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3日 星期一

2010-08-23 Devotionals Today

知信行網上團契為各主內肢體提供的每日靈糧,歡迎訂閱推介奉獻支持
《網絡天糧》查詢,請電郵:ccf@ccfellow.org

訂閱天糧 | 轉介天糧 | 修訂訂閱 | 奉獻支持

青草地上


靈的改造:甦醒,良善,智慧
當求智慧
每月內省(按此)

 
經文:
雅各書一5-8

5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6只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7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裡得甚麼。8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

 
經文背景:

雅各勸勉信徒當憑著信心向神祈求智慧,以致能在生活上遵行神的旨意和分辨是非。

 
經文淺釋:
1.「智慧」(5節)─這裡所指的是一種道德的抉擇力量。
2.「心懷二意」(8節)─指人一方面向神,另一方面投向其他人或事上,不能專一對神。
 
經文默想:
1.缺少智慧的人可以向神求甚麼?
2.為何要帶著信心向神祈求?這是怎樣的信心?
   
 
當求智慧

  每當提到智慧的時候,我們總容易將它納入哲理化的層面,以它為一種哲學的冥想或思想。但事實並不然,摩西、所羅門等求智慧,目的是為了經歷人生、察明事物,磨鍊人性。在雅各的表達裡,智慧彷似一項實際的事物,當面對人生各樣的衝擊與試煉時,我們就需要它來作協調、辨明。所以,智慧與人性、人生和生活是絕對不能分割的。智慧能把各樣知識化為實際生活中的行動,所以它是極實用的;而且基督徒的智慧,更包括了解神的奧秘,領悟神人的關係,因此它絕非空洞的理論。

  弟兄姊妹,你有否嘗試求取智慧呢?倘若你渴想正確地善用生命中的各樣遭遇和經歷來培養純良的品格時,那麼你就必須向神求取智慧的靈,好叫你有真智慧領悟各樣事情。只要憑信心求,一點都不疑惑,神必定會賜予的。

 
人生應用:
我曾否向神祈求智慧?我有沒有神必賜下智慧的信心?
 
靈性格言:
自覺愚昧,方屬上智。  ~文麥克林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第322天
光明.黑暗

信仰基督是選擇脫離黑暗,進入光明,亦同時是體認生命由內而外的更新;而這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

請您安靜下來,慢慢地從心裡誦讀以下的經文。您可以不斷重覆地誦讀,讓經文在您心中回響。在讀的時候,請特別留意「從前你們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裡面是光明的,行事為人就當像光明的子女…」這一句。

經文
以弗所書五8-14

從前你們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裡面是光明的,行事為人就當像光明的子女。光明所結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義、誠實。總要察驗何為主所喜悅的事。那暗昧無益的事,不要與人同行,倒要責備行這事的人;因為他們暗中所行的,就是提起來也是可恥的。凡事受了責備,就被光顯明出來,因為一切能顯明的就是光。 所以主說:你這睡著的人當醒過來,從死裡復活!基督就要光照你了。

 
靈修指引

保羅在上一段的話中提出「愛心」跟「貪心」的對比,希望信徒放下「貪」而學習「愛」。在接著這一段話裡,他又再用另外一個對比「光明」和「黑暗」,來提醒信徒。「愛心」跟「貪心」勾畫出人性經驗中「給」與「取」的兩面;「光明」和「黑暗」是自然現象中「顯」與「蔽」的兩面。保羅用「光明」和「黑暗」這個自然現象作對比,是獨具心思的。他相信,「光明」和「黑暗」可以貼切地描述人的靈性狀態。於是,自然現象中「光明」和「黑暗」比擬為靈性生活的「顯」與「蔽」兩個境界或狀態。…

保羅告訴信徒們:「從前你們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裡面是光明的」。他指出信徒不再「黑暗」,乃是「光明」,是要喚醒信徒留意他們具有新的生命本質和生命能力。首先,信徒的生命本質因為信仰基督,已經成為「光明」,不再是暗昧的。這種「質」的改變是徹底的,整個人轉化為「光明子女」,換上一個嶄新的身份。用圖像化的方式來描繪這個新的生命本質的話,這個「光明人」是由光的元素組合而成,全身內外,盡都是光。直接的說,這個人就是光!…

因為光明的人的光明本質是神所賜的,光明的人亦稱為光明之神的子女。作為光明之神的子女是一個十分尊貴的身份。您可以嘗試在人來人往的商場上,或者是在擠迫的火車站內行走時,讓您的意識如此地喚起您:「我是光明之神的子女,我生命的本質是光明的。」試試這樣做,看看您會有怎樣的體驗。…

光明的人便自然從其身上散發出光明。因此,保羅說:「光明所結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義、誠實」。請留意,「良善、公義、誠實」只是光明所結的「部份」果子,而不是「所有」的果子;保羅還未完全列出更多表達光明、正向能量的意念、情感和行為,如憐憫、饒恕、平安、鼓勵、接納、欣賞、體恤、慈悲,溫柔、喜樂、還有更多其他的;這些都是光明的果子。意思是,當我們信仰基督,生命獲得一個全然光明的本質和身份;而同時,整個人就自然流露出光明。散發光明是光明人的生命力。…

但我們可能馬上想到,自己並不能內外都散發光明,因為自知內在仍然有未被轉化的「黑暗」部份。對!當我們的心靈受「黑暗」遮蔽,便不能釋然地自重、自信、自愛。我們需要自問:那些「黑暗」是未能釋懷的遺憾?是未獲寬恕的過錯?是未治癒的傷痛?或者是未滿足的渴求嗎?…
 
邀請您嘗試以下的祈禱默想:在一個寧靜的空間內,合上眼睛…深長而緩慢地呼吸…逐漸想像自己被神的光包圍著…又想像自己的心靈亦一樣的光明一片…包括內裡那些「黑暗」的部份,都一一被光照耀、溫暖…讓自己停留在這光明的孕育中……

幾分鐘後…當您結束默想時,心裡可以這樣的祈禱:「感謝光明之主,使我成為光明的人。」……

 
《誦禱心曲》版權屬譚沛泉博士所有,承蒙允許刊載。
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
 
 

主裡的摯友

粵語 國語

第23天


讀經:   哥林多前書十六章10至19節
朋友是很寶貴的,但是,能夠同心合意地在主裡同工的基督徒朋友,就更加寶貴了。保羅在每封書信裡,都讚揚與他同工的主內信徒。要記著,我們與其他信徒,是在主裡彼此同工的。

提摩太是其中一位與保羅同工的朋友。這位年青人深得保羅的疼愛;透過二人的緊密合作,可證明不同年齡的信徒都能在主裡攜手同工。保羅向哥林多信徒大力推薦提摩太,稱讚他「勞力作主的工作,像我一樣」;言下之意,是希望他們待提摩太如同待他一樣。保羅相信提摩太的為人,並深信他對基督的愛是真誠無偽的。

亞波羅是保羅的另一位同工。保羅在信中提到:「我勸他到你們那裡去,去探望你們,但他卻不想在這時去。」換言之,他倆的意見不一,亞波羅雖拒絕了保羅的提議,卻不影響兩人的親密關係。保羅與其他同工的看法未必一致,可是,卻無礙他們的關係和合作。

保羅還在信中提及三位同工。司提反是當地最初信主,也是保羅親自替他施洗的信徒之一。保羅稱讚他和他的一家都忠心事主,他們的其中一項事奉,是開放自己的家去接待信徒。這是一項美好的事奉,卻不需要特別的恩賜和才幹,你只要發出邀請便行了。你是否願意開放自己的家,讓它成為信徒一起祈禱、相交的地方?或是接待未信主的朋友,讓你的家成為一個傳福音的基地?

最後,保羅提到亞居拉和百基拉,這對夫婦在許方面都成為保羅的支持,他倆無論去到那裡,他們的家總是成為教會聚會的地方。但願我們的家,也能成為一個使人蒙福的地方。

禱告:

「主啊,你已成了我的朋友,求你教我成為別人的朋友。」

~~~~~~~~~~~~~~~~~~~~~~~~~~~~~~~~~~~~~~~~~~~~~~~~
HOW MANY FRIENDS DO YOU HAVE?
Day 23


Bible Reading:   1 Corinthians 16:10-19
It is wonderful to have friends, especially Christian friends. It is wonderful to have fellow workers who are really one with you in the work. Paul recognized his fellow workers in every epistle he wrote. Remember we don't work for each other, we work with each other, in Christ.

Who were some of Paul's friends and fellow workers? Timothy was one of them. This young man must have been very dear to Paul and is living proof that age and youth can work together in Christ. Paul gave him a wonderful recommendation to the church at Corinth. 'He is doing the Lord's work as I am.' In other words 'treat him as you would treat me'. Paul believed in Timothy and in his love for Christ.

Another was Apollos. Here Paul says, 'I wanted Apollos to come and see you. But he didn't want to do it just now.' Imagine saying 'No' to the apostle Paul! But even though they differed, Paul still loved Apollos. Paul could disagree with a fellow worker, but love him just the same.

Paul mentions three others also. Stephanas is mentioned as being one of the earliest converts in the area, and as one of the ones baptised by Paul. A lovely word is used concerning him and his household. They had devoted themselves to the Lord's work. Among other things they had kept open house for the Lord's people. What a ministry this is. It is one that requires no particular gifts or abilities. You simply start with an invitation or two and then keep on going. You can ask God to make your home a centre of prayer, of fellowship and evangelism.

Then there were Aquila and Priscilla-a wonderful pair of friends. They did so much for Paul in many different places. Everywhere they went, their home became the centre for the church to meet in. Is your home anything like this?

A PRAYER:

'Lord, as you are my friend, make me a friend to others.'

文章內容由個別機構或作者提供,國證網絡只負責發佈及製作,
如欲轉載或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聯絡有關機構或聯絡國證網絡代轉作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