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

2011-10-19 Devotionals Today

知信行網上團契為各主內肢體提供的每日靈糧,歡迎訂閱推介奉獻支持
《網絡天糧》查詢,請電郵:ccf@ccfellow.org

訂閱天糧 | 轉介天糧 | 修訂訂閱 | 奉獻支持


耶利米──傾盡生命摯情的眼淚
我的眼為淚的泉源
人物介紹及操練建議(按此)

 
經文:

耶利米書八18-九1

18我有憂愁,願能自慰;我心在我裡面發昏。

19聽啊,是我百姓的哀聲從極遠之地而來,說:耶和華不在錫安麼?錫安的王不在其中麼?耶和華說:他們為甚麼以雕刻的偶像和外邦虛無的神惹我發怒呢?

20麥秋已過,夏令已完,我們還未得救!

21先知說:因我百姓的損傷,我也受了損傷。我哀痛,驚惶將我抓住。

22在基列豈沒有乳香呢?在那裡豈沒有醫生呢?我百姓為何不得痊愈呢?

1但願我的頭為水,我的眼為淚的泉源,我好為我百姓(原文是民女;七節同)中被殺的人晝夜哭泣。

 
經文默想:
耶利米對百姓的感情如何?與神對百姓的怒氣有衝突嗎?    
 
我的眼為淚的泉源

  人稱耶利米為「流淚的先知」,可追溯耶利米書九章一節所說:「但願我的頭為水,我的眼為淚的泉源。」

  聖經記載耶利米在一生中常有哭泣的日子,當然不是每一天都高聲哭號,相信更多時候是在心底裡飲泣流淚。先知的眼淚不是輕賤的,每一滴眼淚都是真情的流露;先知的眼淚不是為自己而傾流,而是表露了神與人之間的矛盾。

  耶利米、猶大百姓與神三者構成一個互為關係的三角,耶利米是神的先知,他的使命是指出百姓悖逆的罪;可是,耶利米也是百姓的一份子,所以他不忍百姓受損傷;但神卻是一位以公義審判的主,祂不能以有罪的為無罪。於是作為先知的耶利米,只好一方面宣告神的審判,另一方面又為百姓的被殺而晝夜哭泣。

  先知沒有為疏導這種三角關係,而將原本複雜的關係簡單化,只要他選擇單站在神那一邊或百姓那邊,局面就完全不同。或者他可以不理會百姓的生死,因為他們罪有應得;又或者他可以單為百姓求赦免,不傳遞神的審判,可是先知都沒有這樣做,他仍選擇在神與百姓間作中間人,承受當中的折磨,因為他是個至情至性、對主忠心的人。

 
人生應用:
我如何方能洗去冷漠,作個真情流露的人?
 
靈性格言:
屬靈視線
在每一個人的生命中,屬靈真理若不受歡迎,它就會離去,而當這真理離開視線,那世俗主義者就集中他的注意力在有關他的官感的事情上。  ~馬維思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害怕死去的麥子

第292天

遭攻擊,但無損

 
「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16節)
 

經文

馬太福音十5-20

5耶穌差這十二個人去,吩咐他們說: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瑪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

6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

7隨走隨傳,說天國近了!

8醫治病人,叫死人復活,叫長大痲瘋的潔淨,把鬼趕出去。你們白白的得來,也要白白的捨去。

9腰袋裡不要帶金銀銅錢。

10行路不要帶口袋;不要帶兩件褂子,也不要帶鞋和柺杖。因為工人得飲食是應當的。

11你們無論進那一城,那一村,要打聽那裡誰是好人,就住在他家,直住到走的時候。

12進他家裡去,要請他的安。

13那家若配得平安,你們所求的平安就必臨到那家;若不配得,你們所求的平安仍歸你們。

14凡不接待你們、不聽你們話的人,你們離開那家,或是那城的時候,就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

15我實在告訴你們,當審判的日子,所多瑪和蛾摩拉所受的,比那城還容易受呢!

16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

17你們要防備人;因為他們要把你們交給公會,也要在會堂裡鞭打你們,

18並且你們要為我的緣故被送到諸侯君王面前,對他們和外邦人作見證。

19你們被交的時候,不要思慮怎樣說話,或說甚麼話。到那時候,必賜給你們當說的話;

20因為不是你們自己說的,乃是你們父的靈在你們裡頭說的。

 

信息分享

今天的經文說:「看哪,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耶穌基督的福音是唯一敢向信徒說這些話的信仰。耶穌彷彿在說:「好比羊在狼群中,你能逃避困難和敵對的機會也是一樣」。如果你是基督徒,你可以預料別人會敵對你,甚至使你受傷。請注意我是說「使你受傷」,但不是「使你受損」。有些時候神可能不會保護我們免受傷害,但是祂會保護我們免受損害。

有一位作家用以下的說話來表達相同的思想:「有時候神會讓祂的兒女受到攻擊,但只要他們願意完全順從神以及祂的計劃,神就永不會讓他們受傷。」他使用「攻擊」(attack)這個字來指身體或言語上的傷害,使用「受傷」(injured)來指靈魂的創傷,意思是,來自外面的攻擊不能傷害我們,我們只會被自己內心錯誤的想法和錯誤的選擇所傷害。

我之前曾經引述過一句格言:「除非一個人能夠忍受發生在他身上的各種事情,否則沒有人是安全的。」有一個年青的學生寫信給我說:「這麼說來也就沒有甚麼人是『安全的』,對吧?」讓我在這兒給你們指出另一節經文,與今天的經文一起思考:「因為寶座中的羔羊必牧養他們」(啟七17)。基督在寶座上是我們的保證,我們無論如何都可以經過人和事的「狼群」而勝過它們。

 
「你可能會受傷,但不會受損」
 

進深研究

林後四1-12;西三3-4;啟一18

1. 保羅的見證是甚麼?
2. 保羅怎樣看生命?

 

祈禱

主耶穌,您是任何境況的主宰──就是在十字架上您仍然赦免那些釘您的人。求主幫助我懂得戰勝環境的挑戰;幫助我看到,除非我的內在被打倒了,否則我並不會被環境所擊倒。阿們。
 
本文英文版權屬 CWR 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 讚美之泉音樂事工 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思想的改造:真理
愛與恨
每月內省(按此)

 
經文:
約翰壹書二7-11

7親愛的弟兄阿,我寫給你們的,不是一條新命令,乃是你們從起初所受的舊命令;這舊命令就是你們所聽見的道。

8再者,我寫給你們的,是一條新命令,在主是真的,在你們也是真的;因為黑暗漸漸過去,真光已經照耀。

9人若說自己在光明中,卻恨他的弟兄,他到如今還是在黑暗裡。

10愛弟兄的,就是住在光明中,在他並沒有絆跌的緣由。

11惟獨恨弟兄的,是在黑暗裡,且在黑暗裡行,也不知道往那裡去,因為黑暗叫他眼睛瞎了。

 
經文背景:
約翰勸勉信徒要有愛弟兄的心。
 
經文淺釋:
1. 「舊命令」(7節)─不論舊命令和新命令都是指愛弟兄的心。這道理在舊約時已被強調,只是到新約耶穌基督的救贖完成後,這道理就更清楚和具體地彰顯在信徒的生活上。
2. 「愛弟兄」(10節)─愛和恨不單指到感情上的反應,更表現在行為上的態度。
3. 「絆跌」(10節)─指犯罪跌倒。
 
經文默想:
1. 為何愛弟兄是一個命令?
2. 何謂「愛」?為何愛弟兄就沒有絆跌的緣由?
   
 
愛與恨

  在約翰的思想中,常存有很清晰的對比。在這處經文就有兩個強烈的對比,就是光與暗、愛與恨。這兩個情況是絕對的,有光就不能有暗,有愛就不能有恨,因為這是真理與罪惡之爭,絕對沒有中間路線!

  約翰強調,我們一群信主的人,因著真理的光,把生命裡的黑暗除去,便能以真理取代罪惡、愛取代恨,這是生命本質的轉變。神所賜予的生命,本質是屬真理、光明和慈愛的,這種生命特質在信的人身上要漸漸顯露出來。「恨」也是指生命的一種本質,而並不是指人感受上的反應,可是這種本質是屬罪惡的、屬撒但的。故此每一個屬神的人,在生命本質上都應該有真理的流露,就是彼此相愛。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的生命既有真理和愛的本質,又怎能恨惡弟兄呢!

 
人生應用:
在我身上能流露出新生命的特質嗎?我的生命是充滿著愛還是恨呢?
 
靈性格言:
「宗教」兩字的意義,是神在人心裡,和人心向神反應的總稱。 ~陶恕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第12天
期待上主送來的信息

請您讓自己安靜下來…,心裡祈求上主的臨在。……

現在您慢慢地從心裡誦讀以下的經文:

經文
以弗所書一1-2

奉神旨意,作基督耶穌使徒的保羅,寫信給「在以弗所的聖徒」,就是在基督耶穌裡有忠心的人。 願恩惠、平安從神我們的父和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

您可以再朗讀經文一或多次,特別留意「在以弗所的聖徒」這一句話。

 
靈修指引

「誦禱心曲」是每天用一點時間安靜下來,慢慢細閱保羅寫的這封書信,然後默想每次的主題,藉此與主相交。…

今天默想的主題是:「期待上主送來的信息」。…

聖經上說,這封信是給「以弗所」教會寫的。但聖經考古學者發現,一些重要的古抄本內並沒有提及「以弗所」,而且又有些抄本以別的教會為收件人。因此,這很可能是一封給當時在不同地方教會的信徒傳閱的信,其中亦包括了「以弗所」教會。既然這是一封給眾信徒的信,也是為我們寫的。…

請您把這封信看為是上主特意藉保羅對您寫的。上主知道您的需要,每天要藉保羅的信為您送來您所需要的鼓勵、安慰、提醒及勸勉。…

對!那位「閱讀」我們人生故事、經歷的主,知道我們身心的需要;主願意藉著保羅寫的這封信來告訴我們一些重要的東西。…

希望您能夠每天都打開郵箱,迎接上主特意給您送來的信息。…

請您現在就在心裡祈禱說:「上主,我期待您送來的信息。」…

您可以張開雙手,表示您開放心靈,迎接上主特意為您送來的信息。…

請您用一些時間,繼續在心裡慢慢地重覆念禱:「上主,我期待您送來的信息。」直到這句禱文進入您的內心深處,成為您真心的禱告。……

願您也能在這天的工作與活動之餘,把這個祈禱守在心間:「上主,我期待您送來的信息。」……

 
《誦禱心曲》版權屬譚沛泉博士所有,承蒙允許刊載。
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
 
 

神在基督裏的恩賜

粵語 國語

第19天


讀經:   

羅馬書六章15至23節

15這卻怎麼樣呢?我們在恩典之下,不在律法之下,就可以犯罪嗎?斷乎不可!

16豈不曉得你們獻上自己作奴僕,順從誰,就作誰的奴僕嗎?或作罪的奴僕,以至於死;或作順命的奴僕,以至成義。

17感謝神!因為你們從前雖然作罪的奴僕,現今卻從心裡順服了所傳給你們道理的模範。

18你們既從罪裡得了釋放,就作了義的奴僕。

19我因你們肉體的軟弱,就照人的常話對你們說:你們從前怎樣將肢體獻給不潔不法作奴僕,以至於不法;現今也要照樣將肢體獻給義作奴僕,以至於成聖。

20因為你們作罪之奴僕的時候,就不被義約束了。

21你們現今所看為羞恥的事,當日有甚麼果子呢?那些事的結局就是死!

22但現今你們既從罪裡得了釋放,作了神的奴僕,就有成聖的果子,那結局就是永生!

23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惟有神的恩賜,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乃是永生。

本章的最後一節,豈不是新約其中一節最為人熟悉的經文?它經常被人引用,也清楚說明所有人必須面對的選擇:或是以罪人的身份死在罪中,或是在基督裡以信徒身份得著永生。

幾乎每個大洲都有巨大的分水嶺,使河流分道而流,各奔前路。人生的河流也會流向生與死這兩個截然不同的目的地。讓我們再看看這節引人注意的經文中的用詞。

「工價」通常是指士兵的軍餉,是他應得的工資。「罪」的含義很廣,包括我們熟悉的背逆、懷疑、不信、失敗和不能正中目標。「死亡」可以理解為「分隔」,肉體的死亡是人的身體與心靈和靈魂的分隔;屬靈的死亡是人與神的分隔;永遠的死亡即永遠與神隔絕。

將這幾個詞連接起來,我們便清楚看見我們在基督以外的境況,我們是與神分隔的罪人,除了活該永遠與神隔絕之外,不配得任何東西。但是,下一個詞「惟有」卻帶給我們盼望。這節經文告訴我們甚麼呢?「惟有神的恩賜」,意指我們不配得到任何恩賜。人總想要這樣理解這節經文:「好人的工價就是永生。」但這不是它要表達的意思。

救恩是神的恩賜,我們卻曾背逆得罪祂。多麼奇妙!祂賜給我們甚麼呢?就是永生──與死亡和隔絕完全相反。生命就是我們能夠對環境做出回應;永生則是我們藉著耶穌基督能夠與神相交。耶穌曾說過:「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認識神就是向祂作出回應,在我們的生命中,得著祂的生命與同在。這豈不是奇妙的恩賜嗎?

~~~~~~~~~~~~~~~~~~~~~~~~~~~~~~~~~~~~~~~~~~~~~~~~
THE GIFT OF GOD IN CHRIST
Day 19


Bible Reading:   

Romans 6: 15-23

15 What then? Shall we sin because we are not under law but under grace? Certainly not!

16 Do you not know that to whom you present yourselves slaves to obey, you are that one's slaves whom you obey, whether of sin leading to death, or of obedience leading to righteousness?

17 But God be thanked that though you were slaves of sin, yet you obeyed from the heart that form of doctrine to which you were delivered.

18 And having been set free from sin, you became slaves of righteousness.

19 I speak in human terms because of the weakness of your flesh. For just as you presented your members as slaves of uncleanness, and of lawlessness leading to more lawlessness, so now present your members as slaves of righteousness for holiness.

20 For when you were slaves of sin, you were free in regard to righteousness.

21 What fruit did you have then in the things of which you are now ashamed? For the end of those things is death.

22 But now having been set free from sin, and having become slaves of God, you have your fruit to holiness, and the end, everlasting life.

23 For the wages of sin is death, but the gift of God is eternal life in Christ Jesus our Lord.

Is the last verse of this chapter one of the best known in the New Testament? It is quoted so often and clearly sets out the one alternative facing all men - death as a sinner or life as a believer in Christ.

In almost every continent there is a great divide which decides the final destination of each river. In the same way here are two streams with destinations which could not be further apart, life and death.

Let's look again at the words of this remarkable verse.

"Wages" was often used for soldier's pay, that which was owed to the man. It was rightfully his. "Sin" can cover many terms, all of them known to us: disobedience, doubt, unbelief, failure, and missing the mark. "Death" can simply be defined as separation. Physical death is the separation of the soul and spirit from the body. Spiritual death is separation from God. Eternal death is that same separation made permanent.

Put those words together and we have a clear picture of our position outside of Christ. We are sinners, separated from God and deserving nothing less than being separated from Him for Eternity. What is the next word? There's hope in this word "BUT". What does the verse say? "But the gift", that is, we don't deserve any gift. Men want to read into this verse, "The wages of being a good person is eternal life" but that is not what it says.

Salvation is a gift from God, the very Person whom we have disobeyed and wronged. Isn't that wonderful? What does He give? He gives eternal life, the opposite of death and separation. Life is the ability to respond to environment. Eternal life is our ability to be in fellowship with God through Jesus Christ. He Himself said, "this is eternal life: that they may know you, the only true God, and the Jesus Christ, whom you have sent."(John17:3) To know God is to be able to respond to Him and share in His life, and to be in His presence in our lives. Isn't that a wonderful gift?

文章內容由個別機構或作者提供,國證網絡只負責發佈及製作,
如欲轉載或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聯絡有關機構或聯絡國證網絡代轉作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