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3日 星期四

2011-02-03 Devotionals Today

知信行網上團契為各主內肢體提供的每日靈糧,歡迎訂閱推介奉獻支持
《網絡天糧》查詢,請電郵:ccf@ccfellow.org

訂閱天糧 | 轉介天糧 | 修訂訂閱 | 奉獻支持


 

神的異象

第34天

沒有別的神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3節)
 

經文

出埃及記二十1-21

1神吩咐這一切的話說:2我是耶和華你的神,曾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
3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
4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甚麼形像彷彿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5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他,因為我耶和華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6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
7不可妄稱耶和華你神的名;因為妄稱耶和華名的,耶和華必不以他為無罪。
8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9六日要勞碌作你一切的工,10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神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牲畜,並你城裡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作;11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
12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
13不可殺人。
14不可姦淫。
15不可偷盜。
16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
17不可貪戀人的房屋;也不可貪戀人的妻子、僕婢、牛驢,並他一切所有的。

18眾百姓見雷轟、閃電、角聲、山上冒煙,就都發顫,遠遠的站立,19對摩西說:求你和我們說話,我們必聽;不要神和我們說話,恐怕我們死亡。20摩西對百姓說:不要懼怕;因為神降臨是要試驗你們,叫你們時常敬畏他,不致犯罪。 21於是百姓遠遠地站立;摩西就挨近神所在的幽暗之中。

 

信息分享

今天讓我們來繼續過去兩天思考的課題:神是我們最大的滿足。今天我們要看十誡的第一句話。

為甚麼神要說:「我是耶和華你的神……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當我們想用木頭或石頭、金或銀、名譽或財富來製造自己的神的時候,為甚麼祂總是以這話來提醒我們呢?原因是這世界確實沒有別的神。我們只是在欺騙自己。我們可以將自己獻給它們,但它們卻不能將自己獻給我們。相信我們當中很多人會發現(或許就在今天)這個世界的諸神事實上都不是神。當你將希望寄託在某些東西,用你敬拜神的精力去將自己獻給它的時候,它卻令你失望,這就是世界諸神所給予你的結果。

我記得梅厄夫人(Golda Meir)擔任以色列總理時曾經說過:「猶太人跟摩西之間存在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摩西帶領他們在曠野漂流了四十年,最後卻把他們帶到中東唯一一個沒有石油的地方。」我聽到她這樣說的時候,心想:「這正是神所要做的,神要以色列人倚靠祂,不是倚靠地上的資源。」所以,讓我再一次問你:你是否完全交托、仰望你的神?你是否認為神是你最大的滿足?還是有的時候也寄望其他的假神?要記得這一個真理:這世界確實沒有別的神。

 
「這個世界的神不是真神」
 

進深研究

出三1-21;創十五1-21

1. 神怎樣回應摩西的第一個問題?
2. 神怎樣回應摩西的第二個問題?

 

祈禱

神啊!當我從您那兒轉向別神時,求您赦免我。只有您才是神,所有的生命,無論個別還是群體,最終都必須向您下跪。我現在以喜樂和樂意的心,跪在你面前。求您讓我常常對你降服。奉主耶穌的名祈求,阿們。
 
本文英文版權屬 CWR 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 讚美之泉音樂事工 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行為的改造:分享
越肯分享越得恩典
每月內省(按此)

 
經文:
哥林多後書九1-9

1論到供給聖徒的事,我不必寫信給你們;2因為我知道你們樂意的心,常對馬其頓人誇獎你們,說亞該亞人預備好了,已經有一年了;並且你們的熱心激動了許多人。3但我打發那幾位弟兄去,要叫你們照我的話預備妥當;免得我們在這事上誇獎你們的話落了空。4萬一有馬其頓人與我同去,見你們沒有預備,就叫我們所確信的,反成了羞愧;你們羞愧,更不用說了。5因此,我想不得不求那幾位弟兄先到你們那裡去,把從前所應許的捐貲預備妥當,就顯出你們所捐的是出於樂意,不是出於勉強。

6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這話是真的。7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8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9如經上所記:他施捨錢財,賙濟貧窮;他的仁義存到永遠。

 
經文背景:
保羅寫信提醒教會有關捐助耶路撒冷貧窮信徒的事,盼望教會照他們所承諾的,也是出於甘心的態度,去準備所需的捐款。免得他和馬其頓人一同來到時,見他們並沒有預備,就叫他們和保羅都蒙羞。
 
經文淺釋:
1. 「捐貲」、「所捐的」(5節) ─ 原文指禮物。
2. 「多種的多收」(6節) ─ 指樂於施捨的人,更多得到神的賞賜。
 
經文默想:
1. 在捐助信徒的事上,應有甚麼態度?
2. 神如何祝福那樂於捐施的人?
   
 
越肯分享越得恩典

  神在我們身上的行為改造,是要使我們以前的自私自利,改變成為多多的施捨和與別人分享。祂教導我們一個分享的原則──越多種就越多收,越樂於給與就越多得著;相反地,少種就少收,越自私就越少得恩惠。

  因此,不是「給了」就變成「沒有」,而是變得「更多」,絕對不會變成「缺乏」,而是自供自給的「十分充足」,有更多的能力「多行」各樣的善事。就如主耶穌說:「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太廿五29)

  實踐這分享原則的人,必定親自經驗神豐厚的能力,祂會大量的、足夠的、源源不絕的,將所有的恩惠多多的加給我們。神先使我們滿溢、毫無缺乏,好讓我們能多多分享和行善。

 
人生應用:
我是一個樂於施捨的人嗎?我喜愛與別人分享所有嗎?
 
靈性格言:
我們必須實際學習禱告,並且為學習禱告而禱告。  ~雷文黑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第120天
欣賞的眼光

我們所看見的,不單是外在的事實本身,也反映出我們內心的本相。

請您安靜地、慢慢地從心裡誦讀以下的經文。您可以不斷重覆地誦讀,讓經文在您心中回響。在讀的時候,請特別留意「就為你們不住的感謝神」這一句。

經文
以弗所書一15-17

因此,我既聽見你們信從主耶穌,親愛眾聖徒,就為你們不住的感謝神,禱告的時候,常題到你們:求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榮耀的父,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你們,使你們真知道他。

 
靈修指引

雖然保羅是一個受嚴格訓練出身的律法師,但似乎對人有非常積極的觀點。從書信的下半都看來,當日的信徒仍然有些要改善的地方,但保羅卻在信中稱讚他們,並為他們「信從主耶穌,親愛眾聖徒」而感謝神…

保羅這種廣闊的胸襟,優雅的態度,很可能是在大馬色路上遇見主以後,逐漸培養出來的。無論如何,他那種常常看見別人優點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看人看事的觀點又如何呢?…我們總是看見別人的瑕疵或錯誤嗎?…我們也時常挑剔自己的錯誤,對自己的表現總是不滿意嗎?…

對!人是需要不斷改善、進步的,錯誤也不能縱容。…但假若我們只留意人的缺失、瑕疵,便會忽略人在學習改善、進步的過程中,亦有值得欣賞的地方。…當我們只是在別人身上找自己所期望看見的表現,便不會注意別人身上還有其他的「好東西」。…

「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放有。」…說這一句話的保羅也包括其中。…我們也可以說:「沒有完美的人,一個也沒有。」…每一個期望自己及別人做到完美地步的人,本身就有瑕疵。…

保羅明白這個道理。他甚至不避諱的說:「在罪人中,我是罪魁。」…可能是因為保羅接納自身的不足,便對別人多一份體恤,亦能欣賞他人的長處。…保羅能夠接納自身的錯謬,亦跟他在大馬色路上,遇見那位接納他的基督有關;事後,他失明了一段日子,復明以後,好像是學會了用基督的眼光看事、看人、看己。…

追求完美使人又累又氣,而且傷害人際關係;這種拒絕現實、控制生命的衝動,是損人害己的。…讓我們靜下來想想:我接納自己並不完美,也不能完美嗎?…在不完美的現實中,我能欣賞自己一些美善、優雅品格,及善長的工夫、熟練的才幹嗎?…您可以把這些優點記下來,為此感謝神,也相信神同樣的欣賞您。……

請您也在生活中學習以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您的家人、親戚、朋友。…他們不可能是沒有缺點的,但您可以看見他們還有良好、正向的另一面嗎?…當您愈向人反映他們身上那一點點美善的光芒,他們就會把那小光芒發揚光大。…如果您同樣看見自己內在一點點美善的光芒,您亦會把那小光芒發揚光大。…

如果您沒有機會親自向對方(您的家人、親戚、朋友)表達欣賞,也可以學習保羅,為他們感謝神──為他們如此的生命存在世間而感謝神。……

 
《誦禱心曲》版權屬譚沛泉博士所有,承蒙允許刊載。
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
 
 

火後有微小的聲音

 
讀經 : 列王紀上十九1-18
 

1亞哈將以利亞一切所行的和他用刀殺眾先知的事都告訴耶洗別。2耶洗別就差遣人去見以利亞,告訴他說:明日約在這時候,我若不使你的性命像那些人的性命一樣,願神明重重地降罰與我。3以利亞見這光景就起來逃命,到了猶大的別是巴,將僕人留在那裡,4自己在曠野走了一日的路程,來到一棵羅騰(小樹名,松類;下同)樹下,就坐在那裡求死,說:耶和華啊,罷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5他就躺在羅騰樹下,睡著了。有一個天使拍他,說:起來吃罷!6他觀看,見頭旁有一瓶水與炭火燒的餅,他就吃了喝了,仍然躺下。7耶和華的使者第二次來拍他,說:起來吃罷!因為你當走的路甚遠。8他就起來吃了喝了,仗著這飲食的力,走了四十晝夜,到了神的山,就是何烈山。

9他在那裡進了一個洞,就住在洞中。耶和華的話臨到他說:以利亞啊,你在這裡做甚麼?10他說: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11耶和華說:你出來站在山上,在我面前。那時耶和華從那裡經過,在他面前有烈風大作,崩山碎石,耶和華卻不在風中;風後地震,耶和華卻不在其中;12地震後有火,耶和華也不在火中;火後有微小的聲音。13以利亞聽見,就用外衣蒙上臉,出來站在洞口。有聲音向他說:以利亞啊,你在這裡做甚麼?14他說: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15耶和華對他說:你回去,從曠野往大馬色去。到了那裡,就要膏哈薛作亞蘭王,16又膏寧示的孫子耶戶作以色列王,並膏亞伯米何拉人沙法的兒子以利沙作先知接續你。17將來躲避哈薛之刀的,必被耶戶所殺;躲避耶戶之刀的,必被以利沙所殺。18但我在以色列人中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與巴力親嘴的。

 
 
火後有微小的聲音
 

  這段經文令我想到2002年夏天的一段經歷。

  那天晚上,我坐在從哈爾濱到安達的計程車上。一上車,司機很能侃。但是過第二個收費路口時,他驚呼已經講好的兩百元車資太少了,於是開始嘟嘟囔囔說這趟買賣咂了,還不夠過路費和油錢。車行近兩個小時,突然發現許多銅牛,在明亮燈光下,銅牛底座上寫:「不用揚鞭自奮蹄」。

  我覺得這情景很熟悉。仔細一想,馬上想到過去在報上看過,說東北有一個出名的「牛城」,出了一位很「牛氣」的書記,他說這個縣城每人集資百多元,就可以造很多牛,打造一條「牛街」,便可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那就可以聞名天下,若干世紀後,這裡成了文明遺址的話,這些石牛可就成了無價之寶。當時看後哈哈大笑,一晃而過,沒太在意。現在莫非到了那個著名的「牛城」?

  果然,燈火通明的「牛街」上,成百條形態各異的石牛正歡迎我們到來。司機也向我們證實這就是「牛城」。下車前,我多給了司機五十元。下車後,便發現連腳下每塊石板上都刻著石牛圖案。

  一問當地人,才知道這裡一些單位有八成職工下崗,這裡的養牛場也大都入不敷出。而每頭石牛從山東運來,造價在五萬元左右。

  這位「牛城」書記老老實實做官,為民做實事,還是轟轟烈烈搞建修,為自己撈政績,豈不昭然若揭?

  最有資格在顯赫榮耀中崩山碎石發出大聲的上帝,卻往往不發出大聲,只發出多麼微小的聲音,以致只有柔和、敏感的心靈才聽得到(王上十九12)。

  為官一任,
  造名一方;
  牛城之牛,
  實在荒唐。

 
默想 :
真理可以質樸無華,荒謬卻要打扮妖冶。
 
金句 :
那時,耶和華從那裡經過,在他面前有列風大作,崩山碎石,耶和華卻不在風中;地震後有火,耶和華也不在火中;火後有微小的聲音。(王上十九11-12)
 
本文版權屬國際福音證主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誤會

粵語 國語

第3天


讀經:   哥林多後書一章12至24節

人與人之間的誤會,特別是信徒之間的誤會,往往是教會生活中最難處理的一個問題。有些時候,我們是因為誤解了別人的話而產生誤會。另一些時候,是因為對事情一知半解而引起。而且,我們在沒有真憑實據去證明某人做錯某件事之前,往往不肯先信任他,這也會造成嚴重的誤會。

哥林多信徒不明白保羅為甚麼要改變行程。他曾答應會探訪他們,但最終卻沒有實踐承諾,究竟是甚麼原因呢?

保羅之所以改變計劃,是因為他相信那是神的旨意要他改道而行。然而,哥林多教會的某些信徒卻不接受這個解釋,結果便產生嚴重的誤會。

保羅其實有三大理由要改變行程。第一,正如之前所說,保羅相信這是神的旨意。第二,他不想再責備他們(23節)。第三,他希望他們自行處理教會紀律的問題。他向他們保證,他並非言而無信;反而,他因基督的緣故,要自己做一個有信用的人。神是信實的(18節),倘若保羅不守信用,就只會羞辱神和基督。我們今天也是一樣,倘若別人覺得信徒是不守信用的,他又怎會願意相信神呢?

聖經其中一個要旨,就是要說明神的信實。很多經文都是關乎神的信實,例如:「我們儘管失信,但神是信實的,祂不能背乎自己。」(提後二13)

這對我們有甚麼教訓呢?就是要言而有信,言出必行。倘若你不能實踐承諾,就必須讓有關人士明白你的理由。不要因為失信於人而羞辱神的聖名。

他人如果信任你,他們也比較容易相信你所宣認的神。

~~~~~~~~~~~~~~~~~~~~~~~~~~~~~~~~~~~~~~~~~~~~~~~~
MISUNDERSTANDINGS
Day 3


Bible Reading:   2 Corinthians 1:12-24
MISUNDERSTANDINGS

Misunderstandings, especially in church life, are often among the most difficult problems to deal with. Sometimes they arise from a wrong construction on what someone has said. Other times they occur because of only partial knowledge of the facts involved. Not giving a person the benefit of a doubt can also cause serious misunderstandings.

The Corinthian church could not understand Paul's change in his travel plans. He had promised to visit them but he had not kept his promise. Why?

Paul had changed his plan because he believed it was God's will to follow a different path. But some of the Corinthian Christians could not accept that explanation and a serious misunderstanding had arisen between them and Paul.

Paul had three reasons why he had changed from Plan A to Plan B. First, as he had said, it was the Lord's will. Second, he didn't want to hurt them again (v.23). The third reason was that he wanted them to deal with the matter of church discipline themselves. He assured them that he was not breaking faith with them. He wanted to be faithful for the sake of Christ. God is faithful (v.18) and if Paul acted in an unfaithful way, it would reflect on God and on Christ. It is still true today. People are not likely to trust God if they can't trust His children, are they?

The faithfulness of God is one of the great themes of the Bible. There are many verses which speak of this - "I am the Lord, I change not." "If we are faithless, he remains faithful. He cannot deny himself."

What is the lesson for us? Be true to your word. If you cannot do what you have promised, make sure that those concerned know the reason. Don't bring shame to the name of Christ by not living up to your promises.

IF PEOPLE CAN TRUST YOU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TRUST YOUR GOD.

文章內容由個別機構或作者提供,國證網絡只負責發佈及製作,
如欲轉載或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聯絡有關機構或聯絡國證網絡代轉作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