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3日 星期四

2012-08-23 Devotionals Today

知信行網上團契為各主內肢體提供的每日靈糧,歡迎訂閱推介奉獻支持
《網絡天糧》查詢,請電郵:ccf@ccfellow.org

訂閱天糧 | 轉介天糧 | 修訂訂閱 | 奉獻支持



八月二十三日
「祭司要把脂油在壇上焚燒,但胸要歸亞倫和他的子孫。」(利七31)


為何神不許以色列人吃祭壇上牛羊的脂油呢?因為牛羊的脂油是屬於耶和華,成為獻給神之火祭中的馨香,蒙神悅納。如經上說:「又要把羊所有的脂油都取下…祭司要在壇上焚燒,在耶和華面前作為馨香的祭。」(利四31)

經上又說:「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撒上十五22)借用本處的經文,你會看見公羊的脂油獻為祭物是蒙神喜悅的。當然,聽命和順服是更為重要。

應用在現今,我們若是一個已經擺在祭壇上奉獻給主的人,就必為主而活,因此,就必因基督而散發出馨香之氣,顯出神的美德。如經上說:「感謝神常帥領我們在基督裡誇勝,並藉著我們在各處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林後二14)所以,我們因著主所顯出的好行為就像奉獻在祭壇上的脂油那樣不能歸自己,要全歸於神,換言之,將所有的榮耀都歸給神,使神聞那馨香的味道而得著滿足。

還有活出基督,憑愛心行事也像馨香的供物獻給神(參閱弗五2),又如昔日腓立比教會對保羅的供給,保羅說:「因我從以巴弗提受了你們的饋送,當作極美的香氣,為神所收納所喜悅的祭物。」(腓四18)所以,請緊記,要活出主的美德,又將一切的榮耀都歸給父神。


本文摘錄自《每日甘霖》一書,程蒙恩長老著,承蒙允准刊載。


約伯──正視生命困惑的真誠
等候神
人物介紹及操練建議(按此)

 
經文:

約伯記三十五2-14;三十六24-26

2你以為有理,或以為你的公義勝於神的公義,

3才說這與我有甚麼益處?我不犯罪比犯罪有甚麼好處呢?

4我要回答你和在你這裡的朋友。

5你要向天觀看,瞻望那高於你的穹蒼。

6你若犯罪,能使神受何害呢?你的過犯加增,能使神受何損呢?

7你若是公義,還能加增他甚麼呢?他從你手裡還接受甚麼呢?

8你的過惡或能害你這類的人;你的公義或能叫世人得益處。

9人因多受欺壓就哀求,因受能者的轄制(原文是膀臂)便求救,

10卻無人說:造我的神在哪裡?他使人夜間歌唱,

11教訓我們勝於地上的走獸,使我們有聰明勝於空中的飛鳥。

12他們在那裡,因惡人的驕傲呼求,卻無人答應。

13虛妄的呼求,神必不垂聽;全能者也必不眷顧。

14何況你說,你不得見他;你的案件在他面前,你等候他吧。

三十六24-26
24你不可忘記稱讚他所行的為大,就是人所歌頌的。

25他所行的,萬人都看見;世人也從遠處觀看。

26神為大,我們不能全知;他的年數不能測度。

 
經文默想:
人與神有何分別?神怎樣待人?    
 
等候神

  在人生困惑中,若我們多想神,少想自己,或許我們會少發虛妄和無知的言語。因此,以利戶鼓勵約伯多仰望神。穹蒼是多大多高?為甚麼人們總是狹隘地看「自己」多於看「神」?當人只看「自己」,就會埋怨「犯罪」與「不犯罪」有何分別?但當人專看「神」的時候,就會想到「犯罪」與「不犯罪」有何益?又有何損?難道因我們有義,神就有罪嗎?人的事對神有何關係?至高至大的神何須理會世人的事?

  事實上,神並不因祂的至大而不理會人。祂使人夜間歌唱,也教訓人勝於走獸和飛鳥,祂賜雨、也賜糧。所以,約伯的案件,必定已經在祂面前,只管等候祂吧!「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詩四十六1)「我要向山舉目。我的幫助從何而來?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詩一二一1-2)

  在等候的時候,不要忘記稱謝神。讚美可以使人提升,少看自己,多看神。可以使人少埋怨、少消極、少急躁和少無知;而多安靜、多信心、多智慧、和多忍耐。當你疲乏的時候,等候神吧。著急又有何用?「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賽四十31)

 
人生應用:
我有甚麼事情要學習等候神呢?在痛苦時,我仍能讚美神嗎?
 
靈性格言:
虛心
「虛心」是完全沒有驕傲、自信及自恃,這表示我們在神面前的時候,知道自己一無所有。  ~鍾馬田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新視域的力量

第235天

思想,人啊,要思想

 
「……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2節)
 

經文

羅馬書十二1-8

1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2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3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

4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

5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裡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

6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或說預言,就當照著信心的程度說預言,

7或作執事,就當專一執事;或作教導的,就當專一教導;

8或作勸化的,就當專一勸化;施捨的,就當誠實;治理的,就當殷勤;憐憫人的,就當甘心。

 

信息分享

當詩人停下來自我檢視時,發現了自己的第二個問題:「我這樣愚昧無知」(詩七十三22)。有些事情是他知道的,但卻愚蠢地選擇忘記。他忘記了神在掌管,他忘記了成功和興盛只是短暫的,他忘記了敬虔生活的整個目的,他忘記了神有最後的決定權。如果你和我也好像詩人那樣回應考驗,那麼只能夠用一句話來形容我們──我們是愚昧無知的。

詩人也發現自己有第三個問題,就是他好像動物那樣出於本能的反應:「在你面前如畜類一般」(詩七十三22下)。野獸和人有甚麼分別?野獸不懂得理性地分析事情,牠不會站在自身以外來考慮自己和自己的行動。動物以本能回應任何外來的刺激,不會停下來思想。詩人就是這樣,他沒有在刺激和回應之間留下思想的空間。他一旦停下來思想,以不同的角度來看那處境,他的負面感受便立即消失。

這不是聖經的價值嗎?我們閱讀聖經時,它與我們論證,告訴我們不要以本能回應事情,而是要思考。聖經給我們新的框架去理解,新的處境去論證。我們越從聖經得到理解,學習以神的眼光來思考,我們的生命就越安全、越有能力。

 
「聖經鼓勵我們透徹地思想」
 

進深研究

詩一零五5;申六12;詩五十22

1. 人類的一個基本傾向是甚麼?
2. 詩人勸告我們做甚麼?

 

祈禱

天父,感謝您讓我能夠思考。我的思想可以帶領我走錯路,也可以帶領我走到您的跟前。求您幫助我懂得從您的話、而不是從世界來塑造自己的思想模式。奉耶穌的名祈求,阿們。
 
本文英文版權屬 CWR 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 讚美之泉音樂事工 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靈的改造:甦醒,良善,智慧
當求智慧
每月內省(按此)

 
經文:
雅各書一5-8

5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

6只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

7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裡得甚麼。

8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

 
經文背景:

雅各勸勉信徒當憑著信心向神祈求智慧,以致能在生活上遵行神的旨意和分辨是非。

 
經文淺釋:
1.「智慧」(5節)─這裡所指的是一種道德的抉擇力量。
2.「心懷二意」(8節)─指人一方面向神,另一方面投向其他人或事上,不能專一對神。
 
經文默想:
1.缺少智慧的人可以向神求甚麼?
2.為何要帶著信心向神祈求?這是怎樣的信心?
   
 
當求智慧

  每當提到智慧的時候,我們總容易將它納入哲理化的層面,以它為一種哲學的冥想或思想。但事實並不然,摩西、所羅門等求智慧,目的是為了經歷人生、察明事物,磨鍊人性。在雅各的表達裡,智慧彷似一項實際的事物,當面對人生各樣的衝擊與試煉時,我們就需要它來作協調、辨明。所以,智慧與人性、人生和生活是絕對不能分割的。智慧能把各樣知識化為實際生活中的行動,所以它是極實用的;而且基督徒的智慧,更包括了解神的奧秘,領悟神人的關係,因此它絕非空洞的理論。

  弟兄姊妹,你有否嘗試求取智慧呢?倘若你渴想正確地善用生命中的各樣遭遇和經歷來培養純良的品格時,那麼你就必須向神求取智慧的靈,好叫你有真智慧領悟各樣事情。只要憑信心求,一點都不疑惑,神必定會賜予的。

 
人生應用:
我曾否向神祈求智慧?我有沒有神必賜下智慧的信心?
 
靈性格言:
自覺愚昧,方屬上智。  ~文麥克林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第321天
光明.黑暗

信仰基督是選擇脫離黑暗,進入光明,亦同時是體認生命由內而外的更新;而這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

請您安靜下來,慢慢地從心裡誦讀以下的經文。您可以不斷重覆地誦讀,讓經文在您心中回響。在讀的時候,請特別留意「從前你們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裡面是光明的,行事為人就當像光明的子女…」這一句。

經文
以弗所書五8-14

從前你們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裡面是光明的,行事為人就當像光明的子女。光明所結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義、誠實。總要察驗何為主所喜悅的事。那暗昧無益的事,不要與人同行,倒要責備行這事的人;因為他們暗中所行的,就是提起來也是可恥的。凡事受了責備,就被光顯明出來,因為一切能顯明的就是光。 所以主說:你這睡著的人當醒過來,從死裡復活!基督就要光照你了。

 
靈修指引

保羅在上一段的話中提出「愛心」跟「貪心」的對比,希望信徒放下「貪」而學習「愛」。在接著這一段話裡,他又再用另外一個對比「光明」和「黑暗」,來提醒信徒。「愛心」跟「貪心」勾畫出人性經驗中「給」與「取」的兩面;「光明」和「黑暗」是自然現象中「顯」與「蔽」的兩面。保羅用「光明」和「黑暗」這個自然現象作對比,是獨具心思的。他相信,「光明」和「黑暗」可以貼切地描述人的靈性狀態。於是,自然現象中「光明」和「黑暗」比擬為靈性生活的「顯」與「蔽」兩個境界或狀態。…

保羅告訴信徒們:「從前你們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裡面是光明的」。他指出信徒不再「黑暗」,乃是「光明」,是要喚醒信徒留意他們具有新的生命本質和生命能力。首先,信徒的生命本質因為信仰基督,已經成為「光明」,不再是暗昧的。這種「質」的改變是徹底的,整個人轉化為「光明子女」,換上一個嶄新的身份。用圖像化的方式來描繪這個新的生命本質的話,這個「光明人」是由光的元素組合而成,全身內外,盡都是光。直接的說,這個人就是光!…

因為光明的人的光明本質是神所賜的,光明的人亦稱為光明之神的子女。作為光明之神的子女是一個十分尊貴的身份。您可以嘗試在人來人往的商場上,或者是在擠迫的火車站內行走時,讓您的意識如此地喚起您:「我是光明之神的子女,我生命的本質是光明的。」試試這樣做,看看您會有怎樣的體驗。…

光明的人便自然從其身上散發出光明。因此,保羅說:「光明所結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義、誠實」。請留意,「良善、公義、誠實」只是光明所結的「部份」果子,而不是「所有」的果子;保羅還未完全列出更多表達光明、正向能量的意念、情感和行為,如憐憫、饒恕、平安、鼓勵、接納、欣賞、體恤、慈悲,溫柔、喜樂、還有更多其他的;這些都是光明的果子。意思是,當我們信仰基督,生命獲得一個全然光明的本質和身份;而同時,整個人就自然流露出光明。散發光明是光明人的生命力。…

但我們可能馬上想到,自己並不能內外都散發光明,因為自知內在仍然有未被轉化的「黑暗」部份。對!當我們的心靈受「黑暗」遮蔽,便不能釋然地自重、自信、自愛。我們需要自問:那些「黑暗」是未能釋懷的遺憾?是未獲寬恕的過錯?是未治癒的傷痛?或者是未滿足的渴求嗎?…
 
邀請您嘗試以下的祈禱默想:在一個寧靜的空間內,合上眼睛…深長而緩慢地呼吸…逐漸想像自己被神的光包圍著…又想像自己的心靈亦一樣的光明一片…包括內裡那些「黑暗」的部份,都一一被光照耀、溫暖…讓自己停留在這光明的孕育中……

幾分鐘後…當您結束默想時,心裡可以這樣的祈禱:「感謝光明之主,使我成為光明的人。」……

 
《誦禱心曲》版權屬譚沛泉博士所有,承蒙允許刊載。
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
 
 

上帝在哪裡

 
讀經 : 使徒行傳十四 8-20
 

8路司得城裡坐著一個兩腳無力的人,生來是瘸腿的,從來沒有走過。

9他聽保羅講道,保羅定睛看他,見他有信心,可得痊愈,

10就大聲說:你起來,兩腳站直!那人就跳起來,而且行走。

11眾人看見保羅所做的事,就用呂高尼的話大聲說:有神藉著人形降臨在我們中間了。

12於是稱巴拿巴為丟斯,稱保羅為希耳米,因為他說話領首。

13有城外丟斯廟的祭司牽著牛,拿著花圈,來到門前,要同眾人向使徒獻祭。

14巴拿巴、保羅二使徒聽見,就撕開衣裳,跳進眾人中間,喊著說:

15諸君,為甚麼做這事呢?我們也是人,性情和你們一樣。我們傳福音給你們,是叫你們離棄這些虛妄,歸向那創造天、地、海、和其中萬物的永生神。

16他在從前的世代,任憑萬國各行其道;

17然而為自己未嘗不顯出證據來,就如常施恩惠,從天降雨,賞賜豐年,叫你們飲食飽足,滿心喜樂。

18二人說了這些話,僅僅的攔住眾人不獻祭與他們。

19但有些猶太人從安提阿和以哥念來,挑唆眾人,就用石頭打保羅,以為他是死了,便拖到城外。

20門徒正圍著他,他就起來,走進城去。第二天,同巴拿巴往特庇去...

 
 
上帝在哪裡
 

  一個人掉在水裡快要淹死了,正在激烈掙扎。他呼救,但周圍沒人。於是,他向上帝禱告,大喊說:「上帝啊,救我!」

  他身邊漂來一隻木盆。

  他想:「這不是上帝,上帝一定會救我的。」

  木盆漂走了。又漂過來一塊木頭。

  他想:「這也不是上帝,上帝一定會救我的。」

  他拒絕抱住木頭。

  結果,他淹死了,進了地獄。

  在地獄門口,他掙扎著對上帝抗議說:「你為甚麼不救我?」

  上帝說:「我已救你兩回了!」

  當然,這只是一個寓言。所有進地獄的人,不是因為上帝不救他們而進地獄,而是因為自己所犯的罪,所以不會有任何人抗議上帝的公義。但這個寓言卻生動地告訴我們,雖然在從前的世代,上帝「任憑萬國各行其道,然而為自己未嘗不顯出證據來,就如常施恩惠,賞賜豐年,叫你們飲食飽足,滿心喜樂」(徒十四16-17)。上帝的普遍恩典臨到每一個人,固然不能使人藉著這恩典自動進入天國,卻可以使人覺悟到上帝的永能和神性。

  保羅說,上帝是明明可知的。環視周圍秩序井然的大自然,垂顧自己內在的良心就會知道,叫人無可推諉(羅一19-20)。

  正因為上帝給我們尋求祂的心,
  我們才說:上帝啊,你在哪裡?
  正因為有上帝,才有上帝不在的疑問,
  我們才說:上帝啊,你在哪裡?

 
默想 :
你有沒有認出上帝派來的天使?
 
金句 :

然而為自己未嘗不顯出證據來,就如常施恩惠,賞賜豐年,叫你們飲食飽足,滿心喜樂。(徒十四17)

 
本文版權屬國際福音證主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主裡的摯友

粵語 國語

第23天


讀經:   

哥林多前書十六章10至19節

10若是提摩太來到,你們要留心,叫他在你們那裡無所懼怕;因為他勞力做主的工,像我一樣。

11所以,無論誰都不可藐視他,只要送他平安前行,叫他到我這裡來,因我指望他和弟兄們同來。

12至於兄弟亞波羅,我再三的勸他同弟兄們到你們那裡去;但這時他決不願意去,幾時有了機會他必去。

13你們務要儆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穩,要作大丈夫,要剛強。

14凡你們所做的都要憑愛心而做。

15弟兄們,你們曉得司提反一家,是亞該亞初結的果子,並且他們專以服事聖徒為念。

16我勸你們順服這樣的人,並一切同工同勞的人。

17司提反和福徒拿都,並亞該古到這裡來,我很喜歡;因為你們待我有不及之處,他們補上了。

18他們叫我和你們心裡都快活。這樣的人,你們務要敬重。

19亞西亞的眾教會問你們安。亞居拉和百基拉並在他們家裡的教會,因主多多的問你們安。

朋友是很寶貴的,但是,能夠同心合意地在主裡同工的基督徒朋友,就更加寶貴了。保羅在每封書信裡,都讚揚與他同工的主內信徒。要記著,我們與其他信徒,是在主裡彼此同工的。

提摩太是其中一位與保羅同工的朋友。這位年青人深得保羅的疼愛;透過二人的緊密合作,可證明不同年齡的信徒都能在主裡攜手同工。保羅向哥林多信徒大力推薦提摩太,稱讚他「勞力作主的工作,像我一樣」;言下之意,是希望他們待提摩太如同待他一樣。保羅相信提摩太的為人,並深信他對基督的愛是真誠無偽的。

亞波羅是保羅的另一位同工。保羅在信中提到:「我勸他到你們那裡去,去探望你們,但他卻不想在這時去。」換言之,他倆的意見不一,亞波羅雖拒絕了保羅的提議,卻不影響兩人的親密關係。保羅與其他同工的看法未必一致,可是,卻無礙他們的關係和合作。

保羅還在信中提及三位同工。司提反是當地最初信主,也是保羅親自替他施洗的信徒之一。保羅稱讚他和他的一家都忠心事主,他們的其中一項事奉,是開放自己的家去接待信徒。這是一項美好的事奉,卻不需要特別的恩賜和才幹,你只要發出邀請便行了。你是否願意開放自己的家,讓它成為信徒一起祈禱、相交的地方?或是接待未信主的朋友,讓你的家成為一個傳福音的基地?

最後,保羅提到亞居拉和百基拉,這對夫婦在許方面都成為保羅的支持,他倆無論去到那裡,他們的家總是成為教會聚會的地方。但願我們的家,也能成為一個使人蒙福的地方。

禱告:

「主啊,你已成了我的朋友,求你教我成為別人的朋友。」

~~~~~~~~~~~~~~~~~~~~~~~~~~~~~~~~~~~~~~~~~~~~~~~~
HOW MANY FRIENDS DO YOU HAVE?
Day 23


Bible Reading:   

1 Corinthians 16:10-19

10 And if Timothy comes, see that he may be with you without fear; for he does the work of the Lord, as I also do.

11 Therefore let no one despise him. But send him on his journey in peace, that he may come to me; for I am waiting for him with the brethren.

12 Now concerning our brother Apollos, I strongly urged him to come to you with the brethren, but he was quite unwilling to come at this time; however, he will come when he has a convenient time.

13 Watch, stand fast in the faith, be brave, be strong. 14 Let all that you do be done with love.

15 I urge you, brethren—you know the household of Stephanas, that it is the firstfruits of Achaia, and that they have devoted themselves to the ministry of the saints—

16 that you also submit to such, and to everyone who works and labors with us.

17 I am glad about the coming of Stephanas, Fortunatus, and Achaicus, for what was lacking on your part they supplied.

18 For they refreshed my spirit and yours. Therefore acknowledge such men.

19 The churches of Asia greet you. Aquila and Priscilla greet you heartily in the Lord, with the church that is in their house.

It is wonderful to have friends, especially Christian friends. It is wonderful to have fellow workers who are really one with you in the work. Paul recognized his fellow workers in every epistle he wrote. Remember we don't work for each other, we work with each other, in Christ.

Who were some of Paul's friends and fellow workers? Timothy was one of them. This young man must have been very dear to Paul and is living proof that age and youth can work together in Christ. Paul gave him a wonderful recommendation to the church at Corinth. 'He is doing the Lord's work as I am.' In other words 'treat him as you would treat me'. Paul believed in Timothy and in his love for Christ.

Another was Apollos. Here Paul says, 'I wanted Apollos to come and see you. But he didn't want to do it just now.' Imagine saying 'No' to the apostle Paul! But even though they differed, Paul still loved Apollos. Paul could disagree with a fellow worker, but love him just the same.

Paul mentions three others also. Stephanas is mentioned as being one of the earliest converts in the area, and as one of the ones baptised by Paul. A lovely word is used concerning him and his household. They had devoted themselves to the Lord's work. Among other things they had kept open house for the Lord's people. What a ministry this is. It is one that requires no particular gifts or abilities. You simply start with an invitation or two and then keep on going. You can ask God to make your home a centre of prayer, of fellowship and evangelism.

Then there were Aquila and Priscilla-a wonderful pair of friends. They did so much for Paul in many different places. Everywhere they went, their home became the centre for the church to meet in. Is your home anything like this?

A PRAYER:

'Lord, as you are my friend, make me a friend to others.'

文章內容由個別機構或作者提供,國證網絡只負責發佈及製作,
如欲轉載或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聯絡有關機構或聯絡國證網絡代轉作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