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記得是誰講的故事:有一所教會建在山上,主日晚上信徒崇拜後都拿著火炬徐徐下山。到了山腳時,大伙人群散開,分別返回自己的住所。老牧師在山上看見,心裡十分欣慰,因為知道信徒的光進入社會,能照耀許許多多黑喑的角落。正如主耶穌說:「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5:14-16) 《聖經》記載摩西與神相會後,臉上發光,山下的人都驚訝,因為他們都能看見上帝在他身上的作為。「摩西手裡拿著兩塊法版,下西乃山的時候,不知道自己的面皮,因耶和華和他說話就發了光…」(出34:29-35) 與神親近的信徒也有神的榮美,別人能從他身上看見主的形狀和榮耀。「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裡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林後3:18) 今天,你和我每星期日到教會敬拜上帝後,生命是否也起了變化,帶著光走進社會人群?當我們返回自己的家庭、工作崗位,是否都能帶著主榮耀的見證?與主相會後,我們有否變得更聖潔、更恨惡罪,生活方式因此有所改變?在生活上與我們接觸的人,是否察覺我們有不一樣的生命質素,跟過去不再一樣? 我信主多年,撫心自問,也許過去最慣性做的事,就是把主日與上帝相遇的領受都停泊在教會內,忘記帶回家!環顧周圍,原來許多信徒也習慣把神的教導、勸勉和提醒留在教會不帶走!我心想:到餐館享受豐盛的筵席,縱使無法吃完,也要「打包」帶回家,切不要浪費;更何況那是屬靈的盛宴呢?難怪我們一週復一週,依然故我,個人生活方式絲亳沒有改變。 我不甘心繼續虧負恩主,繼續過不能整合的信仰人生;我願意靠主恩典,在敬拜生活上有所反省、有所調整: - 週六晚盡早睡眠,以致翌日精神飽滿。明天穿著甚麼,心裡有數,與天地的主有約,不應該隨便。
- 主日若有事奉,預早準備,避免因準備不足,心緒煩亂。
- 切記提早抵達,帶著飢渴慕義的心,期待上帝的恩典。
- 聚會開始前安靜等候,不閒談、不做雜務。「主啊!我雖然希望與弟兄姐妹見面閒聊,但是我更渴望見您的面!」
- 預先處理內心不平衡的人和事。我是否有不肯接納的弟兄?我有沒有對一些事情心存偏見?願主耶穌的話再次提醒我:「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太5:23-24)
- 若是聖餐主日,我更需要在聖靈光照下反省,對付一切隱而未現的罪,求主赦免。
- 求主給我像雅各一樣,有不甘心空手而回的決心。主啊,您有甚麼話要對我說?求您給我有獵犬心態(retriever mentality),好像一頭訓練有素的獵犬,每次外出總要啃著「獵物」回家!
- 心裡若有甚麼感動,要有順服、樂意遵行的態度。
- 歸家路途上,主動與家人分享領受,總結半天的學習,把信仰帶回家。
願與眾弟兄姊妹互勉。 作者簡介: 鄭偉樑博士畢業於多倫多大學教育學院,是資深的教育工作者、CTC(Canadian Test Centre)教育出版社的社長。他編寫Canadian Achievement Test (CAT) 於 2008年完成第四版,不少加拿大學校正廣泛使用。 鄭博士與妻子羅敏舒博士育兩個兒子,長子子揚(Jonathan)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歷史系,現職記者;次子子剛(Mark)畢業於賓夕凡尼亞大學經濟系,現職研究員。 鄭博士是城北華人基督教會會友,參與成人主日學教導工作凡30年。他的著作包括【植樹者的夢】和【築橋者的夢】。他熱愛生命,對樹木情有獨鍾;他對植樹植人的生命熱忱,乃基於他對耶穌基督的信仰。 鄭博士經常探訪中國、香港、新馬、澳洲等地教會並舉辦講座;曾為國證網絡主講「植樹者的夢」、「築橋者的夢」及「click入孩子心」等家庭講座。 如欲更多認識鄭偉樑博士,歡迎瀏覽其網站: http://www.ernestwcheng.com/index.html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