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3日 星期日

2012-05-13 Devotionals Today

知信行網上團契為各主內肢體提供的每日靈糧,歡迎訂閱推介奉獻支持
《網絡天糧》查詢,請電郵:ccf@ccfellow.org

訂閱天糧 | 轉介天糧 | 修訂訂閱 | 奉獻支持



五月十三日
「所以人敬畏他;凡自以為心中有智慧的人,他都不顧念。」(伯三十七24)


為何神不顧念自以為心中有智慧的人呢?因為自以為有智慧的人就必凡事依靠自己,甚至自滿、自足、自是、自誇、自驕、自傲、自義、自大。這樣的人,不但不能蒙神顧念,更是不能討神喜悅。經上說:「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彼前五5) 這是神賜福的原則。無論你是初信者,或是信主已久,甚至是神重用的僕人,只要是常存謙卑必蒙神不斷眷顧和施恩,相反,若是驕傲自誇就必不蒙神顧念,並遭受管教。如經上說:「敗壞之先,人心驕傲;尊榮以前,必有謙卑。」(箴十八12) 又說:「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箴十六18) 昔日彼得在主受難之前因不認識自己而誇口說:「眾人雖然為你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倒。」(太廿六33) 結果,過了不久他竟三次不認主,比其他門徒跌倒得更慘,實為我們的鑒戒。

所以,無論我們有多少世間的學問、智慧,有多少聖經真理的裝備,有多少屬靈生命的經歷,有多少屬靈的恩賜,都不可有一點自傲,免得我們得罪神。要知道,驕傲是愚眛的,驕傲的人必落在撒但的網羅裡,我們要十分謹慎保守自己的心。

經上說:「人不可自欺;你們中間若有人在這世界自以為有智慧,倒不如變作愚拙,好成為有智慧的。」又說:「誇口的當指著主誇口。」(林前三18,一31)


本文摘錄自《每日甘霖》一書,程蒙恩長老著,承蒙允准刊載。


摩西──民族領袖生命之隱密處
同當此任
人物介紹及操練建議(按此)

 
經文:
出埃及記十八17-24,申命記一17

17摩西的岳父說:你這做的不好。

18你和這些百姓必都疲憊;因為這事太重,你獨自一人辦理不了。

19現在你要聽我的話。我為你出個主意,願神與你同在。你要替百姓到神面前,將案件奏告神;

20又要將律例和法度教訓他們,指示他們當行的道,當做的事;

21並要從百姓中揀選有才能的人,就是敬畏神、誠實無妄、恨不義之財的人,派他們作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管理百姓,

22叫他們隨時審判百姓,大事都要呈到你這裡,小事他們自己可以審判。這樣,你就輕省些,他們也可以同當此任。

23你若這樣行,神也這樣吩咐你,你就能受得住,這百姓也都平平安安歸回他們的住處。

24於是,摩西聽從他岳父的話,按著他所說的去行。

申命記一17
17審判的時候,不可看人的外貌;聽訟不可分貴賤,不可懼怕人,因為審判是屬乎神的。若有難斷的案件,可以呈到我這裡,我就判斷。

 
經文默想:
從摩西對岳父意見的反應及對審判官的囑咐,可見他對神和對人如何?    
 
同當此任

  從摩西岳父葉忒羅的說話,可見摩西對神的托負是毫不懈怠。他是一個忠心的管家,他熱烈地愛神和愛人,以致毫不介意自己的辛勞和疲憊。由早晨到晚上,不分天寒地凍或烈日當空,這個八十歲的老人天天都替百姓服務,為他們求問神,行審判,和悉心地教導他們神的律法。他勞心勞力,勞碌奔波,毫無怨言。

  從摩西對岳父所提之意見的反應,可見他是一個如何謙和的人。他尊重長者,樂於聽取意見;他勇於承認自己的限制與不足,願意立刻改正;他明白管治百姓這職事太重,自己獨自一人辦理不了;他看見事件的輕重和需要,沒有低估責任;他領悟分擔責任,按規矩教育與治理的法則,甘於交出權力,容納別人與自己一起同當此任。他深信神使用自己,也必會使用別人。

  從摩西對審判官的囑咐裡,更可以看見他的為人處事:他不會以貌取人,也不分貴賤,不懼怕人,只懼怕行審判的神。他更不會推卸責任、取易捨難,他勇於接受難擔的擔子。可見,摩西真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而且不會計較名利得失,真是值得敬重和學習。

 

 
人生應用:
當遇到批評或勸戒時,我的反應是怎樣?我樂意聽取別人的意見嗎?
 
靈性格言:
義人
不要管那只會流行一時的宗教學說,一窩蜂擁著做的事情多半是錯的,不論在任何時代,義人往往都是屬於少數,但千萬要站在他們的一方。  ~陶恕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八福

第133天

哀傷的目的

 
就是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神……他就安慰我們……」(3-4節)
 

經文

哥林多後書一1-11

1奉神旨意作基督耶穌使徒的保羅和兄弟提摩太,寫信給在哥林多神的教會,並亞該亞遍處的眾聖徒。

2願恩惠、平安從神我們的父和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

3願頌讚歸與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神,就是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神。

4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

5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

6我們受患難呢,是為叫你們得安慰,得拯救;我們得安慰呢,也是為叫你們得安慰;這安慰能叫你們忍受我們所受的那樣苦楚。

7我們為你們所存的盼望是確定的,因為知道你們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

8弟兄們,我們不要你們不曉得,我們從前在亞西亞遭遇苦難,被壓太重,力不能勝,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

9自己心裡也斷定是必死的,叫我們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復活的神。

10他曾救我們脫離那極大的死亡,現在仍要救我們,並且我們指望他將來還要救我們。

11你們以祈禱幫助我們,好叫許多人為我們謝恩,就是為我們因許多人所得的恩。

 

信息分享

今天我們繼續來思考主的第二福:「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有福可以解作快樂)「哀慟」這個詞不單指因為親愛的人死去而哀傷,它也包括生命中所有我們感到受壓、破碎或悲痛的經驗。我覺得在這節經文的譯本中,翻譯得最好的是昨天引述的菲力浦斯譯本。讓我在這裡再次引述:「知道甚麼是哀傷的人是快樂的,因為他們將得到勇氣和安慰。」

為甚麼我說,那些受困於沮喪或哀傷痛苦中的人應該受到祝賀?經文的結論提供了答案:「因為他們必得安慰」。然後呢?那就是用他們所得到的安慰去安慰別人。請你再思想今天引用的經文,或者參考菲力浦斯(J B Phillips)譯本所說的:「在我們的所有考驗中,祂安慰我們,以致我們能夠以一種強烈的同理心,去扶持那些有困難的人。」

我在給基督徒輔導員提供培訓的時候,有一件總是觸動我的事情,就是最好的輔導員往往是那些能夠理解深刻傷痛的人。主有沒有容許你身處逆境?有的話,恭喜你!你可以接受神的安慰,而這安慰會讓你對別人的需要更敏銳,也會加強你在基督裡的服事。無論你做甚麼,都不要求神將你從痛苦和哀傷的經驗中釋放出來,因為相比你所付出的代價,這些經歷將為你帶來更大的價值。

 
「我面對困難的態度將會徹底轉變」
 

進深研究

約十六1-16,十四26,十五26;林前十四31;帖前五11-14

1. 我們從哪裡得到安慰?
2. 「安慰」這個詞對你有甚麼意義?

 

祈禱

親愛的主,求您幫助我掌握今天所學習的真理,不只在頭腦上也在我的靈裡。我意識到只要我能學懂這個真理,我面對困難的態度就會徹底轉變。奉耶穌的名祈求,阿們。
 
本文英文版權屬 CWR 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 讚美之泉音樂事工 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心的改造:尊重,憐憫,寬恕
得憐憫去憐憫
每月內省(按此)

 
經文:
猶大書20-23

20親愛的弟兄啊,你們卻要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聖靈裡禱告,

21保守自己常在神的愛中,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直到永生。

22有些人存疑心,你們要憐憫他們;

23有些人你們要從火中搶出來,搭救他們;有些人你們要存懼怕的心憐憫他們,連那被情慾沾染的衣服也當厭惡。

 
經文背景:
作者勸勉信徒要防避異端,並且要憐憫那些存疑惑和陷於邪惡的人。
 
經文淺釋:

1. 「在聖靈裡禱告」(20節)─ 有聖靈的人才有得救的指望,這裡指人在聖靈的引導之中。
2. 「火中」(23節)─ 可能指地獄的火,指人因犯罪或被異端迷惑,已陷入滅亡的邊緣。

 
經文默想:
1. 我們在何事上需要耶穌基督的憐憫?
2. 憐憫人為何要存懼怕的心?
   
 
得憐憫去憐憫

  憐憫有別於施捨。施捨是有的給予無的,而憐憫卻是發自心靈的一份體恤與同感,這不一定是物質的幫助,也是心靈的鼓勵與支持。一個經過痛苦的人,更能憐憫在痛苦中的人!

  能得別人憐憫,這不是可恥的!不是乞求!而是共鳴!曾接受主耶穌的憐憫和別人的憐憫,方知道憐憫的珍貴!

  存疑心的人,我們要憐憫他們!因為存疑心的人正陷在失敗、不信、自責和灰心失望的痛苦中,他們不再需要責備和審判,而是憐憫、體恤、和同情!主耶穌無條件和無限的憐憫,是罪人所渴望的需要!他們要仰望祂的憐憫扶助,直到永生!

  但有些人我們要存懼怕的心憐憫他們。懼怕的不是他們的人,而是他們的惡行或灰心不信的情緒,要避免受他們影響而招致一同失敗!

 
人生應用:
憐憫不等於施捨,我對人的憐憫是無條件的嗎?我願意學習基督的憐憫嗎?
 
靈性格言:
聽見真理而不接受,並不能使真理無效。  ~《弟兄》雜誌
 
 
本文版權屬生命福音事工協會所有,承蒙允准刊載。
背景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承蒙允准使用。

第219天
受難是一種榮耀?

如果是一個正在受苦的人告訴我們:「受難是一種榮耀」,便會促使我們深入的反思:「這是甚麼意思?」

請您安靜下來,慢慢地從心裡誦讀以下的經文。您可以不斷重覆地誦讀,讓經文在您心中回響。在讀的時候,請特別留意「我求你們不要因我為你們所受的患難喪膽,這原是你們的榮耀。」這一句。

經文
以弗所書三7-13

我作了這福音的執事,是照神的恩賜,這恩賜是照他運行的大能賜給我的。我本來比眾聖徒中最小的還小,然而他還賜我這恩典,叫我把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傳給外邦人,又使眾人都明白,這歷代以來隱藏在創造萬物之神裡的奧祕是如何安排的,為要藉著教會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現在得知神百般的智慧。這是照神從萬世以前,在我們主基督耶穌裡所定的旨意。我們因信耶穌,就在他裡面放膽無懼,篤信不疑的來到神面前。所以,我求你們不要因我為你們所受的患難喪膽,這原是你們的榮耀。

 
靈修指引

保羅寫以弗所書的時候,正被囚禁。在當日的政治、宗教、文化處境之下,公然地傳揚耶穌從死裡復活,是以色列人的「彌賽亞」,更是宇宙的君王──基督,實屬一種「顛覆」的行動。拒絕、反對、威脅、攻擊是免不了的。保羅在哥林多後書(十一23–27)說出他所遇到過的各樣危難,如被監禁、鞭打、擲石頭,及各種危險、困苦等。…

如果保羅不是堅定相信基督,又以引領非猶太人歸信基督為一生的職召,他可以免去很多危難,日子亦會舒服多了。所以,他告訴信徒說,他受的患難是「為你們所受的」,是對的。他真的是為了自己堅持信仰、向人分享信仰而受苦。…

保羅鼓勵當代的信徒:「我求你們不要因我為你們所受的患難喪膽,這原是你們的榮耀。…」。患難使人喪膽,這是人之常情。雖然不是自己身受,但看見朋友為了幫助自己而受難,亦同樣悲痛、恐慌。所以,保羅的鼓勵是重要的。但聽了他的話,情感就複雜,因為他說:「(我為你們所受的患難)這原是你們的榮耀。」…

你受難是我的榮耀!?甚麼意思?怎麼可以?…

如果有一個人的兒子在社會上獲得驕人成就,他可以說:「他的成就是我的榮耀。」…如果有一個人的女兒是世界花式溜冰冠軍,他可以說:「她得了冠軍是我的榮耀。」…

當我們的親人、朋友遇上患難,又怎可以看成是自己的榮耀呢?…就算是一個陌生人,如果他為了自己而受難,我們亦不會說:「他為我而受的是我的榮耀。」…

怎樣去理解和接受保羅這一句「奇怪」的鼓勵說話呢?…

我聯想到一些情景:

在一個受勳儀式上,一位軍人發表演說:「…某某同志為了掩護我,被敵人圍攻殉職了,…今天,我所得的榮耀,是他為我的壯烈犧牲。」…

淑嫻是一個防止虐兒的慈善機構的創辦人。這一天,她被邀請在一個聚會中向數百人分享她工作的毅力與熱誠。她說:「…在我十四歲以前,我一直想自己是沒有用、不應該生下來的人;所以,走路是低著頭,看著地,說話吞吞吐吐,內心總是慌慌張張的。你們今天看見的我,能站在這麼多人面前說話,接受許多掌聲,是因為我的母親。(此時,淑嫻帶著淚說)每一次父親拿棍子打我,她就緊抱著我,用自己的手、腳、身體去擋。…各位朋友,母親為我而受的,成了我的驕傲,是我的榮耀。…」

朋友,保羅這句話:「(我為你們所受的患難)這原是你們的榮耀。」使您聯想起誰呢?她/他或他們曾為您承受、擔當了甚麼?……

 
《誦禱心曲》版權屬譚沛泉博士所有,承蒙允許刊載。
音樂版權屬讚美之泉音樂事工所有
 
 

山上的榮耀

粵語 國語

第13天


讀經:   

馬可福音九章1至8節

1耶穌又對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站在這裡的,有人在沒嘗死味以前,必要看見神的國大有能力臨到。

2過了六天,耶穌帶著彼得、雅各、約翰暗暗的上了高山,就在他們面前變了形像,

3衣服放光,極其潔白,地上漂布的,沒有一個能漂得那樣白。

4忽然,有以利亞同摩西向他們顯現,並且和耶穌說話。

5彼得對耶穌說:拉比(就是夫子),我們在這裡真好!可以搭三座棚,一座為你,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

6彼得不知道說甚麼才好,因為他們甚是懼怕。

7有一朵雲彩來遮蓋他們;也有聲音從雲彩裡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他。

8門徒忽然周圍一看,不再見一人,只見耶穌同他們在那裡。

此刻,我們的主正面臨人生中的另一個轉捩點。現在離開祂受死的時間還有半年,但在祂的眼中,十字架的影像已經由模糊漸變為清晰。按照路加福音的記述,我們的主在登山變像後,便再次向門徒預言祂的死;而馬可福音的記述也是一樣。

耶穌帶了三位門徒一同上山,讓他們看見祂改變形像。我們不知道祂為何邀請彼得、雅各和約翰,而不邀請其他門徒。神從來不偏待人,祂不會厚此薄彼:可是,真誠地回應神及神話語的人,卻的確會獲得神賜下更多鍛鍊信心和學習事奉的機會。

在這榮耀的山上發生了甚麼事呢?耶穌在他們面前改變形像,豈不是要藉此顯出祂作為神兒子的榮光嗎?彼得在彼得後書一章16至18節,便提及他曾親眼見過主的榮光。

以利亞和摩西與耶穌談些甚麼呢?也許,最逼切的事情莫如耶穌即將受死了。路加福音記載他們談論耶穌「去世」的事;當中採用的字詞,正是出埃及的「出」字。這個字意味著出去是為了進入新生──這觀念後來已演變為基督徒對死亡看法,正是出死入生。

此外,我們亦看到神的心意,是要人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在祂兒子的身上。當彼得說完話後,留意神做了甚麼和說了甚麼。神立即召回以利亞和摩西,並且說:「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他。」神的心意至今沒有改變。祂要耶穌基督成為我們人生的中心焦點,祂要耶穌基督成為萬主之主。對於每個神的兒女來說,我們該如何在每天的生活中尊主為大呢?

 

~~~~~~~~~~~~~~~~~~~~~~~~~~~~~~~~~~~~~~~~~~~~~~~~
THE GLORY MOUNTAIN


Bible Reading:   

1 And He said to them, "Assuredly, I say to you that there are some standing here who will not taste death till they see the kingdom of God present with power."

2 Now after six days Jesus took Peter, James, and John, and led them up on a high mountain apart by themselves; and He was transfigured before them.

3 His clothes became shining, exceedingly white, like snow, such as no launderer on earth can whiten them.

4 And Elijah appeared to them with Moses, and they were talking with Jesus.

5 Then Peter answered and said to Jesus, "Rabbi, it is good for us to be here; and let us make three tabernacles: one for You, one for Moses, and one for Elijah"—

6 because he did not know what to say, for they were greatly afraid.

7 And a cloud came and overshadowed them; and a voice came out of the cloud, saying, "This is My beloved Son.Hear Him!"

8 Suddenly, when they had looked around, they saw no one anymore, but only Jesus with themselves.

Day 13

BIBLE READING: Mark 9:1-8

Here is one of the turning points in the earthly life of our Lord. It was still six months before his death, but from the human standpoint, the cross was more in view than ever. In the gospel of Luke, the writer takes us in a direct line from the Mount of Transfiguration to Mount Calvary. Mark does very much the same thing.

Jesus took three of his disciples with him to see this amazing transfiguration. It isn't easy to know why he invited Peter, James and John instead of any of the other disciples. God has no favourites. He is no respecter of persons. But it is always true that when anyone responds warmly to God and his Word, he leads that one on to further opportunities for faith and service.

What happened on Glory Mountain? Was it just the breaking through, the shining out of his own glory as God's Son? Peter spoke of it like that in his second epistle in chapter 1, verses 16-18.

What did Elijah and Moses talk to Jesus about? The most important subject they could think of was his own coming death. Luke says they spoke of his departure and used the word 'exodus'. That word means a going out into a new life. That really has become the Christian view of death - a going from this life into the next.

It is also clear that God wanted all the attention to be on his Son. Notice what God did and said when Peter spoke. God pulled back the other two men and said 'It's my Son I want you to listen to'. He is still doing that. He wants Jesus Christ to be the centre of our lives. He wants him to be Lord of all. What do you think this means for each of his children today?

文章內容由個別機構或作者提供,國證網絡只負責發佈及製作,
如欲轉載或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聯絡有關機構或聯絡國證網絡代轉作者。

沒有留言: