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6日 星期四

2012-04-26 Devotionals Today

知信行網上團契為各主內肢體提供的每日靈糧,歡迎訂閱推介奉獻支持
《網絡天糧》查詢,請電郵:ccf@ccfellow.org

訂閱天糧 | 轉介天糧 | 修訂訂閱 | 奉獻支持



四月二十六日
「天要顯明他的罪孽,地要興起攻擊他。」(伯廿27)


經文是論到犯罪作惡的人,無論他怎樣隱藏,或是假善,將來在審判的大日,神要顯明他一切的罪孽。如經上說:「他要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林前四5)這說明了在無所不知的神面前,人的罪孽是全然赤露敞開,不能隱藏,並要受審判。

現今,我們所有因信基督耶穌而得永生的人,雖然一生的罪已得赦免。然而,我們決不可因在恩典中而輕易犯罪。「因為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台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林後五10)所以,我們要敬畏神,遠離一切的惡事,那日得以安然見主。

經上說:「地要興起攻擊他。」這也是神對惡人的懲罰。始祖亞當犯罪之後,神說:「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你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創三18-19)後來,當以色列人出埃及時,神藉摩西警戒他們說:「你們要謹守遵行我一切的律例,典章,免得我領你們去住的那地,把你們吐出。我在你們面前所逐出的國民,你們不可隨從他們的風俗。」(利廿22-23)

歷史告訴我們,昔日迦南人犯罪極大被「地吐出去」,最後以色列人也犯罪達到罪惡貫滿時,地也將他們「吐出去」,神使他們全體被虜。這一切都成了我們的鑒戒。所以,我們要過討神喜悅、榮神益人的生活。


本文摘錄自《每日甘霖》一書,程蒙恩長老著,承蒙允准刊載。


雅各──一條微蟲生命之執著處
偏愛
人物介紹及操練建議(按此)

 
經文:
創世記三十七3-4,33-35;四十二1-4,38

3以色列原來愛約瑟過於愛他的眾子,因為約瑟是他年老生的;他給約瑟做了一件彩衣。

4約瑟的哥哥們見父親愛約瑟過於愛他們,就恨約瑟,不與他說和睦的話。

33他認得,就說:這是我兒子的外衣。有惡獸把他吃了,約瑟被撕碎了!撕碎了!

34雅各便撕裂衣服,腰間圍上麻布,為他兒子悲哀了多日。

35他的兒女都起來安慰他,他卻不肯受安慰,說:我必悲哀著下陰間,到我兒子那裡。約瑟的父親就為他哀哭。

1雅各見埃及有糧,就對兒子們說:你們為甚麼彼此觀望呢?

2我聽見埃及有糧,你們可以下去,從那裡為我們糴些來,使我們可以存活,不至於死。

3於是,約瑟的十個哥哥都下埃及糴糧去了。

4但約瑟的兄弟便雅憫,雅各沒有打發他和哥哥們同去,因為雅各說:恐怕他遭害。

38雅各說:我的兒子不可與你們一同下去;他哥哥死了,只剩下他,他若在你們所行的路上遭害,那便是你們使我白髮蒼蒼、悲悲慘慘的下陰間去了。

 
經文默想:
約瑟對雅各的生命有何影響?    
 
偏愛

  不幸的婚姻,使雅各的家早就暗藏了衝突和仇恨,加上雅各對約瑟和便雅憫的強烈鍾愛,更加劇了兄弟間的嫉妒,也因此雅各在年老的日子仍蒙受情感上極大的悲痛。

  雅各愛約瑟和便雅憫的深情,正好反映他對感情的執著,因他倆都是他至愛的妻子拉結所生。此外,他們也是他年老才得的兒子,加上約瑟的聰敏,便雅憫缺乏母愛的可憐,就更教他對他們寵愛有加。雅各留他倆陪在自己身旁,捨不得讓他們與哥哥們出外牧放;他給約瑟的彩衣,更是一件有像徵王族身份的長袍!然而愛得越深,當遭到失去與分離時,所造成的傷痛也越大。雅各就因失去約瑟而悲哀至不肯受安慰;也因在不得已時要交出便雅憫而悲痛欲絕,心靈陷於絕望……這一切都是雅各至深的愛與至極的傷痛。為何還要年老的他承受這些傷痛呢!?

  萬事互相效力,神在此要雅各明白在每一件悲傷的事裡都存有祂的教導和恩典。祂要煉淨他的執著,要他確信他的眾子都是神應許的實現。至終,神不是讓他經歷失而復得的喜樂嗎!

 
人生應用:
我在甚麼感情上有偏愛,甚至多於愛神呢?
 
靈性格言:
成長代價
不錯,人都是在成長的歷程中,而這歷程通常都是代價高昂:要付出的就是受挫、失望、悲憤,和眼淚。  ~楊牧谷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從迷惘到信靠

第116天

美好的思念

 
「……且有紀念冊在他面前,記錄那敬畏耶和華,思念他名的人。」(16節)
 

經文

瑪拉基書三8-18

8人豈可奪取神之物呢?你們竟奪取我的供物。你們卻說:我們在何事上奪取你的供物呢?就是你們在當納的十分之一和當獻的供物上。

9因你們通國的人都奪取我的供物,咒詛就臨到你們身上。

10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

11萬軍之耶和華說:我必為你們斥責蝗蟲(原文是吞噬者),不容他毀壞你們的土產。你們田間的葡萄樹在未熟之先也不掉果子。

12萬軍之耶和華說:萬國必稱你們為有福的,因你們的地必成為喜樂之地。

13耶和華說:你們用話頂撞我,你們還說:我們用甚麼話頂撞了你呢?

14你們說:事奉神是徒然的,遵守神所吩咐的,在萬軍之耶和華面前苦苦齋戒,有甚麼益處呢?

15如今我們稱狂傲的人為有福,並且行惡的人得建立;他們雖然試探神,卻得脫離災難。

16那時,敬畏耶和華的彼此談論,耶和華側耳而聽,且有記念冊在他面前,記錄那敬畏耶和華、思念他名的人。

17萬軍之耶和華說:在我所定的日子,他們必屬我,特特歸我。我必憐恤他們,如同人憐恤服事自己的兒子。

18那時你們必歸回,將善人和惡人,事奉神的和不事奉神的,分別出來。

 

信息分享

昨天我們談到哈巴谷先知思念神過去拯救的事實,我們也看到盼望和安慰因此充滿了他的心。

我們今天所處的情況其實比哈巴谷的時代要好一點,因為有更多奇妙的歷史事蹟可以讓我們專注思念。例如:神向先知所啟示的一切全都實現了。迦勒底人確實入侵猶大,將百姓擄到巴比倫。但是神在指定的時間審判了迦勒底人、毀滅他們,又帶領祂餘下的子民回到耶路撒冷去。

不過,我們還可以看得更深入,不只是專注於神怎樣令祂的百姓脫離埃及和巴比倫,更可以思念那更大的拯救,就是神預備了道路,讓我們能夠從撒但的管轄下走向天堂的大門。在舊約,獻祭的羊可以為個人或家庭提供救贖;但在新約,神的羔羊不只是為個人或家庭、而是為整個世界的罪帶來了救贖!

還有更多的事情可以讓我們專注思念,例如主勝過死亡的黑暗,並藉著祂榮耀的復活給我們永恆的保證;就是因為主活著,我們也將活著(約十四19)。這真是一個值得思念的榮耀事實。只要你願意把這些思想常常藏在心中,你肯定會意識到它們對你的感受所造成的影響。

 
「神所啟示的一切都應驗了」
 

進深研究

羅八1-39;林後九15;弗二8

1. 我們現在可以向神呼叫甚麼?
2. 耶穌基督的犧牲給我們帶來了甚麼?

 

祈禱

榮耀的天父,我來到您面前,求您幫助我在今天思念您的信實和能力。我要將我的意念給您,以致我能得著您的意念。奉基督的名字祈求,阿們。
 
本文英文版權屬 CWR 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 讚美之泉音樂事工 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心的改造:誠實,忍耐,虛心
倒空的榜樣
每月內省(按此)

 
經文:
腓立比書二5-11

5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6 他本有  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  神同等為強奪的;

7 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

8 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9 所以,  神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

10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

11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  神。

 
經文背景:
保羅勸勉信徒要效法基督虛己的榜樣。
 
經文淺釋:

1. 「神的形像」(6節)─ 擁有神一樣的本質。
2. 「強奪的」(6節)─ 堅持不放的事。
3. 「奴僕的形像」(7節)─ 基督奴僕的形像不單彰顯在順服神的事上,也表現在對人的服事上(太二十28)。

 
經文默想:

1. 從基督的榜樣,你看見甚麼是捨己?甚麼是謙卑順服?
2. 為何基督取了奴僕的形像,反得到神與人的高舉尊重?

   
 
倒空的榜樣

  在老亞當的本性裡,人最可怕的莫過於是強奪爭大的劣根性。這種劣根性使人高舉自己,甚至為得到虛浮的榮耀與權利而爭奪,陷入自私自大、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的行為裡。事實上,這種劣根性至終要引誘並驅使人走上用強奪的方法要求與神同等的地步!
  
  在面對這劣根性的問題上,基督作了最大的榜樣 ─ 倒空自己。基督本就是神,有神一切的本性,祂確實是與神同等同權的。然而祂卻連神本有的形像都捨去,甘心樂意地將自己倒空,竟為我們取了沒有主權與權利的奴僕形像,甚至卑微犧牲自己死在十字架上,成就了無比的救恩。這樣的倒空,簡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事實就是如此,只有一個肯棄絕自我的人,才不會為自己爭奪、強佔;也只有一顆將自己完全倒空的心,才能體驗得勝與豐盛。

 
人生應用:
我願意對付那強奪爭大的劣根性,效法基督的虛己嗎?
 
靈性格言:

在所有聖經的例子中,異象都是一種凜然敬畏,而非狂喜振奮的經驗。異象越強烈,在神面前就越屈服。  ~孫德生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第202天
職召的人生

是否每一個人都可能在人生中找到自己的「職召」的呢?這個問題的答案,無論「是」與「否」,會產生豐富的含義。

請您安靜下來,慢慢地從心裡誦讀以下的經文。您可以不斷重覆地誦讀,讓經文在您心中回響。在讀的時候,請特別留意「諒必你們曾聽見神賜恩給我,將關切你們的職分託付我,…」這一句。

經文
以弗所書三1-6

因此,我保羅為你們外邦人作了基督耶穌被囚的,替你們祈禱。諒必你們曾聽見神賜恩給我,將關切你們的職分託付我,用啟示使我知道福音的奧秘,正如我以前略略寫過的。你們念了,就能曉得我深知基督的奧秘。這奧秘在以前的世代沒有叫人知道,像如今藉著聖靈啟示他的聖使徒和先知一樣。這奧秘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裡,藉著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

 
靈修指引

保羅很確切的表示,他找到人生的「職召」。因為如此,他知道自己在目前和將來的日子中,該做甚麼事,往那裡去,而且清楚如何做抉擇、取捨。…

尋找到「職召」往往使人表現得「有目標」、「有方向」、「有原則」。因此,我們一般都會羨慕這樣的人。難怪做父母的,時常語重心長,甚至嚴詞督責,當子女還年幼時便教導他們去確認自己做人的目標。父母們這樣做是好的,因為子女需要指引成長;特別是當父母能夠言教身教並行,子女總會明白要為自己的人生努力和負責。…

再說「職召」,我們很容易不自覺地把「職召」跟某些性質的職業或工種「掛鉤」起來。例如,做父母的,在教導子女尋找人生目標時,總不會希望子女說:「我的理想是當一個餐廳侍應生,服務顧客。」父母心想,就算是當餐廳侍應生,也至少應該在一間五星級酒店才好。更「理想」、「合理」、「正常」的,是做一些「師」級之類的職業:例如,醫師、律師、工程師、教師、會計師,藥劑師、美容師、經濟師、治療師…等(不知道「武師」是否也被看為是「理想」的職業)。…

現實上,有沒有可能對某一個人而言,做餐廳侍應生(不管是在一般的茶餐廳或是五星級酒店)是一生的「志業」、「職召」?…如果做餐廳侍應生不可能是人生的「志業」、「職召」,那麼,做餐廳老闆或部長才算?…為甚麼我們有這樣的「分別心」?這種觀點反映著甚麼?…

既然「志業」、「職召」是有上主呼召的含義,重點是在於人領會到,所做的事情或職業,是回應上主的呼喚而做的,而不是所做的事情或職業的性質。…

我們相信,上主會呼召信徒去「傳福音」、「講見證」、「探訪病患者」、「扶助貧困弱小」、「鼓勵安慰軟弱哀慟的人」、「建立生命」等等的牧靈工作。因此,保羅做「福音的執事」,可以確定是上主所呼召他去做的。…

至於做餐廳侍應生呢?不管是在一般的茶餐廳或是在五星級酒店餐廳做侍應生,就不可能是「志業」、「職召」?那更不用說當司機、清潔工人、跟車送貨的了。…

我想,神應該沒有職業歧視,不會特別喜歡啟迪那些做「師」級職業的人的心靈。然而,事實是,公開見證自己的職業選擇的,大都是「師」級人馬,而做「傳道」、「牧師」的人分享蒙召見證,更被視為是必然的。…

我們可以容許自己這樣大膽的去想嗎?…「職召」是有上主呼召的屬靈意義,但不是狹窄的等同在人生中用上幾十年時間去做的一樣或兩樣「職業」。保羅也不是「全職」做「福音的執事」。…「職召」不是以「職業」的性質來衡量。沒有「職業」的人也可以有「職召」。…

當人在人生中,恆常地體悟、忠於上主的呼召,不管他是否有一份職業,或者是有甚麼職業,他就是踐行自己的「職召」。對有「職業」的而言,「職業」是他部份的「職召」;對沒有「職業」的,例如,家庭主婦、待業人士、成年學生、退休老人,生活本身就是「職召」;意思是在生活中體悟、忠於上主的呼召。…

這樣說來,我們更該問的是:如何好好的活現一個「職召」的人生,而不單是去尋找人生中的一個「職召」。…

您有想過,您的「職召的人生」是怎樣的呢?…您怎樣在您的人生中,聆聽基督的召喚,回應基督的召喚呢?以致到了那一天,您會借用保羅的話,對上主、對自己、對親朋說:「當跑的路,我已經跑過了…。」……

 
《誦禱心曲》版權屬譚沛泉博士所有,承蒙允許刊載。
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
 
 

愛與真理

 
讀經 : 羅馬書五1-11
 

1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

2我們又藉著他,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

3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

4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

5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

6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

7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做的。

8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9現在我們既靠著他的血稱義,就更要藉著他免去神的忿怒。

10因為我們作仇敵的時候,且藉著神兒子的死,得與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

11不但如此,我們既藉著我主耶穌基督得與神和好,也就藉著他以神為樂。

 
 
愛與真理
 

  現在中國家庭教育最大的危機是父母對孩子在物質上溺愛、在品格上忽視、在靈性上漠視。愛和真理分了家,一會兒愛孩子愛得要死,一會兒又恨得要命,根本沒有建立在神聖根基和真理基礎上的愛。

  這種人本主義的愛觀也引致對上帝之愛產生誤解。一些人心目中的上帝其實就是聖誕老人,他們認為上帝無限寬容與慈愛,對人無限接納與饒恕。

  加爾文在《基督教要義》卷二十六這樣說:「聖靈在經上這樣說:上帝是人的仇敵,直等到基督受死,才為他們恢復了上帝的恩眷(參羅五10)。」也就是說,上帝愛罪人,但決不饒恕罪,在罪人的罪還沒有基督代贖前,上帝是罪人的仇敵,祂的震怒使人生趨於空虛。罪的問題不解決,就無法真正享受上帝的聖愛,因為對污穢的罪人來說,愛的上帝所散發聖潔的光輝會置人於死地。

  只有十字架上基督的受死調和了公義與愛、真理與恩典,這樣才使公義之愛踐行愛之公義,恩典的真理流露出真理的恩典。

  沒有真理原則的愛是溺愛,
  沒有公義基礎的愛是私愛。
  如果把聖愛作為放縱藉口,
  乃因缺少基督前認罪悔改。

 
默想 :
上帝愛罪人,但恨惡罪。
 
金句 :
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五8)
 
本文版權屬國際福音證主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苦水

粵語 國語

第26天


讀經:   

出埃及記十五章22至27節

22摩西領以色列人從紅海往前行,到了書珥的曠野,在曠野走了三天,找不著水。

23到了瑪拉,不能喝那裡的水;因為水苦,所以那地名叫瑪拉。

24百姓就向摩西發怨言,說:我們喝甚麼呢?

25摩西呼求耶和華,耶和華指示他一棵樹。他把樹丟在水裡,水就變甜了。耶和華在那裡為他們定了律例、典章,在那裡試驗他們;

26又說:你若留意聽耶和華─你神的話,又行我眼中看為正的事,留心聽我的誡命,守我一切的律例,我就不將所加與埃及人的疾病加在你身上,因為我─耶和華是醫治你的。

27他們到了以琳,在那裡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樹;他們就在那裡的水邊安營。

你曾經因為缺水而有過口乾唇焦的感覺嗎?當你在荒野之地苦苦尋找水源,終於發現一口水泉,正雀躍萬分地走近,卻赫然發現只是一潭死水,你的心情會怎樣呢?這正是以色列民在這段經文中的寫照。他們來到曠野,苦無水喝,當找到水源,卻發現水苦不能喝;此刻,他們可以做甚麼呢?

三天之前,神才拯救百姓脫離法老的追兵,讓他們安然渡過了紅海。但僅僅過了三天,百姓卻似乎對神的作為全然忘記。他們不單沒有互相提醒:「神既然能夠幫助我們渡過紅海,祂現在一定能夠繼續幫助我們的」;反而又再埋怨摩西。他們的表現,仿如被寵壞的孩子,除了抱怨之外,便不懂得用其他方法來處理問題。

摩西如何回應?他是否為此而自怨自艾,就像許多領袖遇到問題時的表現一樣?或者,他是否忿然痛斥百姓一頓?這也是許多基督徒領袖常有的反應。

不,摩西並沒有這樣做。我們在第25節看到,他做了一件我們每個人遇到困難時都應該做,而百姓當時也應當做的事:他呼求神的幫助,求神指示他該怎樣做。接著,摩西就照著神的吩咐去做,結果,那苦水便立即變成可以飲用的水。這神蹟再次證明神的大能和對百姓的看顧。其後,他們繼續往前走,到以以琳之後,便發現那裡有多達十二股水泉!百姓根本不用為到不夠水喝而擔憂。

在我們的屬靈生命中,我們亦經常遇到各式的苦難和試煉,叫我們的內心充滿苦澀。然而,我們只要懂得呼求神的拯救,神定必會幫助我們。而且,祂更會進一步帶領我們,讓我們進到一個像以琳那樣的蒙福之地。

經訓:

「他使我躺?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詩篇二十三篇2節

~~~~~~~~~~~~~~~~~~~~~~~~~~~~~~~~~~~~~~~~~~~~~~~~
BITTER WATERS
Day 26


Bible Reading:   

Exodus 15: 22 - 27

22 So Moses brought Israel from the Red Sea; then they went out into the Wilderness of Shur. And they went three days in the wilderness and found no water.

23 Now when they came to Marah, they could not drink the waters of Marah, for they were bitter. Therefore the name of it was called Marah.

24 And the people complained against Moses, saying, "What shall we drink?"

25 So he cried out to the LORD, and the LORD showed him a tree. When he cast it into the waters, the waters were made sweet. There He made a statute and an ordinance for them, and there He tested them,

26 and said, "If you diligently heed the voice of the LORD your God and do what is right in His sight, give ear to His commandments and keep all His statutes, I will put none of the diseases on you which I have brought on the Egyptians. For I am the LORD who heals you."

27 Then they came to Elim, where there were twelve wells of water and seventy palm trees; so they camped there by the waters.

Have you ever been in a place where you became terribly thirsty, because you couldn't find water? Have you ever come across a water hole that contained only bad water? If you have, you can imagine what it was like for the people of Israel after they had crossed the Red Sea. They found water but it was so bitter they could not drink it. What could they do?

This was only three days after God's marvellous deliverance of the people at the Red Sea. Only three days and already they had forgotten what God had done. Instead of saying to each other, 'Remember how God helped us at the Red Sea, he must be able to help us here', they once more complained to Moses. They were like spoiled children who couldn't think of anything else to do.

What did Moses do? Did he blame himself for what had happened? Many leaders do that when things go wrong. Did he turn on the people and scold them? Again many Christian leaders will do that.

No, verse 25 tells us that Moses did what we all should do and what the people themselves should have done. He turned to God and said, 'Lord show me what to do'. God told him and the miraculous result was proof again of God's power and of his care for his people. Later they went on to Elim, where there was enough water for all.

In our spiritual experiences, it may often be like that. There will come bitter times of hardship and testing. But if we ask God for his help, he will gladly give it. He won't leave us there either, but will lead us on into places of blessing which will be like Elim for us.

A VERSE FOR TODAY:

He leads me beside the still waters.

Psalm 23:2

文章內容由個別機構或作者提供,國證網絡只負責發佈及製作,
如欲轉載或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聯絡有關機構或聯絡國證網絡代轉作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