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

2011-05-11 Devotionals Today

知信行網上團契為各主內肢體提供的每日靈糧,歡迎訂閱推介奉獻支持
《網絡天糧》查詢,請電郵:ccf@ccfellow.org

訂閱天糧 | 轉介天糧 | 修訂訂閱 | 奉獻支持


摩西──民族領袖生命之隱密處
怎樣行?
人物介紹及操練建議(按此)

 
經文:
出埃及記十五23-25,十七3-7

23到了瑪拉,不能喝那裡的水;因為水苦,所以那地名叫瑪拉。
24百姓就向摩西發怨言,說:我們喝甚麼呢?
25摩西呼求耶和華,耶和華指示他一棵樹。他把樹丟在水裡,水就變甜了。

十七3-7
3百姓在那裡甚渴,要喝水,就向摩西發怨言,說:你為甚麼將我們從埃及領出來,使我們和我們的兒女並牲畜都渴死呢?
4摩西就呼求耶和華說:我向這百姓怎樣行呢?他們幾乎要拿石頭打死我。
5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手裡拿著你先前擊打河水的杖,帶領以色列的幾個長老,從百姓面前走過去。
6我必在何烈的磐石那裡,站在你面前。你要擊打磐石,從磐石裡必有水流出來,使百姓可以喝。摩西就在以色列的長老眼前這樣行了。
7他給那地方起名叫瑪撒(就是試探的意思),又叫米利巴(就是爭鬧的意思);因以色列人爭鬧,又因他們試探耶和華,說:耶和華是在我們中間不是?

 
經文默想:
摩西面對困境,他如何處理?    
 
怎樣行?

  百姓遇見兩次「渴」的困境。第一次找了三天才找著水,但那水是苦的,他們於是感到非常失望。第二次完全找不著水,以致非常口渴,不單自己渴,兒女們也渴得痛哭了,牲畜也幾乎渴死了。在這個死亡的邊緣,他們就遷怒於摩西和亞倫,認為他們是殺死全民族的兇手,甚至想用石頭打死他們。

  摩西不知道百姓的痛苦嗎?不是的。他自己和自己的妻子兒女同樣是十分口渴的啊!但他並沒有因眼前的缺乏而埋怨神,他仍然深信神是在他們中間的。因此,他呼求耶和華:「我向這百姓怎樣行呢?」他所重視的不是水,所以他的祈禱不是「求水」。他重視如何使百姓仍然信靠神。「怎樣行」是摩西祈求的重點。所以神怎樣吩咐,他就怎樣行。神指示他把一棵樹丟在水裡,水就變甜,使「苦」境變成「甜」境;神叫他擊打磐石,那原沒有可能有水的石頭,竟然流出江河可供百萬百姓與牲畜飲用,使「不可能」成為「可能」。「出於神的話,沒有一句不帶能力的。」(路一37)這正是摩西的生命宣言。他信神的吩咐,所以就求祂的吩咐,也照祂的吩咐而行。

 
人生應用:
最近神有甚麼吩咐給我,要我照著行呢?
 
靈性格言:
生活
努力去活得有意義,並不保證就會活得容易。  ~陳尹瑩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八福

第131天

今天就來

 
「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10節)
 

經文

路加福音十九1-10

1耶穌進了耶利哥,正經過的時候,
2有一個人名叫撒該,作稅吏長,是個財主。
3他要看看耶穌是怎樣的人;只因人多,他的身量又矮,所以不得看見,
4就跑到前頭,爬上桑樹,要看耶穌,因為耶穌必從那裡經過。
5耶穌到了那裡,抬頭一看,對他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
6他就急忙下來,歡歡喜喜的接待耶穌。
7眾人看見,都私下議論說:他竟到罪人家裡去住宿。
8撒該站著對主說:主阿,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
9耶穌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因為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
10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

 

信息分享

我們再多花一天的時間來思考八福的第一福:「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我以前提過的牧者兼心理學家克拉默(Raymond Cramer)博士說,在「耶穌心理學」中,是那些有困難的人得到主人的關注。

當我們的主在地上生活時,每個人都需要祂,但只有那些知道自己需要的人才得到祂的關注。大家往往說神走向有需要的人。這個說法不對。更正確的說法是,神向那些明白和承認自己有需要的人走去。那些明白自己有需要的人,是應該得到祝賀的,他們值得羨慕,因為他們可以進入天國。

我們可以用以下的句子,來翻譯八福的第一句話,而不會破壞耶穌這句話的原意:「恭喜那些謙卑,願意承認自己有需要的人,因為他們會得到神的幫助。」相信我,天國沒有人不是「靈裡貧窮」的。如果你的手不是已倒空的,你便不能被充滿。救恩不是賺回來而是白白的領受。我們藉著恩典、透過信心才能得救。不是出於我們自己,而是神的恩賜(弗二8)。有一首古老的詩歌,歌詞是這樣有力的說:

    我手中甚麼也沒有帶,
    只是依附在你的十架……
    污穢,我飛奔到水泉;
    洗淨我,救主啊,免得我死亡。

 
「有困難的人得到主人的關注」
 

進深研究

腓三1-9;可十28;路五27-28,十八29-30

1. 保羅的態度是怎樣的?
2. 耶穌要求最初的門徒做甚麼?

 

祈禱

天父,感謝您幫助我明白,「靈裡貧窮」是承認我自己全然無助、不能自救。我沒有甚麼可以付出,但我可以接受一切。我現在謙卑地跪下接受您。阿們。
 
本文英文版權屬 CWR 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 讚美之泉音樂事工 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心的改造:尊重,憐憫,寬恕
尊重神的僕人
每月內省(按此)

 
經文:
民數記十六1-40

1利未的曾孫、哥轄的孫子、以斯哈的兒子可拉,和呂便子孫中以利押的兒子大坍、亞比蘭,與比勒的兒子安,2並以色列會中的二百五十個首領,就是有名望選入會中的人,在摩西面前一同起來,3聚集攻擊摩西、亞倫,說:「你們擅自專權!全會眾個個既是聖潔,耶和華也在他們中間,你們為甚麼自高,超過耶和華的會眾呢?」4摩西聽見這話就俯伏在地,5對可拉和他一黨的人說:「到了早晨,耶和華必指示誰是屬他的,誰是聖潔的,就叫誰親近他;他所揀選的是誰,必叫誰親近他。6可拉啊,你們要這樣行,你和你的一黨要拿香爐來。7明日,在耶和華面前,把火盛在爐中,把香放在其上。耶和華揀選誰,誰就為聖潔。你們這利未的子孫擅自專權了!」8摩西又對可拉說:「利未的子孫哪,你們聽我說!9以色列的神從以色列會中將你們分別出來,使你們親近他,辦耶和華帳幕的事,並站在會眾面前替他們當差。10耶和華又使你和你一切弟兄 ─ 利未的子孫 ─ 一同親近他,這豈為小事?你們還要求祭司的職任嗎?11你和你一黨的人聚集是要攻擊耶和華。亞倫算甚麼,你們竟向他發怨言呢?」

12摩西打發人去召以利押的兒子大坍、亞比蘭。他們說:「我們不上去!13你將我們從流奶與蜜之地領上來,要在曠野殺我們,這豈為小事?你還要自立為王轄管我們嗎?14並且你沒有將我們領到流奶與蜜之地,也沒有把田地和葡萄園給我們為業。難道你要剜這些人的眼睛嗎?我們不上去!」

15摩西就甚發怒,對耶和華說:「求你不要享受他們的供物。我並沒有奪過他們一匹驢,也沒有害過他們一個人。」16摩西對可拉說:「明天,你和你一黨的人,並亞倫,都要站在耶和華面前;17各人要拿一個香爐,共二百五十個,把香放在上面,到耶和華面前。你和亞倫也各拿自己的香爐。」18於是他們各人拿一個香爐,盛上火,加上香,同摩西、亞倫站在會幕門前。19可拉招聚全會眾到會幕門前,要攻擊摩西、亞倫;耶和華的榮光就向全會眾顯現。

20耶和華曉諭摩西、亞倫說:21「你們離開這會眾,我好在轉眼之間把他們滅絕。」22摩西、亞倫就俯伏在地,說:「神,萬人之靈的神啊,一人犯罪,你就要向全會眾發怒嗎?」23耶和華曉諭摩西說:24「你吩咐會眾說:『你們離開可拉、大坍、亞比蘭帳棚的四圍。』」

25摩西起來,往大坍、亞比蘭那裡去;以色列的長老也隨著他去。26他吩咐會眾說:「你們離開這惡人的帳棚吧,他們的物件,甚麼都不可摸,恐怕你們陷在他們的罪中,與他們一同消滅。」27於是眾人離開可拉、大坍、亞比蘭帳棚的四圍。大坍、亞比蘭帶著妻子、兒女、小孩子,都出來,站在自己的帳棚門口。28摩西說:「我行的這一切事本不是憑我自己心意行的,乃是耶和華打發我行的,必有證據使你們知道。29這些人死若與世人無異,或是他們所遭的與世人相同,就不是耶和華打發我來的。30倘若耶和華創作一件新事,使地開口,把他們和一切屬他們的都吞下去,叫他們活活地墜落陰間。

31摩西剛說完了這一切話,他們腳下的地就開了口,32把他們和他們的家眷,並一切屬可拉的人丁、財物,都吞下去。33這樣,他們和一切屬他們的,都活活地墜落陰間;地口在他們上頭照舊合閉,他們就從會中滅亡。34在他們四圍的以色列眾人聽他們呼號,就都逃跑,說:「恐怕地也把我們吞下去。」35又有火從耶和華那裡出來,燒滅了那獻香的二百五十個人。

36耶和華曉諭摩西說:37「你吩咐祭司亞倫的兒子以利亞撒從火中撿起那些香爐來,把火撒在別處,因為那些香爐是聖的。38把那些犯罪、自害己命之人的香爐,叫人錘成片子,用以包壇。那些香爐本是他們在耶和華面前獻過的,所以是聖的,並且可以給以色列人作記號。」39於是祭司以利亞撒將被燒之人所獻的銅香爐拿來,人就錘出來,用以包壇,40給以色列人作紀念,使亞倫後裔之外的人不得近前來在耶和華面前燒香,免得他遭可拉和他一黨所遭的。這乃是照耶和華藉著摩西所吩咐的。

 
經文背景:
這段經文描述可拉因誣陷摩西亞倫而受到神的懲治。
 
經文淺釋:

1. 「可拉」(1節)─ 是利未人,也是摩西的近親。
2. 「大坍、亞比蘭」(1節)─ 是屬流便支派。
3. 「分別出來」(9節)─ 指神特別揀選出來責備會幕事務的利未人,所以可拉有分於祭司的職務。

 
經文默想:
1. 可拉等人攻擊摩西、亞倫的原因和動機何在?
2. 摩西聽見那些攻擊的話後有何反應?
   
 
尊重神的僕人

  神在任何一個年代,都興起不同的僕人去完成他的使命,今天也沒有例外。因此,我們必須在主裡尊重神的僕人。在這知識爆炸的時代,信徒很容易重視一般知識,而忽視靈裡的知識和關乎生命內涵的工作,因而容易批評神的僕人!我們實在要小心,我們若是藐視神所揀選的僕人,就會受到神嚴厲的懲罰!

  神為何會對那些不尊重神僕的人那麼嚴厲呢?原來這樣的態度,不單是不尊重神的僕人,更重要的是背後其實是在藐視神(民十六30)。弟兄姊妹,若你對神的某些僕人心中常有批評,就須小心;若是出於偏見,就要改變;若是那僕人有問題,自有呼召祂的主作審判。
 
  總要尊重神的僕人,因這是代表你尊重神。

 
人生應用:
我該以甚麼態度與教會的牧者相處?我能認定他們都是神所揀選的嗎?
 
靈性格言:

一個聖潔生命的安詳、寧靜之美給世界帶來強而有力的影響,僅次於神的靈的力量。  ~巴斯各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第217天
受難是一種榮耀?

如果是一個正在受苦的人告訴我們:「受難是一種榮耀」,便會促使我們深入的反思:「這是甚麼意思?」

請您安靜下來,慢慢地從心裡誦讀以下的經文。您可以不斷重覆地誦讀,讓經文在您心中回響。在讀的時候,請特別留意「我求你們不要因我為你們所受的患難喪膽,這原是你們的榮耀。」這一句。

經文
以弗所書三7-13

我作了這福音的執事,是照神的恩賜,這恩賜是照他運行的大能賜給我的。我本來比眾聖徒中最小的還小,然而他還賜我這恩典,叫我把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傳給外邦人,又使眾人都明白,這歷代以來隱藏在創造萬物之神裡的奧祕是如何安排的,為要藉著教會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現在得知神百般的智慧。這是照神從萬世以前,在我們主基督耶穌裡所定的旨意。我們因信耶穌,就在他裡面放膽無懼,篤信不疑的來到神面前。所以,我求你們不要因我為你們所受的患難喪膽,這原是你們的榮耀。

 
靈修指引

保羅寫以弗所書的時候,正被囚禁。在當日的政治、宗教、文化處境之下,公然地傳揚耶穌從死裡復活,是以色列人的「彌賽亞」,更是宇宙的君王──基督,實屬一種「顛覆」的行動。拒絕、反對、威脅、攻擊是免不了的。保羅在哥林多後書(十一23–27)說出他所遇到過的各樣危難,如被監禁、鞭打、擲石頭,及各種危險、困苦等。…

如果保羅不是堅定相信基督,又以引領非猶太人歸信基督為一生的職召,他可以免去很多危難,日子亦會舒服多了。所以,他告訴信徒說,他受的患難是「為你們所受的」,是對的。他真的是為了自己堅持信仰、向人分享信仰而受苦。…

保羅鼓勵當代的信徒:「我求你們不要因我為你們所受的患難喪膽,這原是你們的榮耀。…」。患難使人喪膽,這是人之常情。雖然不是自己身受,但看見朋友為了幫助自己而受難,亦同樣悲痛、恐慌。所以,保羅的鼓勵是重要的。但聽了他的話,情感就複雜,因為他說:「(我為你們所受的患難)這原是你們的榮耀。」…

你受難是我的榮耀!?甚麼意思?怎麼可以?…

如果有一個人的兒子在社會上獲得驕人成就,他可以說:「他的成就是我的榮耀。」…如果有一個人的女兒是世界花式溜冰冠軍,他可以說:「她得了冠軍是我的榮耀。」…

當我們的親人、朋友遇上患難,又怎可以看成是自己的榮耀呢?…就算是一個陌生人,如果他為了自己而受難,我們亦不會說:「他為我而受的是我的榮耀。」…

怎樣去理解和接受保羅這一句「奇怪」的鼓勵說話呢?…

我聯想到一些情景:

在一個受勳儀式上,一位軍人發表演說:「…某某同志為了掩護我,被敵人圍攻殉職了,…今天,我所得的榮耀,是他為我的壯烈犧牲。」…

淑嫻是一個防止虐兒的慈善機構的創辦人。這一天,她被邀請在一個聚會中向數百人分享她工作的毅力與熱誠。她說:「…在我十四歲以前,我一直想自己是沒有用、不應該生下來的人;所以,走路是低著頭,看著地,說話吞吞吐吐,內心總是慌慌張張的。你們今天看見的我,能站在這麼多人面前說話,接受許多掌聲,是因為我的母親。(此時,淑嫻帶著淚說)每一次父親拿棍子打我,她就緊抱著我,用自己的手、腳、身體去擋。…各位朋友,母親為我而受的,成了我的驕傲,是我的榮耀。…」

朋友,保羅這句話:「(我為你們所受的患難)這原是你們的榮耀。」使您聯想起誰呢?她/他或他們曾為您承受、擔當了甚麼?……

 
《誦禱心曲》版權屬譚沛泉博士所有,承蒙允許刊載。
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
 
 

旅店的事奉

粵語 國語

第11天


讀經:   路加福音十章30至35節
這是我們第三次看這個感人的故事。今天,我們會從另一個應用的角度來研讀這個比喻。

撒瑪利亞人替傷者料理傷口之後,並非任由他留在路上,便自行離去。

我們能否從事件發生的次序來學到一些功課呢?一個旅人發現路上躺著一名受傷的陌生人,就立即上前伸出援手;在他最需要的時候,給予最適當的服侍。然後還送他到旅店療傷。這個服侍人的步驟,很值得我們反省和學習。

我們今天怎樣服侍周遭有需要的人呢?許多時候,我們會說:「來我們教會,我們會幫助你。」然而,他們是否準備好去教會呢?我們是否應該去他們那裡,在他們最需要的時候,給予適當的幫助,然後才邀請他們到教會呢?

因此,我們第一項責任是要去到人群中間服侍他們。有些人把這個行動稱為「福音預工」。在這之後,下一步便是邀請他們去「旅店」──也就是當地教會。

旅店主人見到傷者,會有甚麼反應呢?傷者被送入旅店,又會有何感覺?教會裡的信徒,看見心靈受創的人、渴望得到關心和愛的人來到他們當中,會用愛心來接待他們呢?還是只顧與認識的信徒彼此交談,忽略了新朋友的需要?

這個故事的重點並不在於傷者在旅店受到照顧,而是,如果撒瑪利亞人任由傷者留在路上,沒有把他帶到旅店給他進一步的照顧,那才是一個遺憾和悲劇。

所以,我們的事奉是要到有需要的人中間,主動幫助他們,邀請他們到我們的教會。接著的事奉,就是教會的弟兄姊妹共同事奉和接待這些有需要的人。

~~~~~~~~~~~~~~~~~~~~~~~~~~~~~~~~~~~~~~~~~~~~~~~~
THE MINISTRY OF THE INN
Day 11


Bible Reading:   Luke 10:30-35
This is our third time to read this moving story. Today can we focus on a different application without overlooking the real thrust of the story?

The Samaritan did not leave the bandaged man beside the road.

What was the order of events in the story and how can .it apply today? The stranger found a man in need and helped him. He ministered to him where he was. Then he took him to an inn. That sounds like a good sequence - good follow up.

What about ourselves and our ministry to needy souls today? Sometimes we find ourselves saying, 'Come to our church and you will be helped'. But are they ready for that? Isn't there some bandaging, some spiritual first aid we need to give them before they come?

Often our first duty is to minister to them where they are. Call them listening bandages. Sometimes this is called 'pre-evangelism'. Then when this has been done, the next step is to take them to the inn, the local church.

How did the innkeeper feel being left with a badly wounded man? How did the man feel? How would our local church re-act if a hurting soul, needing love and attention unexpectedly came in one morning? Would any of us try to show a loving welcome to that one? Or would we be too busy talking to each other?

The ministry of the inn and the inn keeper. are not the main thrust of the story, but it would have been a tragedy if the Samaritan had left the bandaged man just where he found him.

What is our ministry? To help people right where they are, then when they are ready welcome them at our church door. What about your church? What kind of a welcome would they receive?

文章內容由個別機構或作者提供,國證網絡只負責發佈及製作,
如欲轉載或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聯絡有關機構或聯絡國證網絡代轉作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