作者提供,國證網絡只負責發佈及製作,
如欲轉載或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聯絡有關機構或聯絡國證網絡代轉作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