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執教的時候,學生們碰到因學習看似停滯不前而垂頭喪氣或心灰意冷的時候,我總會用這麼一 個小故事來鼓勵他們:
話說農夫先生有一天幹活後肚子特別餓,所以回家途中他走進一家麵館兒去吃麵條。麵條來了,農夫 稀哩呼嚕地沒兩下功夫就把它吃光,但是仍然覺得很餓,於是再叫一碗,吃了,依舊不飽,只好再吃第三碗、第四碗、第五、第六……一直吃了九碗還是不夠,無可 奈何的農夫只好又多叫了一碗,不料這第十碗的麵條兒來了他卻只吃了兩口就覺得胃漲得幾乎透不過氣,無論如何也沒法子把整碗麵條兒都送進肚子裡去。這時候, 農夫非常懊惱的說:「早知道這第十碗能夠叫我吃得這麼飽,我就不必白白浪費前九碗的錢了!」故事來到這兒,我們都很清楚看到一個道理:倘若沒有前九碗的累 積,第十碗的麵條兒不可能起飽腹的作用,同樣的在學習的過程中,有的時候確實好像得不到理想的成效,但是學問如果沒有循序漸進的牢固根基,又豈能去到輕易 懂得舉一反三的境界?
那天快離開香港的時候,兩位主內弟兄把握時間與我再一次探討一項新事工的可行性,我們坐在吵鬧 的麥當勞的一角,大家打開記事本邊談邊記錄,好像巴不得能夠在緊逼的時間以及迫切事奉的心境下,掌握到一點迅速能把事工開展的端倪。雖然越談越起勁,卻亦 看到一連串連環性問題的存在,事工的需要和意義均不容置疑,我們也都頗有感動願意全情投入參與這些挑戰,但是面對現實的種種障礙,全都不是我們所能克服 的,由於這種有心無力的無奈導致我們不免有點意興闌珊!為了趕回酒店收拾行李,我們只好匆忙結束那接近兩小時的商討,那時我的心情顯得有點低沉,一項很好 的事工,也有同心的姊妹一直期盼著能夠攜手的服侍,為什麼老是困難重重,總是突破不了這瓶頸之困呢?出了麥當勞往酒店的路上走,我有點心神恍惚,兩弟兄邊 走邊談,這時我突然聽到其中的一人說:「大衛王有心為耶和華神建造聖殿,但是神卻揀選了所羅門王去完成這工程……」不過是簡單的一句話卻讓我茅塞頓開為之 一震,隨即接著說:「對呀,大衛王明知道他不能動工造聖殿,但是他非常積極的為工程作準備,預備了那許許多多寶貴的材料,包括日後作聖殿棟梁的香柏 木……」
若不是先吃了結結實實的九碗麵條兒,農夫不會因為第十碗而叫飽;大衛王如果不是辛辛苦苦的為所 羅門王積存了那麼多建材,所羅門王著手施工的時候也許不會那麼得心應手。許多看似沒有立竿見影的果效的準備和累積,其實都很可能是事工日後不可或缺的香柏 木;我們是否能夠親手操作某樣心有感動的屬神的工作不是關鍵,重要的是當有感動的時候,我們有否在力之所及的範圍內做好自己該做的工作?為聖工未來的發展 盡上應盡的本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