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7日 星期日

2009-06-07 Devotionals Today

知信行網上團契為各主內肢體提供的每日靈糧,歡迎訂閱推介奉獻支持
《網絡天糧》查詢,請電郵:ccf@ccfellow.org

訂閱天糧 | 轉介天糧 | 修訂訂閱 | 奉獻支持


領袖特質 ─ 主動篇(4)
領袖要接待人
經文
約翰三書3-12

3有弟兄來證明你心裡存的真理,正如你按真理而行,我就甚喜樂。4我聽見我的兒女們按真理而行,我的喜樂就沒有比這個大的。

稱讚該猶厚待客旅
5親愛的兄弟啊,凡你向作客旅之弟兄所行的,都是忠心的。6他們在教會面前證明了你的愛。你若配得過 神,幫助他們往前行,這就好了;7因他們是為主的名(註:原文作"那名")出外,對於外邦人一無所取。8所以我們應該接待這樣的人,叫我們與他們一同為真理做工。

9我曾略略地寫信給教會,但那在教會中好為首的丟特腓不接待我們。10所以我若去,必要提說他所行的事,就是他用惡言妄論我們。還不以此為足,他自己不接待弟兄,有人願意接待,他也禁止,並且將接待弟兄的人趕出教會。

行善的屬於神
11親愛的兄弟啊,不要效法惡,只要效法善。行善的屬乎 神,行惡的未曾見過 神。12低米丟行善,有眾人給他作見證,又有真理給他作見證,就是我們也給他作見證。你也知道我們的見證是真的。

 

約翰一書談到神的生命,約翰二書談到神的真理,約翰三書則談論神的道路。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約十四6)。

在最後一封信中,約翰用了主人這個圖象。主人主動接待客人,為他們做適當的安排,令他們感到舒適。主人也主導談話的內容,供應他們所需。領袖和主人一樣,不是被動作出反應,而是採取主動。他們率先行動,即使別人沒有積極回應也在所不計。這是領導的一環。

有趣的是,約翰指出先付出行動與渴望為首有甚麼分別。他說丟特腓在教會中好為首(約三9)。丟特腓希望為首,卻不願先服侍人。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客人"和"主人"的區別。思想這封信將領袖當作"主人"給我們甚麼教導。領袖在以下幾方面採取主動:

■生活方式(3-4節)

■對待別人,特別是陌生人(5-6節)

■負起責任(7-8節)

■主動行善,而不是被動回應(11節)

■作別人的榜樣(12節)

 
承蒙《漢語聖經協會》授權使用  

參孫——軟弱的強人

粵語 國語

第7天


讀經:   士師記十三章1至13節,24節
參孫的一生是一個難解的謎。以他這樣一個經常偏行己意,生活又不檢點的人,神為何會使用他呢?我們今天也會問同一個問題:我們如此不配,神為何會使用我們呢?這完全是祂的恩典。倘若祂要我們變成完全的人,才使用我們,那麼,祂永遠不會使用任何人了!我們雖然有瑕疵,但神仍使用我們,我們要為此而感謝神。

聖經中最令人驚訝的事之一,就是那位經常任意而行、軟弱犯罪的大力士參孫,竟然名列希伯來書第十一章的「信心偉人榜」中。這個事實不是很令人鼓舞嗎?它再次證明神的恩典浩大。

故事是怎樣開始的呢?你也許常常聽到這樣的話:「我在一個基督徒家庭長大。」參孫也在一個信神的家庭中出生;他還未出生之前,他的父母已將他奉獻給神。著名的歷史學家約瑟夫指出,參孫的父親瑪挪亞是一個非常敬虔的人,參孫的母親也是一個蒙神揀選的女子。

神早已命定參孫要作「拿細耳人」。他一生不可喝酒,也不可吃任何葡萄製成的食物;同時,他一生不可剪髮,要任由頭髮生長。他要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人(參民六章)。

然而,在童年階段,參孫已顯出他是一個性格倔強的人。我們不知道他的父母如何管教他。平心而論,當一對夫婦是在某種不尋常或「神蹟性」的情況下獲得兒女,通常都會比較難以認真管教。

但神給予參孫一個美好的童年和特殊的祝福。請再讀第24節。那麼,他為何會變壞呢?我們只能說,他濫用了神的恩典,恃寵生驕而變壞。

最後,我們應該為神在我們每天生活中所顯的慈愛和恩典,衷心地感謝神。

~~~~~~~~~~~~~~~~~~~~~~~~~~~~~~~~~~~~~~~~~~~~~~~~
SAMSON -- THE WEAK STRONG MAN
Day 7


Bible Reading:    Judges 13:1-13 and 24
Samson's life was a riddle. How could God use a man who showed his own self-will so frequently and whose life was far from holiness? The same question could be asked today. How can God use any of us? It is only by His grace. If He waits until we are all perfect, He'd never have anyone to use! Praise God that He does use us in spite of our imperfectness.

One of the amazing facts of Scripture is that Samson, the weak and willful man with all his sins and failures, is listed in the Who's Who of Faith in Hebrews 11. Isn't that encouraging? It shows again the grace of God.

How did his story begin? You have often heard the phrase, "I was brought up in a Christian home." Samson could have said he was a child of a believing home. Even before his birth he was dedicated to God. Josephus, the Jewish historian, also mentions Manaoh as a most godly man and his wife as an exceptional woman.

He also was a Nazarite. God had said he must be. He must refrain from eating and drinking anything which came from grapes. He must let his hair grow and never have it cut. He was to be different (Numbers 6).

However, he seems to have shown the seeds and signs of a strong-willed child at a very early stage. We do not know how his parents disciplined him. Carefully speaking, we have to say that when a child comes into a home in an unusual or special way, it is often hard for the parents to really discipline that child.

God gave Samson a wonderful beginning and many remarkable blessings. Read verse 24 again. Why did he go wrong? We can only say what has been often said, 'There, but for the grace of God…..."

Thank God again today for the kindness and grace in our lives.


隱藏的價值
祈禱:  主啊,求你祝福我的傳道牧者,讓他們看見自己在你面前的價值,好叫他們更甘心的服事你。

民數記35:1-8

本段經文主要論及如何安置沒有產業的利未支派。利未支派是神特意分別出來的小群,他們不單不會因被忽略而無處棲身,且要繼續肩負其獨特的使命,只是當百姓進入迦南地後,他們的事奉模式會略有改變,由在曠野時期集中處理會幕事宜,擴展至得地後分散於各支派內,作神與百姓之間的橋樑。

1. 利未人的保障:早在曠野之時,神已安排其他支派奉上土產的十分之一,作利未人的糧食。現在神要求各支派按其得地業的情況,分出四十八座城讓利未人居住及牧放牲畜,這些城鎮可能是由獻出的支派宗族與利未人同住,而非由利未人完全擁有。「牛在場上踹穀的時候,不可籠住牠的嘴。」(申25:4)這是一個合乎情理的安排,現今教會會眾也當關心全職教牧是否享有合乎情理的生活條件。

2. 利未人作橋樑:神既安排利未人散居在各支派中,同時又維持他們的群居關係,以保存其支派的獨特身分。利未一族雖未如祭司般,在獻祭中承擔中保的角色,但他們也是被分別為聖的一群,為要作神與百姓之間的橋樑。他們在各支派中可能肩負著教導律法及提醒百姓的職責(例子參尼8:1-8,利未人協助文士以斯拉幫助被擄回歸的百姓明白律法),以免百姓得地散居後離神愈來愈遠。

3. 利未人作仲裁:神要求在利未人群居的四十八座城鎮內,揀選其中六座作逃城,讓犯了誤殺罪的百姓有受保護及公平審訊的地方。利未人的橋樑角色不單限於教導律法,也在於執行律法的仲裁,讓神的公義(審判)及慈愛(保護)可同時彰顯。

三個小孩子在吹噓他們的父親誰最強。小明說:「我爸爸是醫生,他每看一個病人後,便收費五百元。」小偉說:「我爸爸是律師,他每與客人談一次話後,便收費五千元。」小光說:「我爸爸是牧師,他每向信徒講一次道後,就需要出動八個人收費。」三個孩子的父親,哪一個身分更尊貴?你會以他們的話值多少錢來衡量嗎?還是你會看重他們所作的,是否在神面前有價值?

一年速讀  列王紀下23-25章 詩篇66-67篇



本文內容出自〔每日讀經釋義〕,蒙香港讀經會核准使用

尼希米記四至六章


重點: 建城時外受敵人攔阻,內受貧富生活困擾;城垣完竣。

鑰節: 百姓和他們的妻大大呼號,埋怨他們的弟兄猶大人…向弟兄取利。(五1、7)

內容: 

任何社會都有貧富現象。當尼希米呼籲修建城牆,引致貧富趨向惡化。窮人為嚮應修建城牆而無暇耕種,糧食因此缺乏,又無法繳稅,負債累累,只得把產業作抵押,並將兒女賣作僕婢。

尼希米聽見這消息,便向貴冑和官長發怒,斥責他們向弟兄取利,在敵人面前失去見證。

箴言十九章十七節:「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主耶穌說:「你們若善待那善待你們的人,有甚麼可酬謝的呢?…你們若借給人,指望從他收回,有甚麼可酬謝的呢?…要借給人不指望償還,你們的賞賜就必大了,你們也必作至高者的兒子;…你們要慈悲,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路六33-36)

主的門徒約翰說:「凡有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窮乏,卻塞住憐恤的心,愛神的心怎能存在他裡面呢?」(約壹三17)我們生活在富裕的社會中,但在我們週圍,仍有不少活在貧窮中,還有無數人仍食不飽、穿不暖;願我們有父神的慈悲,伸出同情之手,用神賜我們的富裕幫助他們。


默想: 教會中有沒有需要幫助的兄姊?有捐助第三世界的貧困?
本文資料由福音團契書局提供,謹此致謝。

《讀經日引》每季一本,免費贈閱。請電郵biblepathway@yahoo.com.hk索取。

意見交通,請電郵:biblepathway@yahoo.com.hk


經文: 撒母耳記上 三1-14

1童子撒母耳在以利面前事奉耶和華。當那些日子,耶和華的言語稀少,不常有默示。2一日,以利睡臥在自己的地方;他眼目昏花,看不分明。3神的燈在神耶和華殿內約櫃那裡,還沒有熄滅,撒母耳已經睡了。4耶和華呼喚撒母耳。撒母耳說:我在這裡!5就跑到以利那裡,說:你呼喚我?我在這裡。以利回答說:我沒有呼喚你,你去睡罷。他就去睡了。6耶和華又呼喚撒母耳。撒母耳起來,到以利那裡,說:你呼喚我?我在這裡。以利回答說:我的兒,我沒有呼喚你,你去睡罷。7那時撒母耳還未認識耶和華,也未得耶和華的默示。8耶和華第三次呼喚撒母耳。撒母耳起來,到以利那裡,說:你又呼喚我?我在這裡。以利才明白是耶和華呼喚童子。9因此以利對撒母耳說:你仍去睡罷;若再呼喚你,你就說:耶和華啊,請說,僕人敬聽!撒母耳就去,仍睡在原處。

10耶和華又來站著,像前三次呼喚說:撒母耳啊!撒母耳啊!撒母耳回答說:請說,僕人敬聽!11耶和華對撒母耳說:我在以色列中必行一件事,叫聽見的人都必耳鳴。12我指著以利家所說的話,到了時候,我必始終應驗在以利身上。13我曾告訴他必永遠降罰與他的家,因他知道兒子作孽,自招咒詛,卻不禁止他們。14所以我向以利家起誓說:以利家的罪孽,雖獻祭奉禮物,永不能得贖去。

 

  1. v1以利與耶和華關係如何?v3.4睡夢中,發生什麼事?撒母耳怎樣處理?第二次、第三次又如何?我願順服權柄嗎?參彼前二18。

    A:耶和華的言語稀少,不常有默示。v3.4睡夢中,耶和華呼喚撒母耳。撒母耳說我在這裡,就跑到以利那裡。第二、第三次都是如此,沒有任何不滿埋怨。

  2. v10撒母耳怎樣回答耶和華?晨更靈修時,我常存這樣的心嗎?

    A:請說,僕人敬聽。
內容由《台北基督徒南京東路禮拜堂》各長老同工提供。
 
文章內容由個別機構或作者提供,國證網絡只負責發佈及製作,
如欲轉載或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聯絡有關機構或聯絡國證網絡代轉作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