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3日 星期一

2011-06-13 Devotionals Today

知信行網上團契為各主內肢體提供的每日靈糧,歡迎訂閱推介奉獻支持
《網絡天糧》查詢,請電郵:ccf@ccfellow.org

訂閱天糧 | 轉介天糧 | 修訂訂閱 | 奉獻支持


大衛──一代君王生命之柔情處
起意建殿
人物介紹及操練建議(按此)

 
經文:
撒母耳記下七1-7

1王住在自己宮中,耶和華使他安靖,不被四圍的仇敵擾亂。

2那時,王對先知拿單說:看哪,我住在香柏木的宮中,神的約櫃反在幔子裡。

3拿單對王說:你可以照你的心意而行,因為耶和華與你同在。

4當夜,耶和華的話臨到拿單說:

5你去告訴我僕人大衛,說耶和華如此說:你豈可建造殿宇給我居住呢?

6自從我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直到今日,我未曾住過殿宇,常在會幕和帳幕中行走。

7凡我同以色列人所走的地方,我何曾向以色列一支派的士師,就是我吩咐牧養我民以色列的說:你們為何不給我建造香柏木的殿宇呢?

 
經文默想:
大衛為何要建殿?他對神的心怎樣?    
 
起意建殿

  大衛與掃羅不同之處,在於掃羅只關心自己的事而大衛卻關心神的事。掃羅最關心的是自己的王位能否保住、大衛對自己有沒有威脅,卻沒有關心神是否得著榮耀,所以在掃羅在位年間,以色列民沒有在約櫃前求問神(代上十三3)。但大衛恰好相反,自定都耶路撒冷後,便希望京城成為全國的宗教中心,於是有迎約櫃進京之舉。不單如此,他更不忍心神的約櫃放在帳幕內,而自己卻住在由香帕木建成的皇宮中,所以立意要為神建殿。

  雖然神另有心意,祂寧願住在祂的子民當中,而不是住在建築物內,加上大衛的手染血太多(代上廿二7),才不許他建殿,但大衛的一番心意,卻是神所喜悅的。

  雖然大衛住在華麗的皇宮中,舒適安逸,卻沒有迷失尊重神的心,他和神的關係是經得起環境的考驗,不論患難安樂,耶和華都是他生命之首。起意建殿表明了大衛在安樂中也能奉耶和華為首,這與一般人那種在安樂中忘記神之心,實不能同日而語。

 
人生應用:
在安逸的日子裡,我有沒有忘記神?我關心自己的居所過於關心神的殿嗎?
 
靈性格言:
教會
神所最關心的,並不是教會能做甚麼,乃是教會是甚麼,是甚麼應當永遠放在做甚麼的前頭,因為我們所做的與我們是甚麼人相稱。  ~史德門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八福

第164天

神聖的淨化

 
「他名稱為奇妙策士……」(6節)
 

經文

以賽亞書九1-7

1但那受過痛苦的必不再見幽暗。從前神使西布倫地和拿弗他利地被藐視,末後卻使這沿海的路,約但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得著榮耀。

2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住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們。

3你使這國民繁多,加增他們的喜樂;他們在你面前歡喜,好像收割的歡喜,像人分擄物那樣的快樂。

4因為他們所負的重軛和肩頭上的杖,並欺壓他們人的棍,你都已經折斷,好像在米甸的日子一樣。

5戰士在亂殺之間所穿戴的盔甲,並那滾在血中的衣服,都必作為可燒的,當作火柴。

6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

7他的政權與平安必加增無窮。他必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他的國,以公平公義使國堅定穩固,從今直到永遠。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

 

信息分享

我們繼續來默想耶穌的教導,八福中的第六福:「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當中所使用的「清」字,到底有何深意?我在研究這主題時發現,希臘文的「清」,與「淨化」,是源自同一個詞根,淨化的意思是使之得以潔淨或純潔。

在心理學上,「淨化」這詞語,是用來描述一個人在信任的朋友或輔導員面前,傾出很多被壓抑的感受或思想時,那種釋放和潔淨的感覺。在合適的處境和情況下,經常這樣做的人常會感到潔淨、更新和釋放。我在輔導工作中時常見到這種情況。求助的人總是帶著內心很深的傷害到來,當他們能夠確定坐在他們面前的人,是明白他們以及是可以信任的時候,他們便會放開那些壓抑的情緒,然後舒適地坐下來說:「我的感覺完全不同了,就好像進入了我自己內心的深處,把裡面刮得乾乾淨淨。」

是甚麼東西產生這種潔淨和釋放的感覺?這很難解釋。因為個人感到的內在釋放,不是單靠分享就能得到,它是來自彼此之間一種互相信任的氛圍。當輔導員顯出了不接納或震驚時,接受輔導的人便不會有釋放(淨化)的經驗。如果真的如精神健康專家所說的那樣,只有當輔導員溫和接納,而不是嚴厲和審判的時候,別人才能有淨化的經歷,那麼很明顯地,在耶穌這位了不起的輔導員面前,我們肯定能夠有可能經歷到內心最深層的淨化了。

 
「耶穌是奇妙的心理輔導師」
 

進深研究

約壹一1-7;詩六十五3;結三十六25;亞十三1

1.我們應當怎麼走?
2.這帶來甚麼結果?

 

祈禱

親愛的主耶穌,我的輔導員和朋友,求您幫助我向您完全敞開自己,讓我可以經歷神聖的淨化。我渴望得到全然的潔淨。奉耶穌的名祈求,阿們。
 
本文英文版權屬 CWR 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 讚美之泉音樂事工 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靈的改造:敬拜,禱告,聖潔
讓聖靈替我們禱告
每月內省(按此)

 
經文:
羅馬書八26-27

26況且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

27鑒察人心的,曉得聖靈的意思,因為聖靈照著神的旨意替聖徒祈求。

 
經文背景:

保羅論及作為神的兒女,一方面得著神藉基督施行的救贖,另一方面因著聖靈的幫助印證作神兒女的身分,也得著能力過得勝的生活。這段經文闡釋聖靈如何幫助信徒及為他們祈求。

 
經文淺釋:
1.「軟弱」(26節)─可解釋作品德上不完美的地方。
2.「說不出來的歎息」(26節)─指心裡所藏的歎息。意謂聖靈在人心內的意念和工作。
 
經文默想:
1.當我們軟弱時,聖靈如何幫助我們?
2.聖靈會按甚麼意思為我們祈求?
   
 
讓聖靈替我們禱告

  有時我們禱告至一地步,會發覺自己竟不懂禱告,即不曉得在禱告中求些甚麼、說些甚麼,你有此經歷嗎?為甚麼我們不曉得怎樣禱告呢!?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的軟弱,在我們有限的智慧裡,根本沒法知道神全部的計劃,我們不能知道未來。另一方面是因為在我們所處的境況中,我們不知道甚麼是對我們有益,我們並不真正了解自己實在的需要。因此,我們要學習讓那參透神奧秘事的聖靈替我們禱告。

  禱告也像其他因救贖大工而來的美善東西一樣,都是屬於神的。祂知道人不能依靠自己的能力稱義;也知道人不能靠自己的智慧與人性知道怎樣禱告。因此,在某些時刻,我們向神也許只有一聲無言的嘆息,然後是讓我們的靈安靜地藏在聖靈裡,由祂按神的心意與計劃為我們禱告,向神說明我們的需要。

 
人生應用:
當我不懂得怎樣禱告時,有祈求聖靈為我禱告嗎?
 
靈性格言:
如果我們的禱告蒙祂垂聽和應允,我們也必須以犧牲的精神禱告。  ~瑪嘉列.格克遜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第250天
大力的神?

人信奉神,有許多原因。而我們信仰基督,又是因為甚麼?
 
請您安靜下來,慢慢地從心裡誦讀以下的經文。您可以不斷重覆地誦讀,讓經文在您心中回響。在讀的時候,請特別留意「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這一句。

經文
以弗所書三14-21

因此,我在父面前屈膝,(天上地上的各(或譯:全)家,都是從他得名。)求他按著他豐盛的榮耀,藉著他的靈,叫你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但願他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裡,得著榮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阿們!

 
靈修指引

「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這是一句相當鼓舞的話。我們也曾多聽見,信徒及教牧同工們引用這節經文來傳福音、安慰人或分享見證。…

保羅確實是說出了一句相當重要的話。讓我們想想這句話的意思。…

在正常的情況下,人總是求進步,求希望改善生活,化解困難,達成心願的。當不幸地遇上病患、困厄,就更切望化險為夷。如果「神能…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那就真是太好了。神真美好!基督教的神真好!…

這就是我們信仰這位神的「原因」、「好處」?…我們原來需要一位有「大力」(power)的神,來幫助我們「超額」完成心願?…

其實,在世界上能夠過一種「花錢不用算」或者「無憂無慮」的生活的只屬小數。大多數人都希望可以不需要「捱苦、捱窮、捱病」。至於,生離死別之苦,就是所有人都想避免的。坦白說,如果基督教的神可以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那是必然的選擇。…

當我們省察自己,知道自己內心真的有如此的想法,亦不必自責。這表明自己跟世界上大部份人一樣,希望生活過得好一點,或者是保持現有的良好生活狀態。同時,亦自我檢討,不要取笑或蔑視那些信奉其他宗教的人。…

我想:我們決定信仰基督,並不是(至少不單是)因為「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我們是被基督的愛感動了。沒有錯,我們需要生活安穩、希望免受苦痛,甚願神能眷佑;但我們更需要愛,要知道生之所屬,死之所歸。我們信仰基督,因為祂是「道路、真理、生命」,也是愛的化身。愛吸引我們、愛剛強我們、愛改變我們。…

保羅的禱文中一直都在說基督的愛。難道他卻在這裡描繪一個「大力的神」為人保平安、成大事?其實是我們忽略了,還是我們轉去尋找一位「大力的神」,所以才興奮不已的高舉「神能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呢?…

保羅是很清楚的說:「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但不要忘記,他一直是說同一位神。他在這裡說的「大力的神」,也就是他曾說,那一位「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的基督耶穌。既是同一位神,祂的「大力」(power)便不是指一種呼天喚雨、去病除魔的法力(雖然神就是擁有如此能力)。在基督耶穌身上呈現的,是愛的能力──無條件的愛、倒空自己的犧牲之愛。…

「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神的「大力」是愛;神能成就的一切是關乎愛。…

對!當神愛的「大力」在我們心裡運行,所能成就的是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神愛的「大力」幫助我們做關乎愛的事。可能我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能力、知識、忍耐、溫柔去接待某種性格或落在某種處境的人,但如果我們讓神愛的「大力」在我們心裡運行,我們便能夠成就超過自己所求所想的。如果是無法關愛別人、很難善待自己的,就讓神愛的「大力」在心裡運行吧。…

真的,當神愛的「大力」在我們心裡運行,甚至會成就「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我們求無病無痛,神卻給予歸屬的平安;我們求輝煌事業,神卻喚發內心的愛去塑造溫暖的小康之家;我們求凡事按計劃而行,神卻用愛的「大力」,使我們學習「放手」、「珍惜」。…

「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神真美好!神對我真好!……

 
《誦禱心曲》版權屬譚沛泉博士所有,承蒙允許刊載。
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
 
 

大衛對戰歌利亞

粵語 國語

第13天


讀經:   

撒母耳記上十七章1至11節

1非利士人招聚他們的軍旅,要來爭戰,聚集在屬猶大的梭哥,安營在梭哥和亞西加中間的以弗大憫。

2掃羅和以色列人也聚集,在以拉谷安營,擺列隊伍要與非利士人打仗。

3非利士人站在這邊山上,以色列人站在那邊山上,當中有谷。

4從非利士營中出來一個討戰的人,名叫歌利亞,是迦特人,身高六肘零一虎口;

5頭戴銅盔,身穿鎧甲,甲重五千舍客勒;

6腿上有銅護膝,兩肩之中背負銅戟;

7槍桿粗如織布的機軸,鐵槍頭重六百舍客勒。有一個拿盾牌的人在他前面走。

8歌利亞對著以色列的軍隊站立,呼叫說:"你們出來擺列隊伍做甚麼呢?我不是非利士人嗎?你們不是掃羅的僕人嗎?可以從你們中間揀選一人,使他下到我這裡來。

9他若能與我戰鬥,將我殺死,我們就作你們的僕人;我若勝了他,將他殺死,你們就作我們的僕人,服事我們。"

10那非利士人又說:"我今日向以色列人的軍隊罵陣。你們叫一個人出來,與我戰鬥。"

11掃羅和以色列眾人聽見非利士人的這些話,就驚惶,極其害怕。

我們今天所讀的,是最廣為人知的聖經故事嗎?它是兒童上主日學時最先聽到的故事之一。不過,令人質疑的是,大衛那時是否真的如一般故事所述只是個少年,可能他當時已經是十多歲,或是二十出頭的青年。

這個故事的每一部分都可以應用於今天。例如,我們今天的世界仍然可見到兩大陣營:神的百姓和神的敵人。第3節指出他們壁壘分明,中間有谷分隔,沒有人可以作騎牆派。

這兩個陣營的人要彼此爭戰──至今仍是一樣。一直以來,非利士人都是以色列的死敵,兩者勢不兩立。今天的世界未必會明目張膽地攻擊教會,但兩者卻絕不能為友。

兩邊陣營都有一位「勇士」。歌利亞是一個目中無人的巨人(4節),他似乎戰無不勝,且連續六個星期向以色列罵陣,極盡污衊、挑釁之能事。他是世界之王撒但的寫照。撒但的能力似乎非常強大,他的試探也似乎常常令人難以抗拒。

然而,另一邊陣營也有一個勇士。這個人理應就是掃羅,因為他不僅是王,他更是以色列人中長得最高大的。可是,掃羅因為不聽從神(十六章1和4節)而失去了屬靈的能力。他如果靠自己的力量去迎戰歌利亞,就一定被擊敗。倘若歌利亞得勝,所有以色列人便要做非利士人的奴隸了(9節)。

神卻另有計劃。祂已經預備了祂的勇士。大衛沒有從軍,留在家裡牧羊。神預備他去承擔將來的工作。大衛已作好準備,可以隨時回應神的召命,為神和祂的子民爭勝。

經文反思:

「使我們勝過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約壹五4)

~~~~~~~~~~~~~~~~~~~~~~~~~~~~~~~~~~~~~~~~~~~~~~~~
DAVID MEETS GOLIATH
Day 13


Bible Reading:   1 Samuel 17:1-11
Is this the best known of all the stories in the Bible? It is one of the first stories heard in Sunday School. It is very doubtful, however, if David was really the teenaged boy usually depicted. Possibly he was in his later teens or early twenties when this incident took place.

Every part of the story can have an up-to-date application. For example, here are the same two companies of people, whom we find in the world today - the people of God and the enemies of God. Verse 3 says there was a valley between them, a clear division. There was no middle ground.

There was a war between the two companies. There still is. The Philistines seemed to have been the most consistent and bitterest enemies the Israelites had. Today there may not always be bitter opposition by the world against the church, but there cannot be fellowship between them.

On both sides there was a "champion". Goliath was certainly a giant (v.4) and full of defiance. He seemed almost unbeatable. For six long weeks he defied the Israelites. He is a picture of Satan, the prince of the world. Satan seems so strong and his temptations seem so often irresistible.

But there is a champion on the other side too. No doubt it should have been Saul, who was not only the king, but also the tallest man in Israel. But Saul had lost his spiritual power through his disobedience (1 Samuel 16:1, 4). Had he fought Goliath in his own strength, he might have been sadly defeated. If Goliath had won the contest, all Israel would have been slaves to the Philistines (v.9).

God had other plans, however. He had his "champion" ready. David was not part of the Israelite army. He was at home minding sheep. God was preparing him for the future. David was ready to step out with God and claim the victory for God and His people.

A VERSE FOR TODAY: "This is the victory that has overcome the world, even our faith." (1 John 5:4)

文章內容由個別機構或作者提供,國證網絡只負責發佈及製作,
如欲轉載或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聯絡有關機構或聯絡國證網絡代轉作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