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0日 星期二

2011-05-10 Devotionals Today

知信行網上團契為各主內肢體提供的每日靈糧,歡迎訂閱推介奉獻支持
《網絡天糧》查詢,請電郵:ccf@ccfellow.org

訂閱天糧 | 轉介天糧 | 修訂訂閱 | 奉獻支持


摩西──民族領袖生命之隱密處
耶和華知道
人物介紹及操練建議(按此)

 
經文:
出埃及記十六6-8,申命記八2-5

6摩西、亞倫對以色列眾人說:到了晚上,你們要知道是耶和華將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
7早晨,你們要看見耶和華的榮耀,因為耶和華聽見你們向他所發的怨言了。我們算甚麼,你們竟向我們發怨言呢?
8摩西又說:耶和華晚上必給你們肉吃,早晨必給你們食物得飽;因為你們向耶和華發的怨言,他都聽見了。我們算甚麼,你們的怨言不是向我們發的,乃是向耶和華發的。

申命記八2-5
2你也要記念耶和華─你的神在曠野引導你這四十年,是要苦煉你,試驗你,要知道你心內如何,肯守他的誡命不肯。
3他苦煉你,任你飢餓,將你和你列祖所不認識的嗎哪賜給你吃,使你知道,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裡所出的一切話。
4這四十年,你的衣服沒有穿破,你的腳也沒有腫。
5你當心裡思想,耶和華─你神管教你,好像人管教兒子一樣。

 
經文默想:
以色列人要知道甚麼?    
 
耶和華知道

  以色列百姓是在催逼下離開埃及的,所以沒有為自己預備甚麼食物(出十二39)。經過兩個半月,所有的食物都吃盡了,當他們飢餓的時候,就向摩西發出怨言。以色列人不知道「神知道他們的需要」,更不知道「神正在苦煉他們,管教他們」,目的是「要賜更好的東西──那隱藏的嗎哪給他們」。生命不是單靠食物,食物只滿足肉體的需要;生命更需要神的話,因「祂的話就是生命」(約六63)。

  摩西卻心知「神知道」。這是摩西在四十年裡心底裡的信念:神知道過百萬百姓每天的需要,神更聽見他們每句的怨言。這信念使他放心奔走前路,毫不憂慮!更使他勇於面對百姓無情的言語傷害,毫不為自己辯屈!「我算甚麼,你們的怨言不是向我們發的,乃是向耶和華發的。」神沒有讓摩西的信念落空,果然在四十年裡每天都賜下嗎哪,他們的衣服沒有穿破,腳也沒有腫。耶和華親自供應、保護和賜福。祂是百姓的神,祂愛護他們像父親愛護兒子一樣。

  神呼籲:「你們如今要知道,我,惟有我是神,在我以外並無別神。我使人死,我使人活,我損傷,我也醫治,並無人能從我手中救出來。」(申三十二39)

 
人生應用:
為神知道你現今的需要而獻上信心的感謝。
 
靈性格言:
簡樸
我們決不可把簡樸誤作過分簡化。過分簡化的答案就表明了解不夠,因為簡樸生活既豐富又滿有秩序。  ~傅士德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八福

第130天

很多人觸摸祂……

 
「她來到耶穌背後,摸他的衣裳繸子……」(44節)
 

經文

路加福音八40-56

40耶穌回來的時候,眾人迎接他,因為他們都等候他。
41有一個管會堂的,名叫睚魯,來俯伏在耶穌腳前,求耶穌到他家裡去;
42因他有一個獨生女兒,約有十二歲,快要死了。耶穌去的時候,眾人擁擠他。
43有一個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在醫生手裡花盡了他一切養生的,並沒有一人能醫好他。
44他來到耶穌背後,摸他的衣裳繸子,血漏立刻就止住了。
45耶穌說:摸我的是誰?眾人都不承認。彼得和同行的人都說:夫子,眾人擁擁擠擠緊靠著你。(有古卷在此有:你還問摸我的是誰嗎?)
46耶穌說:總有人摸我,因我覺得有能力從我身上出去。
47那女人知道不能隱藏,就戰戰兢兢的來俯伏在耶穌腳前,把摸他的緣故和怎樣立刻得好了,當著眾人都說出來。
48耶穌對他說:女兒,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的去吧!
49還說話的時候,有人從管會堂的家裡來,說:你的女兒死了,不要勞動夫子。
50耶穌聽見就對他說:不要怕,只要信!你的女兒就必得救。
51耶穌到了他的家,除了彼得、約翰、雅各,和女兒的父母,不許別人同他進去。
52眾人都為這女兒哀哭捶胸。耶穌說:不要哭。他不是死了,是睡著了。
53他們曉得女兒已經死了,就嗤笑耶穌。
54耶穌拉著他的手,呼叫說:女兒,起來吧!
55他的靈魂便回來,他就立刻起來了。耶穌吩咐給他東西吃。
56他的父母驚奇得很;耶穌囑咐他們,不要把所作的事告訴人。

 

信息分享

今天,我想與你繼續思考基督給快樂的第一條處方:「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過去幾天,我們有提到「靈裡貧窮」這個詞不是指物質上的貧窮,而是指靈性的貧窮──我們必須樂意拋開我們的自足,張開雙手接受基督。

我們今天的經文指出有一次,耶穌經過一條路時,一大群人圍繞著祂。有一位有很大需要的婦人膽怯地走進人群去觸摸祂的衣服,當耶穌感到有能力從祂身上出去的時候,祂問道:「是誰摸我?」門徒回答說:「夫子,眾人擁擁擠擠緊靠著你。你還問摸我的是誰嗎?」耶穌說:「有人摸我。」祂知道簇擁祂和觸摸祂有很大的分別。簇擁祂的人得不到甚麼,但觸摸祂的人卻能得到一切。

每個主日,數以千計的人走到教堂聽道;他們簇擁耶穌,但永不觸摸祂。如果你是不斷簇擁耶穌,但永不觸摸祂的人,我盼望在這幾天裡,當我們默想八福那些開始的話時,你願意以肯定的個人方式去觸摸耶穌。你不妨現在就觸摸祂吧,為了求赦免,求潔淨,求勝過試探、恐懼、焦慮,求祂挪去一切妨礙你得到個人快樂的阻擋。基督在地上的時候曾經將自己給了那些需要祂的人,今天祂還會這麼做,所以停止簇擁祂,要觸摸祂。

 
「觸摸祂以求寬恕,求潔淨,求力量」
 

進深研究

可十1-16;太十四35-36,八3,八15,九29-30;路六19

1. 耶穌在一些甚麼場合觸摸別人?
2. 結果怎樣?

 

祈禱

主耶穌,我從簇擁您的人群中走近您,大膽地觸摸您──我現在就這樣做。藉著信心的觸摸,我接受您的赦免和您的能力。感謝您,親愛的主。阿們。
 
本文英文版權屬 CWR 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 讚美之泉音樂事工 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心的改造:尊重,憐憫,寬恕
敬重那為你生命勞苦的人
每月內省(按此)

 
經文:
帖撒羅尼迦前書五12-24

12弟兄們,我們勸你們敬重那在你們中間勞苦的人,就是在主裡面治理你們、勸戒你們的。13又因他們所做的工,用愛心格外尊重他們。你們也要彼此和睦。14我們又勸弟兄們,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也要向眾人忍耐。15你們要謹慎,無論是誰都不可以惡報惡;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眾人,常要追求良善。

16要常常喜樂,17不住地禱告,18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19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20不要藐視先知的講論。21但要凡事察驗,善美的要持守,22各樣的惡事要禁戒不做。

23願賜平安的神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24那召你們的本是信實的,他必成就這事。

 
經文背景:

保羅在此教導信徒在教會內個人的生活原則及細察不同的事物,並且懂得分辨和持守其中善美的教訓。

 
經文淺釋:
1. 「軟弱的人」(14節)─ 指信心不足的人,仍拘泥遵守律法的人。
2. 「先知的講論」(20節)─ 宣講神的信息的恩賜。
3. 「禁戒不作」(22節)─ 指避免那些不是出自聖靈的惡行。
 
經文默想:
1. 那一些人是勞苦治理和勸戒人的?我能體諒他們的勞苦嗎?
2. 為甚麼要格外尊重這些勞苦的人?
   
 
敬重那為你生命勞苦的人

  在你一生中,若有一個人肯為你的生命付上勞苦,這無疑是人生中最大的福氣,也可以說是死而無憾了。為生命而勞苦,很多時候是看不見的,因為這樣的勞苦,大多是心力上的勞苦。

  例如有人曾多次忍耐勸戒你,你還是未有改變,這樣的忍耐是一種勞苦。例如有人曾冒著可能會導致彼此關係決裂的風險而提醒你,這樣的提醒是勞苦。例如有人曾多次在神面前為你的生命流淚禱告,這樣的禱告是勞苦。又例如有人曾花盡時間備課,在聖經真理上教導你,這樣的教導更是一種勞苦。

  弟兄姊妹們,我們勸你們敬重勞苦的人,格外用愛心尊重他們,因為你生命中的福氣,都是從他們而來的!想一想,如何向他們表達你的敬重,在這星期便向他們作出行動吧!

 
人生應用:
有誰為我的生命勞苦呢?我能向他表達我的愛心和敬意嗎?
 
靈性格言:

看見聖潔的美麗,或真道德之美善的人,就是看見了世界上最偉大最重要的東西。 ~約拿單.愛德華滋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第216天
受難是一種榮耀?

如果是一個正在受苦的人告訴我們:「受難是一種榮耀」,便會促使我們深入的反思:「這是甚麼意思?」

請您安靜下來,慢慢地從心裡誦讀以下的經文。您可以不斷重覆地誦讀,讓經文在您心中回響。在讀的時候,請特別留意「我求你們不要因我為你們所受的患難喪膽,這原是你們的榮耀。」這一句。

經文
以弗所書三7-13

我作了這福音的執事,是照神的恩賜,這恩賜是照他運行的大能賜給我的。我本來比眾聖徒中最小的還小,然而他還賜我這恩典,叫我把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傳給外邦人,又使眾人都明白,這歷代以來隱藏在創造萬物之神裡的奧祕是如何安排的,為要藉著教會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現在得知神百般的智慧。這是照神從萬世以前,在我們主基督耶穌裡所定的旨意。我們因信耶穌,就在他裡面放膽無懼,篤信不疑的來到神面前。所以,我求你們不要因我為你們所受的患難喪膽,這原是你們的榮耀。

 
靈修指引

保羅寫以弗所書的時候,正被囚禁。在當日的政治、宗教、文化處境之下,公然地傳揚耶穌從死裡復活,是以色列人的「彌賽亞」,更是宇宙的君王──基督,實屬一種「顛覆」的行動。拒絕、反對、威脅、攻擊是免不了的。保羅在哥林多後書(十一23–27)說出他所遇到過的各樣危難,如被監禁、鞭打、擲石頭,及各種危險、困苦等。…

如果保羅不是堅定相信基督,又以引領非猶太人歸信基督為一生的職召,他可以免去很多危難,日子亦會舒服多了。所以,他告訴信徒說,他受的患難是「為你們所受的」,是對的。他真的是為了自己堅持信仰、向人分享信仰而受苦。…

保羅鼓勵當代的信徒:「我求你們不要因我為你們所受的患難喪膽,這原是你們的榮耀。…」。患難使人喪膽,這是人之常情。雖然不是自己身受,但看見朋友為了幫助自己而受難,亦同樣悲痛、恐慌。所以,保羅的鼓勵是重要的。但聽了他的話,情感就複雜,因為他說:「(我為你們所受的患難)這原是你們的榮耀。」…

你受難是我的榮耀!?甚麼意思?怎麼可以?…

如果有一個人的兒子在社會上獲得驕人成就,他可以說:「他的成就是我的榮耀。」…如果有一個人的女兒是世界花式溜冰冠軍,他可以說:「她得了冠軍是我的榮耀。」…

當我們的親人、朋友遇上患難,又怎可以看成是自己的榮耀呢?…就算是一個陌生人,如果他為了自己而受難,我們亦不會說:「他為我而受的是我的榮耀。」…

怎樣去理解和接受保羅這一句「奇怪」的鼓勵說話呢?…

我聯想到一些情景:

在一個受勳儀式上,一位軍人發表演說:「…某某同志為了掩護我,被敵人圍攻殉職了,…今天,我所得的榮耀,是他為我的壯烈犧牲。」…

淑嫻是一個防止虐兒的慈善機構的創辦人。這一天,她被邀請在一個聚會中向數百人分享她工作的毅力與熱誠。她說:「…在我十四歲以前,我一直想自己是沒有用、不應該生下來的人;所以,走路是低著頭,看著地,說話吞吞吐吐,內心總是慌慌張張的。你們今天看見的我,能站在這麼多人面前說話,接受許多掌聲,是因為我的母親。(此時,淑嫻帶著淚說)每一次父親拿棍子打我,她就緊抱著我,用自己的手、腳、身體去擋。…各位朋友,母親為我而受的,成了我的驕傲,是我的榮耀。…」

朋友,保羅這句話:「(我為你們所受的患難)這原是你們的榮耀。」使您聯想起誰呢?她/他或他們曾為您承受、擔當了甚麼?……

 
《誦禱心曲》版權屬譚沛泉博士所有,承蒙允許刊載。
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
 
 

作好鄰舍的代價

粵語 國語

第10天


讀經:   路加福音十章29至37節
詢問耶穌的律法師一定感到很驚訝,因為耶穌竟然向他講故事。可是,耶穌所講的比喻,卻清楚回答了他的問題。

比喻中有四個人。首先是一個受傷的旅人。耶穌對他的描述不多,也沒有介紹他的姓名,他的出現是要引出其他三個人對他的反應。

第二個出場的人,是一個冷漠的祭司。字面上說:「他從這條路下來。」他看見了甚麼?心中想甚麼?他可能為傷者不是自己而感謝神。但他沒有理會躺在地上的傷者,只管快快離開。

然後來了一個有趣的利未人。他想上前看看發生了甚麼事,或許他思考著要做些甚麼來改善這條僻路的治安。但最後,他還是袖手而去。

最後來了一個滿有同情心的人。他上前察看那名傷者,小心將傷者翻過來,發現他仍然活著,不過,卻是與撒瑪利亞人不相往來的猶太人。可是,這位撒瑪利亞人的同情心並沒有因此而冷卻,他看見傷者的傷口需要處理,便首先替他包紮傷口,繼而送他到最近的旅店,囑咐店主照顧他。

比喻說完了,便來到應用的部分。耶穌為何要說這個故事呢?正是為了要解答一個問題。

所以,祂對那名律法師說:「好了,朋友,故事中的哪個人遵守了律法,愛他的鄰舍呢?」

那名猶太人的律法師顯然不屑說出「撒瑪利亞人」這幾個他所恨的字眼。他只能說是那個幫助傷者的人(37節)。主耶穌便跟著說:「何不學習他的榜樣呢?」

撒瑪利亞人為了幫助那傷者,不惜打亂自己原先的計劃,耽誤了行程。倘若在這個星期或今天,神安排了一件突如其來的事情,要你去關心或幫忙他人,你會否願意更改原先的計劃,甘心樂意地回應呢?

~~~~~~~~~~~~~~~~~~~~~~~~~~~~~~~~~~~~~~~~~~~~~~~~
IT COSTS TO BE A GOOD NEIGHBOUR
Day 10


Bible Reading:   Luke10:29-37
The man questioning Christ must have been surprised. This teacher was telling a story! What's happening? But the picture the Teacher was drawing really found its mark.

The story mentions four men. First the wounded man. He is the unknown. He is the pawn in the game. What do the others do about him?

Next came the indifferent man, the priest. Literally 'he came alongside'. What did he see? What did he think? He may have even thanked God that it had not happened to him. But he walked on.

Then came the interested man, a Levite. He wanted to see, he wanted to know what happened. He probably thought 'something needs to be done about this Jericho road'.

But he himself did nothing.

Now the compassionate man arrived. Can you picture the scene? He gently turns the wounded man over and discovers he is a Jew, then that he is still alive. His compassion wasn't a passing emotion. He saw the need and tried to render first aid. Next he took the man to the nearest inn and asked for him to be looked after.

End of story? Yes, but now comes the application.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 story had been related.

'Now my friend which one fulfilled the law and showed love to his neighbour?'

The Jewish lawyer couldn't say those hated words 'The Samaritan'. All he could admit was it was the man who had helped (v.37). Our Lord said, 'Why not follow his example?'

The wounded man must have interrupted the plans of the Samaritan. Are we willing for any interruptions God might have planned for us this week? Today?

文章內容由個別機構或作者提供,國證網絡只負責發佈及製作,
如欲轉載或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聯絡有關機構或聯絡國證網絡代轉作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