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5日 星期三

2011-06-15 Devotionals Today

知信行網上團契為各主內肢體提供的每日靈糧,歡迎訂閱推介奉獻支持
《網絡天糧》查詢,請電郵:ccf@ccfellow.org

訂閱天糧 | 轉介天糧 | 修訂訂閱 | 奉獻支持


大衛──一代君王生命之柔情處
白日黑夜之約
人物介紹及操練建議(按此)

 
經文:
耶利米書卅三14-26

14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應許以色列家和猶大家的恩言必然成就。

15當那日子,那時候,我必使大衛公義的苗裔長起來;他必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義。

16在那日子猶大必得救,耶路撒冷必安然居住,他的名必稱為耶和華─我們的義。

17因為耶和華如此說:大衛必永不斷人坐在以色列家的寶座上;

18祭司、利未人在我面前也不斷人獻燔祭、燒素祭,時常辦理獻祭的事。

19耶和華的話臨到耶利米說:

20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若能廢棄我所立白日黑夜的約,使白日黑夜不按時輪轉,

21就能廢棄我與我僕人大衛所立的約,使他沒有兒子在他的寶座上為王,並能廢棄我與事奉我的祭司、利未人所立的約。

22天上的萬象不能數算,海邊的塵沙也不能斗量;我必照樣使我僕人大衛的後裔和事奉我的利未人多起來。

23耶和華的話臨到耶利米說:

24你沒有揣摩這百姓的話麼?他們說:耶和華所揀選的二族,他已經棄絕了。他們這樣藐視我的百姓,以為不再成國。

25耶和華如此說:若是我立白日黑夜的約不能存住,若是我未曾安排天地的定例,

26我就棄絕雅各的後裔和我僕人大衛的後裔,不使大衛的後裔治理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後裔;因為我必使他們被擄的人歸回,也必憐憫他們。

 
經文默想:
神與人所立的約會否動搖?    
 
白日黑夜之約

  神與大衛立約,應許必使他的後裔接續王位,並堅定他的國。這約並沒有因為歷史環境的轉變而失去效力,相反,歷史環境的變遷,只能證明神與大衛立這約的堅定不移,其效力是歷久不衰的。

  神稱這約為白日黑夜之約,只有使白日黑夜不按時輪轉,才能廢棄此約,才能使大衛的後裔不再坐在寶座上為王。自南北國分裂之後,北國以色列屢換王朝,終於主前七二二年為亞述所亡;而南國猶大卻始終一脈相承,大衛的後裔沒有停止坐在王位上。歷史證明了大衛之約的真實性。

  然而南國終於在主前五八六年亡於巴比倫之手,當時的人認為神已棄絕二國,大衛之約終於告吹,但神的永恆計劃並非那背逆的百姓所能明瞭的,他們只能從表面的國情來推斷神的心意,卻不能從神信實的本性中認定祂與人立的約永不落空。神透過先知再次申明大衛之約乃是白日黑夜之約,縱然世情多變,神仍是信實不變的。

  唯有當我們把持這「白日黑夜之約」的精神,就能夠在任何處境中仍有盼望。

 
人生應用:
我的盼望是建立在可見的現實上,還是在神的信實上?
 
靈性格言:
神的介入
只有將神介紹到生活中的每一個事件裡,所有的混亂就變得井然有序。  ~孫德生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八福

第166天

看見神

 
「誰能登耶和華的山?誰能站在他的聖所?」(3節)
 

經文

詩篇二十四1-10

1(大衛的詩。)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世界和住在其間的,都屬耶和華。

2他把地建立在海上,安定在大水之上。

3誰能登耶和華的山?誰能站在他的聖所?

4就是手潔心清、不向虛妄、起誓不懷詭詐的人。

5他必蒙耶和華賜福,又蒙救他的神使他成義。

6這是尋求耶和華的族類,是尋求你面的雅各。(細拉)

7眾城門哪,你們要抬起頭來!永久的門戶,你們要被舉起!那榮耀的王將要進來!

8榮耀的王是誰呢?就是有力有能的耶和華,在戰場上有能的耶和華!

9眾城門哪,你們要抬起頭來!永久的門戶,你們要把頭抬起!那榮耀的王將要進來!

10榮耀的王是誰呢?萬軍之耶和華,他是榮耀的王!(細拉)

 

信息分享

我們一直在談論八福中的第六福「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我們今天得多花一天的時間來思想這節經文。這福的最後一句往往被人誤解。很多人相信這句話指聖徒在天上那永恆的賞賜。丁尼生(Tennyson)在他著名的詩句中表達了這種思想:「我經過那審判台後,希望可以面對面看見我的領航員。」

不過,這句話包含的思想不只是在天堂見到神,而是在地上也見到神。看見神是表示在一切事情裡都看見神。讓我用另一種方式來表達這個意思:看不見神是找不到生命的意義,是在任何事情中都看不見目的;這種情況會給人帶來感情上的重擔和絕望,甚至會令人走上自殺之路。正如有人指出:「那些看不見『為甚麼』的人,沒有多大能量應付那些『甚麼』。」

看見神就是認識祂,感受祂的接納,明白得到赦免和更新是甚麼意思。克拉默(Raymond Cramer)表達得很美麗,他說:「清心、看見神,就是從裡面,而不是從外面來看一個染色玻璃窗。清心的人察覺到大部分人忽略的現實。他們對神是肯定的。」要看見神,便必須要清心,因為我們必須先在我們的內裡看見神、感受神,然後才能在其他地方看見祂和感受到祂。你倘若在內心看見了神,你在外面就不會看不見祂。

 
「肯定神的人就能看見神」
 

進深研究

賽六1-8;詩九十九9;來十二14;啟十五4

1.以賽亞的經驗是甚麼?
2.看見主的先決條件是甚麼?

 

祈禱

慈愛的天父,我明白一顆不潔淨的心,比一切都更容易引起不健康和惡劣的情緒。求您幫助我以感恩的心來接受您給我的處方。阿們。
 
本文英文版權屬 CWR 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 讚美之泉音樂事工 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靈的改造:敬拜,禱告,聖潔
以靈儆醒禱告
每月內省(按此)

 
經文:
馬太福音廿六36-46

36耶穌同門徒來到一個地方,名叫客西馬尼,就對他們說:「你們坐在這裡,等我到那邊去禱告。」

37於是帶著彼得和西庇太的兩個兒子同去,就憂愁起來,極其難過,

38便對他們說:「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裡等候,和我一同儆醒。」

39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禱告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40來到門徒那裡,見他們睡著了,就對彼得說:「怎麼樣?你們不能同我儆醒片時嗎?

41總要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

42第二次又去禱告說:「我父啊,這杯若不能離開我,必要我喝,就願你的意旨成全。」

43又來,見他們睡著了,因為他們的眼睛困倦。

44耶穌又離開他們去了。第三次禱告,說的話還是與先前一樣。

45於是來到門徒那裡,對他們說:「現在你們仍然睡覺安歇吧(吧;或譯嗎?)!時候到了,人子被賣在罪人手裡了。

46起來!我們走吧。看哪,賣我的人近了!」

 
經文背景:

這段經文記述耶穌在被捕前夕,與門徒在客西馬尼園的情境。當耶穌為祂即將被賣而心焦如焚之際,門徒卻睡著了,其中描述耶穌三次懇切的祈禱。

 
經文淺釋:
「客西馬尼」(36節)─位於耶路撒冷城外,橄欖山旁的一個地方。
 
經文默想:
1.耶穌祈禱時的心情是怎樣?祂說過甚麼話?
2.門徒能否與耶穌一同儆醒祈禱?為甚麼?
   
 
以靈儆醒禱告

  在儆醒與禱告的操練中,我們都要面對一場爭戰,就是聖靈與撒但的爭戰,靈與肉體的爭戰!這爭戰是那一方勝利,則在於我們決定體貼那一方面。按著肉體來說,禱告並不是它的渴望,因為禱告是屬於靈性的層面。人若只按肉體的需要來反應的話,自然不會看重禱告。然而,按著新生命裡的靈來說,卻是喜歡禱告,因為我們的靈已被潔淨,能體貼屬神的事。故此,當我們何時讓我們的靈與聖靈同工,控制自我,就能儆醒禱告,得勝撒但的迷惑。

  主耶穌在這裡指出門徒的情況,「你們心裡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心裡」原文是指靈,因此,我們明白為何很多時候我們渴想禱告,卻無法禱告,原因是我們體貼了肉體的軟弱而非靈裡的意願!請別忘記,這是一種爭戰啊!

 
人生應用:
我在禱告時心靈能儆醒嗎?我當怎樣操練才能儆醒禱告呢?
 
靈性格言:
如果你沒有痛苦的經驗,你很難嘗到快樂。  ~喬治亙德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第252天
勸告、懇求

我們在怎樣的情況下,會較為容易接納別人的意見呢?
 
請您安靜下來,慢慢地從心裡誦讀以下的經文。您可以不斷重覆地誦讀,讓經文在您心中回響。在讀的時候,請特別留意「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這一句。

經文
以弗所書四1-6

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 一神,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

 
靈修指引

保羅寫信給信徒,除了鼓勵他們堅持對基督的信仰之外,還用心地「勸勉」他們展現信仰基督的生活態度。他幾乎在每一封書信都用「勸」這個字,來表達他對信徒的關懷。在以弗所書這封信,他也是這樣的寫: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

保羅是一位律法師,信主的經歷非常戲劇性,更成為推動當時教會團體不斷擴張的重心人物,是被公認為「外邦人的使徒」,而且亦正因為他忘我地見證主而受人囚禁起來。以保羅當時的地位、知識、經歷,他有足夠的權柄去教導信徒,但卻說: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

為甚麼他用「勸」這個字呢?如果保羅說:我為主被囚的「教」你們,或者是,我為主被囚的「提」你們,也是適切的。很明顯,保羅是清楚自己對待信徒的態度。其實,他所用的「勸」這個字,英文聖經是"beg",意思是「懇求」。保羅對信徒說,我為主被囚的「懇求」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

他「懇求」信徒做的,是他們的行事為人,與蒙召的恩相稱。這並不是甚麼對保羅個人有利的事,也不是信徒額外的任務,「行事為人與蒙召的恩相稱」乃是信徒應有的本分,亦該是他們自覺去實踐的事。但保羅是「勸」,是「懇求」他們。…

有足夠條件施教,但卻用「勸勉」、「懇求」的態度。這會令受教的人感動多了。我們也許曾經遇過同樣謙柔的生命師傅,他們叮嚀的勸勉,會停留心間。…

但是,當我們要對別人說一些「正確」、「應然」、「合理」的生活操守、倫理道德、生命價值之類的道理原則,往往是本著大條道理,亢奮激昂,或以警戒、指責口吻來教訓他人。老師對學生會如此,父母對孩子也會如此;有時候朋友之間亦會如此;我們亦頗常見宗教團體裡的領袖,用同樣的態度教導信眾。我想,我們遇上不少這樣的「好心,但令人不快」的人。而當我們捫心自問,也的確曾經,甚至現在仍然用這種「由高而下」的溝通、對話態度。…

放下身段,以「勸勉」、「懇求」的態度,提出要對方成長、進步、改善,並不易為。因為,我們總認為,正確道理,你必須聽。於是,有理的人就可以「聲大又惡」。對於以「勸勉」、「懇求」的態度,我們在這方面還需要不斷的學習。…

保羅「勸勉」、「懇求」信徒去實踐應有的本分,他是多麼希望信徒生命成熟,但他又十分尊重信徒的自主性。這樣的生命師傅,一方面仰望生命之主對人的恩召,亦相信信徒內裡的良善和生命動力;於是,他以「同行者」的態度分享由衷之言,謙柔地提出成長的邀請。如果您是兒女、學生、朋友、信徒的生命師傅,也學習作他們的「同行者」吧。…

最後,您有沒有想過,可以把保羅所說,「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這一句話,看為是那位心裡柔和謙卑的主耶穌,我們生命的「同行者」,向您和我發出的成長邀請呢?……

 
《誦禱心曲》版權屬譚沛泉博士所有,承蒙允許刊載。
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
 
 

以卵擊石

粵語 國語

第15天


讀經:   

撒母耳記上十七章38至51節

38掃羅就把自己的戰衣給大衛穿上,將銅盔給他戴上,又給他穿上鎧甲。

39大衛把刀跨在戰衣外,試試能走不能走。因為素來沒有穿慣,就對掃羅說:"我穿戴這些不能走,因為素來沒有穿慣。"於是摘脫了。

40他手中拿杖,又在溪中挑選了五塊光滑石子,放在袋裡,就是牧人帶的囊裡;手中拿著甩石的機弦,就去迎那非利士人。

41非利士人也漸漸地迎著大衛來,拿盾牌的走在前頭。

42非利士人觀看,見了大衛,就藐視他,因為他年輕,面色光紅,容貌俊美。

43非利士人對大衛說:"你拿杖到我這裡來,我豈是狗呢?"非利士人就指著自己的神咒詛大衛。

44非利士人又對大衛說:"來吧!我將你的肉給空中的飛鳥、田野的走獸吃。"

45大衛對非利士人說:"你來攻擊我,是靠著刀槍和銅戟;我來攻擊你,是靠著萬軍之耶和華的名,就是你所怒罵帶領以色列軍隊的神。

46今日耶和華必將你交在我手裡。我必殺你,斬你的頭;又將非利士軍兵的屍首給空中的飛鳥、地上的野獸吃,使普天下的人都知道以色列中有神;

47又使這眾人知道耶和華使人得勝,不是用刀用槍,因為爭戰的勝敗全在乎耶和華。他必將你們交在我們手裡。"

48非利士人起身,迎著大衛前來。大衛急忙迎著非利士人,往戰場跑去。

49大衛用手從囊中掏出一塊石子來,用機弦甩去,打中非利士人的額,石子進入額內,他就仆倒,面伏於地。

50這樣,大衛用機弦甩石,勝了那非利士人,打死他;大衛手中卻沒有刀。

51大衛跑去,站在非利士人身旁,將他的刀從鞘中拔出來,殺死他,割了他的頭。非利士眾人看見他們討戰的勇士死了,就都逃跑。

你可以想像大衛穿上掃羅盔甲的有趣模樣嗎?掃羅是以色列人中最高大的,他的盔甲一定是特大尺碼,而大衛只是二十歲左右的青年。

掃羅的盔甲,跟歌利甲的盔甲一樣,都是用最堅硬的金屬造成。但大衛知道,他若要勝過眼前這個巨人,就不單需要這副盔甲。當他上前迎戰的時候,他對歌利亞說的甚麼呢?他說:「你來攻擊我,是靠著刀槍和銅戟;我來攻擊你,是靠著萬軍之耶和華的名,就是你所怒罵帶領以色列軍隊的神。」

這次的對戰實在太強弱懸殊了:年輕的大衛一手拿著牧杖,一手拿著機弦,飛跑迎戰對方的巨人戰士。

但請看第50節:「大衛勝那非利士人,打死他,大衛手中卻沒有刀」。他究竟有甚麼祕密武器呢?是神與祂同在。他知道這是神的爭戰,而神也報償他的信心。

我們今天也有同樣的祕密武器,去幫助我們面對一些力不能勝的處境。我們若信靠基督是我們的救主,神便會站在我們的身邊,我們也會站神的身邊。

我們要記著,大衛的勝利就是以色列的勝利。因著大衛擊敗敵人,所有以色列人都成為勝利者。

這對我們有甚麼意義呢?基督的勝利就是我們的勝利。神希望我們接受這個原則,分享基督的勝利,並且每天經歷這勝利的喜悅。撒但就像非利士人一樣,不會承認失敗,反會伺機再來攻擊我們;然而,我們若緊靠基督,勝利便永遠屬於我們。

反思:

基督已為我們得勝,我們有沒有分享這勝利?有否在現實生活中經歷到得勝的喜樂?

~~~~~~~~~~~~~~~~~~~~~~~~~~~~~~~~~~~~~~~~~~~~~~~~
"ONE LITTLE STONE WENT IN THE AIR"
Day 15


Bible Reading:   1 Samuel 17:38-51
Can you imagine David in Saul's armour? Saul was the tallest man in Israel. His armour would have been size XXL and David was only a teenager or in his early twenties.

Saul's armour was made of the same metals out of which Goliath's armour was made. David realized something else would be needed if the giant was to be overcome. As he approached Goliath, what did he say? "You come to me with sword and spear ...but I come against you in the name of the Lord Almighty, the God of the armies of Israel whom you have defied."

It seems an incredible encounter. A young man with a staff in one hand, a sling in the other, is running quickly to fight this giant warrior.

But look again at verse 50 "David triumphed over the Philistine ...without a sword in his hand". What was his secret weapon? God was with him. He recognized the battle was the Lord's and God honoured his faith.

We have the same weapons today when facing impossible circumstances. God is on our side and we are on His side if we are trusting in Christ as Saviour.

Also remember David's victory was Israel's victory. Every Israelite became a conqueror that day because of David's victory.

What does all this say to us? Christ's victory is our victory. God wants us to accept that principle. He wants us to share in that victory, and to know it's experience day by day. Like the Philistines who came back later again and again, in the same way Satan will not admit defeat. But victory over him is ours in Christ.

A THOUGHT FOR TODAY: Christ has given us the victory. Are we enjoying it? Are we experiencing it?

文章內容由個別機構或作者提供,國證網絡只負責發佈及製作,
如欲轉載或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聯絡有關機構或聯絡國證網絡代轉作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