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7日 星期二

2011-06-07 Devotionals Today

知信行網上團契為各主內肢體提供的每日靈糧,歡迎訂閱推介奉獻支持
《網絡天糧》查詢,請電郵:ccf@ccfellow.org

訂閱天糧 | 轉介天糧 | 修訂訂閱 | 奉獻支持


大衛──一代君王生命之柔情處
錯失良機
人物介紹及操練建議(按此)

 
經文:
撒母耳記上廿四1-7

1掃羅追趕非利士人回來,有人告訴他說:大衛在隱基底的曠野。

2掃羅就從以色列人中挑選三千精兵,率領他們往野羊的磐石去,尋索大衛和跟隨他的人。

3到了路旁的羊圈,在那裡有洞,掃羅進去大解。大衛和跟隨他的人正藏在洞裡的深處。

4跟隨的人對大衛說:耶和華曾應許你說:我要將你的仇敵交在你手裡,你可以任意待他。如今時候到了!大衛就起來,悄悄地割下掃羅外袍的衣襟。

5隨後大衛心中自責,因為割下掃羅的衣襟;

6對跟隨他的人說:我的主乃是耶和華的受膏者,我在耶和華面前萬不敢伸手害他,因他是耶和華的受膏者。

7大衛用這話攔住跟隨他的人,不容他們起來害掃羅。掃羅起來,從洞裡出去行路。

 
經文默想:
大衛為何不殺掃羅?他的寬容之量從那裡來?    
 
錯失良機

  以神為生命首位的人,很多時候的行徑都是令人費解的。大衛不殺掃羅就是一例。在他的跟隨者眼中,他是愚不可及,錯失良機,而機會是一去不返的,錯過這機會的結果可能是:今日你不殺他,他日他便來殺你。但在大衛的心中,他是高舉神過於一切的,寧願放棄大好良機,承擔起日後可能的結果,也不能殺掃羅,因為他是耶和華的受膏者。

  大衛的跟隨者,以神的應許來鼓勵大衛趁機殺掃羅。這是神的應許啊!殺掃羅不過是實現了神的應許!若然大衛看不到掃羅是耶和華的受膏者,他可能真會這樣做,但他終於看見神,他尊重神過於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這種至高的崇敬是他的跟隨者所不能明白的。然而大衛卻割下了掃羅外袍的衣襟,這表示他並沒有完全為神放棄自己的機會,仍有些微保留,這保留說明大衛對神的敬畏仍未到達極至之境,但已非一般人能做到的了。

  為神放棄自己的機會,正是捨己背十架的精神!

 
人生應用:
機會一去不復返。我可有因著神而放棄大好良機?
 
靈性格言:
價值觀
要考驗人的價值觀,最佳的方法就是觀察當他們不必做任何事情之時,會做甚麼。 ~畢德生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八福

第158天

得回自己的付出

 
「懇切求善的,就求得恩惠;惟獨求惡的,惡必臨到他身。」(27節)
 

經文

箴言書十一16-31

16恩德的婦女得尊榮;強暴的男子得資財。

17仁慈的人善待自己;殘忍的人擾害己身。

18惡人經營,得虛浮的工價;撒義種的,得實在的果效。

19恆心為義的,必得生命;追求邪惡的,必致死亡。

20心中乖僻的,為耶和華所憎惡;行事完全的,為他所喜悅。

21惡人雖然連手,必不免受罰;義人的後裔必得拯救。

22婦女美貌而無見識,如同金環帶在豬鼻上。

23義人的心願盡得好處;惡人的指望致幹忿怒。

24有施散的,卻更增添;有吝惜過度的,反致窮乏。

25好施捨的,必得豐裕;滋潤人的,必得滋潤。

26屯糧不賣的,民必咒詛他;情願出賣的,人必為他祝福。

27懇切求善的,就求得恩惠;惟獨求惡的,惡必臨到他身。

28倚仗自己財物的,必跌倒;義人必發旺,如青葉。

29擾害己家的,必承受清風;愚昧人必作慧心人的僕人。

30義人所結的果子就是生命樹;有智慧的,必能得人。

31看哪,義人在世尚且受報,何況惡人和罪人呢?

 

信息分享

那些懂得憐恤的人是值得羨慕的,因為他們能夠得回自己的付出。心理學家時常指出,我們的態度和情緒是有感染力的。聖經說:「一個人若要結交朋友必須對人友善」(箴十八24,意譯)。這經文說出類似的真理。不單這樣,憐恤的態度可以鼓勵別人懂得憐恤,而憐恤人的人自己不會輕易有負面的情緒,亦不會引起別人對他的敵意。他們會得回自己所付出的。

憐恤的行為能帶來改變的力量。當你向別人表達憐恤時,亦會同時喚起對方相同的感受,從而能夠產生彼此之間的交流,使你內心更能確認憐恤的重要。憐恤不會給你帶來損失,因為你會得到能夠豐富自己生命的回報。

當然,憐恤別人並不一定能夠引發別人的正面回應,但無論有沒有這種回應,憐恤都會提升你自己的生命,令你變得更好。你有沒有留意,有這種素質的人似乎都有良好的人際關係?當他們需要別人憐恤的時候,也總會很快地得到;因為我們付出甚麼,我們能得到甚麼。願意為別人付出的人不單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也擁有良好的健康。我們必須知道,在道德上正確的事情,也同樣是有益身心的,只因為道德的法則是一體的,無論它是銘刻在我們的身體組織裡,還是記載在聖經中。

 
「憐恤令你變得更好」
 

進深研究

太十八23-35,六15;雅二13

1.耶穌在這個比喻中要教導我們甚麼?
2.這比喻是否能夠成為我們的鏡子?

 

祈禱

慈愛的天父,我在人生道路上尋覓您的腳蹤,也常常有驚訝的發現。求您幫助我跟隨您的道路、您的態度和您的生活方式。除了您以外沒有別的道路能夠建立我。阿們。
 
本文英文版權屬 CWR 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 讚美之泉音樂事工 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靈的改造:敬拜,禱告,聖潔
思念上面的事
每月內省(按此)

 
經文:
歌羅西書三1-4

1所以,你們若真與基督一同復活,就當求在上面的事;那裡有基督坐在神的右邊。

2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

3因為你們已經死了,你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裡面。

4基督是我們的生命,他顯現的時候,你們也要與他一同顯現在榮耀裡。

 
經文背景:

保羅警告歌羅西的信徒不要輕信虛假的教訓,但要積極追求有價值和永恆的事,因為凡被基督救贖的生命都是與祂聯合為一,也和祂同死同復活,直至祂再來的日子,所以信徒應在基督裡過新的生活。

 
經文淺釋:
1.「求」(1節)─是指立志決心的追求。
2.「坐在神的右邊」(1節)─指耶穌與神有同樣尊貴的地位,所以人可藉著祂而達到神面前及追尋永恆的事。
3.「思念」(2節)─指基本的動機,不是理性的分析或感情的流露。
 
經文默想:
1.那些是在上面的事?
2.怎樣才能思念上面的事?
   
 
思念上面的事

  當人犯罪墮落後,人的靈就死在罪惡過犯之中(弗二1)。但當我們接受了基督後,我們的靈就活過來(羅八10)。這樣,我們才能對神產生愛慕與敬拜。不單如此,我們的心與思念亦有了能力脫離地上的事,而集中顧念那屬乎天上的事。透過屬靈的眼睛,我們可以看到天上的榮耀,一位至大的神,坐在寶座上,我們都因祂的威嚴、權能而懾服,對祂產生敬畏和尊崇。

  可是,我們的靈有時仍會處在昏暗的狀態,沒有讓聖靈所掌管,因而活不出復活重生的樣式,既看不見天上的事,也聽不見神的聲音,生命就隨己意行,容易體貼肉體的事。這樣,失去了對神的敬畏,也失去了尊崇敬拜的心。

  信徒啊!你所思念的是甚麼呢?你的靈是受肉體的支配,或是聽從於「與基督同復活」的生命呢?唯獨思念上面的事,才能體貼神的心,向祂發出正確的敬拜!

 
人生應用:
我的心受甚麼支配,以致不能思念天上的事呢?
 
靈性格言:

當生命提昇至高峰時,也是它走向衰落的開始;然後,在衰落的至極處,新生命又顯現出來。   ~傑西迦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第244天
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

宗教的經驗、境界並非筆墨所能形容。對於文字的表述,只能用心、用意去揣摩。

請您安靜下來,慢慢地從心裡誦讀以下的經文。您可以不斷重覆地誦讀,讓經文在您心中回響。在讀的時候,請特別留意「求他…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這一句。

經文
以弗所書三14-21

因此,我在父面前屈膝,(天上地上的各(或譯:全)家,都是從他得名。)求他按著他豐盛的榮耀,藉著他的靈,叫你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但願他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裡,得著榮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阿們!

 
靈修指引

「求他…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保羅在這句禱文中表達了三幅相連的圖畫。

第一幅圖畫是,把信仰基督的人描繪成一棵植物,扎根於愛的土壤中,被愛的養份所滋養。…

第二幅圖畫延續自「扎根於愛的土壤」。當信徒的生命是植根在愛中,便進一步的能以和眾聖徒一同被基督的愛所「包圍」、「懷抱」,體認到這樣的愛是無法理解的。…

第一及第二幅圖畫都同樣要表明,人是如何密切的連於基督的愛。但是,保羅還認為不夠傳神。他再用第三幅圖畫來形容,神的愛充滿人到一個地步,是再不能容許有人與神之間的分隔。他說:「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

「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so that you may be filled with all the fullest of God)這當然是無法用人的理智去理解的一句話,因為當人被一切所充滿的神所充滿時,人根本就無法生存下去。正如人的肉眼無法接受陽光全然進入一樣,人的肉身生命又如何可以容納一位充滿一切的神呢?神既是充滿了一切,也就包括充滿人;那麼,已經一位充滿人的神又再充滿人,那是超越人的邏輯思維了。…

保羅所說的是一幅意象、一個境界。這個境界是人神全然在愛中共融、聯合。當信徒憑著信,在愛中扎根建基,不斷地投入及接受愛的包圍、懷抱,便進一步地被充滿一切的神所充滿。按正教的靈修傳統而言,這個境界早有教父提倡,就是所謂「人成為神」(Divinization)。…

不要誤會這是把人高舉到神位置上。人永遠是人。「人成為神」的意思是:神取了人的人性而成人身,人在人性之內也分享了神性;於是,靈修是發揮、展現內在的神性,而最高的境界是,「人成為神」;用保羅的說法,「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

「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或者「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只是保羅這一些「高層次」或「特別屬靈」的信徒才可以經驗到的境界嗎?我們這些每天「為口奔馳」的「世俗人」也可能踏足這般美滿的地步嗎?…

生於十六世紀西班牙的一位神契主義者,約翰十架(John of the Cross)曾經用一個生活比喻來形容「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這個意境。他說,這個人好像一根柴放在火中燒,由於柴的濕度高,起初被火燒的時候一直冒煙,及後當柴內水份逐漸蒸發時,木柴便會發出啪啪聲響和火花;最後,火繼續的燒,柴變得通紅,甚至也變成為火的一部份。就是這樣,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人。…

用保羅的說法,當一個信徒的愛心有根有基之後,再進深領悟無法理解的愛,便進而「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我想,到達這種境界的具體表現,就是一個滿有基督心腸的人,一個「披帶基督」或者是「基督活在我裡面」的人。這樣的信徒好像基督一般的充滿慈悲、信心與盼望,活潑地見證神親臨在人間。…

然而,讓愛火燒盡,要到不再是我的地步,在實際生活上,並不是浪漫的事。我想,如果要稍為體味一下「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的經驗,我們需要學習放下執著、虛心降服、接納忍耐、冒險信靠,讓神的愛火焚燒內在「非愛」的成份。…

讓我們嘗試在每天的生活中學習,讓愛火焚燒內在「非愛」的成份。例如,早上起來便讓愛引導我們當天的思想、情緒;在當天也用愛的眼光和態度對待自己、對待別人──只有愛,沒有自己!您若認真的試試,便發現這是很難做到的。…

對!這不是人所能「成就」的。保羅的祈禱是:求主…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所以,我們先要問自己:「我真的渴望經歷如此的恩典嗎?我為甚麼有這個渴望?我為甚麼不想有這種恩典?……

 
《誦禱心曲》版權屬譚沛泉博士所有,承蒙允許刊載。
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
 
 

參孫——軟弱的強人

粵語 國語

第7天


讀經:   

士師記十三章1至13節,24節

1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耶和華將他們交在非利士人手中四十年。

2那時有一個瑣拉人,是屬但族的,名叫瑪挪亞。他的妻不懷孕,不生育。

3耶和華的使者向那婦人顯現,對她說:"向來你不懷孕,不生育,如今你必懷孕,生一個兒子。

4所以你當謹慎,清酒濃酒都不可喝,一切不潔之物也不可吃。

5你必懷孕,生一個兒子,不可用剃頭刀剃他的頭,因為這孩子一出胎就歸神作拿細耳人。他必起首拯救以色列人脫離非利士人的手。"

6婦人就回去對丈夫說:"有一個神人到我面前來,他的相貌如神使者的相貌,甚是可畏。我沒有問他從哪裡來,他也沒有將他的名告訴我,

7卻對我說:'你要懷孕,生一個兒子,所以清酒濃酒都不可喝,一切不潔之物也不可吃,因為這孩子從出胎一直到死,必歸神作拿細耳人。'"

8瑪挪亞就祈求耶和華說:"主啊,求你再差遣那神人到我們這裡來,好指教我們怎樣待這將要生的孩子。"

9神應允瑪挪亞的話。婦人正坐在田間的時候,神的使者又到她那裡,她丈夫瑪挪亞卻沒有同她在一處。

10婦人急忙跑去告訴丈夫說:"那日到我面前來的人,又向我顯現。"

11瑪挪亞起來跟隨他的妻來到那人面前,對他說:"與這婦人說話的就是你嗎?"他說:"是我。"

12瑪挪亞說:"願你的話應驗。我們當怎樣待這孩子,他後來當怎樣呢?"

13耶和華的使者對瑪挪亞說:"我告訴婦人的一切事,她都當謹慎。

24後來婦人生了一個兒子,給他起名叫參孫。孩子長大,耶和華賜福與他。

參孫的一生是一個難解的謎。以他這樣一個經常偏行己意,生活又不檢點的人,神為何會使用他呢?我們今天也會問同一個問題:我們如此不配,神為何會使用我們呢?這完全是祂的恩典。倘若祂要我們變成完全的人,才使用我們,那麼,祂永遠不會使用任何人了!我們雖然有瑕疵,但神仍使用我們,我們要為此而感謝神。

聖經中最令人驚訝的事之一,就是那位經常任意而行、軟弱犯罪的大力士參孫,竟然名列希伯來書第十一章的「信心偉人榜」中。這個事實不是很令人鼓舞嗎?它再次證明神的恩典浩大。

故事是怎樣開始的呢?你也許常常聽到這樣的話:「我在一個基督徒家庭長大。」參孫也在一個信神的家庭中出生;他還未出生之前,他的父母已將他奉獻給神。著名的歷史學家約瑟夫指出,參孫的父親瑪挪亞是一個非常敬虔的人,參孫的母親也是一個蒙神揀選的女子。

神早已命定參孫要作「拿細耳人」。他一生不可喝酒,也不可吃任何葡萄製成的食物;同時,他一生不可剪髮,要任由頭髮生長。他要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人(參民六章)。

然而,在童年階段,參孫已顯出他是一個性格倔強的人。我們不知道他的父母如何管教他。平心而論,當一對夫婦是在某種不尋常或「神蹟性」的情況下獲得兒女,通常都會比較難以認真管教。

但神給予參孫一個美好的童年和特殊的祝福。請再讀第24節。那麼,他為何會變壞呢?我們只能說,他濫用了神的恩典,恃寵生驕而變壞。

最後,我們應該為神在我們每天生活中所顯的慈愛和恩典,衷心地感謝神。

~~~~~~~~~~~~~~~~~~~~~~~~~~~~~~~~~~~~~~~~~~~~~~~~
SAMSON -- THE WEAK STRONG MAN
Day 7


Bible Reading:   Judges 13:1-13 and 24
Samson's life was a riddle. How could God use a man who showed his own self-will so frequently and whose life was far from holiness? The same question could be asked today. How can God use any of us? It is only by His grace. If He waits until we are all perfect, He'd never have anyone to use! Praise God that He does use us in spite of our imperfectness.

One of the amazing facts of Scripture is that Samson, the weak and willful man with all his sins and failures, is listed in the Who's Who of Faith in Hebrews 11. Isn't that encouraging? It shows again the grace of God.

How did his story begin? You have often heard the phrase, "I was brought up in a Christian home." Samson could have said he was a child of a believing home. Even before his birth he was dedicated to God. Josephus, the Jewish historian, also mentions Manaoh as a most godly man and his wife as an exceptional woman.

He also was a Nazarite. God had said he must be. He must refrain from eating and drinking anything which came from grapes. He must let his hair grow and never have it cut. He was to be different (Numbers 6).

However, he seems to have shown the seeds and signs of a strong-willed child at a very early stage. We do not know how his parents disciplined him. Carefully speaking, we have to say that when a child comes into a home in an unusual or special way, it is often hard for the parents to really discipline that child.

God gave Samson a wonderful beginning and many remarkable blessings. Read verse 24 again. Why did he go wrong? We can only say what has been often said, 'There, but for the grace of God…..."

Thank God again today for the kindness and grace in our lives.

文章內容由個別機構或作者提供,國證網絡只負責發佈及製作,
如欲轉載或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聯絡有關機構或聯絡國證網絡代轉作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