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0日 星期六

2011-12-10 Devotionals Today

知信行網上團契為各主內肢體提供的每日靈糧,歡迎訂閱推介奉獻支持
《網絡天糧》查詢,請電郵:ccf@ccfellow.org

訂閱天糧 | 轉介天糧 | 修訂訂閱 | 奉獻支持


但以理──為異象禱告到老
神子伴行
人物介紹及操練建議(按此)

 
經文:

但以理書三19-27

19當時,尼布甲尼撒怒氣填胸,向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變了臉色,吩咐人把窯燒熱,比尋常更加七倍;

20又吩咐他軍中的幾個壯士,將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捆起來,扔在烈火的窯中。

21這三人穿著褲子、內袍、外衣,和別的衣服,被捆起來扔在烈火的窯中。

22因為王命緊急,窯又甚熱,那抬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的人都被火燄燒死。

23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這三個人都被捆著落在烈火的窯中。

24那時,尼布甲尼撒王驚奇,急忙起來,對謀士說:我捆起來扔在火裡的不是三個人麼?他們回答王說:王啊,是。

25王說:看哪,我見有四個人,並沒有捆綁,在火中遊行,也沒有受傷;那第四個的相貌好像神子。

26於是,尼布甲尼撒就近烈火窯門,說:至高神的僕人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出來,上這裡來罷!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就從火中出來了。

27那些總督、欽差、巡撫,和王的謀士一同聚集看這三個人,見火無力傷他們的身體,頭髮也沒有燒焦,衣裳也沒有變色,並沒有火燎的氣味。

 
經文默想:
信靠神的人與一般人有何分別?    
 
神子伴行

  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被扔入火窯,顯然他們的生命正在極度危險當中,但神拯救的手卻仍未見介入,也沒有任何神蹟發生,他們的禱告似乎是落空了、失敗了。

  可是表面失敗了的禱告,卻成就了更榮耀的結果。他們的禱告實際已達到神的面前,只是神用了超越他們可以想像的行動,使他們獲得拯救和祝福。他們在火窯中親身經歷到神的同在,有「像神子」的使者與他們一起在火中遊行,保護他們。他們好像進入了另一個境界,不但沒有被火燒,更可與神面對面交往,這確是一個完全不能想像的禱告結果。

  沒有「即或不然」的信念和禱告,就不能經歷這般榮耀的結果。超越死亡、在火中與神子遊行的事實,告訴我們不要用我們的頭腦限制神工作的方式,也不要隨便放棄神給予的屬靈原則,總要對神有不疑惑的信念,專一以禱告面對種種危機,這無疑是最佳並最有效的方法。只要信靠神,祂必與我們同行,伴我們度過人生不同的危難和逆境。

 
人生應用:
我曾在危難中經歷過神的同在嗎?對我的生命有甚麼影響?
 
靈性格言:
禱告
禱告的精髓是人的旨意與神旨意的聯合,但是,只能以「自我意志」及「注意自我」的降服為基礎。  ~麥亞瑟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從天上賜下的復興

第344天

「蘭菲爾」的故事

 
「因我為你的殿心裡焦急,如同火燒……」(9節)
 

經文

詩篇六十九1-15

1(大衛的詩,交與伶長。調用百合花。)神啊,求你救我!因為眾水要淹沒我。

2我陷在深淤泥中,沒有立腳之地;我到了深水中,大水漫過我身。

3我因呼求困乏,喉嚨發乾;我因等候神,眼睛失明。

4無故恨我的,比我頭髮還多;無理與我為仇、要把我剪除的,甚為強盛。我沒有搶奪的,要叫我償還。

5神啊,我的愚昧,你原知道;我的罪愆不能隱瞞。

6萬軍的主─耶和華啊,求你叫那等候你的,不要因我蒙羞!以色列的神啊,求你叫那尋求你的,不要因我受辱!

7因我為你的緣故受了辱罵,滿面羞愧。

8我的弟兄看我為外路人;我的同胞看我為外邦人。

9因我為你的殿心裡焦急,如同火燒,並且辱罵你人的辱罵都落在我身上。

10我哭泣,以禁食刻苦我心;這倒算為我的羞辱。

11我拿麻布當衣裳,就成了他們的笑談。

12坐在城門口的談論我;酒徒也以我為歌曲。

13但我在悅納的時候向你─耶和華祈禱。神啊,求你按你豐盛的慈愛,憑你拯救的誠實應允我!

14求你搭救我出離淤泥,不叫我陷在其中;求你使我脫離那些恨我的人,使我出離深水。

15求你不容大水漫過我,不容深淵吞滅我,不容坑坎在我以上合口。

 

信息分享

我們昨天提到「復興禱告」其中一個特點是「充滿熱誠」的,今天我們繼續思想這一點。我想向你分享熱誠禱告的其中一個例子,是源自一個發生在十九世紀中葉紐約大復興的故事。

1857年7月1日,有一位被形容為「溫和及熱誠的商人」耶利米.蘭菲爾(Jeremiah Lanphier),接受了委任,成為在紐約的荷蘭改革教會的宣教士。蘭菲爾決定舉行中午禱告會,就發派了傳單出去邀請其他人前來參加這個逢週三午間舉行的禱告會。第一次聚會有六人出席,第二個星期來了二十人,而第三個星期超過了四十人。於是,他決定每天都舉行禱告會,在數月之內,每天都有一萬人在城中聚集禱告,這樣便開始了紐約的靈性大覺醒,後來漫延到整個美國,更在1859年越洋傳到英國。這種熱烈的禱告,是在復興前開始的,往往是由某一地區的某一個人開始,然後擴展開去,據我所知沒有一次復興不是以這種形式展開的。

我們如何解釋這種異常的、在復興前緊抓神百姓的「禱告之靈」呢?是甚麼令他們盡可能出席更多的禱告會,並且願意懇切地向神傾心吐意?只有一個具說服力的解釋,那就是:這是一種超自然的現象。復興的心靈是超越心理學或社會學所能解釋的。有一句話說得很好:若我們在禱告中有偉大的意向,神必會多加注意。

 
「神注意我們的意向」
 

進深研究

徒三1-10,四24,十二12,二十一5

1. 彼得和約翰到哪裡去?
2. 結果怎麼樣?

 

祈禱

天父,我曾祈求您讓我在禱告中更有熱誠,我現在便願意在禱告中進深,我要伸出空空的雙手來領受您聖靈的充滿。從現在開始,我的禱告生命將會由聖靈所教導、所引領。阿們。
 
本文英文版權屬 CWR 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 讚美之泉音樂事工 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行為的改造:奉獻
讓基督時刻顯大
每月內省(按此)

 
經文:
腓立比書一20

20照著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沒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膽,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

 
經文背景:
保羅當時為主的緣故坐監,但生死再不是他最關心的事情,而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讓基督在他身上得榮耀。
 
經文淺釋:
「顯大」(20節)─可譯作「讓主被尊為大」或「被高舉」。
 
經文默想:
1. 保羅要「凡事放膽」的原因是甚麼?
2. 甚麼事情基督徒必須放膽面對?
   
 
讓基督時刻顯大

  保羅對自己人生的價值與使用,都有積極、肯定而專一的盼望──就是希望能獻上自己整個生命,讓基督顯明出來。保羅相信生命既在神手中,生命的每一刻就都屬於神,就是生與死都能成為神工作的時機。

  因此,保羅並不以性命為念,他已置生死於度外,多活一刻與少活一刻都沒有相干,要緊的是神能否在自己身上得榮耀、被傳揚。所以保羅竭盡所能,把生命的每一個時刻獻上,用以榮耀基督。

  甚麼是奉獻時間給神的具體行動呢?答案就是決意獻呈整個生命給神,把握身邊每一個可以為福音作見證的機會;勇於發真理之言、敢於公開承認基督、宣講基督十字架大愛的道理;藉著身體力行,使人看見所傳的基督。無論是生、是死,都趁時救人,高舉基督的權能。

 
人生應用:
別人能在我身上看見基督嗎?我有沒有把握生命的每一時刻來傳講基督?
 
靈性格言:
一個人只有對他眼前的世界感到厭煩,才會開始對恩典的世界產生興趣。  ~畢德生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第64天
尋找名份

神知道人活在世上要尋找「名份」,祂邀請我們珍惜自己是「天父子女」的身份。

請您安靜地、慢慢地從心裡誦讀以下的經文。您可以重覆地誦讀,直到神的話語在您內心不斷回響。在朗讀時,請您特別留意「得兒子的名分」這一句話。

經文
以弗所書一3-6

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他在基督裡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使他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讚;這恩典是他在愛子裡所賜給我們的。

 
靈修指引

上主因為愛我們,賜我們兒子的「名分」,這實在是一份福氣。上主知道我們做人需這一個「身份」。…

人不單需要吃和喝,還要尋求做人的意義。這是「萬物之靈」的人類所具有的其中一個特點。哲學家及宗教信仰者會說:「沒有意義的人生是枉費了光陰。」…「意義」是抽象的東西。或說,「意義」本身根本不是「東西」,雖然它有時候跟物質的「東西」關連起來。…

其中一樣能夠賦予人生命「意義」的是「身份」。雖然「身份」本身是非物質的「東西」,它對人有極大影響。…

不管是少年抑或老年,人需要追求及確認自己的「身份」。「身份」幫助我們在人群中認識自己是誰,也知道自己該如何與人交往,及辨別自己的權力和義務。因此,「身份」危機並非小事。把一個人的「身份」取消或收回,就等同叫那人消失。如果父母對孩子說:「我不再認你是我的孩子。」,這是傷心、可怕的懲罰。…

人生在世的過程中,因應不同的階段及經歷而擁有不同的「身份」,如子女、父母、學生、老師、職員、僱主、教授、醫生、牧師、律師、孫子孫女、祖父祖母、裁判員、參賽者、售貨員、顧客、業主、租客等等。這些「身份」是會轉變的,有些甚至會消失。…

當我們不斷年長,在社會上、關係上的「身份」會愈來愈少,我們憑著這些身份而得的意義,亦逐漸減少。當我們快將與世長辭之際,在呼出最後一口氣之間,,一切在人生過程中擁有過的「身份」都不再給予我們「意義」了。但那時候,我們仍然是「天父的子女」!…

我們生,是「天父的子女」,我們死,也是「天父的子女」。「天父子女」這個「身份」不會取消或無效;我們是「天父子女」這個「身份」,乃是在創世之先經已預定的,我們是活在世上,但卻同時是住在永恆之父的家裡。…

請您靜下來,讓心靈回歸於天父懷內,享受被愛的幸福,心中慢慢重覆地祈禱:「我是天父的子女,生活在天父的世界!」…請您慢慢做這樣的心禱,隨著呼吸,內心祈禱,直至音樂完結為止。……

 
《誦禱心曲》版權屬譚沛泉博士所有,承蒙允許刊載。
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
 
 

跟隨基督的腳蹤

粵語 國語

第10天


讀經:   

馬可福音十章46至52節

46到了耶利哥,耶穌同門徒並許多人出耶利哥的時候,有一個討飯的瞎子,是底買的兒子巴底買,坐在路旁。

47他聽見是拿撒勒的耶穌,就喊著說:"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

48有許多人責備他,不許他做聲。他卻越發大聲喊著說:"大衛的子孫哪,可憐我吧!"

49耶穌就站住,說:"叫過他來。"他們就叫那瞎子,對他說:"放心!起來,他叫你啦。"

50瞎子就丟下衣服,跳起來,走到耶穌那裡。

51耶穌說:"要我為你做甚麼?"瞎子說:"拉波尼(註:就是夫子),我要能看見!"

52耶穌說:"你去吧,你的信救了你了。"瞎子立刻看見了,就在路上跟隨耶穌。

基督使拉撒路復活後,受到猛烈的攻擊,以致基督再次離開耶路撒冷。祂似乎往北去到加利利,然後繞了一圈再渡過約旦河。現在我們跟隨祂經過耶利哥,這是祂最後一次進入耶路撒冷,在祂前面,就是逾越節和各各他的十字架。

在這期間發生了幾件動人的事。當中包括有些父母帶著小孩子來到基督跟前,接受祂的祝福,我們聽見祂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此外,基督還在路上遇見那位「少年的財主」。

有些評鑑學者認為,福音書記載基督來到耶利哥的部份,好像有出錯的地方。路加記載祂遇見一個瞎子;馬太卻提到兩個。當中的差異其實不難解釋:路加記載基督進入耶利哥城發生的事;其他兩卷福音書,馬太和馬可,則記載基督離開該城時發生的事。除了這個解釋之外,極有可能巴底買身邊還有另一個瞎子,但或許巴底買說話較多,他的祈求也較突出。

與基督同行的人群中,竟然有人斥責那名瞎子住聲,不准他騷擾基督,實在令人感到詫異;他們擋在基督與有需要的人中間。我們今天是否也有這樣的情形呢?我們的言行舉止有時會否阻礙有需要的人呢?我們必須認真反省。

縱然人群非常嘈雜,但基督仍然聽見那人的呼求。當靈魂向祂呼求的時候,無論何時何地,祂總是能聽見。感謝神祂仍能滿足人的每個需要;時至今天,祂仍開啟那些被罪所蒙蔽的心眼,讓他們看見基督就是生命之光。

經文的最後一節意義非常重大:「他就在路上跟隨耶穌。」若知道他究竟跟了多遠一定很有意思。他一直跟到耶路撒冷嗎?他是基督最後改變的人中的一個嗎?無論如何,我們將來會在天堂見到他。那將會是個何等快樂的日子啊!

~~~~~~~~~~~~~~~~~~~~~~~~~~~~~~~~~~~~~~~~~~~~~~~~
FOLLOWING CHRIST'S FOOTSTEPS
Day 10


Bible Reading:   

Mark 10:46-52

46 Now they came to Jericho. As He went out of Jericho with His disciples and a great multitude, blind Bartimaeus, the son of Timaeus, sat by the road begging.

47 And when he heard that it was Jesus of Nazareth, he began to cry out and say, "Jesus, Son of David, have mercy on me!"

48 Then many warned him to be quiet; but he cried out all the more, "Son of David, have mercy on me!"

49 So Jesus stood still and commanded him to be called.
Then they called the blind man, saying to him, "Be of good cheer. Rise, He is calling you."

50 And throwing aside his garment, he rose and came to Jesus.

51 So Jesus answered and said to him, "What do you want Me to do for you?"
The blind man said to Him, "Rabboni, that I may receive my sight."

52 Then Jesus said to him, "Go your way; your faith has made you well." And immediately he received his sight and followed Jesus on the road.

The opposition following the resurrection of Lazarus was so intense that Christ had to leave the Jerusalem area once again. He seems to have turned northward toward Galilee then circled back across Jordan once more. Now we follow Him through Jericho. This was on His last ascent to Jerusalem. Ahead of Him was the Passover and Calvary.

Several beautiful incidents happened in this period. This is when parents brought young children to Him to be blessed by Him and we heard these words, "Suffer the children to come..." Also Christ met up with the "rich young ruler" while on this journey.

Critics have found fault with the Gospel records concerning Christ's visit to Jericho. Luke mentions one blind man. Matthew mentions two men. The explanation is simple. Luke records an incident as Christ entered Jericho. The other two Gospels, Matthew and Mark, speak of Christ leaving the city. Also, there could easily have been another man with Bartimaeus but perhaps Bartimaeus was the more vocal and so was more prominent in His appeal.

It seems strange that some of those in the crowd walking with Christ should tell this blind man to be quiet and not to bother Christ. They stood between Christ and a man in need. Could this apply to us today? Is it possible that at times people in need have been hindered somehow by our lives or our actions? This is a serious thought.

But Christ heard his call, above the din of the crowd. He always hears when a soul calls out to Him, anywhere, anytime. And thank God He can still meet each need. He can still open eyes blinded by sin so that one can see Christ as the light of life.

The last words of our reading are very significant. "He followed Jesus along the road." It would be interesting to know how far he went. Did he go all the way to Jerusalem? Was he one of Christ's last converts? It could well be. He is another person we can meet in Heaven. What a wonderful day that will be!

文章內容由個別機構或作者提供,國證網絡只負責發佈及製作,
如欲轉載或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聯絡有關機構或聯絡國證網絡代轉作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